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您的这个姓氏排位有问题。
按照历代史料及孔庙四配排行,应该是孔、颜、曾、孟,因为曾参是孟轲的师祖。
四大圣贤在中国古代有四大圣贤,又称四大“圣裔”。
他们的嫡裔,自古以来被称作“圣门后裔”。
只有他们的家谱,才能称为“通天家谱”,他们自称时不说“免贵”这两字。
而四大“圣裔”的嫡传子孙命名都按照同一字派,这是康熙帝的决定。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为什么只有孔、颜、曾、孟叫四大“圣裔”?四大“圣裔”孔庙四配孔庙四配,即四公、四圣。
他们的塑像位于孔子像的两侧。
依次为:孔子像东为兖国公颜回(复圣)、沂国公孔伋(述圣),西为成国公曾参(宗圣)、邹国公孟轲(亚圣)。
一、衍圣公孔子没得说了,“圣人”啊!历代王朝对孔子嫡孙都是封爵的,从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开始,对孔子后裔进行册封,当时叫奉祀君,公元1055年,宋至和二年改名为衍圣公。
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椿到了明代,孔家衍圣公班列文官之首,属于一品文官,清代沿袭明制,衍圣公列内阁大臣之上,一直到1935年,延续了八百多年的衍圣公封号被废除。
。
1935年一月十八日,国民政府下令:兹以孔子嫡系孙孔德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颜氏嫡系孙为复圣奉祀官;曾氏嫡系孙为宗圣奉祀官;孟子嫡系孙孟繁骥为邹国公亚圣先师奉祀官。
以特任官待遇。
二、复圣公颜回位列孔门七十二贤之首的就是颜回,其十三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因为颜回的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以德行著称。
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
唐太宗尊为“先师”,唐玄宗尊为“兖公”,宋真宗加封“兖国公”,元文宗尊为“兖国复圣公”。
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三、宗圣公曾参公元前482年,颜回病故后,师弟曾参就变成了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
曾参27岁时孔子去世,将孙子孔伋托付于曾参,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唐玄宗时尊为“ 伯”,宋徽宗时尊为“武城侯”,南宋度宗时尊为“ 国公”,元至顺元年尊为“宗圣公”,到明世宗时改称为“宗圣”,地位仅次于“复圣”颜回。
四、亚圣公孟轲为什么把孟轲放在最后一位?因为子思是曾参的弟子,而孟轲是子思弟子的弟子,所以从师承来说,曾参是孟轲的师祖!据《荀子》非十二子篇:子思、孟轲为一派,《史记·孟荀列传》记载:孟受业子思之门人。
孟轲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宋神宗尊为邹国公,元文宗尊为邹国亚圣公,明世宗尊为亚圣。
钦此四家字辈需要指出的是,孔、颜、孟后裔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但是曾子后裔没有享受这世袭的礼遇。
所以到了1539年,明世宗嘉靖十八年,明世宗朱厚熜下旨鉴于“四贤一体,皆有大功于吾道,而曾氏独无世袭,非缺典欤”,寻找曾子后裔。
最后江西抚在永丰县找到了曾子第五十九代孙曾质粹,曾质粹奉旨东归,封为翰林五经博士,子孙世袭。
明洪武年间定十字:希、言、公、彦、 承、宏、闻、贞、 尚、衍;到了清代康熙年间,钦赐孔、颜、曾、孟四姓使用统一的排行字辈;清乾隆五年,定十字:兴、毓、传、继、 广、昭、宪、庆、 繁、祥;清道光十九年,定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北洋政府批准续二十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56-65代)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66-75代)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76-85代)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86-95代)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96-105代)其中有某字因为避讳而改,“弘”字避讳乾隆皇帝,修改为“宏”,“继”字避讳,曾氏修改为“纪”等。
从此,孔、颜、曾、孟的排辈就一样了!
