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国科学院人事局公布了关于公示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获奖候选人的通知,通知中显示,一共有10位青年才俊入选,分别为鄢社锋、沈俊、郭玉国、李伟、王宇、孙明月、吴蓓丽、黄汝锦、孙良亭、陆朝阳。
从名单上看,本次获奖人一共有8位男性,2位女性,均是在各自领域上做出了突出成绩的学者,其中中科大最年轻的教授——陆朝阳也在获奖名单中。
陆朝阳
中国科技大学教授,英国剑桥大学物理学博士。在Nature及其子刊、ONAS和PRL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被引用460多次。研究成果被英国物理学、英国物理学会、BBC、新科学家等多次报道。入选2007年度中国科技十大进展、中国高校十大研究进展、中国基础研究十大进展。曾获得香港求是奖、中科院院长奖、英国海外研究型学生奖、剑桥海外奖学金、剑桥大学丘吉尔院Fellowship和安徽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鄢社锋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水下航行器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曾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重点、杰青)、国家重点预研、中科院前沿重点研究计划、科研装备研制项目、重大项目课题等10余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SCI论文40余篇,EI论文100余篇。获省部级奖励4项,国际学术奖励3项,以及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沈俊
就职于理化技术研究所,她是制冷技术的变革者,其近年来悉心研究的“磁制冷技术”是对环境最友好的新型制冷技术之一,用磁制冷技术,污染可以降为零。2022年1月12日,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荣誉称号。
发表SCI收录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2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国际专利2项。论文共被SCI引用300余次,其中他人引用200余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子课题等多项国家重点课题项目。
郭玉国
山东人,现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以纳米能源材料与新能源器件等为研究领域。在Nature Mater.、Adv. Mater.、J. Am. Chem. Soc.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6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8.0的论文18篇,影响因子大于5.0的论文30篇,影响因子大于3.0的论文51篇,这些论文2005年后被他人SCI引用1500多次,还有论文被ISI评为引用的Top1%。
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北京市科委项目、企业合作研发横向项目等课题。另外,还得到化学所“引进杰出青年人才计划”和中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科研启动专项资金的资助。
李伟
中国海洋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海洋生态学与海洋真菌分类学。主持或参与青岛市科技计划基础研究项目、中国科学院农业虫鼠害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核电海洋生态环境调查等多项课题,成功获得海洋底泥样本的无菌采集方法、海洋高等真菌的大批量长期保存方法2项专利。
王宇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离子束材料改性研究,曾参与我国第一台多功能离子束混合试验装置的研制,负责制定了月球探测卫星的有效载荷系统配置技术方案,并制定出月球探测卫星研制技术要求。
孙明月
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厚大断面金属热成形数值模拟和工艺设计,并致力于科研成果在企业的深入转化。2013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人;201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十完成人;2012年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第一完成人;2012年获“中科院院地合作贡献奖”,主要完成人;2011年获“大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完成人;2010年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主要完成人。
吴蓓丽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研究组组长,主要从事G蛋白偶联受体的结构生物学研究。201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2022年5月,吴蓓丽获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生命科学奖;同年11月6日,吴蓓丽获2022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青年创新奖。
黄汝锦
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2002年和2005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别获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2006-06--2009-05 ,德国美因茨大学分析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大气化学、气溶胶科学和分析化学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工作,开展了国际领先的原创性研究工作;在海洋大气和城市大气领域从事工作10余年,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包括Nature, Nature Communications, EST, GRL, ACP, AC等国际著名期刊。
孙良亭
安徽省人,1999年毕业于安徽大学物理系(获工学学士学位), 200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工学博士学位)。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2002-2003年在法国CEA/Grenoble进行联合培养博士学习。研究方向为离子源技术,曾设计出目前世界上公认性能最好的常规ECR离子源:GTS高性能常规ECR离子源的调试与束流引出系统的设计;先后获“希望杯”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第一届“Richard Geller PRIZE”唯一奖励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