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顺丰优选”到“顺丰打车”再到“丰食”,顺丰在不断扩张自己的边界。
全文3410字,阅读约需7分钟
亿欧热点团出品
文丨杨良
编辑丨杨旭然
2017年6月1日,菜鸟指责顺丰于凌晨突然宣布关闭对菜鸟的数据接口。中午,又进一步关闭了整个淘宝平台的物流信息回传。
对此,顺丰回应称是菜鸟率先发难封杀丰巢。
在这场舆论战中,美团旗帜鲜明地支持顺丰。
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当时在其个人微博中表示:“美团外卖和顺丰在客户为先的理念上高度一致。我们决定全面接入丰巢自提柜,作为配送环节最后一公里的补充,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安全的体验。大家未来可以通过丰巢取外卖了。”
三年之后,我们可能的确可以通过丰巢取外卖了,主角却并不是美团。顺丰同城推出“丰食”小程序,主打面向企业员工的送餐服务。上线以来,丰食已吸引包括必胜客、德克士等几十家知名餐饮企业入驻。
从“顺丰优选”到“顺丰打车”再到“丰食”,顺丰在不断扩张自己的边界。 为此,甚至不惜与互联网巨头狭路相逢。
财报显示,顺丰2020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33541亿元,同比增长3959%;归母净利润907亿元,同比下滑2816%。
业务量的增长,主要得益于疫情期间快递企业普遍停工。 消费者网购的生活必需品大部分只能通过顺丰配送,但利润不仅没有相应增长,反而大降。
时至今日,顺丰的业务基石依然是以时效件为主,这一部分业务对应的是企业文件寄递以及少部分高端电商需求。不过时效件的业务量很大程度上受宏观周期的影响,且电子合同、电子发票的普及,对该行业也是利空。
电商件却一直处于蓬勃发展期。电商红利带动了快递业飞速发展,四通一达很早就搭上了这趟顺风车。但对于顺丰而言,一直在较为尴尬的位置。
顺丰电商刚开始发展的那几年,王卫曾言: “顺丰现在做电商物流是个死。顺丰现在不做电商物流,将来可能是个死。” 顺丰早在2013年就以“标准件6折”的价格杀入电商快递市场,同时在2014年大力扶持电商件业务。
这一年,顺丰电商件业务的收入占比从05%上升至88%,但也让其综合毛利率从2487%下降至1725%,此后王卫选择对电商业务“冷处理”。
到2019年,业绩压力之下的顺丰再次入局电商快递,其票均单价也由2018年的232元降到2020年的182元。
按电商的运营逻辑,如果要将物流成本/商品价格控制在5%以内,那么商品货值必须超过360元;要做到不超过3%,则商品货值必须超过600元。 然而天猫双十一的数据显示,近几年订单的平均客单价均在180-250元范围。
另外,如今电商件的增量来源都在三四线及以下城市,这对于顺丰来说几乎是完全的盲区。
顺丰为此创立了加盟制品牌“顺心捷达”,专注全网型中端快运市场,年报透露顺心捷达目前在全网型加盟平台中暂居第六;另一方面,进一步通过收购扩张快递柜市场份额,节省末端派件成本。
但快递江湖的价格战愈演愈烈。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快递行业平均单价已由2007年的285元/件,腰斩至2019年的118元/件。在电商高地义乌,3月份的快递费报价已经跌破1元,最低甚至下探到了08元。
快递企业的利润持续承压。 因此,相较于在电商这片红海的不断迭代,找到下一个蓝海市场才是顺丰下一步发展的关键。
正基于此,顺丰从来没有停下开展新业务的脚步。
2010年8月,顺丰推出“E商圈”,这是顺丰在电商业务的首次尝试;2011年11月,获“顺丰宝”第三方支付牌照;2012年5月“顺丰优选”上线;2014年5月“嘿店”全国统一开业,试水O2O模式。
此时的顺丰致力于打造零售商业帝国,因此尝试了B2B、B2C等多样化的电商战略。然而却始终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同。2013-2015年,该部分业务的亏损额分别是126亿元、614亿元、866亿元,累计的亏损额为1606亿元。
上市前夕,顺丰最终剥离了商贸与金融业务,并多次强调顺丰将进一步深化“国内领先的快递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定位。
从产业逻辑而言,在快递行业中,相较于2C的快递产品,2B的供应链服务是一个更为广袤的市场,这也是顺丰近年转型的重点。
供应链业务需要极度趋近商流,这对顺丰原有的公共物流模式而言是不小的挑战。顺丰在该业务的布局也相当“豪爽”,2018年8月,顺丰与美国夏晖成立合资公司新夏晖,同年10月,顺丰又以55亿元完成敦豪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地区的供应链业务的收购。
