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转移空(资金转移空到套利)
简单来说,就是在金融体系中流动但没有流向实体经济的钱。也有人认为“资金转移空不存在,只是融资的环节被拉长了”。目前主流的说法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因此,只要资金没有从金融机构直接流向实体经济,最终流向实体经济之前的环节都被视为“资金空转移”。
比如活期存款存在银行,利率0.35%,但是你取出来存到余额宝,余额宝会把你的钱做成协议存款再存到银行,你的收益率是4到5个百分点。对于银行来说,资金还是那些资金,但是成本增加了十几倍。
再比如,一年期银行贷款的利率是6%,但很多需要资金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企业不得不通过银行和证券公司的合作来贷款。这期间,钱从一家银行到另一家银行,再到信托,再到实体,中间每个环节都要收半个点到一个点的信贷费,“推高资金成本”。
“资金转移空”的其他表现还包括部分企业获得信贷资金、上市募集的闲置资金等。,但不是投入生产,而是用于购买理财产品;有的企业用借的新钱还旧债,等等。
市场上的大多数人,大部分时候都不可能是傻子。换句话说,表面的“资金转移空”背后自有其逻辑。“资金转移空”意味着融资环节被拉长了,但这是为什么?
总的来说,M0是央行印的钱,M2是整个金融体系印的钱,因为其中包含了所有银行通过贷存循环创造的信用货币扩张(题外话:可以看出,相比M2的高速增长,M0最近十年的变化简直是天地良心,以后请不要黑我们央行的“货币超发”了)。
2008年前后,在“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的总理带领下,我们大张旗鼓地推出了“4万亿”。相应的,可以看到,2008年10月左右,M2出现了一个跳跃,之后的增速比之前更高(斜率比前几年更陡)。
4万亿美元的初衷是美好的,但遗憾的是,就像计划经济下所有美好计划的最终结果一样,也不出意外地“偏离”了。当贷款像政治任务一样分摊时,在利率相同的情况下,理性的银行自然会选择贷款给政府或国企,而不是贷款给那些连明天会不会在都不知道的小企业——至少政府明天肯定会在,这样似乎风险更小。而且,小企业的业务也不在4万亿元支持的方向上。
很多信贷资源都用在了需要大量建设资金的项目上,但这些项目产生的收入是否足以偿还贷款本息值得怀疑。比如我知道重庆某地级市,通过融资平台,寻求银行贷款,建了几个人工湖,免费供市民参观。。。。。。更糟糕的是,如果有些项目没有后续资金投入,前期的投入也会变成废渣。比如铁路要修到另一个车站才能用于货运。只修一半铁路是没有意义的。此类项目已成为资金黑洞,促使地方政府极其渴望新的资金注入,并为此支付高价。
银监会等一些部门意识到我国信贷扩张效率低下的问题,开始要求银行通过加强监管来提高抗风险能力。但问题是,银监会只能用行政指令来控制银行,给所有银行设定“贷拨比不得低于2.5%”等硬性目标,监管的创新永远落后于市场。聪明的银行为了绕过银监会的监管指标,比如贷存比,开发了信托收益权、银证合作、银保合作等无穷无尽的资金渠道,把资金提供给那些最愿意出高价的机构,也就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开发商、国企等等。
那么说到这里,我们已经可以回答最初的问题了:为什么要“空转移资金”?我的回答是:因为中国的贷款资金成本不是市场化的。它有两种或更多的价格。有“关系”的人可以直接从银行获得廉价信贷。另外,其他方式,资金成本都比这种方式高。所以,这不是浪费,恰恰是当前资金不得不以最低成本流向实体经济的环节。这是市场面对行政限制最自然的方式——多转转。
余额宝的情况其实也差不多。存款利率没有市场化,所以变相市场化。
至于流动性紧张,是因为大量新增信贷用于还旧债还利息,市场上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新增资金。尤其是长期信贷,因为大家都不看好未来,估计没多少人敢投资,钱都集中在短期市场。
欢迎关注财经微信号:qvlicai
最新鲜的理财建议,最火热的理财理念,分享创富理念,享受财富生活,
财富是有良心的,你好好对待它,它一定会回馈给你!
想要达到人生财富巅峰的人,要么已经去了金融,要么正在去金融的路上。
完美的人生从理财开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