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都城

明朝都城,第1张

明朝都城 北京做明朝都城时间更长,但为何北京明朝气息没有南京浓厚?

南京在中国古代最后一次享有京畿地位是在明朝,而北京在古代最后的繁荣却是在清朝。

可以说,北京比南京缺少明朝味,主要在于北京还做了清朝京畿。

南京,这座我们熟悉的六朝古都,至正十六年(1356)迎来新主人朱元璋,并获得新名字——应天府。

十年后,至正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开始修缮、扩建应天府,修筑宫殿,为之后定都于此做准备。

洪武元年(1368),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再一次成为国家的中心。

五十三年间,应天府以大明王朝京畿的地位,迎来高速发展。

据有关部门实测,应天府城周长度长达35.676公里,是我国当时最大的城池。

放眼当时的世界,也没有谁能与之匹敌。

即使是当时繁华的巴黎城,也只有29.5公里。

同时,南京有着明显的明朝特色。

应天府的布局一反唐宋以来追求工整、对称、规则的原则,其城墙沿着旧城,依仗山水地势而建。

即使是皇城,也不再位于中轴线,而是偏于一隅。

或者说,整座城池其实并未形成明显中轴线,即使朱元璋想要凸显皇城的地位,也无从下手。

但就是这种打破定式的城市布局,使得应天府形成山、水、城相融合的明朝风格。

而反观北京的格局,我们看得到历朝延续的布局模式,却缺少一份大明独有的特色。

永乐十八年(1420),明成祖朱棣带着皇亲国戚、文武百官,把大明的政治中心迁往北京。

但南京并非从此被废除,而是成为留都,虽然少了一丝政治意味,但依旧延续着往日的繁荣与风姿。

我们北有北京,南有南京。

虽然今天南京只是一座繁荣的城市,但在明朝,它的地位依然十分突出。

虽然京畿的地位被北京夺去,南京还是混到了一个陪都的名号。

作为陪都,南京还是大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枢纽,依然深刻展现着这个王朝的风格。

崇祯十七年,也就是清顺治元年(1644),清军入关。

四月正是北方春意正浓的时候。

崇祯皇帝朱由检却吊死在景山的歪脖子树上。

大明没落,北京作为明京畿的历史也就此结束。

而随后接手北京的,正是从草原和山林奔来的满清。

我们常说,“一朝天子一朝臣”。

一个朝代一个首都,也有着类似的意义。

满清统治下的北京,注定了不会继续保留过多的大明气息。

虽然自永乐十八年(1420)后,北京就开始了它一百七十一年的大明京畿的历史,但它后来还做了二百六十八年的大清皇都。

别说两百多年,就是六十八年,都足够大清把北京变成大清的北京。

虽然紫禁城的建筑有对大明南京城皇宫的仿制,但在清兵入关后,之前占领北京的李自成一把火将大明辛辛苦苦建造的故宫化为灰烬,只有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薰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逃过一劫。

康熙二十二年(1683),被焚毁的故宫才开始重新建造。

直到康熙三十四年(1696),这座北京的地标性建筑才恢复往日光辉。

而这时候的故宫,早已不见了大明的风采,取而代之的,是大清的绚烂。

一叶知秋,整个北京城,很快就换上了清朝的色彩,大明风范式微。

而南京,在清朝不过是一个重要些的地方首府,不是陪都,更不是首都。

天高皇帝远的,南京也不必像北京一样,不用必须长成清朝上层喜欢的样子。

这样一任性,南京也就保留下来了更多的明朝韵味。

南京、北京,一南一北两相望。

大明、大清,一汉一满两风格。

南京是南京,自有不同于北京的风采,这风采有大明味,更有南京味。

北京作为明朝的又一个首都,明朝的气息却没有南京浓厚,至少有以下三点: 首先,明朝开国定都,就是在南京,当时朱元璋采纳了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集粮,缓称王”的策略,首先消灭了割据势力,然后又北伐,灭亡了元朝统一中华,最后将南京城建成天下第一都城。

所以说南京城见证了大明王朝建立全过程。

同时,明朝政府及军队将领及士兵多数是江淮人子弟,而江淮地区离南京很近,所以历史上江淮人士对南京的认同感很强。

其次,历史上,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因得不到认可,遂迁都北京,营建北京城。

但仍然保留南京的都城地位,并保留全套的三省六部机构,处理南方事务,形成了南北两京制度,而后来明宣宗,明武宗在处理叛乱事件时就曾移驾南京,受到南京百姓的欢迎,说明当时人们并不太认可北京都城的地位,一旦出现大的变故,官员都要求回南京。

其三,满清入关后,对明朝室成员几乎赶尽杀绝,并将北京城原来的居民赶到南城,原居住地全部给清室成员居住,形成了后来北京城“东富西贵,南贫北贱”的状态。

同时剃发改衣冠,大兴文字狱,甚至连“江淮官话”都改成了“京腔”。

就这样一步一步抹杀去了大明王朝在北京城的一切印记。

再次,明亡后,南京又成为了南明的都城,及恢复明朝的希望。

清军南下过程中,因疯狂杀戮及推行剃发易服之举,遭到了江南及南方地区人民的殊死抵抗。

严酷的现实逼的清朝统治者不得不开始进行“怀柔政策”,多尔衮亲率十几人不带武器进入南京城进行谈判,在得到不屠城,不驻兵的承诺后,钱谦益亲率南京军民投降清朝,使南京城未遭到清兵的屠戮,客观上保留了明朝的遗风遗俗。

最后,明清时期很多文人墨客常来到南京并居住,并以为背景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使得南京城在文学作品中时期出现。

同时康熙皇帝为笼络人心,多次下江南,到南京祭拜明孝陵,客观上也使明朝的风俗习惯在南京得到了保留。

以上几点,足以说明了南京城的明朝气息遗风的确多于北京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2683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8
下一篇 2022-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