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uiku shuiwen ceyan
[外文]:hydrometry of reservoirs
水文测验之一。指系统地观测水库水文要素和整理水库水文资料的技术工作。为了水库管理运用和水电站运行,必须掌握水库在不同时期的水文现象的变化。如防洪必须预先知道水库的来水量,从而需要观测降水、水位和流量,进行洪水预报,以便水库的防洪调度;灌溉和发电需要观测水库蓄水量,以便水库调节计算,观测水库淤积、水流情况(包括水库异重流),以便适当处理泥沙淤积,延长水库寿命。
水库水文测验大体有三类,即基本观测、水库水文实验研究观测和专门测验。
基本观测这是长期的水文测验项目,其内容包括:
(1)坝前水位观测。坝前水位资料是水库调度运用的基本依据,坝前水尺(或自记水位计)设在坝前跌水线以上水面平稳、受风浪影响较小的便于观测处。对于重点水库,根据情况还观测风向、风力、流向、水面起伏度、冰情、浑水情况、流势和水草等项目。
(2)进出库水沙测验。进库水沙测验在进库水文站上进行,进库水文站设在水库回水区以上的主要河道上。出库水沙测验是在坝下河道中设立水文测验断面或利用泄水建筑物进行测验。进出库水文站均观测水位、流量、降水量和泥沙(包括悬移质、推移质及泥沙颗粒级配)。
(3)淤积测验。测验内容包括库容变化、库区冲淤数量、分布和形态、淤积泥沙的颗粒级配和淤积泥沙容重等。淤积测量方法有:地形法,先测出水库淤积前的地形,再测出淤积后的地形,通过计算,求出淤积量;根据地形变化,可以知道水库淤积的部位和变化。断面法,根据各断面的间距,算出区间和库区的淤积情况及数量。用此法的工作量小,需时短,运用较多。测验次数视冲淤变化的大小和修定库容曲线的需要而定,可数年一次或一年一次;冲淤变化大的则一年多次。在库容测验的同时,还在有代表性的淤积部位采集库底淤积质沙样,分析泥沙颗粒级配和容重。
(4)水质监测。水库接纳上游来水来沙、水沙溶解和吸附各种矿物质、污染物质和生物原生质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水质有所改变,甚至造成污染。水库水质监测是在进出库水文站上和库区内采集有代表性的水样进行化验,计算水库的化学平衡,评价水库蓄水的水质。
(5)降水量、蒸发量观测。一般直接利用基本雨量站网和基本蒸发站网的降水量和蒸发量的观测资料。如基本站网不能满足要求,则在库区增设部分雨量站和设立库区水面蒸发站进行经常性观测。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水库运用后的变化情况和已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了解工农业生产对水库的要求,还进行水库的水文调查,补充水库水沙经常观测资料之不足。
水库水文实验研究观测(1)变动回水区水沙测验。测验目的是研究水库的冲淤规律及其成因关系,预估水库淤积发展趋势;验证水库泥沙计算、改进水库运用方案等。观测项目有水位、过水断面面积、流速,含沙量、河床质泥沙、悬移质泥沙及其颗粒级配等。同时观测比降、水温、流向、风向及风力等。可全年连续观测,也可选在水沙变化较大的汛期或泄水冲刷期进行观测。
(2)异重流测验。包括水库异重流的形成条件观测,即测定在某种来水来沙条件下异重流潜入的时间、地点及其附近的流速、含沙量的垂线分布和泥沙组成;异重流的持续运动条件观测,即测定异重流各要素的沿程变化及其过程,主要测定异重流的厚度、宽度、流速、含沙量、泥沙颗粒级配、同时的水位、水深和水温等项目;异重流的排沙效率观测,即观测在不同泄量情况下通过异重流排沙,不同泄水建筑物的排沙量的变化过程。从每次异重流发生到消失作为一次测验过程。上述三方面可作全面观测,也可只对某一方面作重点观测。在没有条件或没有必要进行系统观测时,只在坝前附近观测异重流到达时间、流速、含沙量、厚度和浑水面宽等。
(3)坝区水、沙测验。在坝区附近,观测局部水流泥沙运动形态、河流边界条件变化和其他有关水流泥沙项目。测验内容主要有大坝上、下游的局部冲淤测量,大坝上游水流泥沙分布测量,引水、泄水建筑物过水、过沙测量和坝前水温、冰凌观测等。
专门测验这种测验项目是在基本观测项目的观测和调查研究基础上,为了解决某些水库特有问题而进行的,如在北方冰凌严重的水库,需加强库周及坝前的冰情观测;在通航的湖泊型大水库,要加强风、浪的观测;在蓄水后库周和下游地下水位急剧上升而发生严重浸没情况的水库,要加强渗流和地下水位的观测;建在黄土区和风化岩地区的重点水库,在蓄水后发生严重坍岸影响库周的工农业生产时,则需加强坍岸观测等。
水库水文测验所得的全部资料,均需及时整理汇编,单独刊印或纳入水文年鉴。
- 参考书目
- 水利部:《水库水文泥沙观测试行办法》,水利出版社,北京,1980。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