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时代,有姓有氏,姓氏一分为二。
姓严格意义上说是部落名称,表示某人出自某个部落。
上古时期,华夏人分为八部,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姓,被称为上古八姓(姬、姜、姒、嬴、妘、妫、姚、姞)。
由于当时是母系社会,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因此,上古八大姓,都从女旁,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母系血缘传下的部落人群,同一个姓则表示这些人是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
姓是大的氏族部落集团的徽示,氏是一个姓所分出的小氏族支系的标志。
姓氏合二为一,是秦汉时才开始的。
溯嬴姓渊源,颛顼高阳氏之孙皋陶(八恺之庭坚),皋陶生于曲阜,舜因而赐以嬴姓。
嬴姓赵氏始于西周造父,造父为皋陶的十世孙。
造父因功被周穆王封到赵城后,以邑为氏,这是嬴姓赵氏由来。
周孝王时造父的侄孙秦非子因功封于犬丘,为之后秦国始祖。
非子是秦氏的得氏始祖。
大骆生二子,长子成,幼子即非子。
非子由于不是嫡子,是不能继承家业的。
非子辞别家人,独自前往西犬丘居住,他擅长养马,周孝王让他在汧河、渭河之间管理马匹。
在他的悉心照料下,马匹得以大量繁殖。
周孝王听说后非常高兴,便召见了他,打算废大骆的长子、非子的兄长成,让非子做继承人。
但成的外祖父西申侯得知了这个消息,向周孝王指出∶中潏是西申国先祖骊山之女和戎胥轩的儿子,中潏当初由于亲戚关系,臣服于西周,卫戍西垂。
现在西申侯又和大骆通婚,西戎方才得以归顺,周室才能稳定地统治西戎,暗指成与非子乃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西申侯作为成的外祖父,当然要优先保护与自己有血缘关系这一支。
周孝王于是另外册封非子于秦邑(今甘肃省清水县东北),为诸侯国的附庸,延续羸姓的祭祀,号曰秦嬴。
非子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秦人的得氏始祖,后世子孙可以正大光明地祭祀非子而不必从大费开始祭祀了。
所以对于秦人来说,非子才是他们真正意义上的祖先。
自非子开始,可以以赢姓秦氏自称了。
对于赵人来说,他们的姓是嬴姓,他们这一支形成于造父封赵,显然造父才是他们真正的祖先。
对于赵人来说,所以“赵”对他们来说更重要,所以他们称嬴姓赵氏,他们也更愿意强调自己是赵氏,周室也以赵人称呼他们;而对于秦人来说,他们这一支正式形成于非子封秦,非子受封之前严格来说他们其实是没有氏的,而赵氏只是远方亲戚的氏,或者说“赵”对于他们的身份并不重要。
非子受封之后他们才有了自己的氏,所以秦人当然更愿意强调自己是赢姓秦氏,而非赵氏,而秦作为正式封地,当然也可以称为秦氏。
“秦”对秦人来说更为重要,所以他们称“嬴姓秦氏”——也就是说说,虽说秦赵同祖,但秦人真正意义上的得氏祖先是非子,赵人真正意义上的得姓始祖是造父,距离他们共祖飞廉已经很多代人了——如果有自己的封地,有自己的氏,何必借用远方亲戚的呢?所以,秦始皇是赢姓秦氏,严格说来,应该称为秦政,而非赵政。
称为嬴政,虽总体来说尚属正确,但并不严谨,所以符合称呼的条件的只有一个,即秦政。
赵政的说法首次出现是《史记、始皇本记》。
有人的根据是造父的封地在赵城所以赢姓都姓赵,其实不然赢姓赵氏是季胜后人而赢姓秦氏是恶来后人。
造父为赢姓赵氏的创造者而秦非子为赢姓秦氏的创造者,造父属于季胜后人赢赵代表不了恶来后人秦非子的赢秦这点是司马迁错了。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赢政出生在赵国所以叫赵政,以商鞅为例你可以叫他公孙(本姓)鞅也能叫他卫(以国为姓)鞅死前的封地在商也能叫商鞅。
秦政是赢政代表国家的名字赢政中的赢则是其本姓,赵政是指其在赵国出生或者干脆就是司马迁写错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