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ulei rengong fanzhi
[外文]:artificial propagation of fish
根据鱼类自然繁殖习性,在人为条件下控制鱼类发育、成熟、产卵和孵化的方法。鱼类人工繁殖可稳定而大量地提供养殖用种苗,为水产养殖的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沿革中国早在2400多年前已记述了将成熟的雌雄鲤鱼配对、注入新水并投放鱼巢以促使鲤繁殖的方法,这是人类最早采用的鱼类人工繁殖方法。1842年法国采成熟鳟的精、卵进行湿法人工授精、孵化取得初步成功。1859年俄国改用干法人工授精,提高了受精率。1934年巴西用鱼类脑下垂体提取液对一些鱼类催产获得成功。此后注射催情剂促使鱼类繁殖的生理方法逐渐被应用于生产。1958年中国钟麟等在池塘中首次培育出成熟的鲢、鳙亲鱼,并以注射鲤鱼脑下垂体提取液和辅以适宜的生态条件刺激,取得鲢、鳙全人工繁殖的成功。此后,中国又使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和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作为催情剂,取得较好效果。目前在生产上已广泛采用人工繁殖的主要鱼类有中国和印度的一些鲤科鱼类以及虹鳟、闪光鲟、真鲷、牙鲆、等。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鱼类人工繁殖在理论、技术和催情剂的种类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原理鱼类自然繁殖是在水温、水流、溶氧、光照、水位的变化,以及性引诱和卵的附着物等外界条件制约下进行的。当这些生态条件综合而又适度地刺激性腺发育良好的亲鱼感觉器官(如侧线、皮肤、视觉、听觉和嗅觉等)的感觉细胞时,鱼即产生冲动,并通过神经纤维传入中枢神经,刺激下丘脑并使之相应地分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由该激素通过微血管进入脑下垂体后,促使脑垂体间叶分泌促性腺激素,又通过血液进入性腺,卵细胞即发生显著变化,如卵黄粒融合呈半透明状态、细胞核和细胞质出现极化现象、核膜溶解、染色体进行两次成熟分裂等。在卵母细胞的成熟变化过程中,滤泡膜便破裂并进行排卵和产卵;雄鱼的精液量显著增加,并出现性行为。
由于池塘等小水体对某些鱼类缺乏相应的繁殖生态条件,不能适度地刺激亲鱼的下丘脑分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从而不能促使亲鱼的垂体分泌一定浓度的促性腺激素,使亲鱼自然产卵。因此人工繁殖的要领就在于将催情剂(如鱼的脑下垂体抽提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注入鱼体,达到诱导亲鱼发情、产卵或排精的目的。
方法按亲鱼是来源于天然水域或人工培育,可分为半人工繁殖和全人工繁殖。前者受捕捞水域和季节的限制性大,生产不稳定。后者从亲鱼培育至鱼苗孵出都在人工控制下进行,可就地按计划大量生产鱼苗。促使亲鱼成熟、产卵的方法一般可分为生态法、生理法和生态生理结合法。生态法是在鱼类繁殖的适温季节内,选择成熟的亲鱼进行雌雄配对,满足其产卵的生态条件,使亲鱼自行繁殖或进行人工采卵和授精。此法多用于对产卵生态条件要求较低的鱼类,如鲤、鲫、非鲫和虹鳟等。生理法是在繁殖季节对某些无法满足其成熟产卵生态条件、而性腺发育良好的亲鱼注射催情剂,一般能促使其性腺成熟、产卵和排精,适用于草鱼、青鱼、鲢、鳙等中国鲤科养殖鱼类、印度鲤科鱼类、闪光鲟和等。生理生态法是将生态法和生理法结合运用,既注射催情剂又提供合适的生态条件,效果最好。
