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解析数论学家陈景润 陈景润是世界著名解析数论学家之一,他在50年代即对高斯圆内格点问题、球内格点问题、塔里问题与华林问题的以往结果,作出了重要改进。
60年代后,他又对筛法及其有关重要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1966年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陈景润,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 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
他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领先地位。
这一结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征引。
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阿 ·威尔(AWeil)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
"美国总统林肯美国总统林肯,在他上任后不久,有一次将六个幕僚召集在一起开会。
林肯提出了一个重要法案,而幕僚们的看法并不统一,于是七个人便热烈地争论起来。
林肯在仔细听取其他六个人的意见后,仍感到自己是正确的。
在最后决策的时候,六个幕僚一致反对林肯的意见,但林肯仍固执己见,他说:"虽然只有我一个人赞成但我仍要宣布,这个法案通过了。
"表面上看,林肯这种忽视多数人意见的做法似乎过于独断专行。
其实,林肯已经仔细地了解了其他六个人的看法并经过深思熟虑,认定自己的方案最为合理。
而其他六个人持反对意见,只是一个条件反射,有的人甚至是人云亦云,根本就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方案。
既然如此,自然应该力排众议,坚持己见。
因为,所谓讨论,无非就是从各种不同的意见中选择出一个最合理的。
既然自己是对的,那还有什么犹豫的呢?巨星席维斯·史泰龙在美国,有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即使在身上全部的钱加起来都不够买一件像样的西服的时候,仍全心全意的坚持着自己心中的梦想,他想做演员,拍电影,当明星。
当时,好莱坞共有500家电影公司,他逐一数过,并且不止一遍。
后来,他又根据自己认真划定的路线与排列好的名单顺序,带着自己写好的量身订做的剧本前去拜访。
但第一遍下来,所有的500家电影公司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
面对百分之百的拒绝,这位年轻人没有灰心,从最后一家被拒绝的电影公司出来之后,他复又从第一家开始,继续他的第二轮拜访与自我推荐。
在第二轮的拜访中,500家电影公司依然拒绝了他。
第三轮的拜访结果仍与第二轮相同。
这位年轻人咬牙开始他的第四轮拜访,当拜访完第349家后,第350家电影公司的老板破天荒地答应愿意让他留下剧本先看一看。
几天后,年轻人获得通知,请他前去详细商谈。
就在这次商谈中,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这位年轻人担任自己所写剧本中的男主角。
这部电影名叫《洛奇》。
这位年轻人的名字就叫席维斯·史泰龙。
现在翻开电影史,这部叫《洛奇》的电影与这个日后红遍全世界的巨星皆榜上有名。
名人的小故事(300~350字)急用啊!!!!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