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相当快。尤其是加入wto,中国将在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以及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都为中国的休闲旅游发展提供了契机。下面就来看一看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如何。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分析如下
一、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会蓬勃发展
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主要以游览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为目标。随着教育,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进入21世纪,人们的旅游需求向多层次方向发展,因而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成为新的热点。
(一)工业旅游的兴起
所谓工业旅游,就是以工业企业的生产线,生产工具,产品和厂区等为对象的专项参观活动。20世纪工业旅游起源于法国,当时雪铁龙公司让游客参观其生产流水线,欣赏其汽车生产工艺。后来,世界各地著名现代化工业企业纷纷仿效,汽车、钢铁、飞机、酿酒、饮料、陶瓷等行业先后开放生产制作过程,让游客一饱眼福。甚至,在美国,生产美元的印钞厂也向游人开放。对游客来说,游览工业企业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最初是出于好奇心理,后来在参观过程中增长了许多知识,开阔了视野,尤其是专业爱好者,还侍机加深了对生产企业的了解。而对于工业企业来说,不仅能获得一定的门粟收入,而且通过旅游等宣传,使企业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起到了不花钱发布广告的作用。所以,工业旅游发展将势不可挡。
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前,工业企业很少对公众开放,90年代后工业旅游悄然兴起。例如,神龙轿车,可口可乐等著名公司均把生产车间对游客开放;青岛海尔集团和青岛啤酒厂,南京熊猫集团,柳州两面针集团,浙江农夫山泉公司均让公众参观;南京还推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一条工业旅游线路,让旅游者了解到南钢最先进的生产流水线。
我国工业旅游的出现,填补了我国旅游产品中的一页空白,为旅游业的发展拓宽了思路。通过工业旅游,宣传了工业企业的产品和品牌,提高了工业企业的知名度;同时,也满足了旅游者对工业品牌的需求,使旅游者对现代工业内涵有了新的认识。所以,工业旅游越来越受公众的青睐和欢迎,它将成为新世纪旅游活动新的热点。
(二)农业旅游的发展
农业旅游不同于工业旅游,二者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农业旅游不像工业旅游重在参观学习,增长现代化科技知识。它的内涵丰富多彩,不仅包括田园风光的游览,山村水乡的休闲度假,而且还包括亲身参与农业劳动,体验民风乡亲等活动。因此,农业旅游是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性休闲娱乐活动。
我国农业旅游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始于大中城市的郊区,目的在于让久住城市的居民体验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的游览,使单调的上班生活形成的压抑心情得到一定的放松。双休日五一十一春节和学校实行的寒暑假制度,使人们的闲暇时间日益增多。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农业旅游的队伍中,这促进了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并成为21世纪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又一新热点。
农业旅游内涵极为丰富,如山村水乡自然景观,田园生活景观,民风民俗景观,乡村居民聚落景观和农业生产景观相融合,形成了旅游业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正因为如此,21世纪中国农业旅游将出现以下几个新趋势:1.森林公园热。它以森林公园中鸟语花乡的环境,清洁新鲜的空气,秀丽浓密的林木,来吸引旅客体验回归大自然的情趣。2.农业公园热。它以展示种植业,养殖业和饲养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为主导方向。如农业生态园,科教农园,植物园等。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3303363383.民俗乡情热。它是利用具有地域文化,民俗习惯,民族风情的村庄,让眼看住进农家房,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充分享受浓郁的乡村风情和民俗文化。以上这些热点,使农业旅游达到了“观农园寻田园风光,乐民俗享乡村风情”的效果。
二.休闲旅游将成为旅游业一道新的风景线
什么是休闲旅游?简而言之,就是以休闲为目的的旅游。它更注重旅游者的精神享受,更强调人在某一个时段内所处的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存在状态;它通过人的共有的行为、思想、感情,创造文化氛围,传递文化信息,构筑文化意境,从而达到个体身心和意志的全面和完整的发展。人们通过身体放松,竞技活动,艺术欣赏,科学好奇心和接触大自然等方式,丰富了生活。建立在旅游基础上的行为情趣,如休息、娱乐,或学习、交往,或欣赏大自然,这些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获得一种身心的娱乐,追求猎奇,丰富个性等多方面的需求。休闲旅游还特别强调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一致,增强爱护,保护自然的意识。因此,休闲旅游不同于一般的旅游,它对传统的旅游概念从内涵到外延都做了新的延伸。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将使未来的社会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变化着。新技术和其它一些趋势可以使人们用于休闲的时间越来越多,休闲的中心地位将会加强,人们的休闲概念将会发生本质的变化,在经济产业结构中休闲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将会越来越大。
从目前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来看,休闲显然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之一,也是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标志着人已经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标志着人从满足现实的基本生活需要转向对精神生活的向往;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已由传统的生产------消费模式逐渐地转向消费-------生产模式;标志着人开始从有限的发展转向全面的发展自己的历史阶段。
1.随着物质财富的不断增长,人们开始转向文化精神的消费与追求,更多的时间和钱财用于休闲,消费投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诸如购书,接受各种技能的培训,健身美容,旅游,欣赏等。下面为海淀区域镇民文化消费的抽样调查。1998年海淀区居民在以下8类文化消费项目的比例为:平均文化消费总值已占家庭收入的28.4%,其中旅游占据榜首,占家庭消费总值的45.1%;业余培训教育位居第二位,占14.1%;收藏或集邮等个人爱好占支出的13%;订阅报刊或购买书籍为7.5%;家庭文化装饰为6.7%文艺娱乐欣赏为5.2%;体育健身与欣赏为4.9%;获取信息为3.5%。据此推测,到2010年我国的恩格尔系数有望下降到40%以内。人们的行为动机将在更大的程度上选择文化精神生活的享受。
2.传统的“先生产,后生活”的概念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尤其在我国,传统观点认为,只有生产才能创造价值,生活和消费并不创造价值。所以,这么多年来,政府的政策导向和资全投向也主要是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上,老百姓也一直在物质短缺的情况下艰难度日。随着“过剩经济”的到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活”和“消费”对发展经济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研究休闲的西方学者曾说过“由于有利于生产,休闲一直是合理的------如果没有夜生活和周末,娱乐业将会崩溃;如果没有假期,旅游业就会衰落。实际上,是休闲不是劳动使得工业资本主义走向成熟。在这里,休闲的合理性展现出来了。”
3.传统的工作和休闲概念已经模糊。由于互联网的出现,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工作概念和工作时空界限;休闲在未来的社会中将成为社会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的情况下,人既是在工作,也是在休闲;既是劳动力价值的体现,也是实现对劳动力价值的维护。托夫勒早就指出:“大批工人早就从事每周平均只有3——4天有报酬的劳动,他们用半年或一年的时间接受教育,或者娱乐消遣——一旦我们认识到,大部分时间是用来生产自己所需要的用品和劳务——产消结合时——旧的工作和空闲时间的区别和界限就消失了。”[2]正像成思危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办公时间可以灵活掌握,办公地点也可以设在家里,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将会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来旅游。
注:中国联合市场调研网(我在做任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