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ujiang Zhanyi
[外文]:Crossing Changjiang River, Campaign of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规模巨大的强渡江河的进攻战役(见彩图)。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的兵力虽尚有220万人,但在战略上已失去有效防御的能力。人民解放军则已发展到 400万人,并已有百万大军逼近长江,在力量的对比上占绝对优势。蒋介石为了挽回败局,一面宣布“引退”,不再担任中华民国“总统”;一面以国民党总裁身分退到幕后指挥,以“副总统”李宗仁出任“代总统”,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同时,积极部署扩充军备,加强长江防御,企图阻止解放军渡江南进。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在同南京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同时,令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统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的党的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指挥,准备在和谈破裂时,在汉口、芜湖、南京、江阴之线发起渡江作战。
国民党军的态势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江河,自西向东横贯中国中部,历来被兵家视为天堑。蒋介石以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指挥75个师约45万人,布防于湖口至上海间,重点置于南京、上海段;以华中“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白崇禧指挥40个师约25万人,布防于宜昌至湖口间;以海军江防舰队和第 2舰队位于长江中、下游;以空军4个大队置于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支援其陆军作战。此外,美、英等国也各有舰艇停泊于上海、吴淞口外,威胁或伺机阻挠人民解放军渡江。
汤恩伯以一部兵力控制长江北岸若干据点和江心洲,作为警戒阵地,以主力沿长江南岸布防,并于战役纵深配置一定兵力,企图阻止解放军渡江;如江防被突破,则分别撤往上海及浙赣铁路组织新的防御。具体部署是:以第8兵团3个军防守湖口至铜陵段;第7“绥靖区”3个军防守铜陵至马鞍山段;第17兵团1个军位泾县、宁国、太平地区为预备队;第6兵团及首都卫戍总部共3个军防守南京及其东西地段;第1“绥靖区”4个军防守镇江至江阴段,1个军位丹阳、武进地区为预备队;淞沪警备司令部3个军防守苏州至上海段,置重点于上海;以第9编练司令部等6个军20余个师,位浙赣铁路金华、龙游、衢县、江山、上饶地区及杭州、诸暨地区,担任第二线防御。
解放军的部署和准备1949年3月31日,总前委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和当面敌情、地形等情况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即渡江作战实施计划),决定组成东、中、西 3个突击集团,采取宽正面、有重点的多路突击的战法,在江苏省靖江至安徽省望江段实施渡江作战,首先求歼汤恩伯集团,夺取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占领苏南、皖南及浙江全省。战役区分为渡江展开、割裂合围和各个歼灭京沪杭地区之国民党军三个阶段。战役第一阶段的部署是:以第三野战军第 8、第10两兵团共8个军,组成东突击集团,除以第8兵团2个军位于江北之全椒、仪征、扬州等地包围并逐次攻占瓜洲、浦口、浦镇,钳制南京、镇江地区国民党守军外,主力由三江营至张黄港段实施渡江。成功后,迅速向宁沪铁路挺进,控制该路一段,并向长兴、吴兴方向急进,切断宁杭公路,尔后会同中突击集团歼灭芜湖、南京、镇江地区之国民党军。以第三野战军第7、第9兵团共7个军,组成中突击集团,在裕溪口至枞阳镇(今枞阳县城)段渡江,成功后,以一部兵力歼灭沿江守军,主力迅速东进,与东突击集团会合,封闭南京、镇江地区守军南撤的通路;然后以第9兵团会同东突击集团聚歼被围之国民党军,以第7兵团攻取杭州。以第二野战军第3、第4、第5兵团共9个军,组成西突击集团,由枞阳镇至望江段渡江,登陆后,除以第4兵团迅速东进接替第9兵团监视芜湖国民党军,并准备参加攻取南京外,主力迅速向南挺进,控制浙赣铁路一段,切断汤恩伯集团与白崇禧集团的联系。另以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2个军和中原军区部队(归第二野战军指挥),位于武汉正面及其以东地区积极佯动,钳制白崇禧集团,以策应第二、第三野战军渡江。
参加渡江作战的解放军各部队,于3月初至4月初,先后进抵长江北岸,展开各项准备工作:进行形势任务和政策纪律教育;侦察国民党军的防御部署、工事和地形、水情等;开展以强渡江河和水网稻田地作战为内容的战术、技术训练;积极进行船只的筹集、修理工作,培训水手。此外,华东、中原地区的地方党政机关也竭尽全力,动员、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规模巨大的支前工作。仅随军参战的船工和渔民就动员了 1万余名。在此期间,各兵团还以一部兵力先后拔除了枞阳镇、三江营、仪征、土桥等长江北岸国民党军的据点10余处,为主力渡江开辟了道路。
