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院之争

府院之争,第1张

府院之争 “府院之争”的具体情况是什么样的?

1913年12月的一天,湖北武汉迎来一个难得的冬季晴日。

时近中午,汉口码头鼓乐喧天,气氛热烈而隆重。

黎元洪副总统亲率众人,送几天前来鄂考察的陆军总长段祺瑞启程回京。

谁知,就在二人即将挥手告别之际,只见段祺瑞的心腹亲信徐树铮猛地蹿到黎元洪身边,拔出手q,抵在黎元洪腰间,低沉而阴冷地说道:“请黎副总统随我们一起到北京就职!”顿时,黎元洪惊出了一身冷汗,随后立即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只好乖乖跟着段祺瑞一行动身北上。

黎元洪,字宋卿,湖北黄陂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两任大总统和三任副总统的人。

黎元洪早年求学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毕业后服役于北洋水师,曾参加过“甲午海战”并死里逃生。

武昌起义爆发时,时任清军协统的黎元洪踏上了传奇之路。

据说,当时起义新军把他从床底下硬拽而出,在黑洞洞q口的威逼之下,黎元洪才硬着头皮当上了湖北军政府都督,一跃而成高举革命大旗的辛亥元老。

大清王朝之亡,黎元洪当属头号掘墓人。

1912年1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黎元洪以湖北都督身份被选为临时副总统。

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出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黎元洪又当选正式副总统。

当选后,本该北上就职的黎元洪却遥领副总统身份,坐镇武汉不动,依然牢牢控制着整个湖北地区。

于是,陆军总长段祺瑞主动请缨,以“磋商要政”为名南下武汉,劫持黎元洪北上就职。

一路之上,徐树铮横眉冷对,副总统黎元洪威风扫地,形同被押囚徒。

更沮丧的是,劫持黎元洪的专列行至半路,袁世凯便发来电令,委任段祺瑞代行湖北都督一职,彻底解除了黎元洪的兵权。

从此,黎元洪和段祺瑞、徐树铮结冤成仇,为日后的“府院之争”埋下了一道伏笔。

劫持到北京之后,黎元洪立即被软禁在中南海瀛台。

在此期间,袁世凯极尽拉拢笼络之能事,先是与黎元洪结为儿女亲家,后来称帝时又册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黎元洪坚辞不就,甚至当着来使的面,把封王金册、冠冕绶带全部扔到了窗外,以示对袁世凯称帝的愤慨。

尽管如此,袁世凯病逝之前,依然指名黎元洪继任民国大总统,段祺瑞执掌国务总理。

从此,人称“黎菩萨”的黎元洪荣登大宝,开始和人称“北洋之虎”的段祺瑞共掌国柄。

本来二人应该同心协力,好好治理已是千疮百孔的国家。

可是怎么也没想到,在此后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黎、段二人针尖对麦芒,争斗不已,史称“府院之争”。

1916年6月7日,黎元洪正式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身为江苏督军的冯国璋出任副总统,段祺瑞则出任内阁总理兼陆军总长,军政大权集于一身。

随着袁世凯的病逝,北洋旧部群龙无首,逐渐分裂为直系、皖系和奉系,人人都成了资历、地位、威望都相差无几的北洋大佬,相互之间谁也不服谁。

那么,最终到底谁人能呼风唤雨呢?这就要看谁的政治手段更厉害,谁的政治资源更丰富。

最为关键的一条是,还看谁拥有威力强大的军队。

谁的军队占据上风,谁就可以控制中央政权。

于是,段祺瑞以陆军总长的名义,把省级军事长官的名称由原来的“将军”改为“督军”。

至此,各省督军盘踞一方,中国进入了南北分裂、军阀割据的时代,民国历史上著名的“督军团”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

