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流泥沙介绍

关于河流泥沙介绍,第1张

关于河流泥沙介绍

[拼音]:heliu nisha

[外文]:river sediment

河水挟带的岩土颗粒。泥沙输运是河流中重要的水文现象,它对于河流的变迁有重大的影响(见河床演变)。中国黄河是世界著名的多沙河流,《汉书·沟洫志》记:“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表明中国古时对黄河泥沙已有定量的认识。

泥沙特性

有泥沙颗粒的特性和泥沙群体的特性两种。泥沙颗粒的特性主要有:

(1)重度,单位体积泥沙颗粒的重量,以千克/米3表示,其数值随泥沙的岩性不同而异,矿物成分主要是石英和长石,泥沙的重度一般约2650千克/米3。

(2)粒径,泥沙颗粒大小的一种量度,有不同方法表示。常用的有等容粒径即体积与泥沙颗粒相等的球体的直径;筛径,即用具有不同孔径的标准筛,对泥沙进行分筛求出的粒径;沉降粒径,即根据粒径与沉降速度的关系算出的粒径等。

(3)沉速,指泥沙颗粒在无边界静水内的沉降速度,以米/秒或毫米/秒表示。它也可作为泥沙颗粒大小的一种量度,故又称泥沙的水力粗度。沉速综合反映颗粒和水的特性,因而是泥沙运动的一个重要参数。

(4)细粒泥沙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颗粒表面双电层和吸附水膜的性质。细颗粒泥沙的絮凝(见河口泥沙运动)和分散等现象都与双电层和吸附水膜的结构有关。

泥沙群体的特性,泥沙总是由无数大小不同、形状不同和矿质不同的颗粒混合而成,呈群体形式存在。这种泥沙群体主要的统计特性有:

(1)粒径分布,一般颗粒大小差异较大,很离散,常用泥沙颗粒级配曲线表示(图1)。 ②泥沙颗粒粒径的算术平均值称算术平均粒径。

(3)中值粒径,即在泥沙颗粒级配曲线上与纵坐标50%相应的粒径,在全部沙群中,大于或小于这一粒径的泥沙在重量上刚好相等。用中值粒径概括泥沙群体的粒径能较小受极端值(最大及最小粒径)的影响。

(4)泥沙群体的干容重和孔隙率,干容重指单位体积泥沙群体内干燥泥沙的重量,以吨/米3计。孔隙率指单位体积泥沙群体内空隙所占的体积。

(5)均匀沙的群体沉速,当大小相同的沙粒群体的含沙量大于 2%左右时,颗粒将相互牵连,混为一体,全部颗粒以同一速度下沉,这种沉速称为均匀沙的群体沉速。

泥沙分类

泥沙按粒径特性和输移特性分类。按粒径特性分类较著名的有:阿特尔贝里分类,创于19世纪初期,1927年为国际土壤学会所采纳,在欧洲广泛应用;温特沃思分类,1947年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制订的新分类标准与温特沃思分类基本相同。

按泥沙输移特性分为推移质和悬移质(见河流泥沙运动)。在悬移质泥沙中,部分细颗粒泥沙随水流一泻千里,不在河槽中沉降,不参与河床泥沙的交换,称冲泻质或非造床质;其余较粗颗粒则参与河床泥沙的交换和冲淤变化,称为床沙质或造床质。推移质一般仅占悬移质泥沙的5~10%,在山区河流,有时可占10~20%或更多。

中国沙玉清于1947年研究泥沙分类,在传统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全面的泥沙分类(表1)。

含沙量和输沙量

单位体积浑水中所含泥沙的数量称含沙量,单位为千克/米3。一定时段内通过河道某断面的泥沙数量称为该时段的输沙量,单位为千克或吨。表2为中国某些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和输沙量。

输移泥沙的时空分布

河流含沙量随时间而变化。一年中最大含沙量出现在汛期,最小含沙量在枯水期。在一次洪水过程中,最大含沙量称沙峰。沙峰不一定与洪峰同时出现,一年中首场大洪水的沙峰常比洪峰出现早,以后则可能同时出现,也可能沙峰滞后于洪峰(图2)

含沙量沿水深的分布,通常在水面处最小,河底处最大。悬移质中粗粒泥沙含量近河底很大。自河底向上则急剧减小。较细的颗粒,如粉砂和粘土,沿水深的分布则较均匀。含沙量沿水深基本呈某种指数曲线分布,指数值与泥沙颗粒的大小和水流条件有关。由于水内各种副流的影响,最大的含沙量也可能不在靠近河底,而是在河底以上的某一位置。

含沙量在河流横断面上的分布随断面上水流情况不同而异。如水流在断面上的分布比较均匀,含沙量的横向分布较均匀。如水流情况较复杂,则含沙量的横向分布往往很不均匀。含沙量沿河长的分布,一般从上游向下游递减,也取决于流域产沙特性、河道特性和支流汇入等因素的影响程度。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沿途有高含沙量的支流汇入,因而含沙量反而沿程增加,下游河床开阔,大量泥沙落淤,含沙量才趋向减小。

参考书目
  1. V.A.范诺尼主编,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所、长江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译:《泥沙工程》,水利版社,北京,1981。(V.A.Vanoni,ed.,SedimentationEngineering,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New York,1975.)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030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