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主要技术。在物联网应用中有三项关键技术为物联网开辟出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1、传感器技术:这也是计算机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大家都知道,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计算机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自从有计算机以来就需要传感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才能处理。
2、RFID标签:也是一种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是融合了无线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RFID在自动识别、物品物流管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也是为什么“物流”这个词总是与“物联网”同时出现。
3、嵌入式系统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软硬件、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电子应用技术为一体的复杂技术。经过几十年的演变,以嵌入式系统为特征的智能终端产品随处可见;小到人们身边的MP3,大到航天航空的卫星系统。嵌入式系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推动着工业生产以及国防工业的发展。如果把物联网用人体做一个简单比喻,传感器相当于人的眼睛、鼻子、皮肤等感官,网络就是神经系统用来传递信息,嵌入式系统则是人的大脑,在接收到信息后要进行分类处理。这个例子很形象的描述了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在物联网中的位置与作用。
物联网应用领域。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路灯照明管控、景观照明管控、楼宇照明管控、广场照明管控、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
计算机软件教程电脑软件学习视频教程大全百度网盘免费资源在线学习
7gbp
计算机软件教程电脑软件学习视频教程大全 自媒体学习视频学习技术教学资料 易语言学习视频教程 犀牛Rhino学习视频教程 物联网开发学习视频教程
五笔打字学习视频教程 精雕学习视频教程 记忆法学习视频教程 计算机编程汇编语言C语言R语言易语言学习视频教程 汇编语言学习视频教程 单片机学习视频教程
单反摄影学习视频教程 达芬奇学习视频教程 毕业答辩论文模板大全 Web安全工程师学习视频教程
双重预防机制是构筑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两道防火墙。双重预防机制是构筑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两道防火墙。第一道是管风险,通过定性定量的方法把风险用数值表现出来,并按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让企业结合风险大小合理调配资源,分层分级管控不同等级的风险。
第二道是治隐患,排查风险管控过程中出现的缺失、漏洞和风险控制失效环节,整治这些失效环节,动态的管控风险。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共同构建起预防事故发生的双重机制,构成两道保护屏障,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目前,信息系统已经在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建设管理中得到应用,但由于工程建设现场的特殊性,信息系统只能提供数据报送等辅助性功能,不能实现建设现场信息的实时在线监控。随着我国特高压电网的大规模建设,2014~2017年我国将建设9条特高压输电通道以防治雾霾,特高压线路工程建设数量将达到20余回。在特高压电网大规模建设时期,现有的信息管理系统已不能满足建设管理的需要。在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信息系统集成化程度要求较高,特别是在建设过程的重要环节中信息的集成和功能的集成,需要将信息系统化集成来实现管理的功能。
1物联网概念及关键技术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简称IOT)是将卫星定位系统、感应系统、互联网等信息传感工具作为载体,按照一定的网络协议,把所有物品与互联网互通,使之能够利用信息通信与交换,实现智能化的信息控制、识别、定位、监控和分析管理的功能。物联网使得互联网与无线、有线网络之间互通,利用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功能将大量的信息快速准确地传输。但是由于数据信息量的庞大,需要利用较大量的物联网数据才能保证数据的实施准确传递。据分析,若没人附件的无线网设备有1000~5000个,则需要的物联网会达到500兆~1000兆的物体量。通过个人电子标签定位将具体信息传递到互联网,可以准确地实现个人的跟踪定位,并且物联网中的传感器具有很强的实时性,可以设定周期率实现数据的采集和更新。
11RFID技术
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编码识别通信技术。利用无线电信号实现对特定目标的识别,不需要通过识别系统和特定对象间构建光学或机械接触。无线电讯号利用具有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将标志在物品标签上的数据传输出来,通过信号的自动辨识并进行跟踪。辨识器可以根据电磁量实现目标的能量的供给,即不需要电池提供能量。目标的标示也具有电量供给,利用无线电频率发出的无线电波主动获取。物品的标签具有响应信息,在较远距离内(约数米)都能够进行辨识。但是,射频标签可以不处于监视范围内就可以实现目标物体的跟踪[4-7]。
124G网络技术
4G是第四代通讯技术的简称,G是generation(一代)的简称。4G网络可以实现每秒400Mb的下载速度,要比上网拨号速度快近2000倍,其上传速度也可以达到每秒20Mb,已经满足用户对于无线上网速度的要求。目前我国4G网络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建设和商用,主要是TDD和FDD技术组网[8]。
