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anshu xiaoxiangchong
[外文]:Cylas formicarius
昆虫纲鞘翅目(Coleptera)象虫科(Curculionidae)。又名甘薯蚁象、甘薯象虫等。甘薯重要害虫,中国国内植物检疫对象。成虫体长4.3~7.9毫米,形如蚁;除触角末节、前胸和足暗红或橘红色外,其他部分蓝黑色,有光泽。雌虫触角末节长卵形,雄虫为近棒形。足细长,腿节端部膨大。卵长约0.65毫米,椭圆形;初产时乳白色,后变为淡黄。幼虫体长6~9毫米,近长筒形而两端较小,略向腹面弯曲;乳白色或杂有紫红色斑纹。蛹长 4.7~5.8毫米,淡黄色。在中国分布于台湾、福建、浙江、江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以东南沿海各省发生最重。中美、北美、大洋洲、非洲及东南亚各国也有所见。主要以幼虫蛀害甘薯块根。寄主植物还有砂藤和登瓜薯;成虫还为害野牵牛、蕹菜等其他旋花科植物。由北到南一年发生3~4代至6~8代。以成虫、幼虫或蛹在坏薯和藤头内越冬。温暖地区冬季成虫仍能产卵繁殖。成虫喜食块根、藤头、茎皮、幼梢、嫩芽、叶柄和叶脉等处。产卵时将藤头和薯块表皮咬一小孔,卵产其中。有假死习性,耐饥力强,在30℃时最为活跃。幼虫钻蛀于甘薯的块根、藤头和粗茎内,被害处组织变黑,发生特殊腥臭,不堪利用。一般4~6月为害薯苗,7~10月严重为害成薯。干旱少雨为大发生的主导因素,高温干旱有利于发育繁殖。凡粘重或有机质缺乏、保水力差以及土层薄易龟裂的薯田,有利于成虫产卵而加重为害。不同品种受害程度有明显差异,组织疏松、含水量多、淀粉少的品种受害重。防治方法主要是严格检疫防止种薯、薯苗和种蔓调运时传播,对带虫薯苗用溴甲烷熏蒸;烧毁残薯遗株,减少越冬虫源,推行轮作,加强中耕培土和选栽早熟或抗虫品种;剪苗前用乐果液浇苗或扦插前用乐果、杀螟松、敌百虫药液浸渍,或在成虫发生期用倍硫磷、甲胺磷喷施;在初冬或早春将甘薯茬地挖小穴放置浸过农药的藤头、鲜薯块,诱杀成虫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