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水利规划?

什么是水利规划?,第1张

什么是水利规划?

[拼音]:shuili guihua

[外文]:water conservancy planning

为防治水旱灾害、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而制定的总体安排。水利规划是水利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也是水利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基本任务是:根据国家规定的建设方针和水利规划基本目标,并考虑各方面对水利的要求,研究水利现状、特点,探索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提出治理开发方向、任务、主要措施和分期实施步骤,安排水利建设全面、长远计划,并指导水利工程设计和管理。

国家规定的水利规划的基本目标,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目标,通称规划目标。它是各个时期国家侧重点的体现,是规划总体安排的最高准则。这些目标是针对各方面对水利的要求,有效地解决防洪、 除涝、 灌溉、防治土壤盐碱化、水力发电、内河航运、工业及城市供水、过木、旅游、水土保持、水产养殖、水资源保护等各项具体开发治理任务来实现的。

沿革

水利规划是人们通过治水实践不断探索、逐步完善的。其初始概念,可追溯至世界各文明古国最早出现的水利工程,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许多著名工程如:埃及在美尼斯王朝时修建的尼罗河引洪淤灌工程,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兴建的芍陂、都江堰等工程,都各具特色并取得良好效果,说明人们很早就认识掌握了水和水利措施的某些规律,并在工程安排上有所体现。中国秦代,针对各自为政的弊端,实行“决通川防、夷去险阻”,统一了黄河下游各段堤防,形成了较完整的堤防体系,体现了全面规划原则,是规划思想上的一个重要发展。秦、汉以后,由于客观上要求扩大生产基地,原先开发较少的丘陵区和沿江沿湖沼泽地带逐渐成为人们集中活动的新领域,也由于治水实践中一些新问题的出现,进一步促使人们从更大范围更多方面进行规划研究,并更加重视了规划的全面性与综合性。北宋时期郏亶关于治理太湖水网地区的设想(见太湖水利史)、明代潘季驯、清代靳辅关于治黄的主张,都注意到水旱兼治、洪涝兼治、水沙并重,并注意对上下游采取综合措施。起源于春秋时期,到元代开通的京杭运河,在线路选择、防洪、防淤处理和水源安排上都有创造。这些都属中国古代综合治理、综合利用水资源的思想体现。

水利规划作为水利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随近代水利技术的发展于19世纪末叶逐步形成。先是开展有关基本资料的观测、勘察和调查。20世纪30年代前后,开始编制较大范围的水利规划和较大规模的工程规划,并逐步把水文学的理论、方法,用于工程水文分析;把水利计算的理论、 方法和水力学、 水工结构学、农田水利学、河工学等的专门技术,用于研究治理开发措施及其效应和影响;把水利经济学的理论、方法,用于进行规划方案的评价与比较。大体至40年代末已初步形成了包括调查方法、设计技术、规划方案论证与评价准则等较完整的近代水利规划的理论体系。在这期间,中国修建的陕西泾惠渠等灌溉工程和编制的一些规划报告如《顺直河道治本计划报告书》、《永定河治本计划》、《导淮工程计划》等在科学性、完整性上都有很大提高。50年代后,随着各国的实践,规划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中国在吸取一些国家的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编制黄河、长江等各大江河流域规划和一些其他水利规划,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规划途径和方法。从50年代至60年代末,世界各国水利规划的研究内容,大多侧重于探讨水土资源的综合平衡与工程本身的综合利用;在方法上,则侧重于计算技术的改进。随着水文、水利计算、工程经济、系统工程等学科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完善了某些计算理论、计算方法,使方案研究有更加可靠的基础,并能从更大范围进行优选。70年代后,研究内容转为侧重于规划目标与评价准则方面。针对人口、资源、能源、生态环境等新情况的出现,许多国家对水利规划的目标要求大都由以往单一的国家经济发展目标逐步转移到更广泛的社会需求方面,从而提出了包括社会、环境在内的多目标水利规划。多目标问题的提出,涉及更多的新领域,进一步促使水利规划发展成为一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学科。

类型

单目标或多目标水利规划按治理开发任务均可分为:

(1)综合利用水利规划,即统筹考虑两项以上任务的水利规划。

(2)专业水利规划,即着重考虑某一任务的水利规划。按研究对象又可分为:

(1)流域规划,即以某一流域为研究对象的水利规划。

(2)地区水利规划,即以某一行政区或经济区为研究对象的水利规划。

(3)水利工程规划,即以某一工程为研究对象的水利规划。此外,随着一些地方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出现,需要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流域为研究对象,按照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和各自的水资源条件,对流域间水量进行调剂,称跨流域调水规划。这类水利规划涉及有关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通常要在相关流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

规划的原则和内容

编制各类水利规划的基本原则是:

(1)从实际出发,一切通过调查研究。调查的基本内容,一般应包括治理开发的对象、条件和要求。要根据规划要求,选择合理的调查方法,注意调查资料的可靠性、准确性、代表性和适用性,对调查反映的问题要作出定量或定性判断。

(2)从整体出发,按照规划范围内存在问题和具体条件,统筹兼顾,统一安排。要处理好水利建设与国土整治全局的关系,使水利建设与其他建设密切结合;处理好各部门、各地区的权益,最大限度地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干支流治理与流域治理的关系,主体工程与配套工程的关系,巩固完善原有工程设施与新增其他工程设施的关系,全面发挥各项工程效果;处理好需要与可能、近期与远景的关系,综合考虑社会总投入产出的平衡,有重点地解决当前最迫切的问题;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关系,既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又保护、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