13GPS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英语:GlobalPositioningSystem,简称GPS),又称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是由美国国防部研制建立的一种具有全方位、全天候、全时段、高精度的卫星导航系统,能为全球用户提供低成本、高精度的三维位置、速度和精确定时等导航信息,是卫星通信技术在导航领域的应用典范,它极大地提高了地球社会的信息化水平,有力地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GPS导航系统是以全球24颗定位人造卫星为基础,向全球各地全天候地提供三维位置、三维速度等信息的一种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它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地面控制部分,由主控站、地面天线、监测站及通讯辅助系统组成。二是空间部分,由24颗卫星组成,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三是用户装置部分,由GPS接收机和卫星天线组成[9-11]。
2特高压线路工程信息系统设计
21管理信息系统架构
系统根据B/S(Browser/Server)的结构系统,利用Web浏览器或者通过手机APP广域网来实现共享信息资源。采用服务器和终端间的网络联接,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信息处理。其管理信息系统构架由信息收集层、数据层和数据服务层三部分组成。第1层是信息收集层,利用射频识别等技术实现对智能电网各环节的电气设备、人员等相关信息的采集和捕获功能。本系统是通过RFID、GPS技术将工地现场采集的数据信息,通过4G网络实时传输到上位机管理数据库。第2层是数据层,将第1层的信息收集层的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智能化加工处理,实现工地设备的有效管理、现场工作资质认证和实时监控、工勤记录和人员到岗签到等功能。
作为事故责任追究的RFID信息标签,更是将读取的信息通过4G网络模块传送到服务器上,管理者利用不同工具通过客户端将服务器上需要的数据进行分析辨识,实现对线路工程的现场智能化管理。第3层是 *** 作层,通过浏览器、手机终端供用户群(包括业主、设计单位、总承包方等),用户可以通过>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发布内部信称,组建一个全新的业务集团——专注行业智能与服务的SSG方案服务业务集团。未来,联想核心业务将由三大业务集团组成,分别为专注智能物联网的IDG智能设备业务集团、专注智能基础设施的ISG基础设施方案业务集团(更名自DCG,数据中心业务集团)及专注行业智能与服务的SSG方案服务业务集团。其中IDG将由Luca Rossi(现任高级副总裁、个人电脑及智能设备欧洲-中东-非洲区及拉美区总裁)领导,ISG将继续由Kirk Skaugen领导,而新成立的SSG由现任高级副总裁、个人电脑及智能设备亚太区总裁黄建恒(Ken Wong)领导。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不同业务部门间的协同与合作,联想还将把原有的区域建制,统合成两个新的销售组织:中国区和国际销售组织。中国区将由刘军 (现任执行副总裁、智能设备业务集团中国区总裁) 领导,而国际销售组织则将由Matt Zielinski (现任高级副总裁、个人电脑及智能设备北美区总裁) 领导。这五名高层都将直接向杨元庆报告,并继续担任联想执行委员会 (LEC) 成员。
此外,联想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蒋凡可·兰奇(Gianfranco Lanci)也宣布了从公司退休的计划。在过渡期中,他将继续履行其联想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职责,负责所有业务集团与销售组织的全球业务运营。联想集团还公布了第三财季业绩。财报显示,联想集团该季度营业额为1142亿元,同比增长223%;税前利润为39亿元,同比增长516%;净利润为26亿元,同比增长531%。
其中,智能设备业务集团中的个人电脑与智能设备业务部分营业额为928亿元,同比增长265%,手机业务在该财季复苏,营业额达到1007亿元,同比增长101%;数据中心业务集团营业额为1082亿元,利润率同比提升1%;软件和服务的营业额增长至近92亿元,同比提升359%;DIBG数据智能业务集团实现营业额19亿元,同比增长39%,利润同比增长52%
首先安全生产分级管控的前提是要进行危险源辨识,在全面排查危险源后再使用LEC等方法进行风险评价,按照重大风险(红)、较大风险(橙)、一般风险(黄)和低风险(蓝)进行分级,最后绘制厂区平面四色分布图,在平面图上用红橙黄蓝四色表示不同的风险等级,并编制相应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安全责任清单、应急处置施等。这样就形成了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动态管理就是定期对危险源进行再辨识、再补充,同时定期开展风险评价工作,因为厂区内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或者大型维修作业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另外,我觉得要真正做到动态管理,需要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结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中的内容,可以将信息化平台与物联网相结合,形成网格化管理,将日常隐患排查以及闭环整改与风险辨识链接起来,比如经常性的在某一位置发现一般隐患。但是发现的频次较高,系统就可以直接提高该区域的风险等级。这样就真正的实现的动态管理,而且大大减轻了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若做不到安全信息化,那就只有安全管理人员加大日常检查频次,及时进行风险评价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