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工具选择的基本原则主要有:收录的文献信息需要覆盖检索课题的主题内容、就近原则,方便查阅、检索工具尽可能质量高、收录文献多、内容新、使用方便、检索工具记录来源、文献类型、语种等尽量满足检索课题要求、根据熟悉检索工具的程度。
检索工具是用于报道、存储和查找文献线索的工具和设备的总称。图书馆目录、期刊索引、电子计算机检索用的文献数据库等等都是检索工具。它具有报道文献、存储文献、检索文献三大基本功能。其类型有手工检索工具和机械检索工具两种。
手工检索工具指目录、索引、文摘等印刷型的二次文献。机械检索工具是指电子计算机情报检索系统的技术设备而言。
检索工具的特点:详细描述文献的内容特征,外表特征;每条文献记录必须有检索标识;文献条目按一定顺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能够提供多种检索途径。
检索工具的类型:目录型检索工具(如馆藏目录,联合目录,国家书目,出版社与书店目录);题录型检索工具;文摘型检索工具。(如知识型文摘,报导型文摘);索引型检索工具。
百度百科-检索工具
一 选择检索范围,读者可根据自身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检索范围,检索范围有: 全部、馆藏图书、馆藏期刊、数字图书、数字期刊。直接选择全部则可以检索图书馆的所有资源;
二 直接输入检索词进行检索,默认检索项是书名,也可以进入高级检索进行其他检索项选择或进行各检索项的关联检索;
三 例如:输入检索词“红楼梦”;
四 对检索结果,选择自己需要或者感兴趣的数据点击;
五 以上就是图书馆opac系统可查询的信息与功能。
分类途径检索文献关键在于正确理解检索工具的分类表,将待查项目划分到相应的类目中去。一些检索工具如《中文科技资料目录》是按分类编排的,可以按照分类进行查找。
主要有分类途径、主题途径、著者途径、题名途径、机构途径、代码途径和其他途径。
1、分类途径
分类途径是指按照文献资料所属学科(专业)类别进行检索的途径,它所依据的是检索工具中的分类索引。
2、主题途径
主题途径是指通过文献资料的内容主题进行检索的途径,它依据的是各种主题索引或关键词索引,检索者只要根据项目确定检索词(主题词或关键词),便可以实施检索。
主题途径检索文献关键在于分析项目、提炼主题概念,运用词语来表达主题概念。主题途径是一种主要的检索途径。
3、著者途径
著者途径是指根据已知文献著者来查找文献的途径,它依据的是著者索引,包括个人著者索引和机关团体索引。
4、题名途径
指通过文献的题名来查找文献的途径。题名包括文献的篇名、书名、刊号、标准号、数据库名等,检索时可以利用检索工具的书名索引、刊名索引、会议论文索引等进行。
5、机构途径
指通过机构名称获取相关信息、了解该机构情况的途径。以机构途径检索文献,一般以计算机检索工具为主,手工检索少用。
6、代码途径
是通过信息的某种代码来检索信息的途径。例如,图书的ISBN号期刊的ISSN号专利号、报告号、合同号、索书号等。
7、其他途径
其他途径包括利用检索工具的各种专用索引来检索的途径。专用索引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各种号码索引(如专利号、入藏号、报告号等),专用符号代码索引(如元素符号、分子式、结构式等),专用名词术语索引(如地名、机构名、商品名、生物属名等)。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检索途径
检索式是检索者向计算机发布的指令,也是人机对话的语言,检索式表达了检索者的检索意图。检索式通常由检索词、逻辑算符、通配符等组成。
检索词是检索者检索意图的集中体现,也是检索语言的构成主体。检索词是一个泛称,在主题检索时,检索词类别包括自由词、关键词、主题词等。
自由词也称任意词,它可以是随机选取的词,也可以是一句自然语句。有些数据库可以用自然语句即以问话的方式提问,但系统后台会针对语句自动抽取关键词。
关键词也称专业词、非受控词,在主题检索中是指那些带有实际意义的词。关键词具有一词多义现象,即一个关键词会出现多个同义词或拼写方式不同的词,如一种化学物质,它有学名、有俗称,可以用分子式表示,也可以用登记号表示,还可以用结构式表示。
当用两个以上检索词进行检索时,词与词之问的关系要用逻辑算符连接、以表达检索者的检索意图。数据库中的逻辑运算通常采用布尔逻辑,即用“或”、“与”、“非”表示检索词之间的关系。
检索式的意思是检索者向计算机发布的指令,也是人机对话的语言,检索式表达了检索者的检索意图。检索式通常由检索词、逻辑算符、通配符等组成,检索方式有文献类型选择、查询范围选择、查询年限选择和输入检索词四种。为了组构一个最佳检索式,达到检索式的质量标准,通常要经过5个步骤:
1、要充分地了解读者的需求;
2、用自然语言详细地表述对文献的需求;
3、在自然语言表述的基础上,要对检索的主题加以分析,选择相应的检索词,并确定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4、用逻辑算符将所选择的检索词进行逻辑组配;
5、检出后由读者提出意见,属“噪音”信息,要给出负反馈,修正检索策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