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发达国家为了推动信息社会发展,提出建设“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并将其作为国家或地区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纷纷出台相关的战略和政策。2010年,我国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也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提出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与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和云计算的研究和应用示范。
一、物联网是传感网、互联网、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技术的集成及其广泛与深度应用。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与拓展,是新理念引导下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集成创新。物联网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是传感网、互联网、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技术的集成,及其广泛和深度应用。其功能是,各类实物信息被不同的传感器感知、采集、形成数字信号,通过各类网络快速传输到信息处理层,加工处理的信息形成信号或知识,一方面为管理服务提供信息依据,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传输层反馈至传感设备,实现对实物的 *** 作。物联网既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又是自动控制技术在巨型复杂系统中的应用。物联网的应用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过去,信息技术与制造业“两层皮”,信息基础设施与实物基础设施“两层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信、互联网、数字内容等领域独立发展。物联网集合了许多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基础设施与实物基础设施相结合,把信息化融入产业发展、人民生活和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推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自动化技术在更多领域深度应用,促进更多行业、更大范围的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如智能交通是在车辆大幅度增加后,传统的交通管理模式不能满足交通安全需要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城市智能化管理是在城市功能不断丰富和互联网普及的情况下,为了提高管理效率而发展起来的。物联网产业是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有机结合。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将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产业,带动一批新兴产业发展,扩大一批传统产业的市场规模。目前,物联网大都在传统产业应用,如交通、物流、电网、石油天然气、食品等行业,极大提升了这些传统产业的效率,改进了发展方式。同时,物联网的应用带动了相关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包括芯片、传感器、集成模块及设备、中间件制造业,以及应用系统设计与集成、软件开发、试验检测、工程实施、云计算等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扩大了其市场规模。
二、物联网功能多、应用面宽,产业链中服务业比例高,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从物联网本身的特点和规律看,物联网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大有作为。一方面,物联网功能多、应用面宽,以市场需求为发展动力。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运营、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引导的集成创新。发展物联网的动力是满足市场需求,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改善管理、提高效率和便捷生活。物联网不仅应用于诸多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而且在日常生活等领域拥有巨大潜在市场。一是以政府公共服务为主的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如电子政务、城市管理、医疗、教育等领域。二是企业为主的行业应用市场。如电信、电力、物流、石油天然气等行业。三是以个人和家庭为主的消费市场。如购物、家用电器、休闲娱乐等消费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服务的领域正在扩展。另一方面,物联网产业链长,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机融合,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重要意义。纵向看,物联网的产业链可以分为上、中、下游。上游是网络设施、终端设备、传感器、芯片、集成模块、中间件制造等相关制造业;中游是互联网及其运营服务;下游是物联网的用户和服务商,包括应用系统设计和集成、软件开发、试验检测、工程实施、云计算和系统运维等高技术服务业。物联网涉及众多应用领域,是一个跨多学科多部门的细分市场。每个物联网应用领域又构成各自的产业链。物联网产业链中服务业比例较高。物联网产业的中、下游大都是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物联网不仅将带动相关制造业发展,而且将极大促进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形成服务业新业态。同时,由于物联网是根据应用系统特点设计的网络,解决的问题不同,应用方案也就不同。因此,发展物联网不能简单地引进技术,不能照搬照抄国外经验,必须有本国的技术支撑。物联网应用具有本地化优势和主动权,主要体现在应用设计自主权和采购主导权方面。
三、物联网应用一般在社会效益较大的领域优先布局,逐步向生活消费领域拓展。
目前,全球物联网产业部分领域处于重大技术突破的孕育期和产业发展初期,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主要集中在美、欧、日、韩和我国。从世界范围看,物联网技术发展和应用主要呈现以下趋势:
第一,需求导向,整体规划,目标明确。近些年来,欧美日韩等纷纷出台发展物联网的战略计划。一是在社会效益较大的领域优先布局,逐步向生活消费领域拓展。目前,各国政府主要在医疗、电子政务、电网、教育、交通、城市管理等领域推行物联网计划。如,近年来,美国政府以刺激经济为目标,重点支持宽带网、智能电网、卫生医疗信息技术应用等。欧盟从发展绿色经济的角度出发,优先发展智能汽车和智能建筑,2009年发布的《欧盟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又提出了航空航天、汽车、医药、能源等18个物联网主要应用领域。日本从营造“使国民安心和有活力的社会环境”出发,以交通、医疗、教育、环境监测、政府治理等公共领域的信息服务为重点。韩国则从寻求增长动力和发展优势产业出发,在食品和药品管理、交通和物流管理、环境监测、安全监测、工业自动化等方面进行应用示范;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又提出发展智能通信、家庭应用和娱乐等,推动物联网在消费领域应用。二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物联网应用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行业问题。三是市场需求驱动,企业自发创新发展。大部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水到渠成,当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出现了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市场需要。如物流行业最初应用物联网技术是出于对食品安全监控的需要;发展云计算是一些掌控信息资源的企业,为了利用剩余的计算资源,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发展起来的。
第二,坚持成本效益原则,提高社会整体效益。有些大规模应用的物联网投资巨大,只有当其整体效益超过提供者和用户负担的成本时,投资才有意义。与此同时,还要发挥各种合作机制的作用,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鼓励境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鼓励我国企业和研发机构积极开展全球物联网产业研究,在境外开展联合研发和设立研发机构,大力支持我国物联网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持续拓展技术与市场合作领域。
