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文玩核桃文玩核桃是中国十大文玩之一,起源于汉隋,流行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清朝有句民谣:核桃不离手,能活八十九。清末时期,皇宫内赏玩核桃之风大行,在当时手中有一对好的核桃成了身份、身价和品位的象征。当时京城曾传言:“贝勒手上有三宝,扳指、核桃、笼中鸟。”文玩核桃种类中最珍贵的核桃所属花中花,在清代末期灭绝,maigoo小编查到把玩核桃采取揉、搓、压 、扎、捏、蹭、滚等技法运动双手,还可以达到舒脉通络,活血化淤,强身健体的效果。
02
文玩葫芦文玩葫芦寓意“福禄”,作为把玩源于明清,玩葫芦的人最初的目的是强身健体,现代科学证明揉葫芦能延缓机体衰老,对预防心血管疾病、避免中风有很大作用,大多数文玩葫芦都是越小越值钱,手捻葫芦越小越好,手捻葫芦是一个稀有品种,8厘米以下称为手捻葫芦,玩的就是小巧玲珑,maiGOO小编提示葫芦本身经过长期的把玩以后,本身的色泽会逐渐由黄变红、由红转紫,光亮润泽,这种颜色葫芦的价值必然远远高于一般葫芦,因此有的商家为了逐利的需要,作旧现象随之而生。
03
佛珠佛珠是中华十玩之一,进入中国始于东晋,延至唐后各代,盛行于朝野上下、僧俗之间,材质以檀木最佳。佛珠与“弗诛”谐音,为不要诛杀生命之意。佛家第一大戒不杀戒,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佛教更是着重这一点,强调戒杀护生的人必定有健康长寿的结果。佩戴佛珠,首先意在时时提醒要爱惜物命。
04
文玩菩提子当年佛祖在菩提树下成正等正觉,菩提子便有成就菩提之意。而据佛经记载用菩提子念佛,可获无量倍功德,因此菩提子成为最广泛使用的法器之一,六祖慧能大师一句“菩提本无树”更使得“菩提”家喻户晓,文玩菩提手串主要三类是金刚菩提、星月菩提、凤眼菩提,佩戴文玩菩提子的讲究很多,包含了各类文玩菩提子的意义以及不同数目串珠的穿法。
05
和田玉和田玉是中华十玩上五玩之一,历来就是皇宫贵胄们的专用之物,它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有不少用和阗玉雕琢出来的器物,如商周的礼器、秦代的玉玺、汉代的玉衣、唐代的玉莲花、宋代的玉观音、元代的渎山大玉海、明代的子刚牌、清代的大禹治水玉山等,这些都是国之瑰宝,在玩赏过程中修炼,体会天呈合一玉的细腻与坚毅的品德。
06
紫砂壶紫砂壶是中国汉族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据说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因为有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紫砂壶以宜兴紫砂壶最为出名,宜兴紫砂壶泡茶既不夺茶真香,又无熟汤气,能较长时间保持茶叶的色、香、味。MAIGOO小编提示真紫砂壶摸上去的手感细腻但不打滑,假紫砂壶手感粗糙。
07
折扇折扇是中华十玩下五玩之一,最早出现于公元五世纪的中国南北朝时代,北宋进入市井,自明清盛行至今,包含了书画艺术的全部,是雅致的体现。文玩折扇的把玩主要是对扇骨的把玩,多以竹质为主,竹制扇骨是文人、玩家常置手边的玩物。如果在扇骨上有名家的精雕细刻,再配上名家的书画佳作,那么这把扇子就价值连城了。
08
鸟笼自唐朝以来玩鸟已成气候,而制做鸟笼到了清朝乾隆皇帝则达到极为兴盛之时,当时明清宫廷都有造办处,是好中之好的供品,京派鸟笼保持了较高的技艺水平,伴随着文人雅客的参与,鸟笼慢慢的成了一种可观赏的文玩,社会有闲阶层攀比之风盛行,进一步促进了工艺的革新和提升,而且鸟笼收藏不同于瓷器、书画,赝品极少,养鸟、玩笼、藏笼吸引着无数文玩收藏家。
09
蛐蛐罐我国的三大传统鸣虫分别是蛐蛐、油葫芦和蝈蝈。用来饲养斗蟋蟀的器皿,就叫做蟋蟀盆,或称蛐蛐罐,蛐蛐罐制作有着悠久的历史,至少在南宋时期即已有之,到了明清已很流行了。蛐蛐罐的质地有瓷、陶、玉石及漆器等。北京琉璃厂老古玩商中曾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六个子玉蛐蛐罐能换一对道光官窑粉彩龙凤碗。”maigoo网编着实没想到小小蛐蛐罐这么昂贵,自古名家制作的蛐蛐罐都身价不菲,其中由赵子玉制作的在清末民初时就值百八十现大洋。
10
烟斗烟斗不仅选材苛刻,之后的工序更体现了木、石雕刻艺术,银器锻制工艺等,总共需要5个阶段75个步骤才能完成全部斗身成形与处理。一把好的烟斗具有高度的艺术、收藏价值。烟斗并不像纸烟般,路边张三李四都能轻松驾驭的,把玩时,非常依赖知识、经验和技巧,一把烟斗的昂贵之处除了手工、产地、历史等原因之外,一个决定性因素是选材,手工制作的东西越来越被推崇,纯手工制作的东西跟机器生产的东西价值也不一样,如果出自名家之手,则更价值不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