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的建设指标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的建设指标,第1张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的建设指标

欧洲文化研究平台可以加深中国对欧洲文化的理解,促进中欧文化的交流;中国思想与文化研究平台可以加深当代中国的自身理解,促进中国文化的通古今之变;城市研究平台能够针对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文学、文化、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和拟建的文物与艺术品鉴定专业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功能,能够在文化创意产业和文物艺术品市场方面为社会输送紧缺人才。
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术研究层面,争取每年举行五至十次国际性学术交流、学术会议,吸收国际前沿学术理念;积极引进海外师资,提升学院的国际化程度;人才培养方面,逐渐扩大留学生规模,由现在的二三人扩展为十几人并争取单独组班,同时争取形成本科、硕士、博士三级留学生学历教育模式;另外要积极输送优秀学生出国留学,研究生留学比例争取达到30%左右。 构建两大平台的具体研究方向,欧洲文化研究平台包括欧洲哲学研究、欧洲基督教文化研究、欧洲诗学与文学研究等;城市研究平台包括城市文化空间与文学生产、文化资源与创意产业研究、城市美学与文化批评等,形成学院学术研究的特色领域;全面推行研究所制度,整合研究力量;将外国哲学(欧洲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国哲学(中国思想与文化研究院)、中国现当代文学(鲁迅研究、先锋文学研究)、美学(文艺美学、城市文化批评)和文化产业管理学(创意产业研究)设为学院重点发展学科,以此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
人才培养方面,学院将把文史哲等长线专业做精做强,并大力发展新兴文科和应用文科专业,如文化产业管理、文物与艺术品鉴定等,为学院学生的自由选择和自主学习提供条件,也可化解传统人文学科毕业生的就业难题。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本院学生可在二年内自选专业,前二个学年不分专业,实行人文通识教育以加强学生的文史哲基础训练,三年级本科生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全面构建留学生本科至博士的学历教育机制,打造国际化教学模式。
修改完善我院本科人文类基础教育新机制,探索人文学科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打通的新方法。与我校国家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建设相结合,面向全校开设80门左右具有人文学科内在逻辑的人文素质通识教育系统课程。 进一步完善以学术为中心的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院、系教授委员会的决策和监督作用,简化行政,净化空气,形成以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为中心,自由、开明、团结、务实的良好学术氛围。
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提升人文学科的国际化程度。发挥我校对德(欧盟)交流的传统特色和优势,特别是加强外国哲学(德法哲学)、宗教学、欧洲诗学与文学等学科领域与德国及欧盟的合作和交流。逐步向全球开放教职(副教授以上职位),特别是要引进留欧归国师资和研究人员。 加强中国哲学和文化研究,增强国际交流中的主体意识。
构建社会资助体系,寻求多渠道的社会募捐和赞助,做强我院人文发展基金,用于资助学术、奖教和奖学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8121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7
下一篇 2022-10-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