第三,应用导向,技术和标准先行。目前,全球物联网产业的核心技术尚不成熟,标准体系正在构建中。研制与物联网有关的标准不仅有利于规范市场、指导产业发展,而且对各国掌握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导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发达国家在发展物联网的过程中,一方面根据应用需求进行技术研发,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另一方面要在制订标准上狠下功夫。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部部长)1无人驾驶:很多人都熟悉无人驾驶技术。虽然国内无人驾驶技术不是很成熟,但也在努力。无人驾驶汽车出现后,驾驶员可以更加放松,驾驶安全性增加。虽然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出现,但实现普及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技术。2人
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是啥
1无人驾驶:
很多人都熟悉无人驾驶技术。虽然国内无人驾驶技术不是很成熟,但也在努力。无人驾驶汽车出现后,驾驶员可以更加放松,驾驶安全性增加。虽然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出现,但实现普及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技术。
2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无人驾驶汽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核心。人工智能的出现大大深化了汽车的服务和体验,可以充分体验到科技的力量。
3智能互联:
现在很多买车的车都会有智能互联的功能,这可能是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智能互联是驾驶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避免交通事故的重要工具。
4车辆通信系统:
新车安装了车载通信系统。车载通讯系统可以评估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提供汽车保险信息和车辆行驶的时间地点,也是很多人选择车载通讯的原因。
5传感器:
不同的传感器可以监视和 *** 控车辆,也是自动驾驶的技术基础,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未来汽车的新能源怎么样发展
分享未来汽车新能源发展趋势:两极分化明显
得益于中国环保事业的深入推进,以及一开始的政策补贴,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可以事半功倍。如今补贴在下降,进入门槛在浮动,新能源汽车需求更大,但要求也更严,这无疑是车企的质量和技术体系& ldquo硬件& rdquo新一轮测试。
在这样的背景下,产品性能、造车技术、车辆服务等领域将基本成为所有企业的竞争点。这样,新能源汽车企业是否创新,是否拥有核心技术,是否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就决定了市场份额竞争的最终结果。显然,随着市场加速优胜劣汰,内部分化必然是一场大清洗。
分享未来汽车新能源发展趋势:电气化标签越来越清晰。
截至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虽然在续航能力、电池技术、维修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缺陷,但相对于传统燃油车仍具有先天优势。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即使燃油车、混动车、 纯电动 车在市场上长期共存,未来的发展标签依然是& ldquo电气& rdquo。
这一点从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份额的变化就可以看出来,从不到2%到超越传统燃油车,这在行业内预计会发生十几年。从环保和能耗的角度来看,如果只需要跨越成本壁垒,构建完整的运维体系,纯电驱动未来蓝图能够实现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强。
分享未来汽车新能源发展趋势:智能网联的未来
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家居的概念在今天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智能、信息网络、自动化的概念正在走进每一个家庭,也正在渗透到汽车行业发展的未来。如果说无人驾驶汽车从设计到制造基本符合未来,那么新能源汽车就靠& ldquo延迟开始& rdquo优势,率先踏入科技领域前沿。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功能化趋势越来越突出,而网络化技术就是这种多维度延伸的支线之一。为了抢占市场高地,新能源汽车厂商布局了先进的辅助驾驶系统,对接了成熟的智能网络技术,嵌入了传感器、雷达等新的配套元器件,致力于为产品增加更多的附加值。 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是啥 @2019
随着信息化与汽车的深度融合,汽车正在从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转变为新型的智能出行载体,发展智能网联车对一个国家而言具有战略意义,因此近年来各国大力支持智能网联车的发展,我国也不例外,从政策扶持、制定道路测试法规、建设示范区、基础数据平台、产业创新联盟和批准重点项目等多方面推进我国智能网联车的发展。
政策与法规双管齐下
智能网联汽车是指车联网与智能车的有机联合,是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车、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 *** 作的新一代汽车。
发展智能网联车有助于改善交通安全,提高交通效率。另一方面,智能网联车能够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起到环保的作用。近年来,各国纷纷推出相关政策大力支持智能网联车的发展,我国也不例外,将智能网联车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从政策扶持、制定道路测试法规、建设示范区、基础数据平台、产业创新联盟和批准重点项目等多方面推进我国智能网联车的发展。
在政策上,2018年12月,国家发布《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实现LTE-V2X在部分高速公路和城市主要道路的覆盖,开展5G-V2X示范应用,建设窄带物联网(NB-loT)网络,构建车路协同环境。车联网用户渗透率达到30%以上,新车驾驶辅助系统(L2)搭载率达到30%以上,联网车载信息服务终端的新车装配率达到60%以上。2019年12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
道路测试是实现智能网联车产业化和商业化的基础,因此我国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公共道路测试情况,近年来加紧出台了各项智能驾驶上路法规。2018年4月,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规范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的法规文件《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2019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交流研讨会上表示将会研究修订《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不断优化完善测试验证和应用示范环境。与此同时,重庆、北上海等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法规文件加快推动智能网联车道路测试。
建立多样化的示范区
在智能网联车示范运行方面,我国早在2015年就开始在全国各地布局,目前已经在北京、上海、重庆、浙江、长春、武汉、无锡等地建设了超过23个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积极推动半封闭、开放道路的测试验证。
数据平台、创新联盟与重点项目助力
除了不断完善道路测试法律法规文件和建设多元化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外,国家还大力支持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基础数据平台,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交通行业网联化统一监管平台,其具有全国性平台的架构。与此同时,在国家工信部的支持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包括汽车整车企业、科研院所、通信运营商、软硬件厂商等30多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车联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5年7月更名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旨在政策和战略研究、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合作,进而推动我国智能网联车技术的快速发展。
为与国际先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水平保持同步发展,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和技术,我国也相继批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如智能电动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研发、电动自动驾驶汽车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运行等项目,目前均已经进入中期检查阶段。
——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网联汽车( ICV )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