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误区
初学者对C#风潮的追赶其实也只是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几个误区之一。我将用一些实际的例子来说明这些现象,你可以按部就班的看看自己是不是属于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认为计算机技术等于编程技术:
有些人即使没有这个想法,在潜意识中也有这样的冲动。让我奇怪的是,许多信息学院的学生也有这样的念头。认为计算机专业就是编程专业,与编程无关的,或者不太相关的课程他统统都不管,极端的学生只要书上没带“编程”两个字他就不看。
其实编程只是计算机技术应用过程中一种复杂性最低的劳动,这就是为什么IT业最底层的人是程序员(CODER)。计算机技术包括了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管理信息系统等等这些方面。编程工作只是在这些具体技术在理论研究或者工程实践的过程中表达算法的过程。编程的人不一定对计算机技术的了解就一定很高。而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不少大师级的计算机技术研究者是不懂编程的。网上的炒作和现实中良好的工作待遇把编程这种劳动神秘化了。其实每一个程序员心里都明白,自己这些东西,学的时候并不比其它专业难,所以自然也不会高档到哪里去。
咬文嚼字的孔已己作风:
我见过一本女生的《计算机网络原理》教材,这个女生像小学生一样在书上划满了横杠杠,笔记做得满满的,打印出来一定比教材还厚。我不明白的是,像计算机网络原理这样的课程有必要做笔记?我们的应试教育的确害了不少学生,在上《原理》这一类课程的时候许多学生像学《马列原理》一样逐字背诵记忆。这乃是我见过的最愚蠢的行为。所谓《原理》,即是需要掌握它为什么这样做,学习why,而不是how(怎样做)。极端认真的学生背下以太网的网线最大长度,数据帧的长度,每个字段的意义,IP报头的格式等等,但是忘了路由的原则,忘了TCP/IP协议设计的宗旨。总之许多人花了大量的时间把书背得滚瓜烂熟却等于什么也没学。
在学习编程的时候这些学生也是这样,他们确切的记得C++语法的各个细节。看完了C++教程后看《Thinking in C++》(确实是好书),《Inside C++》,《C++ reference》,this C++, that C++……,然后是网上各种各样的关于C++语法的奇闻逸事,然后发现自己又忘了C++的一些语法,最后回头继续恶补…。有个师弟就跟我说:“C++ 太难了,学了这里忘了那里,学了继承忘了模板。”我的回答道:“你不去学就容易了”。我并没有教坏他,只是告诉他,死抠C++的语法就和孔已己炫耀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一样毫无意义。你根本不需要对的C++语法太关心,动手编程就是了,有不记得的地方一查MSDN就立马搞定。我有个结论就是,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对程序语法的了解是最微不足道的知识。这是为什么我在为同学用Basic(我以前从没有学过它)写一个小程序的时候,只花了半个小时看了看语法,然后再用半个小时完成了程序,而一个小时后我又完全忘记了Basic 的所有关键字。
不顾基础,盲目追赶时髦技术:
终于点到题目上来了。大多数的人都希望自己的东西能够马上跑起来,变成钱。这种想法对一个已经进入职业领域的程序员或者项目经理来说是合理的,而且IT技术进步是如此的快,不跟进就是失业。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尤其是时间充裕的大中专在校生),这种想法是另人费解的。一个并未进入到行业竞争中来的初学者最大的资本便是他有足够的时间沉下心来学习基础性的东西,学习why 而不是how。时髦的技术往往容易掌握,而且越来越容易掌握,这是商业利益的驱使,为了最大化的降低软件开发的成本。但在IT领域内的现实就是这样,越容易掌握的东西,学习的人越多,而且淘汰得越快。每一次新的技术出来,都有许多初学者跟进,这些初学者由于缺乏必要的基础而使得自己在跟进的过程中花费大量的时间,而等他学会了,这种技术也快淘汰了。基础的课程,比方数据结构, *** 作系统原理等等虽然不能让你立马就实现一个linux(这是许多人嘲笑理论课程无用的原因),但它们能够显著的减少你在学习新技术时学习曲线的坡度。而且对于许多关键的技术(比方Win32 SDK 程序的设计,DDK的编程)来说甚至是不可或缺的。
