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别字的危害

错别字的危害,第1张

错别字的危害 写错别字的后果有多严重?

乌鲁木齐从日本引进一条挂面生产线,又花18万元从日本购进1000卷10吨的塑料袋。

当这批塑料袋到达乌鲁木齐时,一位细心人发现乌鲁木齐的“乌”多了一点成了鸟鲁木齐。

这一点之差使18万元的塑料袋化为乌有。

差之毫厘 失之百里江西有位农民从某报上看到一则消息:闽西龙岩市白沙镇食用菌栽培很有名,上年大丰收,决定到白沙去学习,千里迢迢来到闽西龙岩市新罗区的白沙镇,下车一问,不想人家告诉他,白沙镇很少有人栽培食用菌,更没有大丰收。

他一听“傻”了,连忙拿出报纸问白沙镇的一位干部这是怎么回事?这干部一看报纸,想想才明白报上登的原来是龙岩市上杭县的白砂镇的事,报上因没有说是新罗区还是上杭县,更把“砂”误写成了“沙”,因而使这位农民找错了地方。

就媒体上这么一个错别字,却让农民朋友耽误了一天时间、白跑了100多公里的冤枉路,多花了钱,你说冤不冤?没有“扶谷县”神府煤田府谷能源基地的观众收看了电视台有关“陕北歌王”王向荣的话题,都为字幕中多次将“府谷县”这个民歌之乡及王向荣的籍贯写为“扶谷县”,深感惊异。

近十几年来,电视、报纸、杂志上的错别字司空见惯,给当事人和相关单位造成了许多不良后果。

这次看了电视之后,一些听众写给王向荣的信就因写成“扶谷县”而被邮局以“查无此县”退回。

书上写的还会错?据报载:前不久,荆州市某区宣传部副部长问小侄孙:“李时珍是哪里人?”答:“河北人,书上有记载。

”小侄孙还找来一本由董胜主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上下五千年》。

书中第1133页,李时珍与“本草纲目”条,原文如下:“李时珍是蕲州(今河北蕲春)人。

”他一看啼笑皆非,只好给小侄孙指出,李时珍是湖北蕲春人,并非河北人。

小侄孙不服:“难道书上写的还会错?”别字连篇电视台播出的20集电视连续剧《不共戴天》,笔者竟发现字幕中的错别字连篇,并且几乎每集的字幕中都反复出现错别字。

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出现错别字之处高达50处之多。

尤其不能原谅的是,不少错别字连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一眼就能看出,可是却在那些大导演、大编剧、大制片的眼皮底下顺利通过,最终堂而皇之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

例如,剧中将“检察院”写成“检查院”,把“休戚相关”写成“休息相关”,将“林峰”写成“林疯”,把“资不抵债”写成“姿不抵债”,将“尔虞我诈”写成“你疑尔诈”,把“举步维艰”写成“举步为艰”,等等。

林永友,浙江舟山,公务员———一条成语病天下许多作者把成语“空穴来风”当“无中生有”来用,有人戏称为“一条成语病天下”。

实际上,空穴来风的意思应是有洞穴才会进来风。

宋玉《风赋》有一句:“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其中,句(gōu),通“勾”,意为弯曲;空(kǒng),通“孔”,意为洞。

这句话用白话来表达就是:枳树上弯曲的地方才能筑巢,有了孔洞才会进风。

比喻乘隙而入,常指某种消息或传言的散布并非毫无缘故。

大学介绍不该有错别字因工作之便,笔者今年接触到大量高等院校的招生广告和“致新生的一封信”。

在这些广告和公开信(包括一部分邮寄入学通知书的信封)中,几乎都有一段介绍学校基本情况的文字。

而在介绍学校所处位置时,又基本上有“坐落在(于)……”这样一句话。

遗憾的是,很多学校把“坐落”误写成“座落”。

根据笔者手中的资料统计,写“坐落”的院校只有22个,而写“座落”的院校则高达42个,正误之比接近于一比二。

这还是大学说明吗?

1)一个人有意或无意地写了错别字,就会令人费解甚至误解,这样就会影响意义的表达甚至失去文字的交际作用。

(2)如果在国际协议和文件中出现了错别字,特别是在关键的地方出了错别字,其后果便可想而知了:只会给我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并且影响我国的声誉。

(3)不正确使用规范字给市场经济和商家经营带来的危害性和社会影响。

这些字的出现不仅给市场造成混乱,也影响了城市形象。

(4)在商品广告和商家招牌上,使用任何生造字、不规范简体字都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行为。

作为每一位中国公民,都应该自觉使用国家规定的规范字,这是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的自觉行动,也是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284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5
下一篇 2022-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