2019年3月,在“顺丰敦豪供应链中国”的品牌发布会上,王卫颇为激动地表示:“今天是顺丰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顺丰从快递公司正式进入到供应链公司。”
顺丰通过合作及并购的方式,在短期内迅速积累了巨头的经验,使其能够更好地拓展国内市场,比如半导体、 汽车 等对供应链要求极高的产业。2019年,顺丰冷运及医药业务的收入为5094亿元,同比增长3254%。
纵览顺丰的各业务板块,横向拓展了仓储、冷运、国际、快运及同城等新业务;纵向从后端配送向供应链前端延伸,依托顺丰的过往积累,叠加顺丰敦豪及新夏晖的管理经验,顺丰已经可以为企业提供“端到端一体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和服务。
2C产品与2B产品有着截然不同的用户逻辑,供应链服务也不是随便找一帮快递员就能干的生意。在这个领域得到突破之后,就拥有了极高的护城河,如今的顺丰已初见成效。
年初的顺丰高层会议上,王卫多次强调今年必须全面转型。
从具体业务层面而言,如果说顺丰的第二曲线在B端是供应链服务的话,那么在C端则极有可能是本地生活。2019年10月,顺丰同城公司正式独立运营,作为第三方配送平台,服务客户包括麦当劳等。
供应链服务的初见成效,让顺丰在B端的大本营基本稳定。与此同时,C端配送能力的外溢,又能够在保障用户满意度的同时,有运力屡屡试水本地生活服务。
打通B端到C端的物流通路,似乎近在王卫眼前。
近日,顺丰同城又推出“丰食”小程序,主打面向企业员工的送餐服务。据悉,在商户端丰食主打的是“低佣金”,商户在今年7月1日之前上线丰食,佣金只有千分之三。
同时,丰食吸引消费者的措施也相当诱人。一方面,用户可邀请企业入驻丰食,一旦推荐的企业在6月30日前在丰食累计消费1000元,推荐人能够获得500元丰食余额;另一方面,用户也可成为丰食分销员,消费者通过分销链接购买后,用户也可获得佣金。
丰食并非顺丰同城的第一次尝试,此前也曾帮商家网上开店、提供专业的SaaS小程序商城系统。
无论是小程序还是丰食的上线,顺丰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客户。“我们的目标,依然是成为本地生活即时物流的首选服务商。”
若顺丰同城是以服务商家为目的切入本地生活领域,那在可预见的未来,顺丰将有越来越多的业务与本地生活平台短兵相接。
顺丰在切入本地生活领域具有天然优势。 在C端,顺丰有着天然的品牌溢价和用户认可度,这也是过往顺丰切入电商业务的逻辑支点;在B端,顺丰通过优质的配送服务,也链接了很大一批优质商家。
当然顺丰的不足也十分明显。2019年,顺丰同城业务营收为1952亿元,若按客单价8-10元计算,那么其去年的单量则在2亿单左右,远远低于美团874亿单的量级,而即时配送又需要极高的订单密度,以降低单票配送成本。
今年3月,当蚂蚁金服CEO胡晓明宣布支付宝将升级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的时候,外界纷纷认为,本地生活服务业的竞争只会聚焦在美团和阿里了。
然而程维很快用10亿美金表达了他的决心,顺丰也在用小步快跑的方式,逐渐熟悉本地生活的玩法。
以团购业务起家的美团,可能也未曾想到如今成了外卖领域的霸主,扎根物流的顺丰同城,能否搅动本地生活服务这一团浑水,仍需要时间验证。
当战火烧到美团腹地,崇尚无限 游戏 的王兴又将如何回应。
1993年,马云刚刚创办海博翻译社,为了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马云背着大麻袋到义乌、广州去进货,海博翻译社开始卖鲜花、卖礼品。
那一年,张旭豪刚刚上小学,王兴还是龙岩一中的高中生。
也是在那一年,王卫拿着从父亲那借来的10万元启动资金,在广东顺德成立了一家快递公司,取名“顺丰速运”。
几十年之后,迥异的几段人生突然重叠。2020年行将过半,商业诡谲如斯。
参考资料:
1《顺丰模式你学得会》,刘伟毅,红旗出版社
2《被高估的顺丰控股》,杨旭然
3《物流行业:顺丰年报更新:快递龙头公司增长看什么》,并购优塾
4《均值回复与产业趋势》,孙晓峰,华泰证券
文|李意安
近日,金融时报发布《中国民营银行发展报告》称,尽管有部分民营银行在 探索 过程中遇到困难,但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各项指标数高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其中尤以微众银行与网商银行增速最为突出。
但事实上,作为民营银行的双子星,网商和微众的发展路径所折射的不仅仅是阿里、腾讯的瑜亮之争,也是小微金融和消费金融的业态起伏。
细品网商和微众两家银行的名字,就可以感知其定位的不同,前者专注“商”,后者则服务于“众”。
1
民营银行双子星
3月5日,网商银行召开董事会。董事会期间传出高管人事变动消息,除蚂蚁金服总裁胡晓明将接任井贤栋成为网商银行董事长以外,网商银行原副行长金晓龙据传将升任网商银行行长,原行长黄浩则会在蚂蚁金服体系内担任更高的职位。
