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的影响

安史之乱的影响,第1张

安史之乱的影响 为什么有人说安史之乱至今影响着中国?

安史之乱可以说是中国历史的一道分水岭,影响十分重大,民族特性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从外向型变成内向型。

文化特性也蓬勃向外变成内向保守。

军事防御也由守外虚内变成守内虚外,单纯的军事将领再不会受到朝廷的信任,出将入相成为历史,太监监军成为常态,为北宋重文轻武政策的根源。

安史之乱发生于公元755年,结束于公元763年,前后持继八年。

这场叛乱发生在唐朝最强盛的时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等于把唐朝拦腰截断。

之前唐朝朝气蓬勃,国力强盛,天下赢服。

之后唐朝宦官乱政,藩镇割据,国都长安屡次被攻陷,天子七逃,边疆之地尽失。

安史之乱暴发的原因十分复杂,最根本的原因是唐玄宗放纵边镇节度使壮大,边军人数大大超过内庭人数。

安史之乱的破坏力十分,河北河南地区遭到残重的破坏,人口下降百分之七八十,经济一落千丈,再无往日繁华,从此中国的经济重心渐渐转移向江南。

安史之乱对唐朝及后世造成的影响十分重大,一是社会混乱,黄河中下游地区全部陷入战乱,朝廷统治崩溃,社会秩序无存,人们流离失所,白骨到处都是。

二是藩镇割据兴起,河北三镇皆为安禄山属将,归附唐朝后便不听朝廷的,到唐德宗时消藩失败,各地节度史见状便开始效法,逐渐形成藩镇割据。

三是剥削加重,由于战乱增多,人口减少,朝廷的赋税便减少,于是便加重向人民群众的赋税。

同时藩镇节度使也开始截留赋税,扩军拥兵自重,为了养军也开始向老百姓收税。

四是边疆不稳,安史之乱后为平定叛乱,朝廷调边军入朝平叛,西域、北疆瞬时出现权力真空,回纥、吐蕃、契丹等少数民族便开始崛起。

吐蕃截断河西走廊,西域尽失,回纥控制蒙古高原,契丹崛起于东北,南召脱离唐朝控制,唐朝中央实际控制领域回到秦朝的传统区域。

五是经济重心南移,中原从此开始衰落。

安史之乱时中原大量人口南移,江南人口大增,湖南、江西、浙江迅速得到开发,经济快速发展,南北实现平衡。

六是西域从此失去一千年,中原文化消失,西北地区开始伊斯兰化,原来崇尚中原文化的古国民族消失。

七是佛教复兴,道教衰落。

唐初以道教为国教,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

安史之乱后佛教迅速复兴,几代皇帝都宠信佛教,大建庙宇,很多年轻男子都进庙当和尚,浪费了很多人力钱财,大文学韩愈就因为一篇劝奏皇帝不要信佛的奏章被贬。

八是皇帝不再信任武将,太监监军开始出现,监军掣肘将军,导致将军不能临阵决断,影响军队作战的胜利。

太监监军一直持继到宋朝、明朝,使军队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就是武将彻底失去皇帝的信任,到了宋朝开始重文轻武,以文抑武,整个民族的尚武特性改变,变成文弱内向。

武将地位一落千丈,文官开始带兵,外战基本不能取胜,到了明朝太监监军掣肘严重,领兵的将领反而没有决断权,大力开疆拓土的场景再也没有了,若不是元、清两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很难再统一西域内蒙古。

因为,在那之后中国人再也没有在野蛮与文明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安史之乱是一个帝国处于全盛时期发生的叛乱,断崖式下降。

安禄山是番将,用今天的话说是雇佣兵。

唐朝为什么会把那么重的兵权交给一个外族人呢?因为扩张的需要。

可以说唐朝全盛的那几年也是大肆扩张,四处出击的。

只是我们自己的史书不记载而已。

杜甫有诗: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就是那段历史的真实写照。

一个国家要想真正的强大,就必须在文化和武功两个方面全面发展且能平衡有度。

做到这点的,古代有盛唐,今天有美国。

唐朝诗人的最高境界是去边疆建功立业,一手捧着诗书,一手握着宝剑,杀人染血,吟诗作对。

这就是文武平衡的极致。

美国也是一样,到了哪里,一手是航母导d,一手是好莱坞大片。

安史之乱的本质就是武力太盛破坏了平衡!任何国家,民族,只要穷兵黩武,必然败亡。

安史之乱破坏了平衡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它改变了中国人掌握文武平衡点的方式与理念!那以后,以文冶武就是核心的理念,以文冶武也没错,但矫枉过正之下,变成了以文抑武,社会价值观里把为国卖命的军人定位为丘八,民间更是流传:好男不当兵。

从大视野的角度来看,中国从外向转为内向,从那之后,不再追求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帝国。

野蛮的体魄,文明的精神。

从此,中国人只有孱弱的体魄,萎靡不振的精神。

一直到今天,小孩子还是被禁锢在书本中。

因为我们更喜欢书本里虚构的完美世界,而对真实的客观世界充满了畏惧与无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2569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8
下一篇 2022-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