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都有自己的作战风格,白起最擅长的是歼灭战;以消灭敌人有声力量为目的是白起的特点。
名将的悲情落幕并非偶然,四大名将中也只有王翦很好的处理了与领导的关系,最终结局还算不错(王翦最终平安退休)。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话原本是范蠡写给文种(描述勾践)的一句话,却成为了几代君王对待功臣的手段。
白起自刎前说“我固当死”说的也许是一种悔恨。
白起在长平之战中一次性坑杀了45万赵军,可以说是血流成河尸横片野,前293年对韩魏连军的战斗中又一次性斩下24万敌军头颅;攻打楚国时更是水淹鄢城,城内平民哭声一片。
也许白起在死前回忆自己的一生,确实造孽太深;固以“当死”对天下苍生赎罪。
白起在死前也可能是另一种觉悟。
他想到的并不是对苍生的怜悯而是对自己政治生涯的觉悟。
白起一生杀敌百万,为秦统一六国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没有做过对不起秦国的事,却因为拒绝统兵攻打邯郸而被赐死,不是因为战打的不好而且因为没有政治觉悟。
一生战功无数却不知收敛,没有王翦的政治觉悟,这是很多名将不得善终的关键。
功高震主却不能使君王放心,这是他死的更本原因;白起在最后一刻终于明白,所以对自己说“我固当死”。
白起之死也许有感叹有不干,有悔恨与懊恼。
这些都已经不再重要,对于我们来说没有轰轰烈烈的杀敌战,却有暗藏汹涌的职场事。
如何做到让领导信任不猜疑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话题,否则即使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难逃出局的命运。
白起因战功而封武安侯,至长平坑卒手下游魂百万众矣!当是时起虑赵降卒多于秦兵,且赵人生性反复,为速战计,诈而坑之。
一念如斯,神魔两易,若以赵精锐初没,众魂离舍之机而下邯郸,赵为秦有矣!擅杀如是,主生削折之心,朝有谗构之意,应侯怀私,进罢兵之语;昭公言和,分武安之功。
一将功成万骨枯,百万游魂,非赤忠不能消其谗构;坑杀神魔之两易,臣讥主震,达至公只堪全身。
言和未几而伐赵,昭公谓残赵易收,功分他将,制衡也!然战机失于坑始,赵人振于孤愤,撄城死守,久不能下。
欲复起武安,昭公两下诏旨而不就,应侯屡请而不应。
为忠为公安能如是,遗人口实,更昭傑傲之心,取死如斯,安能不死?昭公贬之士伍,促其速行,实厌之死于眼前尔,临杜邮而令自杀,虽死非其罪,亦得其所。
复叹何益?以其心性,若使功成,其族灭矣!纵观白起斩首溺亡之卒已昭残暴,坑卒失信天下,白起临战,天下以必死之心而拒之,功安能成否?功始于杀伐,而止于嗜杀,临终慨叹!盖为此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