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父亲晋献公的妃子骊姬对自己的迫害,被迫流亡出走。
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艰难困苦,经常食不果腹。
有一次,大臣介子推为了救气息奄奄的重耳,竟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一块,用火烤熟了让重耳保命。
十几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有一天忽然想起了介子推 ,立即派人去请介子推进宫当官。
可是,派人请了几次,介子推也不肯来。
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
不料,介子推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
晋文公就听别人的主意,想用放火烧山把介子推逼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等人们找到时,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晋文公哭拜一阵,发现柳树洞里有一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介子推遇难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后来又改为清明节。
据说清明“插柳”的习俗就与此有关。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又称踏青节、祭祖节等,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日子,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清明节具有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处在生气旺盛的时节,这一时节,生机旺盛,吐故纳新、气温回暖,万物勃发,大地风和日丽,正是野外踏青与扫墓祭祖的好时节。
清明时期,风和日丽,是放风筝的好季节。
我国人民放风筝有悠久的历史。
古人认为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
人们在放风筝时,把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清明时节,好景逢时,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红男绿女们游兴盎然。
在明媚的阳光沐浴下,春风骀荡,广场上,原野上,空中到处飞舞着姿采各异,五颜六色的风筝,孩子们在尽情地奔跑,在如织的花丛柳荫下,恋人们深深相偎,构成一年难得的图景。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都要回乡祭祀祖先,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加,也是耕种的好季节。
所以,清明节太重要了。
我国上下五千年,历来,都讲求“孝”。
以孝为先,百行孝为先。
清明的存在,就是让我们后人对先辈、列祖列宗,有个慎终追远的行为举动、想法、记忆。
让我们记得,我们前人、前辈、先人的努力,才有我们今天。
我们应该去缅怀他们,记住他们。
把他们的精神发扬光大,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
还有,我国人造字很讲究的。
孝顺,为什么叫孝顺呢?为什么要连在一起呢?我的看法是,孝了,才能顺,顺利,顺畅,大顺,所以你看,这里面厉害吧!看看社会上,不孝的人,怎么能顺呢?连自己的爷奶、爸妈,生我养我,供书教学,风里来雨里去,含辛茹苦,拉扯大,现在居然为了利益什么的,不孝了,你说,天都看不过眼啦!这人,怎么能顺利呢?即使现有点钱,那是过眼云烟,不长久的。
所以,人,想好,第一,必须要孝顺。
以上是我一点粗浅悟感,请多指教,欢迎交流,互相学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