在华夏大地,有且只有四姓是所谓的“通天家谱”,这四姓就是孔、孟、曾、颜。
这四家的祖先都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四大圣贤,四家所用的字辈千百年来完全相同。
这四姓始祖,古往今来,皆以圣人尊之。
至圣为孔子,孟子被尊为亚圣,他是孔子之再传弟子,而复圣颜回、宗圣曾子均是孔子的嫡传高足。
孔孟颜曾四姓在现实世界虽没有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却以“斯文在兹”的信念为后世中国人建立了一个精神家园。
这个看似与国家民族没有多大关系的同族谱之字辈,实际上却折射出一个民族血脉相承的缩影。
一该四姓后人的现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从孔门第五十六代开始的。
明朝初年,朱元璋曾赐孔氏八个辈字:即“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
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第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
明末由第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荫植)奏准,崇祯帝赐字“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至清朝乾隆皇帝又赐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
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
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的辈是孔门第八十三代“念”字辈。
因此,不少孔孟等四姓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
有待指出的是:这并非是孔、孟、颜、曾传人一直使用的,而是在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作为孔孟颜曾后裔行辈的顺序的。
现家谱如下: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二上述四姓族谱,据说“卜”姓亦遵照之。
卜商为卜姓始祖。
不过,卜子的影响力远不及上述四圣。
说到四姓该族谱,尤以“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惟垂佑,钦绍念显扬”而耳熟能详。
在当代四姓的族人中,许多人都会当做家谱来背诵。
甚至有不少外姓人也说这是孔孟两大家的家谱,也有些人说这是孔孟颜曾四大家的共同家谱。
严格的讲,这些表明辈分的名子开头“字”不是家谱,家谱是记载某个家族世系传承情况——即各个支脉的男性家庭成员及其配偶、儿孙年龄职业住址等情况(封建社会中女性长大成人要出嫁,所以不计入家谱)的花名册(类似家族内部的户口登记薄)和家族成员中重要人物重大事迹的记录本。
近来,历年清明节至,来自海内外的三百余名孔子后裔必然在山东曲阜孔林孔子墓前祭奠了共同的祖先——孔子,子孙们依次向一世主孔子深深鞠躬行礼、敬献花蓝,并诵读祭文。
之后又分别来到二世祖墓、三世祖墓、中兴祖孔仁玉墓和远代诸墓望祭之坛前,按照释奠先祖“必丰、必洁、必诚、必敬”的礼仪要求,举行了传统释奠祭祀。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恢复祭孔活动以来,曲阜的祭孔活动都是在孔子诞辰日举办,属于“秋祭”。
而在传统上,最隆重、最重要且必不可少的都是“春”“秋”两大祭。
2008年,曲阜恢复了传统的春季祭孔。
如今的春季祭孔大典定于4月3日在孔子出生地尼山隆重举行。
曲阜的孔氏家族墓地,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墓葬最多和最集中的家族墓地,也是世界延时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家族墓葬群。
自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其子孙接冢而葬,两千多年从未间断。
据悉,目前,孔子后代有三百多万人,至今已繁衍八十多代。
其中,曲阜的孔子后裔占曲阜人口的五分之一,大约有23万!孔子家族嫡长孙(第四十六代)自宋仁宗至和二年起世袭爵位“衍圣公”,主要任务为祭祀孔子、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台湾已故的孔德成是延续八百九十余年的“衍圣公”最后一代。
不过,目前最流行的说法是民国时代的大财阀孔祥熙,并非孔门嫡传后裔。
因其母嫁入孔门时已有身孕。
此外,还有一部分是回民,姓孔,这是很特殊的。