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是我和我的一个同学,在大一时我还找不到开机按纽,他已经会写些简单的汇编程序了。我把大二的所有时间花在了汇编,计算机体系结构,数据结构, *** 作系统原理等等这些课程的学习上,而他则开始学习HTML和VB,并追赶ASP的潮流。大三的时候我开始学习Windows *** 作系统原理,学习SDK编程,时间是漫长的,这时我才能够用VC开发出象模象样的应用程序。我曾一度因为同学的程序已经能够运行而自己还在学习如何创建对话框而懊恼不已,但临到毕业才发现自己的选择是何等的正确。和我谈判的公司开出的薪水是他的两倍还多。下面有一个不很恰当的比方:假设学习VB编程需要4个月,学习基础课程和VC的程序设计需要1年。那么如果你先学VB,再来学习后者,时间不会减少,还是1年,而反过来,如果先学习后者,再来学VB,也许你只需要1个星期就能学得非常熟练。
几个重要的基础课程
如果你是学生,或者如果你有充足的时间。我建议你仔细的掌握下面的知识。我的建议是针对那些希望在IT技术上有所成就的初学者。同时我还列出了一些书目,这些书应该都还可以在书店买到。说实在的,我在读其他人的文章时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作者列出一个书单。
大学英语-不要觉得好笑。我极力推荐这门课程是因为没有专业文档的阅读能力是不可想象的。中文的翻译往往在猴年马月才会出来,而现在的许多出版社干脆就直接把E文印刷上去。学习的方法是强迫自己看原版的教材,开始会看不懂,用多了自然熟练。吃得苦下得狠心绝对是任何行业都需要的品质。
计算机体系结构和汇编语言-关于体系结构的书遍地都是,而且也大同小异,倒是汇编有一本非常好的书《80x86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黑色封面,杨季文著)。你需要着重学习386后保护模式的程序设计。否则你在学习现代 *** 作系统底层的一些东西的时候会觉得是在看天书。
计算机 *** 作系统原理-我们的开发总是在特定的 *** 作系统上进行,如果不是,只有一种可能:你在自己实现一个 *** 作系统。无论如何, *** 作系统原理是必读的。这就象我们为一个芯片制作外围设备时,芯片基本的工作时序是必需了解的。这一类书也很多,我没有发现哪一本书非常出众。只是觉得在看完了这些书后如果有空就应该看看《Inside Windows 2000》(微软出版社,我看的是E文版的,中文的书名想必是Windows 2000 技术内幕之类吧)。关于学习它的必要性,ZDNET上的另一篇文章已经有过论述。
数据结构和算法-这门课程能够决定一个人程序设计水平的高低,是一门核心课程。我首选的是清华版的(朱战立,刘天时)。很多人喜欢买C++版的,但我觉得没有必要。C++的语法让算法实现过程变得复杂多了,而且许多老师喜欢用模块这一东西让算法变得更复杂。倒是在学完了C版的书以后再来浏览一下C++的版的书是最好的。
软件工程-这门课程是越到后来就越发现它的重要,虽然刚开始看时就象看马哲一样不知所云。我的建议是看《实用软件工程》(,清华)。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去记条条框框,看不懂就跳过去。在每次自己完成了一个软件设计任务(不管是练习还是工作)以后再来回顾回顾,每次都会有收获。
Windows 程序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Petzold著》我建议任何企图设计Windows 程序的人在学习VC以前仔细的学完它。而且前面的那本《Inside Windows 2000》也最好放到这本书的后面读。在这本书中,没有C++,没有GUI,没有控件。有的就是如何用原始的C语言来完成Windows 程序设计。在学完了它以后,你才会发现VC其实是很容易学的。千万不要在没有看完这本书以前提前学习VC,你最好碰都不要碰。我知道的许多名校甚至都已经用它作为教材进行授课。可见其重要。
上面的几门课程我认为是必学的重要课程(如果你想做Windows 程序员)。
对于其它的课程有这样简单的选择方法:如果你是计算机系的,请学好你所有的专业基础课。如果不是,请参照计算机系的课程表。如果你发现自己看一本书时无法看下去了,请翻到书的最后,看看它的参考文献,找到它们并学习它们,再回头看这本书。如果一本书的书名中带有“原理”两个字,你一定不要去记忆它其中的细节,你应该以一天至少50页的速度掌握其要领。尽可能多的在计算机上实践一种理论或者算法。
你还可以在CSDN上阅读到许多书评。这些书评能够帮助你决定读什么样的书。
日三省乎己
每天读的书太多,容易让人迷失方向。一定要在每天晚上想想自己学了些什么,还有些什么相关的东西需要掌握,自己对什么最感兴趣,在一本书上花的时间太长还是不够等等。同时也应该多想想未来最有可能出现的应用,这样能够让你不是追赶技术潮流而是引领技术潮流。同时,努力使用现在已经掌握的技术和理论去制作具有一定新意的东西。坚持这样做能够让你真正成为一个软件“研发者”而不仅仅是一个CODER。
把最多的时间花在学习上