发起渡江作战4月1日,国共双方代表团在北平(今北京)开始和平谈判。4月15日,拟定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直至 4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仍然拒绝在协定上签字。人民解放军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命令,于当日午夜发起渡江作战。中突击集团第1梯队4个军,在强大炮火的掩护下,登船起航,迅速攻占长生、闻新、紫沙、黑沙、鲫鱼等江心洲。接着突破鲁港至铜陵段国民党军江防阵地,打退国民党军的多次反击,向纵深发展进攻,至21日晚,占领铜陵、繁昌等地,并于22日占领南陵,歼灭国民党军第88军主力。
国民党军芜湖以西地段的长江防御被解放军突破后,汤恩伯21日飞赴芜湖组织防堵。当晚,人民解放军东、西突击集团又发起强大攻势。东突击集团第10兵团主力迅速突破长山、王师塘、天生港等地国民党军的防御阵地,并击退国民党军3个军的多次反击,于22日进抵香山、南闸、璜土、百丈镇之线,建立了东西50余公里、南北10余公里的滩头阵地,并争取了江阴要塞国民党军起义,控制了江阴炮台,封锁了江面;第 8兵团一部由龙窝口、永安洲段向扬中发起突击,22日攻占扬中。西突击集团主力也于21日晚在预定地段顺利突破国民党军的江防阵地,至22日占领彭泽、东流等地,一部解放安庆。
在人民解放军渡江时,英国军舰共4艘分2次驶入渡江地域炮击解放军阵地,经解放军强大炮火还击,英国军舰“紫石英”号被击伤于镇江附近江面(后于7月30日潜逃),其余3艘折返上海江面。
22日下午,国民党军开始全线退却。人民解放军则继续向国民党军防御纵深发动进攻,至23日晚,东突击集团主力相继解放丹阳、常州、无锡等城,切断宁沪铁路;第8兵团占领镇江、南京,并争取国民党海军第2舰队司令林遵率舰艇25艘在南京以东江面起义,迫使另一部舰艇23艘在镇江江面投降。中突击集团一部占领芜湖,主力渡过青弋江,并在湾址地区歼灭国民党军第20军大部和第99军一部。西突击集团占领贵池、青阳等地,歼国民党军一部。与此同时,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和中原军区部队,先后解放浠水、黄梅、荆门、汉川等地。
分割合围根据沿江国民党军全线退却的情况,总前委及时调整部署,令第三野战军除以第8兵团部率2个军执行南京、镇江的警备任务,以第10兵团 1个军东进苏州,向上海方向警戒外,主力分别沿丹阳、金坛、溧阳及太湖西侧之线和南陵、宣城、广德之线,向长兴、吴兴地区疾进,切断宁杭公路,完成战役合围,聚歼南京地区南撤之国民党军。令第二野战军全力直插浙赣线,切断汤恩伯集团与白崇禧集团的联系,保障第三野战军作战。各部队接到命令后,冒雨疾进。4月27日,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1个军占领苏州,主力与第9兵团会师吴兴,并将南撤的国民党军5个军包围于郎溪、广德山区,经2日激战,将其全歼。5月3日,第7兵团一部占领杭州。5月1~7日,第二野战军在皖南游击队的策应下,经屯溪、婺源、乐平直趋浙赣线,先后占领贵溪、上饶、衢县、金华等地。在此期间,第四野战军的第12兵团占领了孝感、黄陂,逼近武汉。
各个歼灭京沪杭地区之国民党军郎溪、广德地区围歼战后,中共中央军委和总前委依据既定的作战计划,决定以第三野战军第 7兵团主力向浙东、浙南地区挺进,第 9、第10兵团集结吴江、嘉兴、南浔、常熟、苏州地区准备攻取上海;以第二野战军主力位于浙赣铁路沿线休整,准备应付美、英等国可能的武装干涉,并以一部兵力向闽北、赣中进击,视机进占南昌;以第12兵团在武汉、九江间强渡长江。5月12日,在中共华东局接管上海的准备工作行将就绪之际,第 9、第10兵团向上海外围发起攻击,在占领松江、南汇、川沙、太仓、南翔等地后,23日向市区发起总攻,激战至27日,歼灭守军大部,解放了上海(见彩图)。在此期间,第 7兵团在浙南、浙东游击队的策应下,解放温州、宁波及浙南、浙东广大地区。第二野战军一部于22日进占南昌,另一部相继解放闽北古田、南平和赣中临川、南城等广大地区。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一部于 5月14日在团风至武穴段横渡长江。白崇禧集团于16日全线南撤,第12兵团另一部随即于17日进占武汉,并先后解放咸宁、通山、鄂城、大冶等地。6月2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结束。
渡江战役历时42天,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一举突破敌人长江防线,直插其防御纵深,合围其重兵集团,是一次成功的强渡江河进攻战役。此役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1个军部,46个师约43万余人,解放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上海、武汉等城市以及苏南、皖南、浙江全省和江西、湖北、福建等省的一部,为尔后解放全华东和向中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