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有一部热播的美剧叫《Lie To Me》。剧中FBI的探员利用影像分析和体态分析来识破嫌疑人的谎言,从而找到案情的重大突破。作为电视剧,很多技术细节有艺术化处理的成分。然而不少自媒体和营销号,会把剧中的片段,当成权威学术研究来解读。近年还有很多人热衷于用肢体动作和微表情来解读他人的心理,这就难免有点过于武断了。
现实当中,《Lie To Me》的主角有一个原型人物,就是著名的表情专家、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
艾克曼博士指出,“其实大多数人通过表情辨别谎言并不比随机猜测好多少。法官、警察、司法精神病医师和FBI探员的成功率,也只是略高一筹而已。”
交叉双臂被很多媒体描述为拒绝和防备的动作,而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体态的专家戴维∙麦克尼尔指出,“同样是这个交叉双臂的动作,如果是在躯干挺直、略为后仰的情况下做出的,那就代表了完全相反的意思——此时它传达的是无所畏惧。 ”
所以如果一看到别人的微小动作就指责对方说谎,不仅是错误的,而且会使人误入歧途。
在学演讲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强调态势语言的重要性,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梅拉宾法则”:即表达中,文字语言的重要性仅占7%,语音语调的重要性占38%,表情动作的重要性占55%。
有一个极为片面的表达把这三个比例称为“演讲三要素”,用来强调演讲过程中态势语言的重要性。
毫无疑问,在演讲中态势语言是十分重要的,然而这三个数字以及排序让很多资深的演讲者都产生了质疑。
为什么表情动作会比语音语调重要?为什么语言文字只占7%?如果语言文字错了,我如何让对方正确的知道我的邮寄地址或者联系手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