虽然,上述安排仍需等待监管部门的正式批复,某种程度而言,网商银行的人事变动与其业务发展的脉络息息相关。
公开资料显示,即将升任网商银行行长的金晓龙曾任平安银行小企业金融事业部及网络金融事业部总裁、现金管理部总经理、深圳发展银行现金管理部总经理等职位。2017年3月加盟网商银行担任副行长以来,网商银行在小微领域跑马圈地速度惊人,这与金晓龙过往丰富的小企业服务经验不无关系。
去年6月,网商银行成立三周年大会曾宣布,提前2年完成了第一阶段目标,服务小微企业数量突破1000万,今年3月1日,金晓龙透露,目前,网商银行与超过400家金融机构实现合作,已服务超过1500万家小微企业。同时,还给自己加了一个新的KPI:3年内让全国的路边摊都能贷到款。
可以想见,随着金晓龙升任行长,这个KPI或将成为网商银行下一步最重要的攻坚目标。
虽然微众银行也有小微企业服务,但根据微众银行方面公布的数据来看,小微业务的上线时间是2017年,到2018年12月也仅仅服务了34万户小微企业。微众银行真正聚焦的业务核心依旧是为个人消费者提供消费信贷业务。
微众银行瞄准的是无抵押消费金融市场,虽然也有小微企业贷、微车贷等贷款穿品,但核心产品“微粒贷”无论在规模还是利润贡献占比上都占据了微众银行整体业务的主流。
基于微信生态的微粒贷天生坐拥微信的流量入口,一方面他让微粒贷拥有了海量的C端数据作为精准获客和风控的基础,另一方面,这也吸引了批量的金融机构蜂拥而至,与微粒贷合作,以联合贷的形式撬动杠杆,将规模做大。
2018年报尚未出炉,最新的公开数据是,截至2017年底,微众银行已经累计向1200万人放贷8700亿元。
这是微众银行过去四年多的发展脉络。
2
暗搓搓的较量
以眼下的发展态势来看,网商银行可能选择了更难走的一条路。
事实上,在传统银行业务中,小微金融和消费金融虽然都属于零售银行的范畴体系,但两者背后的产品思路和风控逻辑却有着很大差别。
一方面,消费信贷的利率平均都要比经营性贷款利率要高,从其产品端显示的数据大致可以统计出,微众的年化利率平均在14%-18%,网商银行在12%左右。
另一方面,从成本的角度来考量,小微企业贷款存在获客难度大、成本高、利润薄、收益低等特点,为触达到更多的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不但需要在产品、系统、技术、风控等层面修炼自身内功,也需要对一些产业合作方进行外延扶持,比如对一些isv(独立开发商)给予渠道分佣等激励。随着商户拓展的不断提速,让利小微企业和扶持产业带来的成本压力势必会压缩一部分利润空间。从网商银行方面公布的数据来看,2018年网商给到小微企业的平均贷款利率就较2017年下降了1个百分点。
当然,微众银行的贷款业务也并非只有微粒贷,微众银行也有小微企业贷、微车贷,但这两款产品仅仅在微众银行的APP上体现,流量成本略高,但在整体业务中占比不高,因此总体成本可控。微粒贷基于微信生态的九宫格页面中,先天的流量优势给微粒贷注入的能量,使得微粒贷迄今为止在微众银行的整体业务贡献中占据着绝对优势。因此,整体而言,相较网商银行,微众成本优势明显。
虽然2018年年报数据尚未出炉,但就2017年的 历史 数据来看,在营收、利润、放贷规模等业绩数据的表现确实逊于微众银行。但事实上,互联网银行因为经营业态基于互联网,其评判标准与传统银行不尽相同,尤其是对于这两家背景特殊的银行而言,仅以业绩论英雄未免过于单纯了。
由于根植于不同的基因,两家银行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了极为不同的组织形态。
而微众银行仅仅是腾讯金融版图中的一块拼图。在腾讯的金融版图中,还有微信支付、财付通、理财通、微保、区块链等等。腾讯一直没有建立金融业务的独立事业群,也没有统一品牌。腾讯总裁刘炽平曾坦言,金融是个专业度非常高的领域,腾讯对此有一颗非常敬畏的心,对于腾讯的金融 科技 未来要如何去发展,腾讯自己也没有标准答案。因此,各项金融业务独立发展被视作是腾讯的一种战略选择。
然而,更紧凑的业务结构下,网商银行在蚂蚁金服体系中展现出的协同性确实远强于微众银行之于腾讯体系。
首先,网商银行服务B端的能力叠加蚂蚁金服体系内的支付宝、花呗、借呗、芝麻信用等C端服务的产品,让蚂蚁金服的服务d性大大增加。曾有蚂蚁内部人士向十字 财经 形容“希望对B端而言,蚂蚁金服提供的产品就像乐高的积木一样,按照他们的需求任意组合、无缝适配”。而这也意味着,网商银行相当程度的业务贡献体现在蚂蚁金服体系内。
其次,来自蚂蚁金服各个产品矩阵积累的大数据能够进一步丰富风控模型,这位为网商服务的小微业务提供了更好的风控依据。“服务3000万小微商户,覆盖到路边小摊贩”本意味着市场将进一步下沉,也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和风险。金晓龙之所以敢如此放话,这或许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民营银行自2014年开闸以来,至今共有19家银行获批筹建,18家开业……2014年3月11日银监会公布了首批民营银行试点名单,意味着民营银行正式从幕后走到台前。
