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uaxue dili quhua
[外文]:regionalization of chemical geography
按地理环境的化学属性(元素及其各种结合形式的组成、含量和迁移特性)及其形成条件的地域分异划分区域等级系统。在化学地理区划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过程中,苏联学者起过先锋作用。А.П.维诺格拉多夫、В.В.科瓦利斯基、А.И.佩列尔曼、М.А.格拉佐夫斯卡娅先后作了生物地球化学区划和景观地球化学区划,提出了各自的区划分类系统。
原则和方法地理地带理论和景观学说是化学地理区划的理论基础。因为地理环境中化学元素的分布和迁移转化是在地理环境因素,特别是水热-生物因素影响下发生的。所以地理环境的化学属性也服从于地域分异规律和景观特性。景观的形成决定于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的共同作用及其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的景观有不同的化学地理属性。因此,地理地带理论和景观学说普遍应用于化学地理区划。但在区划的具体依据或指标的选定上,却因区划的目的不同而异。化学地理区划的划分依据主要有:
(1)景观类型及影响化学元素迁移的地理要素(如气候、生物、地质、地貌等);
(2)化学元素迁移特性的地理变化;
(3)生物学上有重要作用的化学元素的地理变化和生物效应;
(4)标型元素的地理变化。
由于化学地理区划尚处于发展时期,划分的原则和方法不统一。同时由于区划的目的不同,也没有完全一致的区划。苏联学者作的区划可大致分为两个方向:一是以科瓦利斯基为代表的生物地球化学省方向。其区划原则是:
(1)地球化学环境和生物体中化学元素浓度和比例的地理变化;
(2)生物地球化学食物链和化学元素生物循环的地理变化;
(3)生物健康与化学元素一定浓度(阈浓度)的关系;
(4)生物对化学元素增减的反应,是否有地方病存在;
(5)动植物生产变化的地球化学条件。科瓦利斯基的全苏区划分类系统为3级:
(1)生物圈区带,为全球生物圈生态系的第一级分类,具有土壤-气候地带的表征和一定的化学元素生物反应;
(2)生物圈亚区带,分为两类,一类与生物圈区带表征相符,另一类则与生物圈区带不相关;
(3)生物地球化学省,为第三级区划分类。区划的主要目的是为卫生保健和农牧业生产服务。另一区划方向是佩列尔曼和格拉佐夫斯卡娅所代表的景观地球化学方向,主要划分依据是景观中化学元素的迁移条件和特性。他们的区划原则和结果在地球化学找矿中得到比较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中国开展化学地理区划工作较晚,70年代以来,进行了以环境保护和地方病研究为目的的化学地理区划。Se的生态景观区划旧是其中一例(见图)。由于明显的专一目的性,这个区划首先考虑的划分依据是土壤-粮食-人发的生态系物质中Se浓度的地理变化及其与地方病(克山病、大骨节病、动物白肌病等)的关系,确定Se的阈浓度指标,划出Se浓度的等级区带。然后根据不同Se浓度等级区带内的景观差异,进一步划分不同Se浓度的景观型。
化学地理区划与其他区划一样,同样也应分为类型区划和区域区划,但有时在一些区划中并未能严格区分这两种概念的界线。
意义化学地理区划有一定实用价值:
(1)应用于地质普查找矿。矿物元素地表次生分散晕和分散流的形成依赖于自然地理条件,不同的化学地理区或景观,有不同的元素迁移条件和迁移特性。因此,要按不同区域选择不同的地球化学找矿法。
(2)应用于卫生保健。在查明地方病病因和预测环境化学元素缺乏、过剩和失调方面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区域开发和改良环境、防治地方病的重要依据。
(3)应用于提高农牧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环境中与生命有关的元素缺乏和过剩会严重影响农牧产品的量和质,化学地理区划则为因地制宜采用有关措施提供指导。
(4)为区域经济开发、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保护规划提供背景材料和科学依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