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佛宫寺释迦塔?

什么是佛宫寺释迦塔?,第1张

什么是佛宫寺释迦塔?

[拼音]:Fogongsi Shijia Ta

[外文]:Sakyamuni Pagoda of Fogong Temple

佛宫寺在山西省应县城内,原名宝宫寺,约于明代改为现名。释迦塔建成于辽清宁二年(1056),主体为木结构,金明昌二年至六年(1191~1195)作过一次大修,至今保存完好(见彩图),民间称为应县木塔




释迦塔同山西五台佛光寺大殿、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是现存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三颗明珠。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古代木塔惟一实物

释迦塔是一座平面正八边形、每边显 3间、立面5层6檐的木结构楼阁式塔。底层和附加的一周外廊(副阶),直径共30米,塔身底层直径23.36米;其上各层依次收小约1米,第5层直径19.22米。塔下用砖石砌筑基座两层,共高4.4米。基座上5层塔身为塔的主体。自基座至第5层屋脊,全部用木结构框架建成,共高51.14米。第5层攒尖顶屋面上砖砌刹座高1.86米;座上立铸铁塔刹高9.91米。全塔自地面至刹尖总高 67.31米。自东汉末叶开始有建造木塔的记载以来,这是保存至今的惟一木塔。木结构能达到如此规模、如此高龄(到1986年已有930年),实为世界建筑史上一大奇迹。

结构

释迦塔用25.5×17厘米材(相当于宋《营造法式》中的二等材),第1层外檐用七铺作外跳出双抄双下昂(见斗栱),采用中国古代特有的“殿堂结构金箱斗底槽”形式。共用柱额结构层、铺作结构层各9个,反复相间,水平叠垒,至最上一个铺作层上,安装屋顶结构层(见大木作)。每一个结构层,都采用大小同本层平面相同、高3~1.5米的整体框架,预制构件,逐层安装(见图)。这种结构形式,特别适宜于多层建筑。据16世纪时的记载,释迦塔建成后500余年中,已历经大风暴1次和大地震7次,仍完整无损,证明这种结构坚固稳定,是有效的防震构造。




实用、美观的创作原则

释迦塔立面外观:最下一层周围有副阶,故为重檐,以上4层均为单檐。自第2至第5层檐上均建有平坐,以支承上层塔身。这些檐和平坐的内部实际上是一个暗层,所以从塔内看,有5层塔身和4个暗层,共9层。暗层内只有楼梯间。平坐悬挑出各层塔身外,成为观赏周围景色的眺望台。每层塔身内,依凭结构框架自然形成内槽和外槽两大空间。第2至第5层内槽空间高广,布置佛像,顶上原安有平(见天花)、藻井。外槽环绕于内槽周边,供信徒观瞻礼拜之用,空间较内槽低窄,顶上原只安平。内外槽间用栅栏分隔。内外槽空间的高低、大小和装饰,形成强烈的对比。第1层内槽安置一尊高11米多的释迦坐像,故塔身较上面各层高约1倍,所以外面一定要建成重檐。而内槽不用平,只用一个华丽的大藻井,更增加高耸之感。第1层内外槽南北两面均安板门,其余各面用厚墙封闭。但南面两侧外墙砌至心间柱后折向南,延砌至副阶柱,此面板门即安于副阶柱间。这就突出了全塔正面入口,又使塔门内增加一间“门厅”。

这些从立面外观到内部空间的艺术处理和实用安排,都是在适应结构的基础上取得的。

构图

全塔造型构图有严格的比例。第 3层总面阔(即八边形的边长)约 883厘米,大致等于各层的层高,是立面构图的基本数据:基座高为此数的4/8,以上各层层高至塔顶砖刹坐,共为此数的6倍,刹高为此数的


倍,总高为此数的


倍。而第3层八角形边长 883厘米,其内切圆直径为 21.30米,周长 66.92米,与全塔总高67.31米相近。凡此,均显示出全塔各部分是按数字比例设计的。

影响

释迦塔在建筑结构、技术、艺术方面的成就,使得它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的重要对象。中国古代建筑史关于铺作结构与井幹式结构的发展关系,殿堂结构形式与厅堂结构形式的区别,建筑各部分和构图的数字比例关系,以及立面整体构图规律等方面的研究,在近20多年来所取得的进展,都是从释迦塔这一建筑的研究中取得的。此外,释迦塔底层南面正门的边框和塔内第3层木制佛坛,均为辽代小木作的稀有实例。

参考文章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8
下一篇 2022-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