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情绪紧张是会影响血压波动,引起高血压的。
高血压的概念高血压定义是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收缩压(SBP)≥140mm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
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
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有遗传、精神、环境、年龄、药物、生活习惯等6种,接下来我们看看题主所问的精神心理因素是如何引起高血压的。
人体调节血压的机制想要了解精神心理是如何影响血压的,我们先说说人体的血压调节机制。
人体内的多数生理调节都是又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相互协调完成的,血压的调节也不例外。
我们体内有一套名叫“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调节机制,专门负责对血压的平衡进行调节,英文缩写为RAAS。
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当RAAS受到正向的刺激时,通过一些列的神经—体液—内分泌反应,血压就会得以升高,这些正向刺激包括体液刺激(如血钠降低)和神经刺激(交感神经兴奋)。
下面我们来看看情绪紧张与血压之间的关系。
情绪紧张是如何引起高血压的从精神心理角度来说,由这情绪紧张、烦躁等心理刺激导致的交感神经兴奋从而激活RAAS是引发高血压的病因之一,这里面包括了急性刺激和慢性刺激。
急性刺激比较好理解,就是突如其来的精神冲击刺激(比如说突然的情绪紧张)导致交感神经兴奋,通过正向的反馈调节激活RAAS使血压即刻升高。
人们所说的怒发冲冠可以生动的解释这种由于精神心理刺激带来的急性血压升高,不知大家脑海中是否有画面感。
而慢性的精神心理刺激,主要表现为抑郁症和焦虑症。
一篇关于论述心理情绪因素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关系的文章中指出(宁亮, 张烨, 余国龙. 心理情绪因素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8, v.24(06):87-91.):多变量分析表明高血压病程和焦虑得分是血压晨峰的独立预测因子。
说人话:长期的焦虑是导致受试者们清晨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
据分析,这种长期的焦虑、精神紧张通过对人体内分泌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的影响,导致血压的波动,长此以往会引发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增高。
总结综上,无论是慢性还是急性的情绪紧张,都会通过体内的神经—体液—内分泌反馈系统使血压升高,所以有高血压病或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注意生活、饮食、运动外,还应该注意自己情绪的控制和调节,才能更有效的控制好血压,不影响正常的生活。
一、精神紧张会导致血压升高!过分紧张恐惧或者烦躁愤怒都是引起高血压常见的心理因素,也称为心理应激。
由于各种应激因素引起的血压升高称为应激性高血压。
与环境相关的应激源包括炎热、寒冷、温度的巨变等。
与情感相关的应激源如恐惧和焦虑,挫折、悲痛等。
与生理相关的应激源如缺乏睡眠,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等。
各种不同形式的应激因素超过个体能力范围后可产生一系列心理生理行为的反应,除导致精神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外,还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等引起高血压的发生。
白大衣高血压(WCH)既是心理因素所致高血压的极好范例。
所谓白大衣高血压是指有部分患者在医院或者诊室测量血压时血压升高,但在无医务人员在场时的自测血压或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持续监测均为正常,其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此类患者见到穿白大衣的医生后情绪及精神紧张,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使得过多的儿茶酚胺被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入血会诱发心跳加快,同时也使得外周血管收缩,血流阻力增加,产生 “白大衣效应”,从而导致血压升高的一种情况。
白大衣高血压的治疗中就强调对白大衣高血压的患者进行非药物治疗,尤其是提出该类高血压患者应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和防止紧张;还可通过心理治疗中的诸多表现形式进行处理,如适当体育锻炼、瑜珈、松弛训练等,有许多的研究认为这些应激处理可有效的改善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升高次数和血压升高幅度。
其机制可能是主要通过舒缓紧张情绪从而降低儿茶酚胺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的活性,因此减少血压上升幅度从而减轻或者避免白大衣高血压的出现。
当然,这一类患者通过心理相应治疗后高血压完全可以控制,不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
二、高血压也会引发精神障碍或者与心理障碍共存!一些高血压患者在发现自己的血压升高后,思想负担很重,心情紧张,担心高血压的风险,害怕高血压的并发症,顾虑降压药物的副作用,整天忧心忡忡、如临大敌,结果造成了血压一直增高,病情更加严重。
有的高血压患者一旦被确诊为高血压病之后,便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了疾病上,稍有身体不适便神经过敏似地胡乱猜疑血压是否上升,是否发生并发症等疑心重重,感觉有点头晕头痛,肢体麻木,便断定自己是中风的先兆,有点胸闷胸痛就怀疑自己是否发生了心肌梗死。
结果导致烦躁、焦虑不安、失眠多梦,高血压与这些不良情绪之间又相互影响,并形成恶性循环。
有的患者每天反复多次测量血压,看见血压增高后更加担心,反复的测量,血压随着心情紧张程度越来越高,甚至由于过度紧张导致血压超过200mmHg而送到医院急救。
有明确的资料显示,不同器官疾病的患者同患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不完全一样,其中以神经科患者发生心理问题的比例为最高(50%~70%),而普通内科门诊患者同患心理障碍的比例约为10%~20%,以焦虑和抑郁常见。
据杨菊贤等报道,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的发生率分别为78.3%、87.6%。
而高血压本身诱发、导致甚至加重心理负担的同时,心理障碍的出现又反过来影响高血压的成因和上升幅度。
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血压波动极大或者血压极其难以控制的情况出现。
而加入心理应激处理的双心治疗高血压,会大幅度的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
从心身医学的角度看高血压就是一种心身疾病,是生物因素与社会心理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的疾病,其发病、发展和预后与心理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血压升高是抑郁焦虑情绪的躯体化表现。
由于高血压与焦虑抑郁的密切关系,因此,控制高血压仅仅关注降压药物治疗是不够的,需要同时心理治疗,即双心治疗。
在降压的同时进行抗焦虑、抑郁的治疗,不但有利于稳定病人的血压,同时可以调节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减轻心理因素对血压的影响,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