截至2020年1月,全国共有18家民营银行开业,19家获批筹建。在过去的6年中,有3家银行增资。其中,仅在2020年初,就有2家银行增资。更有多家银行已完成换届,或高管换血等。
3家民营银行增资
日前,浙江银保监局发布《中国银保监会浙江监管局关于浙江网商银行变更注册资本的批复》称,经审核,同意网商银行注册资本由40亿元变更为65714亿元,增加25714亿元。
今年1月16日,武汉众邦银行宣布正式完成增资20亿元,注册资本金达到40亿元。据柒 财经 旗下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了解,这也是第三家获准增资的民营银行。
此前,2014年年底成立的微众银行则在2016年初传出正筹备资本补充计划。同年同年6月,微众银行12亿股增资方案获批。2016年9月,银保监会公布的批复显示,同意微众银行将注册资本由30亿元变更为42亿元。
早前,外媒报道曾报道微众银行达成接近45亿美元融资协议,投资人包括美国私募基金华平投资以及新加坡淡马锡,微众银行估值达55亿美元。不过,随后又有媒体称该行的增资计划“流产”。
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了解到,曾计划融资的民营银行并非仅有微众银行。作为微众银行的老对手,网商银行也在2019年传出将要进行首次融资,融资金额60亿元,网商银行整体估值将超过240亿元。
报道称,此次网商银行寻求增资或与其资本充足率降低有关。该行年报数据显示,其资本充足率已从2015年的1851%降至2018年底的121%,而目前监管部门对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为不得低于105%。
而后,监管先后于2019年12月与2020年1月发布批复称,同意网商银行增资扩股方案。同时,也要求网商银行严格遵照有关法律法规完成增资扩股事宜;加强股权管理,进一步完善股权结构,严格控制股东关联交易。
在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看来,随着资产规模扩大,资本约束成为民营银行发展的掣肘之一。应采取更多措施,支持民营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提升其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
“随着民营银行不断发展,资产规模逐步扩大,少则20亿元、多则40亿元的资本金,成为制约民营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董希淼直言,特别是几家业务发展较快的互联网银行,如果不及时补充资本,业务发展就将面临着“天花板”。
六成银行掌门人更换
退出民营银行筹建、换帅……民营银行这5年,动荡不断。据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不完全统计,约11家民营银行的高管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变动,包括网商银行、中关村银行、富民银行等。
据券商中国早前报道,仅在2018年,就有上海华瑞银行、吉林亿联银行、湖南三湘银行、重庆富民银行、福建华通银行、武汉众邦银行以及辽宁振兴银行7家民营银行的董事长或行长的人选变更调整。
2019年3月,网商银行公告称,蚂蚁金服董事长兼CEO井贤栋卸任网商银行董事长,由蚂蚁金服总裁胡晓明接任;网商银行副行长金晓龙升任网商银行行长。而井贤栋2019年4月刚刚担任网商银行董事长一职,原网商银行行长黄浩转岗蚂蚁金服体系。
随后,华通银行董事长刘丹于2019年3月5日获得福建银保监局任职批复并履职,原董事长陈德康退休。此前,该原行长郑新林在该行成立不足一年时,就提出辞职,由李超接任行长一职。
4月28日,新网银行原董事长、公司法定代表人代表王航退出,变更为江海。此前,曾在网商银行任副行长的赵卫星在新网银行筹建时加入后者,并任职该行行长一职。
从一家民营银行到另外一家民营银行的并非只有赵卫星,原上海华瑞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孙中东在2018年6月加入富民银行,并成为该行第二任行长。公开信息显示,孙中东已于2019年年中提交辞职报告。
除了孙中东,还有一家民营银行的行长将至上市系银行履职。日前,盛京银行(02066HK)发布公告称,该行原行长、执行董事张强因工作变动已辞任。肖瑞彦获聘为新任行长、并被提名该行的执行董事候选人。
据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了解,肖瑞彦于2018年10月成为中关村银行行长。此前,肖瑞彦曾为贵州银行筹备组副组长,并在2012年10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担任贵州银行董事长及党委书记。
