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苏人社发【2016】202号对乡村教师的定义,可以推知乡村学校的定义:县政所在地以外的乡镇学校、涉农街道里的学校、村庄学校都是乡村学校。
街道如果象几十年前那样,住户都是非农户,这里的学校就不是乡村学校。
反之,现在撤镇设街道后,街道里有社区也有村庄,这个街道就叫涉农街道。
那么涉农街道的学校属于乡村学校。
另外,既然涉农,这个街道一定有村庄。
那么,这个村庄即使类属于街道,这个村庄的学校,仍然是乡村学校。
譬如:滨海县坎北街道有肖港村、果林村、吕滩村、长法村…也有一些社区。
坎北街道就是涉农街道。
我们果林中学在坎北街道肖港村地盘上,还和果林村接壤…周边长住户主全是农民,生源是清一色农民子女。
所以,我们果林中学就有两个身份:涉农街道学校、村庄学校。
这两个身份都显示其为乡村学校。
谢谢朋友邀请!我是从农村出去,上了师范学校毕业之后有分配回农村的小学老师。
关于题主所说什么样的学校才是乡村学校。
我想我自己应该最有发言权。
在我看来,所谓的乡村小学,地处农村,学校的办学规模都不大,在校学生就100人左右。
十几名教师。
好一点的乡镇中心小学,可能学生人数在500出头。
学校一般位于村子边上,或者有的在村子里面。
学校的校舍大多是六、七十年代的土木建筑。
学生用的课桌椅都是破烂不堪,不像现在的高度可以调节,而且都是单人单桌。
学校除了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以外,音乐,美术,体育的器材配备、实验仪器、实验室也有可能不达标。
多数学校可能用不上自来水,要么是学校的自备井,要么和村里供水。
学生冬季取暖可能用煤炉,容易发生煤气中毒,后来给教室都换上了空调,到采暖季用空调采暖。
关于老师的配备其实是严重不足的,上班之初的时候,学校还有一部分民办教师。
即使有像我这样的师范学校毕业的教师。
干上一两年,觉得在这里看不到什么希望,可能自己找点门路,找点儿关系就会调到县城去任教。
由于临时代课教师的待遇不高,这些老师很难安心安下心来好好教,梳得导致学校可能存在人员流动性大。
一个班级在一年内换两、三次老师成为正常的事情,很难保证教学质量。
让人庆幸的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所在的地区,变成了新的开发区。
学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看不到之前农村小学的落后景象,一座座教学楼拔地而起,一台台现代化的教育,教育教学设备进入了校园, 一些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年轻老师走进学生的教室! 我是汇智坊,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讨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