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aohua
[外文]:pyrograph
用灼热的金属棒、线香等在竹、木、纸等材料上烫烙出各种画面、花纹、文字等的工艺画。又称烙花、烫花、火笔画。
沿革烙画的起源待考,一般见于清代史籍。据王士祯《池北偶谈》记载,云南匠师武恬能在竹筷上烫烙出山水、人物、台阁、鸟兽、林木等画面,曲尽其妙。王廷鼎《杖扇新录》记载,福建匠师胡云峰在笋壳制的扇面上以广东线香画花鸟,或用铁丝烧红烙成图画。烙画在清代光绪年间(1875~1908)曾兴盛一时。江苏的烙画扇、河南南阳烙画筷、广东新会烙画葵扇等都很著名。其中江苏烙画扇以南京、苏州为主要产地,到光绪末年,从业艺人已有2000多人。20世纪50年代,烙画扇的主要品种是烙画檀香扇,产地集中在苏州,名匠有龚福祺。河南南阳烙画工艺为光绪初年赵星三始创,所作烙画筷曾作为宫廷的馈赠礼品,后来发展为当地的传统工艺品。1912年,南阳有“福聚恒”烙画筷子店。1921年筷子店增加到10家。30年代,年产烙画筷2~3万把。1956年,成立南阳烙画工艺厂,年产烙画筷60多万把,畅销国内外。著名烙画艺人有王世英。广东新会烙画葵扇始于清代同治年间(1862~1874),著名艺人有赵晃、赵兆铭、赵元等(见扇子)。
工艺和工具江南一带烙画过去是用火笔,即事先用炭屑和泥制成鸭蛋状的炭基,中心有孔,用一支铁扦穿入炭基,使炭基燃烧,即成火笔。制作烙画时用铁钳夹住铁扦,以铁扦尖端作画。南阳烙画是用铁笔放在油灯上烧热,然后钳住铁笔作画。50年代起改用电热笔,以笔端接触画面的时间长短、温度高低和接触面大小来控制画面线条的粗细浓淡。有经验的艺人制作烙画时不需起稿,直接用电热笔作画,一气呵成。
运用烙画装饰的工艺品除檀香扇、葵扇、筷子外,还有湖南邵阳翻簧竹器,江苏常州黄杨木梳以及各种茶具、灯具、文具、画屏等;也有在家具表面或在宣纸和丝绸上烙成画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