3家筹建在路上
当前,国内已经获批的民营银行共有19家。其中,广东、浙江、江苏各两家,福建、湖北、山东、安徽、湖南、四川、江西、辽宁、吉林与北京、天津、重庆、上海各1家。
其中,江苏锡商银行仍在筹备阶段,已获银保监会筹建批复。据了解,该行拟注册资本为20亿元,其中,红豆股份拟以自有资金出资1亿元,持股比例5%;其控股股东红豆集团拟以自有资金出资5亿元,持股比例25%。
就目前来看,山西、湖北、河南、福建等地有望新增一家。其中,湖北省咸宁市政府已经成立了中南银行筹备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全力推进民营银行中南银行的各项筹备工作。
根据咸宁市政府消息,中南银行筹委会成员包括董事长黄丛林及相关投资企业代表等。不过,截至目前,尚不得知黄丛林曾担任的职位。有媒体称,黄丛林疑似曾在建设银行武汉分行审计分部任职。
除了湖北,山西省曾有民营企业参与筹备设立民营银行,但最终夭折。2017年11月,亚宝药业发布公告称,因无法满足20亿元注册资本的准入条件,故而终止民营银行山西同昌银行的筹建工作。
而在2016年12月11日举办的中国企业家年会上,山西省副省长王一新向乐视控制人贾跃亭抛出橄榄枝:在山西申办一家互联网银行。早前,时任乐视金融CEO王永利曾赴太原,探讨民营银行业务。而今,乐视已自身难保。
此外,河南省的华贸银行正在筹建中,还未获得监管的筹备批复。据了解,该行由瑞茂通、新开普等6家河南省民营企业发起。另据有消息称,北京、上海均在筹备第二家民营银行。截至目前,仍未获得有效进展。
从注册资本上来看,已开业的18家民营银行中,超过30亿元的共有9家。其中,网商银行、微众银行、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等4家民营银行的注册资本在40亿元以上;天津金城银行、华瑞银行、富民银行、新网银行、三湘银行等5家民营银行的注册资本为30亿元,其余银行均在20亿元上下。
在董希淼看来,如果不及时补充资本,业务发展就将面临着“天花板”。如华瑞银行,2018年资产总额比上年末下降736%,负债总额比上年末下降897%。民营银行成立时间短,盈利能力处于提升过程,内源性资本补充较为困难。
但受限于业务发展、股东实力等因素,完成增资扩股工作的民营银行并不多见。一些民营银行的小股东自身面临较大困难,难以拿出一大笔“真金白银”用于增资扩股;大股东实力普遍较强,有意愿多增资,但受限于30%的持股比例上限。
寻求“互联网+”
有牌照,也要有用户才会有业绩。为了扩大经营范围,不少民营银行选择傍上“互联网+”这一利器。其中,最早布局的包括腾讯主导的微众银行、蚂蚁金服主导的网商银行与新希望集团主导的新网银行。
除了前述3家银行,福建华通银行、武汉众邦银行、北京中关村银行、江苏苏宁银行、吉林亿联银行等也均为自己打上了“互联网银行”的标签,或主要依靠互联网渠道开展业务。
根据红豆控股公告,正在筹建的锡商银行定位于以移动金融和物联网技术为手段, 探索 和打造物联网银行,拟为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物联网等相关 科技 创新型企业的成长发展提供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
事实上,早在2018年,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提交了《关于允许线下民营银行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提案》建议,允许线下民营银行进行互联网贷款试点。
《提案》显示,对于民营银行的互联网贷款业务,监管部门尚未展开试点。早前,原银监会下发的《民营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显示,民营银行开展互联网贷款需要申请。
除了开展互联网贷款需要申请,另外需要向监管机构上报的,还包括产品报告、信息报送、年度评估等。比如贷款人上线各类互联网贷款产品,应于产品上线前10天向监管机构报告。报告期间,不得对贷款产品开展宣传、销售活动。
2019年1月,浙江银保监局下发的《关于加强互联网助贷和联合贷款风险防控监管提示的函》(以下简称《监管提示》)强调,城商行、民营银行开展相关业务时要遵守相关监管要求,包括核心风控环节不得外包,立足当地不跨区域等。
不过,依据日前银保监会下发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被允许。根据《办法》,商业银行可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互联网贷款业务规划。
《办法》还表示,地方法人银行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应主要服务于当地客户,审慎开展跨注册地辖区业务,识别和监测跨注册地辖区互联网贷款业务开展情况。
