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之年是四十岁的代称,不惑之年也用来形容人到中年,即四十岁,这是一个大概的年龄,不惑之年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不惑之年出处 《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不惑之年的出处:
《论语·为政篇》中记载:“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故后人遂用“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等来作为年龄称谓。不惑之年即四十岁。
不惑之年的故事:
孔子在齐国居住了三年,一心希望能为齐景公服务,让其接受自己的“仁政”思想,但为齐相晏婴所阻,感到非常失望,于是返回鲁国重新拿起教鞭,以做学问和教书育人来弥补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也因此而领悟了更多的事理,那时正是孔子四十岁左右的时候,所以孔子才发出“四十而不惑”的感慨。也因此才有了《论语·为政篇》里的:“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其他年龄称谓:
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两、三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也叫“总角”
豆蔻:指十三岁的少女
及笄:指十五岁的女子
弱冠:指二十岁的男子,也叫“加冠”
而立:指三十岁
不惑:指四十岁
知命:指五十岁,也叫“知天命”、“半百”
花甲:指六十岁,也叫“耳顺”
古稀:指七十岁
耄耋:指八、九十岁
期颐:指一百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