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是好经,就怕歪嘴和尚念歪了。
这是家长们担心的事儿。
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规定,从4月1日开始执行,中小学幼儿园应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
这个规定,着实让家长们高兴了一阵子。
但冷静下来,有人不免有些担忧:在制度的执行中,力度是关键,有监督之名,无监督之力,也只是把一纸监管责任制度贴成满墙形式。
——比如,校长外出开会、办事等等,陪吃制度怎么执行?作为学校最大的高管,谁能监督校长按章办事、不食小灶?——比如,食材的采购环节怎样监管?食材的质量安全标准有什么依据?——比如,怎样保证食材的储藏?加工环节的卫生怎样保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对制度的执行不力,都会导致学生餐桌上出现问题。
倘若这些问题都由校长负责,校长纵有三头六臂也顾而不及,就可能出现对制度的执行不力。
完善制度的执行,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最好在采购、储放、加工、就餐的环节,由家校两方组合的监督组参与督办。
即使校长不在现场,其他领导和老师,还有家长轮流监督小组,共同完成从采购到加工、到餐桌的全程监督,其效果是不是很好呢?卫生、健康、安全该有保障了吧?止笔之前,再说说校园食堂的大厨,卫生、健康、安全之后,请添加上美味。
这是执行食堂制度的最后一道力度。
如果食堂的饭菜,少油无盐,大部分孩子没有食欲,或者饭后嚷饿,那么,一定是菜肴里,少放一味良心。
(插图来自网络,侵删)
校长陪餐制,从制度设计上来看,属于典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补窟窿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保证校园食堂健康卫生安全。
如果你知道某个单位一把手还有小灶一说,那你就清楚陪餐制是演戏用的,并没有从根上治这管理监督食品卫生的问题。
为何屡屡出现校园和幼儿园内食物中毒,用霉变食材,用劣质食材的现象?答案很简单,一是用人机制出了问题。
负责采购的人员贪欲太强,这些人属于典型的吃里扒外者;二是部分小中小学校园负责人本身就伸手拿了采购人员的回扣。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那些不符合卫生的劣质食材流入食堂里;三是分管后勤这块的负责人不作为。
相信这些人的不作为,肯定也是拿了采购的好处装瞎子的。
从上面几点分析来看,全是人祸导致的食堂卫生安全出的问题。
即便现在有了校长陪餐新规,恐怕也只是让这些人走走形形,走走过场,因为对于任何一所中小学幼儿园来说,谁敢去监督一把手?谁又能去监督一把手?所以,这个陪餐制并没有从人性的角度,更没有从法制的角度去订立新规。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绝大多数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有着较好的素质,本着对学生,对孩子们负责的精神去抓食堂食品卫生管理。
陪餐制的出台,对于这些一直自觉履行工作职责的一把手来说,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只是多和学生吃顿饭而已。
但是对于那些不负责的人来说,吃的未必就是集体饭,看的未必是真相。
最后,我要说的是怎样让学生家长群体参与到监督中来,才是最现实的办法,因为家长绝不会拿自己孩子的生命安全开玩笑。
也只有让家长轮流去跟踪采购全过程,检查食堂餐饮制作全过程,对卫生情况有监督检查权,才能真正把住食品卫生安全这个口子。
只是不知道家长们谁有时间,恐怕这又是难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