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时间是什么时候

如果时间是什么时候,第1张

如果时间是什么时候 时间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又到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如果我们问自然界是从什么时间开始与结束的?你一定会感到很茫然,为何问如此无厘头的问题呢?问题在于为何这个问题是毫无意义的呢?其原因就在于,自然界是指外在的客观世界,其是一个开放的抽象概念,是没有限制的。

这就如同我们问人类的寿命有多长一样,其本身是没有答案的。

时间也是如此,其是关于物体变化的抽象概念。

我们人类的认识,和其他的动物一样,也是从模仿现象开始的。

例如,在岩洞中,原始人将狩猎成功的情景画在岩壁上,他们模仿狩猎时的号子和动作,举行魔法仪式,希望下一次的狩猎再次获得成功。

后来,为了提高认识的效率,原始人根据其生活中某一个重要物体的特性,来统一地诠释各种自然现象,即形成了统一的模仿。

由此,形成了原始人的图腾文化,产生了神话传说。

该传说,是人类最初的理论雏形,是原始人的百科全书和生存指南。

再往后,人类为了进一步地提高认识效率,寻找不同现象之间的共性,如产生了数字的概念。

到了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形而上学的观念,他认为世界的本质隐藏在现象的背后。

于是,人类由追逐现象转变为超越现象,系统地提出了许多概念,并根据因果关系将这些概念逻辑地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理性世界。

通俗地说,就是人类借助于讲故事来比喻自然界,从而达到了其认识的目的。

在众多的抽象概念中,时间就是其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概念。

因为,自然界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变化,其具有普遍性、守恒性和不连续性。

此外,生命的有限性和事物发展的不可逆性也都使时间具有神秘的特性。

这实际上,是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变化相混淆的结果。

因为,时间概念用久了,就会产生异化,由认识的工具转变为认识的对象。

时间的本质是变化,其是关于变化的描述。

如果是抽象的时间概念,那么其是开放的,因而是没有开始与结束的,其只是无数个物体变化的共性;如果时间记录的是具体的变化,则所有物体的变化都是有限的,即具体的物体有生就有死。

于是,只有具体物体的时间才是有开始和结束的,被称为物体的寿命或变化周期。

然而,由于我们掌握的信息不全,受到了质变的局限,即便是具体物体的变化周期我们也不是都有答案的。

例如,宇宙自膨胀以来的时间,大约有138亿年。

然而,宇宙的膨胀并不意味着宇宙的诞生。

或许宇宙已经收缩和膨胀好多次了,其借助于宇宙内外部空间能量密度(压强)的比值制约了宇宙单向的无限变化。

这就好比磁带被复制了多次,以前的信息都被抹去了。

因此,只有对距离我们较近的物体,才有可能了解到它们的开始与结束。

总之,时间是关于变化的抽象概念,其并不真实存在。

时间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因而时间无所谓开始与结束。

即便是具体物体的变化周期,也会因受到质变的局限而不得所知。

这就是人类认识的有限性,其需要我们不断地拓展人类的认识范围,从而获得关于自然界的相对认识。

时间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时间是度量一个事物自起点到终点这个运动或变化过程用时多少的尺子,标准单位是“小时”。

目前,客观物质存在的空间都可以用长、宽、高三个坐标量来确定,即可以确定其位置,又可以确定其形态,包括运动或变化中每个时刻的状态。

然而,如果想知道运动物体的快慢,或想知道变化过程的快慢,需要把其运动或变化过程的用时用一个等分尺子标注出来,每个单位刻度内位置的变化就是速度,每个单位刻度内速度的变化,就是加速度;速度可以度量匀速运动的快慢,加速度可以度量变速运动的快慢。

这个度量运动或变化过程长度的尺子,就叫时间。

时间分为绝对时间和相对时间。

绝对时间就是度量宇宙寿命的时间,它开始于宇宙诞生的那一时刻,结束于宇宙灭亡的那一瞬间;相对时间是伴随着被度量事物而存在的,每个事件的开始,就是这个事件时间的开始,每个事件的结束,就是这个事件时间的结束。

时间只是度量事物运动或变化过程的一把尺子,她不是事物本身的特性,事物的变化也不依赖时间的存在与否而改变,就像我们用米尺丈量土地一样,有了米尺,我们能清楚地知道土地的长度,有了时间,我们清楚地知道丈量一块土地用了多少时候,然而,土地本身的长短不会因为尺子是否存在而改变,也不会因为时间是否存在而改变其寿命或形态。

当然,以上是测量者和运动者都在一个坐标系的情况。

如果把二者放在不同的坐标系,测量者所得到的结果就完全不同了。

比如,站在高速列车上运动的人测量前方某座楼房的长度,由于双方之间的角度一直在变化,每个时间刻度内看待建筑物的长度都是不一样的,由于人们知道建筑物的长度是固定的,因此,由于在远处斜看物体的尺寸较长,近处正视的时候长度最短,从而感觉接近物体时时间缩短,离开物体时时间拉长。

如果把人放在一个既沿着曲线运动又转动的物体上,去测量即转动又曲线运动的物体长度时,所得出的测量结果与物体本身完全不同,测量者与被测量者不同的相互关系,会得出各自的测量结果,然而,物体本身并不因为测量者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一旦把二者放在同一个静止坐标系中,得出的结果都是一致的。

这就是相对论的本质。

当然,在微观世界里,由于微粒的重量无穷小,比如光子,人们无法知道其重量多小,任何观测和测量都会影响其存在或运动的状态,因为测量就需要眼光等去作用在被测微粒上并反馈回来,这种眼光的能量足以改变微粒的能量,因此,在没有被测量结果前,人类无从知晓粒子的形态,这就是测不准原理。

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旦人类开发了可以看见微粒的显微镜,制造了可以观测到宇宙尽头的望远镜,开发了可以记录超光速的摄像机,人类就掌握了宏观和微观世界的规律,就能把不同坐标系中看到的现象还原到一个坐标系,就能通过不干扰量子能量的方法测量量子,到那时,天下一统,就没有相对论的困惑,也没有神秘的测不准原理了。

相对源于无法统一坐标,不准源于没有足够精度和有效的办法,她们都不是事物的本质。

时间只是度量客观实在的一把尺子,喝醉了或者不清醒时,看到尺子一会儿长一会儿短,而尺子也没有变。

关于时间造成的误解及其本质,限于篇幅,以后再专题讨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6549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4
下一篇 2022-10-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