跣足

跣足,第1张

跣足 红楼中一僧一道为何要以“癞头跣足”、“跛足蓬头”的面目示人?

红楼梦中对一僧一道有两种形容:一是本题中所提的“癞头跣足”和“跛足蓬头”;另一个则是“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

为什么以这样的面目示人?是作者故意贬低佛道吗?不是。

“癞头跣足”“跛足蓬头”只是外表,不能说明本质,恰恰佛道文化是重内在本质而不重外表的,这样形容恰恰是要说明佛道文化与世俗重外表形象、重外在礼仪的不同。

仔细分析,更可见道佛思想的深髓:“癞头”,也即人头上长癞疮,癞疮是发生在头部皮层,与内在深处的脑组织脑思维无关。

如果将“头”形容为思想思维,那么,浮浅的思想思维就是“癞头”,浮浅的思想思维对人不仅无利反而有大害,这就是佛僧以“癞头”示人告诉浮浅思想思维对人类有大害的启示。

“蓬头”也是同样道理。

““蓬”就是遮挡遮盖,“蓬头”则是言人类的思想思维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有隐瞒性和欺骗性,只有唯物的,与人手探索实践和创造性劳动结合的思维才是人类发展的正能量,唯心的,脱离探索实践,脱离自然物质客观存在,脱离人类生产劳动经济发展的空想思维就是“癞头”“蓬头”,就是阻碍人类前进发展的负能量。

“跣足”“跛足”是道佛文化故意暴露不能体现人类特长本性文化的弱点和与人类前进发展相逆相左的本质。

人类的特长,也即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特殊性就在于人手具有非凡的探索和创新制造能力,这种内在能力就是决定“人大”,决定人远远超越其它动物的所在,人类的发展就是要秉持坚守人类特殊性的施展发挥,而不应当与其它动物比共性。

“足”、“情(情绪、情感、孝顺)”、“仁义”、喜怒哀乐、甚至语言或文字都是人与动物共性的东西。

“跛”的造字法,即“足皮”就明确告诉我们这些共性的情感外感的人类文化是人类的外皮文化,不可依赖这样的文化理念,依靠它,就会跛脚,前进就会缓慢。

“跣”就是光着脚着地,是有意暴露脚的低下肮脏。

再者,“一僧一道”的“一”,并不是简单的数量词,而是指前所末有的生产、制造技术创新,开创生面奇迹的意思,“一僧一道”就是言道佛自然之道的核心文化宗旨就是“一”,也即道佛文化的核心宗旨就是通过探索未知自然而获得自然之道,掌握了自然之道就可进而实现或突破前所末有的生产制造技术创新,就可以使人类的发展、人类的文明再上一个高级台阶。

癞头和尚,跛足道人,是《红楼梦》中让人印象深刻的两个形象。

这俩人又脏又瘸,四方游走,却口吐莲花,占卜未来,甚至能算人生死。

他们能让石头变宝玉,宝玉变新生儿,又能将贾宝玉的身家性命,捏在手里。

真乃法力无边。

那么,这一僧一道为什么以“癞头跣足”“跛足蓬头”的面目出现呢?因为他们是不被社会接纳的边缘人。

在世人面前,他们已经不配美好,干净,完整,漂亮。

他们在第一回出场前,到底经过了几世几劫,多少磨难愁苦,成了残废,也未可知。

这里面,有作者曹雪芹的亲身经历,深刻感受。

年轻的曹雪芹遭遇抄家,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般的富贵豪门,从此断崖似的一落千丈。

晚年的曹雪芹,穷困潦倒,卖画换酒,举家食粥。

他是文豪,但他又是边缘人。

《红楼梦》第一回,开宗明义,讲述一僧一道与石头起源的故事时,就多次用到了这个“劫”字。

“万劫不忘”“劫终之日”“几世几劫”,这说的是石头的未来呢,还是一僧一道的过去?关于这一点,二月河借鉴得很好,不露痕迹,天衣无缝。

小说雍正皇帝之一的《九王夺嫡》中,四爷允禛的军师邬思道,智慧无边,神机妙算,恍若天人,而他,就是一个曾因大闹科场而坐牢,结果残废了的瘸子。

这个形象的设计,显然受《红楼梦》一僧一道的影响。

千万不要小看边缘人。

卑贱者最聪明。

《红楼梦》中的许多名言,都出自边缘人之口。

例如,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

这是丫鬟小红说的。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这是刘姥姥说的。

长安城遍地黄金,你也得弯腰捡。

(大意)这也是刘姥姥说的。

等等。

她们都是底层人,边缘人。

贾宝玉是富贵闲人,但他的朋友柳湘莲,蒋玉菡,冯紫英,又有哪一个不是边缘人呢?薛宝钗,史湘云,让贾宝玉多交几个仕途经济场上的朋友,贾宝玉为什么当场怼回,不给面子?这是作者塑造的贾宝玉性格,也是作者的追求吧。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3535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