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账户,是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及其结果进行分类记录、反映的工具。账户是会计信息的“储存器”,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各会计主体设置账户应遵循以下原则:
(1)必须结合会计要素的特点,全面反映会计要素的内容;
(2)既要符合对外报告的要求,又要满足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既要适应经济业务发展需要,又要保持相对稳定;
(4)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5)简明适用,称谓规范。
账户的基本结构
一个完整的账户结构应包括:
(1)账户名称,即会计科目;
(2)会计事项发生的日期;
(3)摘要,即经济业务的简要说明;
(4)凭证号数,即表明账户记录的依据;
(5)金额,即增加额、减少额和余额。
为了说明问题和学习的方便,会计教学中,我们通常用一条水平线和一条将水平线平分的垂直线来表示账户,称为“T”形账户(亦称丁字型账户)。其格式如下:
左方账户名称(会计科目)右方
每个账户一般有四个金额要素,即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和期末余额。账户如有期初余额,首先应当在记录增加额的那一方登记,会计事项发生后,要将增减内容记录在相应的栏内。一定期间记录到账户增加方的数额合计,称为增加发生额;记录到账户减少方的数额合计,称为减少发生额。正常情况下,账户四个数额之间的关系如下:
账户的分类
(1)资产类账户
(2)负债类账户
(3)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4)收入类账户
(5)费用类账户
(6)利润类账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