这是对初学者最后的忠告。把每个星期玩CS或者CS的时间压缩到最少,不玩它们是最好的。同时,如果你的ASP技术已经能够来钱,甚至有公司请你兼职的话,这就证明你的天分能够保证你在努力的学习之后取得更好的收益,你应该去做更复杂的东西。眼光放长远一些,这无论是对谁都是适用的。
大数据(big data)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而这个海量数据的时代则被称为大数据时代。
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Big data)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大数据(Big data)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公司创造的大量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在下载到关系型数据库用于分析时会花费过多时间和金钱。
大数据分析常和云计算联系到一起,因为实时的大型数据集分析需要像MapReduce一样的框架来向数十、数百或甚至数千的电脑分配工作。
扩展资料:
大数据时代的影响:
1、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
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可以分析更多的数据,有时候甚至可以处理和某个特别现象相关的所有数据,而不再依赖于随机采样(随机采样,以前人们通常把这看成是理所应当的限制,但高性能的数字技术让人们意识到,这其实是一种人为限制)。
2、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
研究数据如此之多,以至于人们不再热衷于追求精确度;之前需要分析的数据很少,所以人们必须尽可能精确地量化人们的记录,随着规模的扩大,对精确度的痴迷将减弱。
拥有了大数据,人们不再需要对一个现象刨根问底,只要掌握了大体的发展方向即可,适当忽略微观层面上的精确度,会让人们在宏观层面拥有更好的洞察力;
3、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
人们不再热衷于找因果关系,寻找因果关系是人类长久以来的习惯,在大数据时代,人们无须再紧盯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应该寻找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相关关系也许不能准确地告诉人们某件事情为何会发生,但是它会提醒人们这件事情正在发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数据时代
在我们还没有弄明白什么是云计算,什么是物联网的时候,大数据时代来了。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变革影响着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那么,什么是大数据时代?我们举例说明!“大数据时代”首次被提出
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 2011年5月,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Company)肯锡全球研究院(MGI)发布了一份报告--《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新领域》,大数据开始备受关注,这也是专业机构第一次全方面的介绍和展望大数据。报告指出,大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报告还提到,“大数据”源于数据生产和收集的能力和速度的大幅提升--由于越来越多的人、设备和传感器通过数字网络连接起来,产生、传送、分享和访问数据的能力也得到彻底变革。
大数据在物理学、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等领域以及军事、金融、通讯等行业存在已有时日,却因为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行业的发展而引起人们关注。进入2012年,大数据(bigdata)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
举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大约20年前,亚马逊刚成立时,杰夫·贝索斯让50个书评员来为他卖书,他意识到不仅仅可以请人来写书评,还可以用数据技术来提供图书推荐。起初他使用的是小数据,不是大数据,把客户进行分类,比如说有人对中国旅游或者是对园艺感兴趣,系统会自动提供推荐。他的同事告诉他,刚刚开始使用这个数据推荐时,使用体验并不好;在进一步分析后,亚马逊决定不对人进行分类,而是对用户的需求分类。这个做法做法非常成功,以至于到今天,推荐系统为亚马逊带去30%的销售收入。