而此时的北京城里,“府院之争”开始鸣锣上演。

段祺瑞提出任命心腹亲信徐树铮为国务院秘书长,谁曾想遭到了黎元洪的坚决反对。

徐树铮与段祺瑞的关系非同一般,可以说是情同父子。

据说,当年贫寒书生徐树铮进京赶考,因为囊中盘缠告罄,困居在一个小旅店卖字为生,偶遇段祺瑞。

段祺瑞一看此人书法,笔锋之间十分了得,攀谈之后更觉其才华过人,于是当即收留了徐树铮。

此后,徐树铮跟随段祺瑞鞍前马后,渐成左膀右臂,须臾难离。

最终,手中没有兵权的黎元洪还是扭不过段祺瑞,徐树铮一脸春风当上了国务院秘书长。

那时候,由于恢复了《临时约法》,民国政体也随之变为了“内阁制”,但所有出自国务院的行政文书在下发之前,必须加盖一道总统印章,方能生效颁布。

“府院”相互制约,总统印章成为了大总统权力的象征。

这样,新任国务院秘书长的徐树铮每隔几天,便要抱着一摞文件,去找黎元洪加盖总统印章。

此时,徐树铮早已知道了黎元洪阻挠自己上位,所以每次见到黎元洪时,更是蛮横无理,甚至指手画脚,根本没把大总统放在眼里。

时间一长,黎元洪忍无可忍。

他对段祺瑞说,你赶紧把那个徐树铮轰走,否则我跟你没完。

段祺瑞回答说,要免徐树铮也可以,你把我也一块儿免了。

弄得黎元洪愣在那里,不知所措。

但是,徐树铮的嚣张气焰,让黎元洪的亲信幕僚们看在眼里,气在心头。

尤其是内务部长孙洪伊实在看不下去,开始出手反击。

孙洪伊利用自己在国会中的影响力,联合“反段”力量,与徐树铮针锋相对,频频引发冲突。

一怒之下,段祺瑞以内阁总理身份签署了对孙洪伊的罢免令,仍派徐树铮前去加盖总统印章,却连续四次遭到总统府秘书长丁世铎的拒绝。

最后,段祺瑞亲自出马,黎元洪依旧不准,气得段祺瑞甩袖而去,居然弃职离京。

段祺瑞以辞职相威逼,黎元洪不得不再次屈服。

最终,徐树铮、孙洪伊、丁世铎同时被免职。

段祺瑞“二比一”获胜,才同意回京复职。

这番争斗,段祺瑞之所以获胜,因为他背后有各省督军的支持。

而黎元洪麾下没有一兵一卒,只能做有名无实的国家元首,地位几乎就是段祺瑞手中的一枚“橡皮图章”。

因此,黎元洪必须依靠段祺瑞的支持,而段祺瑞则需要黎元洪这样一位各方各派都能接受的人物装点门面,维护“中央政府”形象。

《民国纸牌屋》,宫兆波(著)团结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这是民国北洋政府期间最大的一次政治事件,起因就是民国政府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府指的是民国总统黎元洪为首政治集团与以国务总理段祺瑞为首的政治集团之间争权夺利之争,期间发生张勋复辟的闹剧,而最终以段祺瑞集团获胜而告终。

府院之争发生的时间是在1916年到1917年,在袁世凯死后。

副总统黎元洪依法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兼任陆军总长。

依附日本军阀,实际掌握北洋政府军政大权,而黎元洪则没有死丝毫的权利。

段祺瑞希望与黎元洪当傀儡元首。

橡皮图章,而黎元洪自然不愿意坐以待毙,必然会分庭抗礼。

二人在对待第一次世界的是否参战的是事情上彻底爆发。

府院之争的最先起因是国务院秘书长徐树铮,此人桀骜不驯,除了段祺瑞谁也瞧不上,谁的话也不听,而段祺瑞又把徐树铮引为心腹,徐树铮对黎元洪极其的不尊重,公开对黎元洪言讲,你就是盖章而已,诸事就不要管了,黎元洪一怒之下,罢免了徐树铮的职务,而段祺瑞有非要徐树铮,这是二人的第一个粱子。

在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黎元洪和段祺瑞的冲突彻底公开了。

段祺瑞黎元洪主和,主和的目的自然是不想让段祺瑞染指兵权,控制总统府,段祺瑞主战,则是位为了继续控制北洋政府,加强皖系的集团的实力。

段祺瑞为了达到主战的目的,暗示和鼓动麾下手下的个督军召到北京,组成所谓的“督军团”,对黎元洪施加压力,争取舆论支持,但强硬黎元洪拒不签字,段祺瑞居然让人将对德宣战书的文件送往总统府要求黎元洪签字和盖印。

迫于压力黎元洪不得不在文件上盖章签字。

而跋扈的段祺瑞已经到了目中无人的地步,就在国会开会讨论时,实际是不过是做个样子,难免有人反对,段祺瑞居然派人殴打反对的议员、从而引发议员强烈不满触动了众怒。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段祺瑞私自向日本政府借款用以参加一战被媒体揭露。

在1917年5月21日,黎元洪瞅准有利时机,以总统名义下令罢免段祺瑞国务总理以及一切职务。

段祺瑞随即离开北京前往自己的老巢天津,段祺瑞在天津公开宣称,根据临时约法,总统无权撤销总理职务,自己是还是国务总理。

黎元洪的总统府,段祺瑞的国务院,双方互不承认相互争斗。

史称“府院之争”。

没有兵权黎元洪情急之处请督军团团长张勋于入京调解。

张勋入京后,犹如昔日“董卓进京”张勋立即驱赶黎元洪,从新拥立宣统复辟。

段祺瑞借机出兵镇压,自称“再造共和”黎元洪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被迫辞去总统职务,总统改由直系军阀冯国璋担任。

北洋政府参加一战而结束。

而段祺瑞恢复总理职务。

而段祺瑞复职之后,第一件是就是废除这部《临时约法》,但是,就此引发在广州的孙中山不服,他要“保护约法”,并以此为旗号。

要求推翻北洋北洋政府,这就是后来的“护法运动。

可以说,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的设计无论如何完美和完善,都只是理念和法律的上的完美。

最关键在于这个国家的政治人物是否愿意去尊重和遵守他,是否愿意依宪法行事。

也就是看政治上的博弈与权力的制衡的结果。

刚刚建立的民国传统封建体系被抛弃,而西方现代宪政体系既不健全也不完善,更谈不上去遵守。

那时候北洋政府。

在袁世凯的死后,进入强人政治武人当家,也就是军阀割据,在北洋军阀中已经各自林立,各有心腹事。

无论是黎元洪还是段祺瑞都的从各自利益来考量府院之争,而非国家宪政争执。

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闹剧,也是北洋宪政史的闹剧。

历史总是充满偶然性的,我们在北洋时代没有出现象华盛顿那样精英,在晚清没有出现明治维新实在是我们的封建意识的过于浓厚,这也是北洋时代悲哀。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807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6
下一篇 2022-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