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欧洲,其实没资格评说美国高中,但其实要进入名校,每天睡4小时一点不足为奇,这里要进入一流大学也如此,但他们这种努力和我们国内高中生的努力有很大区别。
因为国内高中生再累都是上课和试卷,就和这俩东西打交道,耐心点的成绩一般不会太糟糕,这里可不一样,你再擅长考试,你未必能进入高校,更别说名校了,这里太看重社会实践和知识运用了,西方教育根本不需要全才,你只要能有一项成为人群中的佼佼者就能被名校青睐,但要有一项成为佼佼者何其之难。
一个最简单的事,马耳他医学院每年只招200人不到,但欧洲励志学医的何止万万,报考他们学校的也不下数万之众,你单单成绩好,基本都是被淘汰的,他需要你有专场,有一些特殊见解,需要你有一定的志愿经历,这些东西国内可没有,而且考试也不能拉下,自然个人时间被压缩的很少了。
还有一点,觉得西方教育简单的国人大多都是闭塞的,这里的简单仅限于小学生吧,从7年级开始正式进入辩论期,那每一门课程的难度都要远高于国内同期的孩子,而为这里老师都不把知识点讲得太细,虽然会布置作业,但量很少,你想要通过考试,想要完成课程论文,那不好意思,你每天大多的时间得泡在图书馆里,国内孩子可能会想找度娘不就完了,抄点别人的见解或文章,不好意思,这类人基本是被淘汰的,因为没有自己观点的人基本都毕业不了,更别说进高等学府了。
美国教学要求更高于欧洲,所以要求比欧洲高是很自然的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是好的东西竞争都激烈 ,不付出努力怎么可能得到 ,这个道理全球适用, 都是应是教育 ,考察的内容不一样而已, 没什么好批判的 ,所谓精英就是从小到大到老一直在升级打怪 ,所向披靡。
美国的这种教育可以参考,但不能盲目崇拜,美国教育改革派已经对亚裔家庭和家长这样的教育传统和习惯发起了警惕信号,很大倾向要改革这样的考试方式录取体系,甚至对SAT考试要大动作,原因其一就是感受到了亚裔带来的负面影响。
审慎be prudent 教育不能只看一个点,一段线,高分学生很多进入藤校后续的发展并不乐观,这是改革派前后调查研究的综合考量,像耶鲁,斯坦福耶鲁今年的录取名单中,没有一个中国学生,或说亚裔学生。
相比后面,我记得之前看过一篇Yale Women的文章,更符合一个正常优质教育体系的导向。
美国学校的形式多于国内,作者本意应该是好的,但这样“毛坦”的比较,对缺乏 critical thinking 环境下成长的人,有误导家长读者的之意,而且倾向性很大,我的意见是这样 be prudent 谈教育不能脱离文化背景和环境 。
威廉玛丽的学生虽然不及藤校但也在前5%。
我在那教书的时候班上不少学生来自于Thomas Jefferson Tech高中。
和国内的学校类似,这所高中对文化课抓得非常紧。
不过,同样是这批学生,在艺术和体育上有特长的也不少,有个学生一边网球比赛一边gpa4.0。
所以,国内的精英学校,如何在文化课之余培养学生的特长,还可以多探索探索,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不过说到底,也需要学生自身的基因和家长的素质来支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