什么是大数据时代?我们再通俗一点讲,就是在不影响你隐私的前提下,让你的生活很便捷。例如我要去北京出差,我忙完手里的事情,楼下已经有专车在等候送我去机场,专车根据大数据实时路况选了一条最优方案把我准点送达机场,下飞机的时候,车子已经在等我,并且把我送到了我比较喜欢而且价位适合的宾馆,到了宾馆,我喜欢的美食已经准备妥当,房间温度已经达到最佳,浴室水温已经正好合适,我喜欢的美人已经在床上宽衣解带等候宠幸……
大数据时代就是能够根据我实时产生的数据来不断给我匹配我想要的东西,让生活超级便捷。
采访 撰文 | 程杰 刘天琳
内容总策划 | 郭楠
在互联网内容消费版图中,在线音频是不可缺少的一块。2013年后,蜻蜓FM、喜马拉雅、荔枝等国内移动音频平台的竞争格局基本形成,移动音频行业迎来百万主播、亿兆声音的盛景。
2016年起,知识付费音频以另一种形态革新了数字出版业,造富神话之外也有种种质疑。
进入2019年,Apple Podcast 与 Spotify 在播客领域有了直接竞争,国内的网络音频受众也呈现明显的年轻化、高知化、高质化、白领化趋势。
另一方面,智能音箱、车联网、可穿戴硬件物联网技术连接到人与机器,会自然地连接到内容,从智能音箱这个案例可以看出,物联网带给内容的第一个机会,大概率会在音频领域。
浑水采访了在线音频领域的头部创作者、平台方、参与者,报道并探索移动音频领域的创新力量与发展态势。
今年6月份,程一换上了新的面具,新面具弱化了五官,纯白色骨骼式的一体化结构更显时尚感。
(「程一电台」创始人)
面具形象的升级也契合了近两年程一本人的变化:
从单打独斗的个人主播,到创业者,程一组建了一只以情感音频、文字为主的团队,「程一电台」的内容得以被更加广泛地传播。
以女性粉丝为主要受众,程一也在做更多的事——每日录节目、写书、健身、直播、录广播剧,甚至还出了几首歌。
2014年,程一开始在各大音频平台上传节目,到现在「程一电台」的音频节目已经更新了一千二百余期,五年的时间里,除了一些特殊情况,程一几乎每天都会更新自己的音频节目:“我也没有想过自己会坚持这么久,当时是出于兴趣爱好录制的节目,越往后受众越多。很多听众留言给我,说每天听不我的声音就睡不着觉,这让我觉得自己有了一种责任。”程一说现在每天给听众录音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程一电台」的节目以情感为核心,包括睡前陪伴、情感、星座物语等内容,温暖治愈系的风格已经吸引了全网3000万粉丝,其中90% 是女性,全网播放量超过50亿次。2017年4月,「程一电台」获得了魅动力领投、真顺等基金跟投的数百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其后,程一成立了公司,并且将办公地点搬到了北京。同时,以「程一电台」为主 IP ,程一的公司开始签约、搭建主播矩阵,制作主题更多元化、形式更丰富的音频内容。
2018年2月,程一电台获得了微影资本千万元Pre-A轮融资,8月获得红杉资本、梅花创投A轮投资。
2018年起,程一开始走向校园,线下演讲活动已经走进了上百所高校,三四线城市是重点。
程一回忆自己刚读大学的时候,也有遇到一些情感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当你遇到这些情感问题,有人能给你引导和解答,并且随时都能跟他互动。在成长的路上,我觉得这是一件美好的事。”程一说线下的活动能够让自己与粉丝建立更为紧密的信任关系,从而在更大程度上传递“程一的声音”对粉丝的积极影响。
01、从声音的陪伴讲起
“年轻群体的共性就是情感问题”
大学毕业之后,程一就一直在广播电台做播音工作,做的就是深夜情感类的节目。 2014年初,程一开始接触到互联网电台,“当时我本人对做电台很感兴趣,情感也比较丰富,出于个人爱好,想在网络上录制一个属于自己的一个专属电台,就是现在的程一电台。” 机缘巧合之下,「程一电台」赶上了情感电台火爆的风口,并成为了情感音频领域的头部主播。目前,「程一电台」在蜻蜓FM、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等主流音频平台累计播放量已经超过50亿,单期节目播放量超过1000万。“我们的受众是以15岁到25岁为主,90%都是女性,10%是男性。”程一介绍,现在包括「程一电台」在内,程一公司产出的主要内容都是面对年轻女性、女大学生。
互联网音频的受众更加年轻,是区别于传统电台的一大特点。程一说,对于情感电台来说,受众年龄不一样,遇到的问题也就不一样:
“我之前做传统电台,受众大部分都是开车的,比如三四十岁的女性不可能说我追的男生不喜欢我,该怎么办?网络电台的听众是很年轻的,手机收听也很方便,很多00后、95后的困扰就是喜欢的男生不喜欢自己不知道怎么办?”