中国鲤科养殖鱼类的繁殖一般采用全人工繁殖生理生态法,整个过程分亲鱼培育、催情、受精和孵化4个环节。
亲鱼培育是将达到性成熟年龄的亲鱼培育至性腺发育成熟的过程。鱼类的成熟年龄因种类和所处纬度而异。如长江流域雌草鱼成熟年龄为5~6龄,雌鲢为3~4龄,雌鳙为4~5龄,雌青鱼为6~7龄。上述几种鱼在珠江流域一般早1龄成熟;在黑龙江流域一般迟1龄成熟;雄鱼则比雌鱼早熟 1龄。草鱼、青鱼、鲢、鳙、鲮等达到性成熟年龄后,卵母细胞在秋冬一般是处于卵黄开始积累时期(即性腺发育Ⅱ~Ⅲ期),成熟系数(×100)3~6%。翌年早春,卵母细胞进入大生长期,迅速地积累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成熟系数可达14~22%。这一阶段的性腺发育要求充分提供适口而营养丰富的饵料。培育草鱼亲鱼宜以投喂青饲料为主,如各种水草和旱草,辅以颗粒饵料、麦芽、谷芽、豆饼等;培育青鱼宜投喂螺蛳、蚬或颗粒饲料;培育鲢、鳙、鲮等则以施肥繁殖浮游生物等天然饵料为主,并投喂适量的粉状饵料如米糠、麦麸、谷粉等。在进行人工繁殖前约1个月。应适当减少投饵和施肥量,并每日冲注新水4~6次,促使其性腺进一步发育。亲鱼放养密度通常为每亩200千克左右。中国采用上述方法,亲鱼的成熟率一般可达85%以上。
性腺发育良好的雌鱼在外形上腹部膨大、下腹松软、泄殖孔红润,可选作催情用鱼;雄鱼当轻压其下腹部时有入水即散开的乳白色精液流出,方可选用。雄性草鱼、青鱼和鲮等在繁殖期的副性征是在胸鳍上出现生有细胞衍生物的追星,抚摸有粗糙感。雄鲢胸鳍前几根鳍条则出现骨质的栉齿,以手抚摸,有刺手感。雄鳙胸鳍前面几根鳍条上缘生成向后倾斜的骨质锋口,用手抚摸,有割手感。
催情对卵巢处于Ⅳ期末的亲鱼须注射催情剂促其发情、产卵。常用的催情剂有鲤鱼垂体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生产上通常与脑垂体混合使用,效果亦佳。单独使用这种激素则对草鱼、青鱼和鲮催情效果不明显或无效。此外,适宜的生态条件如水质清新、溶氧量高、水温适宜、微流水和雌雄配对等,对促使亲鱼正常发情产卵也有良好作用。
授精有自然受精和人工授精之分。
自然受精是催情后的亲鱼于产卵池中自行产卵、排精,完成受精作用。随后,待卵子吸水膨大、卵膜增厚时,即可开始收集受精卵,或使受精卵从产卵池自动流入孵化环道。采用这个方法亲鱼受伤少, *** 作时劳动强度小,卵的质量也较好。
人工授精是在亲鱼发情高潮将要产卵时,进行采卵、采精,使成熟精、卵在盛器内完成受精作用。对产粘性卵的鲤、鲫、团头鲂等鱼类,应事先在盛器内放入鱼巢,使卵粘附在巢上;或用去粘方法,如将受精卵浸于泥浆水中,徐徐搅拌10~15分钟,最后洗去泥浆水。中国主要的鲤科养殖鱼类的卵和精子在淡水中的寿命很短,如绝大部分成熟鳙卵的受精孔在接触淡水后约90秒钟即封闭而失去受精能力;精子进入淡水后的运动时间,一般仅20余秒,在0.5%浓度的生理盐水中,激烈活动时间约2分钟,此后即失去受精能力。因此人工授精应迅速进行。
孵化将受精卵置于孵化环道、孵化桶等工具中进行。孵化环道圆形,一般分单环和双环两种,池底设若干个鸭嘴形喷嘴,喷出的水流与池底平行。孵化桶似锥形,水从桶底进入后喷向上方,从口部溢出。二者均形成循环不息的微流水,具有溶氧量高、容卵量大(每立方米放卵120~150万粒)、孵化率高、劳动强度低和管理方便等优点。不同鱼类的孵化时间和要求的水温不一。草鱼、青鱼、鲢、鳙等孵化适温是22~28℃,孵化时间为18~25小时。虹鳟的孵化适温为6~13℃,孵化时间为25~60天。剑水蚤、小虾、小杂鱼和蝌蚪等对鱼类胚胎为害较大,故孵化用水应经过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