不过,无实体经营网点,业务主要在线上开展,且符合银保监会规定其他条件的除外。分析认为,地方性商业银行以及民营银行可据此扩大业务形式,有利于实现利润可持续式增长。
中心出品 必属精品
武汉百信康和园董事长是李维春, 担任武汉百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中能百信(湖北)低碳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中农建融资租赁(深圳)有限公司 等法定代表人, 担任 湖北百信堂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 中农建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等股东, 担任 武汉百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百信药业有限公司、 中能百信(湖北)低碳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等高管。 武汉百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79年,国际总部设在香港,现已迁至加拿大多伦多,1989年,正式进入祖国大陆市场,国内总部设在武汉。在“立足于香港,扎根于大陆,辐射东南亚,面向全世界”的经营方针的指导下,百信集团抓住机遇,凭借自身实力和勤劳智慧,经过20多年的努力奋斗,现已发展成为净资产数亿元的多元化、综合性的跨国集团公司。百信集团生产和经营范围涉及医药、食品、房地产、管理咨询、物流、水务工程、环保能源、教育等相关产业,产品已形成“真龙”、“太福”、“百信”、“太子”、“唯美丝”五大品牌系列。
百信集团在大陆的发展战略是以武汉为中心,大力发展投资,将产业一直延伸到全国,做到“稳步发展,遍地开花”。目前,百信集团正以坚实的基础,厚实的潜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百倍的勇气和信心,在不同领域昂首阔步前进,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这里,有健康长久的职业生涯成长平台,人性激励的个人发展规则,永续稳定的价值增长品牌。我们坚信,融入我们的团队,将会是您事业发展的新起点!我们需要并期望与您一同共创明日的辉煌!公司提供优厚的薪酬待遇,缴纳五金,年底双薪,中餐补贴,班车接送,生日礼品等,视岗位,享有交通补贴、通讯补贴、差旅补贴等福利。
文/刘璐明
编辑/叶丽丽
阿里和美团的漫长对峙,狼烟再起。
今日,饿了么宣布“百亿补贴”计划经过近一个月的试点,正式上线。
饿了么方面表示,“百亿补贴”将成为常态化补贴行动,9月起,“百亿补贴”还将加码,重点覆盖城市将从目前的24城扩展到100城以上。
这意味着已经熄火一段时间的外卖补贴大战,重新开启。 承担起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切入点使命的饿了么,大举进攻美团核心腹地,一直在摩拳擦掌的两大巨头,开启了新一轮交战。
据饿了么“百亿补贴”项目负责人介绍,在重点城市和商家的选择上,补贴都更加集中和聚焦,可以为商家持续吸粉、增加用户黏性。“从试运营效果看,参与百亿补贴的商家,订单增速较往常翻了一倍。”
选择在此时发起补贴大战,背后则是阿里在本地生活业务上的焦虑。
从目前的市场竞争格局上来看,美团外卖业务依旧占据领先地位。据DCCI发布的《网络外卖服务市场发展研究报告(2019Q4)》显示,671%用户最常通过美团外卖使用网络外卖服务,322%用户最常在饿了么使用网络外卖服务。
据晚点LatePost报道, 目前饿了么日单2000万单上下,而美团最新财报数据显示, 美团外卖日均订单量为2450万笔 。 “份额破三,在 历史 低点”,一位接近阿里本地生活的投资人说。
阿里需要借外卖业务开启本地生活的大门,面对市场份额的逐步减少,它急需要重振旗鼓,重启补贴是打向美团新的一q。
而面对阿里的大举进攻,美团也将面临压力。从美团前几日最新发布的财报数据来看,餐饮外卖依旧是美团的核心业务,占比5888%,收入达到1454亿元,同比增长132%。
在美团Q2实现的22亿利润里,有13亿是外卖业务带来的。这个漂亮的数据,是因为从商家手里收取了大量的佣金。
财报显示,Q2均摊到每个商家的佣金达到了约2526元,此外,每个商家还需承担高达约686元的营销费用。 与一季度相比,每个商家在美团上的经营成本平均上涨了972元,增幅约43%。
美团的市值大增,商家却在叫苦,饿了么新的补贴,无疑将在争夺商家方面发挥作用。
对于饿了么而言,补贴是抢回市场份额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而美团为了应对竞争,是否会跟进补贴,这场寡头之战最终能否改变市场格局?