程一认为,年轻受众里的主要的共性问题,第一个是男女之间的情感问题,第二个就是学习、生活目标等等。
在传统电台中,深夜情感节目一直是收听情况、听众反馈非常好的一种类型,如《神州夜航》《相伴到黎明》《夜空不寂寞》等节目,曾记录了一个时代、一个地区的中国式情感现实,青音、万峰、胡晓梅等知名情感主播都曾以个性鲜明、直入人心的不同播音风格影响了千百万人。
最早由姚科播讲的《千里共良宵》节目序词中,他用充满磁性而温柔的声音讲出:分享您的喜悦,聆听您的心声,您的心情有人懂,夜晚的心灵不设防。
程一的声音就是那种典型的磁性而温柔的男声,在他的理解中,情感类的音频内容很像早期的情感杂志等,有声化后这类内容有了声音的加持会显得更加真实、贴近生活。
“听众可以在收听的过程当中,学习到如何处理情感的问题,听到一些正能量的故事,能够陪伴他们的这种青春期,这让我觉得很有意义。”
程一介绍,未来的规划中,他们团队将以声音为基础,搭建和完善一个服务年轻女性的情感声音社区。
“我们的定位从始至终都是年轻女性。”
一种类型的内容服务的往往都是一个人阶段性的需求,程一认为,就情感的需求而言,年轻的、有情感困惑的受众是一直存在的。
「旧人去新人来」,程一这样看:人都有青春回忆、恋旧的情节,但我们的内容也会有一点点的变化,也在提供情感之外更多品类的内容。
“用户长大了,可能情感不是他们的第一位,没关系,我们还有其他的内容,知性的,精神层面的,我们都会提供。”
02、团队化的挑战与远景
“我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回顾从2017年拿到第一笔投资到现在的两年时间,程一自己也有着了不小的变化:
“我最初只是一个内容创作者,之后去接触资本、融资,再到管理一家公司、组建团队,自己在商业管理方面还是需要不断加强的。但我很幸运找到了一些非常合适的合伙人,整个团队都非常的配合。”
「程一电台」每天都能接到二十万的用户私信,很多用户把他们的节目当做树洞,倾诉自己的情感问题,“我是很想帮助她们解决情感上的问题的,但我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程一说,大量的私信显示了用户对他们的信任,现在团队的整体的规划和方向就是更多、更有效地解决年轻女性的情感问题。
目前,程一的公司已经签约了500多位主播。
这些主播70%都有传统电台的工作经验,他们想在网络上通过自己的声音产生一些价值。与程一的公司签约后,这些主播会针对性的进行独立的、专门的塑造、运作。
“这些有传统电台、情感节目经验的主播,在听别人倾诉,解决情感问题方面会更加专业。”
其余的30%左右很多是播音主持专业出身,有些出色的主播,程一的公司会以投资的形式进行合作,比如说「陈末电台」就是程一提供一部分资金,支持他在自己所在的城市去成长。
成立团队、公司后,程一提供给听众的不再仅限于一档情感节目,他们有了更多元、更丰富的内容。
“我们现在还有一些关于大学生、校园类的脱口秀节目,有回答听众每天遇到的情感问题的心灵诊疗室类型的节目,还有一些睡前故事、艺人专访,其实整体还是围绕大学生这样一类的人群,但内容形式更丰富一些。”
程一介绍,他们大概有一两百人的线上文案团队,基本都是在校大学生、高中生,所以整体内容也会更接近日常的生活。
目前,以智能音箱为代表的消费物联网产品的普及度在提高,智能硬件为音频内容带来了新的渠道、新的可能性。「程一电台」此前和天猫精灵等智能音箱也有过一些内容合作,有音频内容采购和定制独家内容两种方式。
接下来,程一团队还会推出一款「程一二次元形象」的手办,也是向智能硬件这个方向发展。
他介绍,这个产品会跟专业的智能硬件公司合作,主要会有两个功能:一是作为树洞,用户有什么情感问题就可以直接向它诉说,同时这个产品还能回答一些有关情感方面的问题;另一种就是作为新的音频内容的渠道,里面会收录一些新的、独家的音频故事。
03、以音频为核心的商业化
“年轻女性的情感声音社区”
程一介绍,目前整个公司发展的首要目标,是要做年轻女性的情感声音社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规划:
一是用户的增长,比如说今年继续进行「百所高校巡回演讲」,也是去大学校园当中拉新用户。这个计划里,程一要去三百余所高校进行演讲,三四线城市的高校是重点。
二是培养自己的主播,一个情感声音社区必然要为用户提供情感的解答服务,那就需要很多的优质主播来提供这种服务。
除了录制节目,程一还做音频直播,他觉得音频直播能够跟听众更多互动、联系,提高用户粘性,顺带有一些直播打赏的收入。
在用户的互动上,程一还做了很多和歌手、作家、艺人跨界的合作。
(「程一电台」×焦迈奇)
例如与歌手的合作,程一团队策划了很多和民谣、摇滚、说唱等不同风格的合作,用类似「电台与歌」的新颖形式呈现,比如程一跟房东的猫、焦迈奇等歌手的合作。程一认为,同样的内容用户每天听还是会存在疲劳的,但节目内容多样化、形式多元化就是新的选择。
