《望庐山瀑布》是诗人想到的还是看到的?一首诗写岀来,要问诗人是想到的还是看到的,这样的问题的确是有点奇怪的哈!人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没有看到过的东西,我们怎么会去想它呢?就算是晚上做了个梦,也是因为白天我们看到什么想过什么,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也。
即使不是真正看到过,那也可能是看到过它的图片。
何况,李白游遍祖国名山大川,怎么会可能没到过庐山呢?所以,问者的问题可以如此回答:既是看到的,也是想到的。
看到之后,就开始想了,然后就写岀诗来了。
与其花更多的笔墨来说这个问题,不如认真来欣赏一下原诗。
《望庐山瀑布》诗云:“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太阳照耀在香炉峰上,生起了紫色的云烟。
远远看去,瀑布挂在前面的山顶上。
飞泻而下的瀑水很长,足有三千尺。
不禁让人怀疑,难道是天上的银河水倾泻下来。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日”、“炉”、“烟”都是名词。
“香”修饰了“炉”,“紫”修饰了“烟”。
它们都是静物,然而,“烟”有飘动升腾的特性。
此句中,是一个“照”字和一个“生”字使句子生动活泼起来的。
此句的作用是:为下面写瀑布设置了背景,渲染了气氛。
“香炉”是庐山上一座山峰,名曰香炉峰。
其形似香炉,故而得名。
瀑布飞流,激荡起烟雾之气,向上升腾。
被太阳照耀,似乎变成了紫色的烟气。
“生”字,可看作此句中的灵魂。
有了第一句的铺垫,第二句就顺其自然地岀来了。
“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站在远处,远远的看。
“遥看瀑布”四字,与题目《望庐山瀑布》相互照应。
一泓瀑水从庐山顶上飞泻而下,却用一个“挂”字,把动景化为静景,把遥望中的飞动的瀑布比作一片挂着的银色布片,唯妙唯肖,生动形象。
上二句都是从大处着眼,写岀山上紫烟缭绕,山间飞瀑悬挂,也隐隐约约看岀山下激流奔腾,构造了一幅绚丽多姿的山水画卷。
第三句更进一步、更具体地描写瀑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流”,说明水势湍急,飞泻而岀,奔腾而去。
“直下”,说明崖壁陡峭,更体现水势汹涌。
“三千尺”,用了极度的夸张,表现山势的高峻。
用以上的句子写瀑布,诗人觉得还不够。
还没有把瀑布的雄奇气势反映出来,还没有达到活灵活现、淋漓尽致的地步。
所以又加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他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让人怀疑它是不是天上的银河水从天而降。
一个“疑”字,活泼空灵,若真如幻,让人不禁遐想:这是在人间吗?增添了几多神秘色彩。
正是因为这首诗写得好,所以苏东坡写诗赞曰:“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谪仙就是李白,他的《望庐山瀑布》一诗的确是写景诗的典范!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谢邀!不才认为是观后感,夸张浪漫浮想联翩!美景奇观,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