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得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这句话我这样理解,干事的人全心全意全力做以求得完成任务、功德完满,但这愿望是否实现,应该另论,因为凡事都有主观和客观因素在起作用,主观努力了但客观因素不具备或不起作用,那么愿望就有可能不实现或部分实现。
教学也一样。
教和学是教育过程的一对矛盾,教师教得好,学生不配合甚至捣乱,教学效果不会好,就算他不捣乱甚至很配合,也不等于就一定会教得好(就整体效果而言),因为可能总有部分学智力不佳。
学生的学习态度智力水平等等,对于教师来说就是客观条件,态度犹可教育转变,但智力因素是天生的,教师再负责也改变不了呀。
问题中的观点,当作教育的努力方向来追求可以,但如果当作硬性指标来苛求教育,那是反科学的,不公正的!世上没有什么只要有愿望就必须完满结果或收获的道理!
对的。
原因如下。
我记得这句话最早是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重要教育理念之一,原句应该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陈鹤琴先生的原意是这样的。
任何学生作为教育对象,首先要承认他是可以教育的,是可以通过教育使他成长进步的,这无疑是正确的。
但“教好”又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是对教师的激励——强调教师要不断提高教育水平。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放弃学生,做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不明白这句话真正意义的人,拿这句话当标尺,去衡量老师,当然是发错特错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