“如果你不想听情感的了,那我们还有脱口秀等多种类型的内容。我们签约了500多位主播,就是想让我们的内容更加丰富,打造一些不同类型的电台,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
比如心灵诊疗室,用户在遇到情感问题的时候,发私信告诉我们,我们以回答的形式告诉她们,倾听她们的声音,陪伴她们度过孤独的夜晚。”
程一团队目前还有一个内测的小程序,就是让用户在上面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情感问题。之前用户只能通过网易云音乐、qq音乐、蜻蜓FM等音频平台与程一沟通,比较分散,程一认为有了这样一个专门的平台,再加上他们签约的500多位主播,可以更好地来陪伴她们,倾听她们的声音,解决她们的问题。据程一介绍,目前公司的营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种是,目前他们开办有电台的主播商学院「西柚学院」,定位于以音频主播为主的泛娱乐文化教育及培训平台;
第二种是,做内容付费、情感咨询付费,这个是为大家提供的一种付费性质的服务。
第三种就是广告电商,但程一表示,目前网络音频这一块广告市场还不成熟。
(西柚学院第一期签约仪式)
目前增长前景最好的是「西柚学院」的业务,程一称这块业务是一个完整的闭环:一方面学员付费在程一这里边培训,培训完之后可以签约到他们公司,来做情感咨询、主播直播等工作,这样可以非常有效的培养人才,并且在公司内消化、形成不断成长的团队。
04、声音是一个慢生意
“和用户保持一致”
10月17日,程一新书《往后余生,目光所至都是你》面世,这是他的第三本书,很快登顶当当网青春文学类榜首。这本书基本上是他在出差的路上写完的,回顾了成立公司后两年的变化,年近三十的程一有了更多感受。
近期,程一的最新单曲《新欢》《关于郑州的记忆》也在网易云音乐上线了。同时,他还入选了2019年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单。
这两年时间,录节目、开公司、写作、唱歌、健身,给听众提供更丰富内容的同时,他自己也变得更加丰富起来。对于出书,程一说,这是一个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个行业、了解程一的方式:“有些人是看书的,但不听电台的,我觉得能让别人从书中了解到「程一电台」,首先是一种传播,其次对有需要的人也是另一种陪伴。”
(《往后余生,目光所至都是你》读者书评)
谈到与听众长久的情感关联,程一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内容的日积月累,程一从14年就开始录制节目,坚持五年每天更新;第二,每天听情感故事,用户是有情感投入的,尤其是陪伴的过程,与电台的情感关联就会从内心当中慢慢培养起来。
两年来,「程一电台」从一档节目向更加团队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以前被朋友叫做“程胖”的程一,也成为了健身达人,换上了更加时尚的白色定制面具。
“我认为声音还是要有一定的神秘性,听程一的声音比看到程一本身更重要。”程一还表示之后团队也不会太涉足视频领域。
“「程一电台」之所以能做长久,是因为一直与用户保持密切的联系,用户时刻对我们的内容保持一种新鲜感。”
在内容上,程一电台形成了PGC和UGC共同构成的内容生产体系——30%由其原创产出,70%则来自听众,程一团队只需要进行改编、搜集,然后录制。
程一说,如果说完全是靠自己,可能会渐渐的偏离用户的需要,“吸引用户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用户,和用户保持一致,深入到用户当中。”
对于音频内容的未来,程一认为这个市场会越来越大,它必然也需要更多的内容、更多的内容提供者。
“特别是情感内容,它一直是一个慢生意,人们无论是贫富,对情感的需求是不会断的,所以需要更多的内容来支撑这个行业。”
— END —
我始终认为,对一个初学者来说,IT界的技术风潮是不可以追赶的,而且也没有能力去追赶。我时常看见自己的DDMM们把课本扔了,去卖些价格不菲的诸如C#, VBNet 这样的大部头,这让我感到非常痛心。而许多搞不清指针是咋回事的BBS站友眉飞色舞的讨论C#里面可以不用指针等等则让我觉得好笑。C#就象当年的ASP一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结果许多学校的信息学院成了“Web 学院”。不少大学生都去做Web 了。当然我没有任何歧视某一行业的意识。我只是觉得如果他们把追赶这些时髦技术的时间多花一点在基础的课程上应该是可以走得更远的。几个误区
初学者对C#风潮的追赶其实也只是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几个误区之一。我将用一些实际的例子来说明这些现象,你可以按部就班的看看自己是不是属于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认为计算机技术等于编程技术:
有些人即使没有这个想法,在潜意识中也有这样的冲动。让我奇怪的是,许多信息学院的学生也有这样的念头。认为计算机专业就是编程专业,与编程无关的,或者不太相关的课程他统统都不管,极端的学生只要书上没带“编程”两个字他就不看。
其实编程只是计算机技术应用过程中一种复杂性最低的劳动,这就是为什么IT业最底层的人是程序员(CODER)。计算机技术包括了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管理信息系统等等这些方面。编程工作只是在这些具体技术在理论研究或者工程实践的过程中表达算法的过程。编程的人不一定对计算机技术的了解就一定很高。而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不少大师级的计算机技术研究者是不懂编程的。网上的炒作和现实中良好的工作待遇把编程这种劳动神秘化了。其实每一个程序员心里都明白,自己这些东西,学的时候并不比其它专业难,所以自然也不会高档到哪里去。
咬文嚼字的孔已己作风:
我见过一本女生的《计算机网络原理》教材,这个女生像小学生一样在书上划满了横杠杠,笔记做得满满的,打印出来一定比教材还厚。我不明白的是,像计算机网络原理这样的课程有必要做笔记?我们的应试教育的确害了不少学生,在上《原理》这一类课程的时候许多学生像学《马列原理》一样逐字背诵记忆。这乃是我见过的最愚蠢的行为。所谓《原理》,即是需要掌握它为什么这样做,学习why,而不是how(怎样做)。极端认真的学生背下以太网的网线最大长度,数据帧的长度,每个字段的意义,IP报头的格式等等,但是忘了路由的原则,忘了TCP/IP协议设计的宗旨。总之许多人花了大量的时间把书背得滚瓜烂熟却等于什么也没学。
在学习编程的时候这些学生也是这样,他们确切的记得C++语法的各个细节。看完了C++教程后看《Thinking in C++》(确实是好书),《Inside C++》,《C++ reference》,this C++, that C++……,然后是网上各种各样的关于C++语法的奇闻逸事,然后发现自己又忘了C++的一些语法,最后回头继续恶补…。有个师弟就跟我说:“C++ 太难了,学了这里忘了那里,学了继承忘了模板。”我的回答道:“你不去学就容易了”。我并没有教坏他,只是告诉他,死抠C++的语法就和孔已己炫耀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一样毫无意义。你根本不需要对的C++语法太关心,动手编程就是了,有不记得的地方一查MSDN就立马搞定。我有个结论就是,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对程序语法的了解是最微不足道的知识。这是为什么我在为同学用Basic(我以前从没有学过它)写一个小程序的时候,只花了半个小时看了看语法,然后再用半个小时完成了程序,而一个小时后我又完全忘记了Basic 的所有关键字。
不顾基础,盲目追赶时髦技术:
终于点到题目上来了。大多数的人都希望自己的东西能够马上跑起来,变成钱。这种想法对一个已经进入职业领域的程序员或者项目经理来说是合理的,而且IT技术进步是如此的快,不跟进就是失业。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尤其是时间充裕的大中专在校生),这种想法是另人费解的。一个并未进入到行业竞争中来的初学者最大的资本便是他有足够的时间沉下心来学习基础性的东西,学习why 而不是how。时髦的技术往往容易掌握,而且越来越容易掌握,这是商业利益的驱使,为了最大化的降低软件开发的成本。但在IT领域内的现实就是这样,越容易掌握的东西,学习的人越多,而且淘汰得越快。每一次新的技术出来,都有许多初学者跟进,这些初学者由于缺乏必要的基础而使得自己在跟进的过程中花费大量的时间,而等他学会了,这种技术也快淘汰了。基础的课程,比方数据结构, *** 作系统原理等等虽然不能让你立马就实现一个linux(这是许多人嘲笑理论课程无用的原因),但它们能够显著的减少你在学习新技术时学习曲线的坡度。而且对于许多关键的技术(比方Win32 SDK 程序的设计,DDK的编程)来说甚至是不可或缺的。
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是我和我的一个同学,在大一时我还找不到开机按纽,他已经会写些简单的汇编程序了。我把大二的所有时间花在了汇编,计算机体系结构,数据结构, *** 作系统原理等等这些课程的学习上,而他则开始学习HTML和VB,并追赶ASP的潮流。大三的时候我开始学习Windows *** 作系统原理,学习SDK编程,时间是漫长的,这时我才能够用VC开发出象模象样的应用程序。我曾一度因为同学的程序已经能够运行而自己还在学习如何创建对话框而懊恼不已,但临到毕业才发现自己的选择是何等的正确。和我谈判的公司开出的薪水是他的两倍还多。下面有一个不很恰当的比方:假设学习VB编程需要4个月,学习基础课程和VC的程序设计需要1年。那么如果你先学VB,再来学习后者,时间不会减少,还是1年,而反过来,如果先学习后者,再来学VB,也许你只需要1个星期就能学得非常熟练。
