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涉及技术众多,传感器收集数据是第一个阶段。现如今,在个人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在城市交通、在制造企业,甚至可以说在社会生活的很多角落,都有传感器分布其中。它们保持着工作的状态,源源不断地产生海量的即时数据。
接下来是传输网络。超高速、低延时和可靠的基础设施网络,这是在“每毫秒都很重要”的应用场景中十分必要的数据传输工具。
以及边缘计算的应用。边缘计算有三个特点:高效、实时、更安全。从概念上讲,边缘计算使数据处理尽可能接近源的地方,在设备或网络本身进行计算,而不是外部服务器或者中央数据中心。如此一来,边缘计算减少了潜在的带宽瓶颈,保证了数据反馈的实时性,目前也成为了与云计算不相上下的一项热门技术。
然后融入到场景应用。当数据传输到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始接入,最后的结果,是创造出各种各样符合需求的工具和功能,帮助各行各业的企业依据数据做出更快更好的决策。
甚至还有人工智能。“万物互联”是第一步,而后终将迎来“万物智联”。除了数据处理与分析以外,我们期待通过“人工智能”让设备本身实现更有意义的相互交流,推动低时延应用更快、更精确、更可靠的成熟落地。可以想象,物联网带来的海量数据就随着这样一条复杂的产业链而不断往上攀登,推动着社会生活向好的方向发展变化。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还是为了人们能够更好的生活,对于现在的物联网来说它有众多使用场景,比如:
在园区仓储物流管理的应用
园区内仓储物流有三个环节:行驶在园区内的载货卡车、中转仓库、生产车间的物流存储。为了能保证仓库及生产车间的存货保证在一个合理水平,供应链管理需要实时了解这三个地方的物料情况。在传统人工场景下,需要人工检测并补给物料,由于没有完善的定位系统,需要依赖人工去查找物料位置,因此经常出现物料补给紧张导致产线暂停的情况,大大降低了效率。但通过IoT技术,在物料箱上安装终端电子标签,可实时上报物料种类、及位置信息,这样可对园区仓储物流进行高效管理。
在智能装配的应用
通过IoT链路给生产线设备嵌入电子标签,可实时上传设备状态及定位信息,全面掌控设备健康信息,为企业预测性维护计划提供依据,提高了生产管理能力和效率,实现可视化生产;另外通过实时上传能耗数据,可动态掌握功耗情况,节能降耗。
在能源行业应用
通过IoT网关可将钻井平台的油压、油温等参数实时传递到中控室,确保钻井平台的实时监控,保证生产作业安全;露天矿通常处于偏远区域,矿坑深,面积大,通过对车辆的运营状态进行监控、对车辆进行定位及控制,同时上报矿坑斜坡参数,进行远程安全生产。
在智能社区应用
通过在小区水表、电表、气表安装终端模组,可实时读取信息并检测小区环境参数。模组通过接收基站信号,可将终端数据无线上传,做到智能抄表。另外,还可用于家电等智能控制、以及停车位的检测。
物联网技术给我们带来安全和便利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物联网是一个综合的 社会 信息系统工程,涉及渗透到国民经济和 社会 生活等各个领域。 家电领域应用只能算得上冰山一角,作为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涉及渗透到 社会 的方方面面。
物联网
具备感知判断、有效传输、智能控制、理性处理等属性,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交流拓展到物与物之间,但不能脱离互联网,必须建立在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基础上。
物联网在家电领域应用
家庭物联网,主要对象是智能家电设备,利用网络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将家庭各类智能家电组成家庭物联网,构建一个高效的家电智能设备管理系统,从而提升家居便利性、舒适性,实现智能的居住环境。一般要物联网控制主机、智能家电终端、手机app等。
目前来说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实现智能的居住环境难以实现。 智能家电终端设备的购买这是很大一笔开销,普通家庭本身经济压力大,目前阶段这是富人们畅享的生活。
例如物联网冰箱;可能会识别带有电子标签食品信息,从而对储存的食品进行信息管理。同时冰箱还与各种网络连接,采取就近原则向超市订购所需食品,我们只要在手机上进行支付即可。
当前物联网已经深入到农业,工业,城市建设,医疗等等众多领域。将各种各样的终端设备接入网络中。
电器联网最常见的就属智能家居领域了,智能家居是物联网最常见的一种应用场景,小到一个插座,一盏灯或是窗帘,大到电视、空调、热水器。还有各种厨房电器都可以联网控制。接入到万物互联的这张大网中。
物联网在农业或是智慧城市建设领域中,常见的是将各种环境传感器联网控制。可以实时采集监控PM10、PM25,温度、湿度、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或者土壤酸碱度等等各种环境参数,通过联网可将数据发给控制中心,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分析。
在安防领域,可以将摄像头联网,可以通过手机实时的查看监控图像,哪怕远隔千里,也能随时拿出手机查看,非常的方便。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可以对接公安的网络系统,加之摄像头的人脸识别功能,可以帮助寻找嫌疑人逃犯。
通俗地讲,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
第二,物联网的用户端不仅包括人,还包括物品,物联网实现了人与物品及物品之间信息的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具有渗透性强、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的特点,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信息产业发展的又一推动者。第一,行业标准滞后,个行业标准繁杂。标准是物联网规模发展的前提。物联网涉及的标准比较复杂,包括终端、网络通信、中间件、系统架构、业务规范和安全等。以终端为例,国内做M2M终端的厂家,都有各自的硬件接口及通信协议和软件标准,厂家都是定向开发,成本高而规模小。另外,在网络层,物联网中无数个传感器形成M2M互联后就要涉及互联网、无线通信网(3G)等大网的互联互通问题。还有物联网业务的标准规范问题,比如智能电网的规范、移动支付的标准规范、智能家居的规范等。
第二,改造成本高,社会效益显著而盈利性较弱。例如,根据美国的数据统计,市政改造智能路灯,平均每盏灯投入232美元。适合政府的公共事业,如路灯、交通、环境监控等,现阶段物联网应用成本高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我国物联网技术还处于低端水平,特别是在芯片、传感器终端、信息处理和应用软件方面。在传感器方面,我国很多的技术相对来说只是做分装方面的工作,核心的技术如芯片方面还是受制于国外,包括射频识别技术、传感网、智能卡、芯片等很多都是依靠进口。技术能力的薄弱,导致我国成本相对较高,成为规模化应用的重要制约要素之一。在数据处理方面,包括应用开发、业务平台、系统集成、中间件等,各厂商处于生存及发展期,力量薄弱,相对于IBM、SAP、Axeda公司而言在技术实力和专业性方面都有很大差距。为物体智能而开发的嵌入式软件还没有规模化应用。
第四,产业链上下游缺乏清晰共赢的商业模式,也制约着应用的规模化推广。例如,终端未标准化,导致开发成本高,应用开发无法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在系统集成领域,受上游供应商供货时间限制,项目周期长,客户分期付款,需垫付资金,资金压力大。对于运营商而言,物联网收益性较差。
第五,目前的需求主要受政策驱动,来自企业的需求还比较初级。
第六,个别企业有垄断产业链的行为。通过资金实力,垄断产业链上的企业,签订排他性协议,禁止与竞争对手合作,极大制约了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