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情人节_元宵节以前的风俗和现在的演变

元宵节情人节_元宵节以前的风俗和现在的演变,第1张

北宋欧阳修的《生查子》想必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後。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南宋辛弃疾也有著名关于元宵节与爱情的诗句:“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所以,很多人说,比起七夕节,元宵节才更像是中国古典的情人节。因为七夕节在过去又称“乞巧节”,是女孩儿们过的节日。而元宵节却肩负着类似于情人节的功能:元宵节自汉代以来,一直有着市民夜游灯会的传统,不设宵禁。在过去,未出嫁的女子尤其是大户人家的女孩,都是不能出闺门的,只有在元宵节之夜,可以出门去逛元宵灯会。于是,很多年轻女子就把这一晚作为私会情人的日子。对于没有情人的青年男女来说,它当然也是邂逅的绝佳夜晚。

那么,在中国历史上,元宵节都有着怎样的习俗演变呢?以下节选自《节俗史话》。

元宵节情人节_元宵节以前的风俗和现在的演变,元宵节情人节(元宵节以前的风俗和现在的演变),第2张

《节俗史话》,作者: 韩养民 郭兴文,版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2月

汉代:祭太一神、燃灯表佛

元宵节起源于汉代。据《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时,亳人谬忌奏请祭祀“泰一”神。“泰一”神又称“泰乙”、“太一”或“太乙”。为何要祀泰一呢?谬忌认为“泰一”是天神中最尊贵者,其地位在五帝之上。汉武帝又是极为相信神仙的皇帝,面对当时人们心目中如此尊贵的太一神,岂能不大大祭祀一番。尤其在正月十五日祭太一神最隆重。从黄昏开始,通宵达旦用盛大的灯火祭祀,加上夜晚常有流星划过祠坛之上,从此形成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的习俗。

元宵节情人节_元宵节以前的风俗和现在的演变,元宵节情人节(元宵节以前的风俗和现在的演变),第2张

灯市不仅在京师很盛,在其他各地也颇为风行。范成大在《吴郡志》中说:苏州罗灯在宋代闻名天下,能工巧匠们在罗帛上剪镂百花等极其细巧的图案。点燃蜡烛后,放射万道灯光,人们称之为“万眼罗”。福州的“白玉灯”,新安的“无骨灯”,像春兰秋菊,各有秀色。此外,宋代灯市上值得称道的还有类似皮影戏的五彩羊皮灯、丝灯、走马灯等,颇受人们喜爱。

宋代兴起了烟火,火药在唐宋节日娱乐中,得到广泛应用。不仅制成炮仗,而且制作烟火。《乾淳岁时记》记载:“宫漏既深,始宜放烟火百余架,于是乐声四起,烛影纵横,而驾始还。”不但宫中放,民间也放。当时的烟火到底有哪些花色品种,尚不可知。仅就游人仕女都被吸引住这一点来看,那情景是非常动人的。除了花灯与烟火,宋代元宵节风俗活动还有“打灯谜”和杂技演出。

明代:耍狮子、放烟火

元宵节情人节_元宵节以前的风俗和现在的演变,元宵节情人节(元宵节以前的风俗和现在的演变),第2张

到了明代,元宵节放灯从正月初八到十八,延长为十天。《明会典》记载:永乐七年诏令元宵节自正月十一日起给百官赐假十日,以度佳节。明代元宵节又增添了耍狮子的娱乐项目。明末人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记载了当时灯节耍狮子、放烟火、鼓吹d唱,挤挤杂杂,大街小巷,通宵以乐。

清代:放冰灯

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对汉族的元宵节活动也全盘接收了。但是,清代放灯时间已没有明代十日之久。据《燕京岁时记》记载:清代是“自十三至十七均谓灯节,惟十五日谓之正灯耳”。也就是说清代放灯时间只有五夜,只有十五夜才算正节放灯。“每至灯节,内廷筵宴,放烟火,市肆张灯。而大街之灯,以东四牌楼及地安门为最盛”。各式各样的彩灯,多用纱绢、玻璃、明角做成,上面绘有古今人物故事。在清代令人眼花缭乱的花灯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冰灯。因为满族原居东北黑龙江一带,气候寒冷而冰多,因此有冰灯之俗。满族入主中原后,冰灯也传入中原。北京当时有能工巧匠制作冰灯,“结冰为器,裁麦苗为人物,华而不侈,朴而不俗,殊可观也”。正月元宵,中原草木萌春,南方已花枝待发,而东北仍处于一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世界。

清代元宵节,民间的娱乐活动增添了大量的新内容。从元旦到元宵节,舞狮子、舞龙、闹社火、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打腰鼓等活动都涌到节日期间,每日社火不断,锣鼓喧天。像《清嘉录》描写灯节的诗中就有:“看残烛火闹元宵,划出旱船忙打招,不放月华侵下界,烟竿火塔又是桥。”

作者:韩养民 郭兴文

编辑:禽禽 西西 徐悦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57736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28
下一篇 2022-12-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