或许会有人问,孔子是汉族,为什么他的子孙是回族哪。
原因是:孔子的第59代子孙孔彦嵘娶了一名回族女子,名叫马甲尕,夫妻两人生育了3个儿子。
马甲尕要求一个儿子加入回族,并且信仰伊斯兰教。
她缝制了一顶穆斯林戴的白布帽子,三儿子年幼好奇,争着戴这顶帽子,于是顺从母亲的意愿成了穆斯林。
在甘肃永靖县,孔氏穆斯林被当地人称为“孔回回”。
孔孟四姓的后裔中除了有回族外,还有土族、东乡族、藏族、满族、保安族、土家族、朝鲜族和撒拉族,他们分别信仰伊斯兰教、佛教、喇嘛教、基督教等宗教。
三现在,我们具体谈谈该四姓共同族谱的由来。
先说是否存在“孔孟一家亲”。
当前,“天下孔孟是一家,看字排辈论高低”的说法很流行。
由于孔子、孟子的后人共用一个家谱,不管姓孔姓孟走到哪里都要当一家人来对待。
还说在旧中国孔家孟家子弟外出旅行,即使逃荒讨饭,来到陌生的孔孟人家,只要一提自己姓孔或者姓孟,就会被当一家人来看待。
要按照姓名中的“字”表明的辈分论高低,岁数大辈分低的人也要给岁数小辈分高的人磕头行礼,称“叔”喊“爷”。
东道主要给讨饭者安排吃住,走时还要送些粮食。
这是和外姓人的区别之处。
要搞清孔孟是否真的一家,就需要看是不是两家真的共用一个家谱。
经查阅家谱网得知:《孔子世家谱》是专门记录孔子家族繁衍脉络的谱牒,从孔子时代至今已传承了二千五百多年,跨越了八十多个代次,共登记近200万人。
2005年,英国吉尼斯世界纪录有限公司在法兰克福宣布,中国的《孔子世家谱》被认定为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家谱。
《孔子世家谱》原为手抄本,明朝时《孔子世家谱》形成“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之约定。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历史上只大修过四次,分别在明朝天启年间、清朝康熙年间、乾隆年间、和1937年民国时期。
而《孟子世家谱》也记载了从孟子到第七十五代孙孟祥拹(1990年在台湾继任亚圣奉祀官)的历代孟氏子孙繁衍情况。
清朝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孟子六十五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衍泰修编了一部较为完整的族谱,分送族众。
康熙六十一年(172Z年)秋,孟子六十五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衍泰重校《三迁志》。
孟氏族谱规定,续谱之时要将旧谱缴入谱馆,一旦新谱修成,要将旧谱销毁,所以清代以前的孟氏族谱已经没有了,现在传世的只有《道光谱》、《同治谱》两种木版刊印本。
由此可见,孔孟两家各有独立的家谱,家谱中都没有两家合并为一家之说。
至于曾、颜,亦如是。
我们进而可以推断,从宗族的角度讲,孔家就是孔家,孟家就是孟家,曾家事曾家,颜氏仍是颜氏。
颜氏之源与孔子母亲无涉。
据说,这四个通天谱的后裔,是不需要说“免贵”的姓氏。
也有此分析出:四姓具备共同族谱,并非是春秋战国时代相约而定的,而是后来的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政治利益而强行以定。
当然,无可否认,四姓之始祖确实亦渊源甚多。
众所周知,孔子及其学生的学说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进程,还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
在西方人看来,孔子无疑是足以与苏格拉底、耶稣、释迦牟尼柏齐名的思想家。
而孟轲,也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是影响了很多执政者的至理名言。
关于曾参,其实是孟轲的老师的老师,其在孔学中的地位,很长时间以来未被认识,唐宋之后才被高度认可。
他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被称为“上承孔子道统,下开思孟学派”。
而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徒弟,有评价说“颜渊独知孔子圣也。
”颜回所认同的“天人合一观”所表现的对客观规律的尊重是那个年代的精神瑰宝。
其实,儒家学派以孝道为先,排序以入道为先,应该是孔、颜、曾、孟才对。
原因很简单:颜回和曾参是孔子的学生,颜回是曾参的师兄,曾参却是孟轲的师祖!孔孟颜曾四姓在现实世界没有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却以“斯文在兹”的信念为后世中国人建立了一个精神家园。
失去了四圣智慧的启迪、儒学教化的润泽,中国人精神的家园会变得如何离心离德、支离破碎,相信我们已经深有体会。
我想,古人之所以为他们定一共同的家谱,道理也源于此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