“对于阿里来说,本地生活是一场不能输的战争。”
前阿里巴巴总裁卫哲曾这样解释本地生活对于阿里的重要性。
本地生活化,从2016年开始就已经被定位为阿里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 阿里希望努力整合本地生活的网络,并与阿里生态内原有板块协同,将本地服务渗透到用户的日常生活。
收购饿了么也顺理成章,因为阿里需要一个本地生活的入口。
2018年10月,完成收购之后,阿里巴巴将饿了么和口碑的业务进行合并,成立了本地生活服务公司,王磊任公司总裁兼饿了么CEO。
阿里巴巴CFO武卫曾判断,本地生活服务是一个万亿美元市场的机会。“本地生活服务是阿里巴巴在商品、服务和 娱乐 领域三管齐下的消费者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市场对阿里来说是必须做,也是必须赢的。”
两年前,王磊就曾定下占据外卖市场50%份额的目标。为了这场不能输的战争,阿里不惜砸下重金。
“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阿里不仅会投入资金,还会投入技术等资源,帮助口碑和饿了么在本地生活市场占据重要的市场份额和地位。” 阿里现任CEO张勇曾直言。
阿里的策略是通过砸钱补贴换取市场份额。
为此,阿里曾投入30亿元用于补贴和营销, 在奋起直追的2019年,阿里转移了靶向,希望通过攻占下沉市场,抢占市场份额。
王磊在接受36氪采访时曾表示,在他接手时,饿了么的直营城市有92个,口碑有40个,而美团多达190个。他发现,以前饿了么没有重视的小城市,被美团占据了大部分江山。
为了抢占这部分市场份额,阿里启动“上山下乡”计划,宣布要数字化升级近百个三四线城市。
标志性的事件是,饿了么在2019年年初曾对美团发起“大理闪电战”。
云南大理是阿里进攻的首批城市之一,也是美团的核心城市之一,从关键领地发起进攻,阿里已经做好充足的准备。
当年的这场大战曾被看作是阿里扭转局面的战役,曾有多家媒体报道当年的战况:饿了么会助攻代理商分析市场,指导战役的节奏并提供资金支援,战争紧张时期,饿了么口碑派驻大理的团队就有七八十人。
从份额极低的低线城市发起反击,这场闪电战靠的是市场推广、补贴和配送服务。
但遗憾的是,面对美团的防守,补贴对抢占市场份额并没有起到太大作用,阿里没能改变落后的局面。两年之后,饿了么与美团的差距没有接近,反而拉大。
据QuestMobile2020年6月的数据,去重后的App和小程序相加,饿了么月活跃用户数(MAU)为7661万,美团外卖为14478 亿,是饿了么的近两倍。
或许是补贴攻打市场的效果不理想,去年9月,王磊表示,未来不会再有疯狂的补贴大战。
然而现实是,面对日益下滑的市场份额,补贴又成为了一个重要武器,再次被启用。
几年过去,阿里和美团的竞争激烈程度不降反增。
美团创始人王兴的“无边界” 探索 ,已经从外卖,扩张到酒店、金融、支付、充电宝甚至 汽车 等本地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位阿里本地生活的员工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曾表示,张勇现在一个星期来本地生活开一次会, “上一次这样的开会频率还是我们搞手淘的时候。”
他指出,饿了么的市场份额甚至已经破三, “最低的时候仅有百分之二十几。”
饿了么到了必须奋起的关键时刻,阿里的策略在今年也发生了变化。
今年3月,支付宝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改版升级,新版本支付宝首页中,外卖、 美食 、酒店住宿、**等本地生活场景优先级大大提高。
阿里的用意不言自明,它希望坐拥海量用户的支付宝能给阿里的本地生活服务引流。
把饿了么当做本地生活的单一切入口可能很难行得通,于是,支付宝也承担起了从工具转型为生活服务平台的重任,通过生态矩阵发力,狙击美团的本地生活服务。改版后的支付宝和美团的一级入口几乎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
饿了么也有了新动作。
3月16日,阿里本地生活推出七项商家赋能计划,其中一项是低佣金,阿里明确承诺其外卖平台的佣金低于其他平台的3%~5%。
不仅如此,阿里还斥资降低中小餐饮商家营销成本,进一步拉拢商户。4月13日,饿了么宣布在全国80个城市包下了近4万块户外广告、10万个酒店电视广告位和480万台互联网电视资源,全部免费开放给各地中小餐饮商家,帮助他们播放广告。
对于中小商家来说,这是一个转移到饿了么具有诱惑力的条件。 在这背后,是饿了么要维护现有商家、提高营销精准度并拉拢新商户的重要举措。
但是能否成功拉拢还是未知数,毕竟,之前的烧钱补贴没有带来太大效果,也是由于美团聚集的大批用户能够给商家带来更多利润。
补贴并不能解决一切,但又不能放弃补贴 ,这背后是饿了么难以缓解的市场份额焦虑。
卫哲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阿里系的本地生活能不能给商户带来更多的订单,比佣金本身还要重要。”
