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anshuiceng
[外文]:aquifer
充满地下水的、大致为层状的透水岩土。它是地下水的贮存和运动的场所。渗透系数较大的砂层、砾石层、多裂隙的石英岩层、岩溶发育的石灰岩层等,当位于地下水面以下时,都能成为含水层。降水通过包气带渗入含水层形成地下径流。在一定条件下流出地表成泉或排入河流、湖泊和大海。
寻找和开采地下水,首先要找到含水层。如果含水层的渗透性良好,有较大的给水能力(见给水度),而且地下水有充沛的补给来源,则从含水层中能开采出较多的地下水,称该含水层是富水的。反之,是不富水的。
一些渗透系数非常小(如小于0.001米/日)的粘土或泥岩层,即使孔隙中充满了水,地下水也难以在其中运动。这种岩层和土层称为隔水层或不透水层。含水层和隔水层是相对的。一些壤土或砂壤土的渗透系数虽然不大,当水力坡度(见达西定律)较大时,仍有一定量的水透过,称为弱透水层(或弱含水层)。两含水层之间如夹有弱透水层,通过这弱透水层可能发生越流现象。
自然界有些含水体不成层状。如某些花岗岩,它本身既不含水又不透水,但它的断裂可成为地下水贮存和运动的场所,构成脉状含水带,不成为含水层。
如果含水层的性质均一,不同地点的含水层的渗透系数,给水度等参数值都相同,则称该含水层为均质含水层;反之为非均质含水层。如果上述含水层参数与水流方向无关,即在同一地点不同方向上的含水层参数都相同,则称该含水层为各向同性含水层;反之为各向异性含水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