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晚年遭受主和派排斥打击,报国无门,归隐江西上饶农村时写的一首小令,清新自然,一改豪放悲壮的词风。
上阕写景,抓住茅檐、小溪、青草等农村司空见惯的物象,构图简单却优美清新。
下阕写人,一家五口,翁媪闲聊,三个儿子各具情态,再现了和平宁静、朴素闲适的农村生活。
构思巧妙,色彩鲜明,富有诗情画意,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尤其是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得鲜明传神,跃然纸上,如在眼前,令人叫绝!大儿锄豆溪东作者仅用六字,承载如下信息。
大儿子已经成年,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承担着最重最多的农活。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没错,陶渊明的名句,也是农村生活的写实。
农家少闲月,夏季人倍忙。
大豆是秋季作物,生长期在夏季,高温多雨的季节,野草的疯长超乎城里人想象,挥锄除不尽,雨来草又生。
古代没有除草剂,只能和草较劲,锄了头遍锄二遍,锄了二遍锄三遍。
为了使草死掉,越是烈日当空越挥锄除草,太阳在晒死野草的同时,也没有放过除草的人,汗滴禾下土,原生态的实写。
中儿正织鸡笼二儿子还没有成年,但已经不吃闲饭。
在家里能干些轻活和辅助性的工作。
鸡笼坏了,需要及时修补,防止野生动物咬死或吃掉家鸡。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小儿子还不懂事,只知道随性地调皮玩耍,躺卧在溪边的树荫下,无拘无束地吃着刚采摘来的莲蓬,憨态可掬。
这两句历来为人所称道。
尤其是“卧”字,躺在那里吃东西,大人谁能干出来那事!再加上个“无赖”(这里没有贬义,是对小孩子顽皮的爱称),精准传神地刻画出一个天真无邪,调皮可爱,憨态可掬,无拘无束的儿童形象。
可谓一字千金,给全词增添了丰富的情趣,掩卷难忘!一首小令,短短八句,四十六字 ,仅用白描手法,把一家五口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充满生活气息,非胸中有丘壑的大家手笔,焉能信手拈来,便成经典!
辛弃疾屡遭当权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长时间得不到任用,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闲居了20年。
在闲居农村期间,词人对农村生活和农民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了解。
这首词便是一幅色泽淡雅的农村风俗画卷。
词的下片是翁媪说话的内容,即他们家的三个儿子,全面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多个方面。
“大儿锄豆溪东”,说明大儿是一个成年人了,忠实勤劳,任劳任怨,承担起家庭主要农活任务;“中儿正织鸡笼”可以看出二儿是一个未成年人,但他聪明能干,学会了手工编织,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则是词人着重描写对象,将其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神态形象地展现了出来,使人不禁由衷地欣喜。
全词有声有色,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处处充溢着词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也反映出词人对腐朽黑暗的官场生活的憎恶之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