7月17日,饿了么宣布全面升级,从送餐平台转型为消费者的“身边经济”,鲜花、蔬果,药品都可以配送,要实现“万物皆可送”,与此同时,还公布了新的商家运营策略、成立商家联盟:寻找流量、降低成本、培训人才。
在组织架构上,阿里本地生活也进行了调整。
今年3月,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宣布了一轮组织架构调整,调整为三大事业群和三大事业部。 其中,口碑和饿了么融合并调整为三个事业群:到家、到店、商家中台和创新;另有物流事业部,新零售和生活服务三个事业部。调整后,中台将统一收集,产品将统一归至一个大团队。
据晚点LatePost报道,8月份,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针对饿了么又做了新一轮调整,在业务战略上,从“5050战略”到高质量增长,注重与阿里集团的协同;组织上,全国24个区缩编成7个大区, 层级更扁平,权力从地方收拢到“中央”。
目前,蚂蚁金服CEO胡晓明兼任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董事长。本地生活服务总裁王磊向张勇和胡晓明双线汇报。
此举更有利于饿了么与阿里体系的融合,方便协同阿里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各项业务布局。
补贴的粮草已备好,组织架构也已升级,阿里本地生活即将全力出击,对美团来说,这也将是一场恶战。
面对阿里的补贴进攻,美团该怎么办?
王兴曾在去年5月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对此问题就有所回答: “对于竞争对手使用补贴吸引对价格比较敏感的用户,我们并不担心,并且这种方式也是不可持续的。”
目前来看,长期的竞争也不会停止。据《 财经 》报道,2019年初美团到家事业群在青岛的1500人年会上,到家事业群总裁王莆中在台上鼓励下属: “我已经做好了阿里最近三到五年花100亿美金打我们的准备。”
阿里不缺砸钱换市场的底气,新的大战,将会对美团的盈利造成压力。
当饿了么减佣的时候,美团还在深陷高佣金的争议。今年4月10日,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发布《广东餐饮行业致美团外卖联名交涉函》,代表广东省内几百家餐饮企业对美团提出书面交涉意见。 协会认为,美团外卖向餐饮企业收取的高额外卖佣金,已超过餐饮企业承受极限。
但是难题在于,美团能减佣吗?
目前看来大幅度减佣很难。 2019年美团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显示,佣金的确是美团的重要收入来源。 2019年美团点评实现收入975亿元,其中外卖佣金总收入是4966亿元。
此外,2019年美团外卖骑手的成本高达410亿元。除了收取佣金来填补成本之外,美团目前难以找出其他的替代品。
这份财报是成立十年的美团首次实现年度盈利。
为了盈利,美团也付出了代价。 据36氪报道,从2018年底持续到2019年年初,美团点评曾启动了一轮大规模裁员,主要波及LBS平台、到店、快驴等业务,其中仅到店SaaS裁掉的销售人数就不低于2000人。
“2017到2018年,美团点评在决策上还是犯了些错,headcount扩太快,有些业务没必要加人,有些业务没必要做,就裁掉了。”一位美团点评离职中层评价说。
曾经美团通过“断臂”,裁撤不赚钱的业务,以达到整体盈利的目的。
阿里的新一轮补贴是否会影响美团的盈利?我们可以看到,从2017年Q4到2018年Q3,美团外卖变现率(营收/交易总额)一路从116%攀升到140%,但在竞争最激烈、美团跟进饿了么补贴的去年四季度,却一度降至137%。
竞争势必会牵制美团的扩张,饿了么的减佣和补贴,打的正是美团的痛点。
从商家的层面看,财报数据显示,美团的活跃商户增速正在放缓。2019年,美团点评活跃商家数620万,同比增长71%。2017年-2018年,这一增速分别为100%和321%。美团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12个月,美团点评活跃商家数目同比增长67%至630万。
而据阿里最新财报数据显示,饿了么商家入驻在加速,截至今年6月30日,饿了么注册商家数量同比增长30%。
与此同时,美团近年来营收增速在不断下滑,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Q3-2020年Q2,美团点评营收增速分别为972%、89%、701%、506%、441%%、422%、-126%和89%。
这场寡头之战,对美团而言是一场危险的对决,若补贴长期持续,美团的应对会变得吃力。在目前新业务处于扩张,且大多在亏损的情况下,美团将如何保住外卖这个基本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