几个重要的基础课程
如果你是学生,或者如果你有充足的时间。我建议你仔细的掌握下面的知识。我的建议是针对那些希望在IT技术上有所成就的初学者。同时我还列出了一些书目,这些书应该都还可以在书店买到。说实在的,我在读其他人的文章时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作者列出一个书单。
大学英语-不要觉得好笑。我极力推荐这门课程是因为没有专业文档的阅读能力是不可想象的。中文的翻译往往在猴年马月才会出来,而现在的许多出版社干脆就直接把E文印刷上去。学习的方法是强迫自己看原版的教材,开始会看不懂,用多了自然熟练。吃得苦下得狠心绝对是任何行业都需要的品质。
计算机体系结构和汇编语言-关于体系结构的书遍地都是,而且也大同小异,倒是汇编有一本非常好的书《80x86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黑色封面,杨季文著)。你需要着重学习386后保护模式的程序设计。否则你在学习现代 *** 作系统底层的一些东西的时候会觉得是在看天书。
计算机 *** 作系统原理-我们的开发总是在特定的 *** 作系统上进行,如果不是,只有一种可能:你在自己实现一个 *** 作系统。无论如何, *** 作系统原理是必读的。这就象我们为一个芯片制作外围设备时,芯片基本的工作时序是必需了解的。这一类书也很多,我没有发现哪一本书非常出众。只是觉得在看完了这些书后如果有空就应该看看《Inside Windows 2000》(微软出版社,我看的是E文版的,中文的书名想必是Windows 2000 技术内幕之类吧)。关于学习它的必要性,ZDNET上的另一篇文章已经有过论述。
数据结构和算法-这门课程能够决定一个人程序设计水平的高低,是一门核心课程。我首选的是清华版的(朱战立,刘天时)。很多人喜欢买C++版的,但我觉得没有必要。C++的语法让算法实现过程变得复杂多了,而且许多老师喜欢用模块这一东西让算法变得更复杂。倒是在学完了C版的书以后再来浏览一下C++的版的书是最好的。
软件工程-这门课程是越到后来就越发现它的重要,虽然刚开始看时就象看马哲一样不知所云。我的建议是看《实用软件工程》(**,清华)。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去记条条框框,看不懂就跳过去。在每次自己完成了一个软件设计任务(不管是练习还是工作)以后再来回顾回顾,每次都会有收获。
Windows 程序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Petzold著》我建议任何企图设计Windows 程序的人在学习VC以前仔细的学完它。而且前面的那本《Inside Windows 2000》也最好放到这本书的后面读。在这本书中,没有C++,没有GUI,没有控件。有的就是如何用原始的C语言来完成Windows 程序设计。在学完了它以后,你才会发现VC其实是很容易学的。千万不要在没有看完这本书以前提前学习VC,你最好碰都不要碰。我知道的许多名校甚至都已经用它作为教材进行授课。可见其重要。
上面的几门课程我认为是必学的重要课程(如果你想做Windows 程序员)。
对于其它的课程有这样简单的选择方法:如果你是计算机系的,请学好你所有的专业基础课。如果不是,请参照计算机系的课程表。如果你发现自己看一本书时无法看下去了,请翻到书的最后,看看它的参考文献,找到它们并学习它们,再回头看这本书。如果一本书的书名中带有“原理”两个字,你一定不要去记忆它其中的细节,你应该以一天至少50页的速度掌握其要领。尽可能多的在计算机上实践一种理论或者算法。
你还可以在CSDN上阅读到许多书评。这些书评能够帮助你决定读什么样的书。
日三省乎己
每天读的书太多,容易让人迷失方向。一定要在每天晚上想想自己学了些什么,还有些什么相关的东西需要掌握,自己对什么最感兴趣,在一本书上花的时间太长还是不够等等。同时也应该多想想未来最有可能出现的应用,这样能够让你不是追赶技术潮流而是引领技术潮流。同时,努力使用现在已经掌握的技术和理论去制作具有一定新意的东西。坚持这样做能够让你真正成为一个软件“研发者”而不仅仅是一个CODER。
把最多的时间花在学习上
这是对初学者最后的忠告。把每个星期玩CS或者CS的时间压缩到最少,不玩它们是最好的。同时,如果你的ASP技术已经能够来钱,甚至有公司请你兼职的话,这就证明你的天分能够保证你在努力的学习之后取得更好的收益,你应该去做更复杂的东西。眼光放长远一些,这无论是对谁都是适用的。
相信你已经能够决定是否学习C#或者什么时候去学它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