(3)综合治理、综合利用。消除水害必须根据各种自然灾害间的内在规律,采取综合措施;兴利必须根据各部门的用水需要和特点,尽可能相互配合。除害和兴利也要紧密结合,防止顾此失彼。

(4)因时、因地制宜,从多方面研究选择切实有效的措施。既考虑必要的水利措施,也考虑农业、林业等非水利措施,既采用工程措施,也采用管理、立法等必要的非工程措施。

编制水利规划,一般都采取分阶段进行,由粗到细,逐步深入。不同类型规划的内容各有侧重,但大都可概括为:问题识别、方案拟定、影响评价、方案论证等四个步骤。在规划的全过程中,这四个步骤不能截然分开,要反复进行。

问题识别

主要包括:

(1)进行系统调查,弄清基本情况,了解各方面对规划的要求。

(2)分析水土资源利用现状与发展潜力。

(3)确定规划水平年(即规划中各项研究分析所依据的年份),一般分近远两期,以规划编制后10~15年为近期水平,以规划编制后20~30年为远期水平。

(4)分析规划范围内近期和远期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可能的发展变化。

(5)确定研究范围与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6)确定规划目标,并拟定相应的评价指标。问题识别是规划中的一项基础工作,除重视开展新的调查外,可尽量参用以往进行的有关水利调查、水利区划和水利规划成果。

方案拟定

主要包括:

(1)拟定现状情况与延伸到不同水平年的可能情况。后者即是通称的无规划措施下的比较方案。

(2)研究可采取的各项规划措施。

(3)拟定实现不同规划目标的措施组合。

(4)拟定规划方案并进行方案的初步筛选。

影响评价

对规划方案实施后预期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区别和衡量。评价工作包括:

(1)确定不同规划方案各项措施的投入、产出;

(2)进行“无规划状况”与现状、各规划方案与现状的影响对比;

(3)分析各规划方案的影响程度、范围、性质、时间和历时。评价中,对各种影响都应尽可能作出定量的估计,有些难以定量的可辅以定性描述。

方案论证

对不同方案的利弊进行全面衡量,提出意见。这是规划工作的最后一步,也是规划成果的最终体现。主要工作包括:

(1)评价规划方案的各项效益指标(见水利工程效益);

(2)评价规划方案对不同规划目标的实现程度;

(3)拟定评价准则,并进行规划方案的综合对比;

(4)推荐规划方案。规划评价准则是进行方案论证,衡量各方面得失,从中作出判断的主要依据。各国都对此作了规定。最基本的有:规划方案的经济性、实现规划目标的有效性、规划方案的可接受性和规划方案的稳定性等几项。

规划管理与实施

水利规划涉及范围广泛,不是仅某一部门、某些学科技术人员所能完成。许多国家大都采取多学科规划方法,由决策机构授权某一单位组成有多学科人员参加的统一规划班子负责编制。规划中一些重要问题在工作过程中,由不同学科人员共同研究,并经决策机构认可,以利及时统一认识,协调矛盾。中国也采取类似方式,由国家或地方委托水利主管部门或某事业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并在下达的规划任务书中明确规划原则和分工要求,经各有关地区、部门分别工作,再由编制单位综合研究,提出正式成果。

规划报告一经审定,即应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性,以保证水利建设按既定规划要求有步骤地实施。对其审批权限各国有不同规定,总的都强调要通过国家或地方权力机构批准。另一方面,审定后的水利规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隔一定时间常根据情况的变化,对原定的规划方案进行调整和修订。因此,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还要十分重视不断总结经验,积累资料,为规划的修订作好准备。

中国水利规划展望

中国水利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1)许多重要城市和主要江河中下游平原防洪标准仍然不高,有些河段标准很低。

(2)北方广大地区、沿海主要城市港口和其他一些地区,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已成为工农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3)许多地区农牧业生产发展所依赖的水利条件仍然较差,亟需增加投入。

(4)发展水电事业和内河航运对水利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通过河流的综合治理开发,为水电、航运的发展创造条件。

(5)许多河段水体污染日趋严重;有些地方水土保持工作成效甚微,甚至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6)许多已建水利工程长期不配套、设施老化,效益递减,亟待结合发展需要,逐步完善、改造。这些都是今后中国水利规划工作需要着重研究的课题。为此,水利规划工作,在继续做好流域规划、地区规划和各类专业规划的同时,应有针对性地研究编制以宏观决策为主要任务的规划,例如全国水资源利用规划、全国排灌发展规划,以及跨流域调水规划、工程更新改造规划、水源保护规划等各种专题规划,使水利规划向更多层次、更加综合的方向发展。水利规划作为一门学科,在规划理论、规划方法上,同样也将有新的发展。根据中国情况,其发展趋势大体是:

(1)进一步完善多学科规划途径,使不同学科形成一个整体。

(2)扩大系统分析方法在规划中的应用,充分揭示规划系统中各方面的内在联系。

(3)研究多目标规划评价准则和方法,力求从宏观上作出正确决策。

(4)加强规划管理、立法和政策方面的研究,使各项规划能在行政和法律保障下更好地实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7220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7
下一篇 2022-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