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车联网行业主要上市企业:四维图新(002405)、东软集团(600718)、启明信息(002232)、高鸿股份(000851)、易华录(300212)、银江股份(300020)、千方科技(002373)
本文核心数据:市场规模、投融资金额及事件、渗透率、用户规模、细分领域占比
行业概况
1、定义
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云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X(X:车、路、行人及云平台等)之间,进行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网络,是能够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网络,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系统领域的典型应用。
从结构层次来看,车联网系统是一个“端管云”三层结构体系:第一层是端系统,第二层是管系统,第三层是云系统。
从应用分类来看,车联网可以从联网技术、应用对象和需求对象等角度来划分,无论哪种分类方式都基本涉及到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信息服务类应用、以车辆驾驶为核心的汽车智能化应用和以协同为核心的智慧交通类应用。
2、产业链剖析:产业链条较长
车联网产业生态体系构成复杂,这就使得车联网产业形成了较长的产业链,车联网产业链跨越了服务业与制造业两大领域,相互渗透,跨界融合特点突出。
由于车联网产业跨界渗透融合性强,其产业链构成也区别于传统的上、中、下游的产业链构成方式。因此车联网产业链的构成可以结合车联网系统结构进行分析。车联网的系统结构包括“端、管、云”三个系统,车联网产业链也可以这三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端”层面以制造业产业角色为主,包括整车厂商、汽车电子系统提供商、元器件提供商、车内软件提供商等,如比亚迪、均胜电子和东软集团;“管”层面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角色比较均衡,主要包括设备提供商、通信服务商等,如移远通信、鼎通科技和广和通;“云”层面以服务业产业角色为主,包括软件和数据提供商、公共服务和行业服务提供商等,如四维图新、赛格导航和华测导航。
行业发展历程:目前处在5G+车联网深度融合阶段
我国车联网起步于2009年。2009年,上汽通用汽车将OnStar命名为安吉星并正式引入中国,在国内率先开启了车联网应用的前瞻探索。
按车联网技术发展情况划分,我国车联网市场经历了车联网导入阶段(支持远程通话)、手机互联网阶段(与汽车共享手机应用)、汽车IVI阶段(车载娱乐,围绕中控屏展开)、5G+V2X阶段。
目前,我国车联网行业处于与5G技术的深度融合时期。随着汽车从传统交通工具向着智能化、网联化和电动化方向演进,车联网成为5G交通和汽车领域跨界融合最具潜力的应用,已经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当前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管理部门的技术研究与产业发展热点。未来,随着5G与V2X技术的发展成熟,车联网产业将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行业政策背景:5G车联网为政策引导终极应用领域
目前,我国车联网相关政策落脚于相关技术领域的融合布局与协同发展。当前,我国主要进行车联网与5G技术的应用融合,以期交通运输、汽车和通信等行业更快实现智能化和数字化,因此近两年的大量政策均围绕5G和车联网展开,如2021年6月提出的《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及2020年9月提出的《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均对5G车联网未来发展目标进行了详细规划。
另外,当前,我国政策落脚于车路、车车协同技术升级,以支持智能交通,提高驾驶安全和提高交通效率。因此车联网先导区、路侧设施和相关网络安全标准体系的建设也成是重要课题,是目前中国车联网相关政策的具体布局指导方向。
“端”层面需求情况:汽车电子发展迅速,助推车联网行业技术升级
汽车电子领域作为车联网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在汽车工业中发展迅速,已经被认为是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又一次革命。这主要是因为电子产品系统占据了汽车成本的40%左右。另外,在汽车行业向着智能化、电动化和舒适型的方向发展中,其中70%的汽车创新来源于汽车电子行业。
根据Statista数据,2015-2020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逐年上涨,2020年已达到8150亿元,同比增长1014%。汽车电子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将刺激汽车电子行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势必带动车联网行业的技术升级,推动车联网行业规模扩张,最终实现智能化的大目标。
应用市场发展状况:智能交通及汽车行业未来市场前景可观
智能交通方面。智能交通第一阶段是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展开的,包括水陆空各方面硬件设施及软件系统集成,其中很重要的是建立高速公路收费系统。随着公路信息化的逐步完成,交通拥堵的问题主要来自于道路建设跟不上汽车增长,在道路建设有限的条件下,解决拥堵主要靠对车辆进行管理和调配。
因此目前智能交通发展正向着以车为对象的管理模式转变,未来智能交通将建立以车为节点的信息系统,即车联网。
根据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和赛文交通网公布的数据,,2011-2019年,我国智能交通市场总规模由420亿元增长至1454亿元。随着我国交通智能化应用的不断推进,结合交通各细分行业的智能化情况,经过初步估算,2020年我国智能交通市场规模超过1600亿元。智能交通市场规模呈明显上升趋势,年复合增长率接近20%,因此智能交通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汽车行业。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的普及,汽车产销量在我国市场逐年递增,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81亿辆,同比增长1019%。
而汽车作为车联网应用的重要载体,汽车保有量逐年稳步上升,未来市场发展一片向好。另外,在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发展的背景下,对于车联网的需求势必将稳步上升。
行业发展现状
1、渗透率:逐年提升,车联网用户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智能交通的发展,我国车联网行业渗透率逐年提升,用户的规模不断扩大。根据亿欧智库数据,2018年我国车联网行业渗透率为249%,车联网用户数量达5976万辆。2020年,中国车联网行业渗透率已达488%,超过全球车联网行业渗透率,车联网用户规模约为13713万辆。
2、市场规模:规模逐年上升,2020年达到1637亿元
根据亿欧智库的数据显示,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高速增长。2015年车联网市场规模达到442亿元,经过初步估算,2020年车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63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991%。
这主要是因为车联网作为5G在自动驾驶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主要应用场景,近年来5G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车联网行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在5G推动下,车联网潜在市场规模巨大,有待进一步发掘。
3、投融资:政策重燃资本投资热情,规模再创新高
近几年,车联网行业投融资起伏较大。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在车联网概念兴起之时,资本的投资热情较大,2016年投资事件数量达到最高,为130件;2018年投资金额最大,达到79334亿元。自2018年后,车联网行业的投资热情有所下降,这主要是由于疫情对于交通运输行业的重大影响。
2021年,随着国家以及各省市对于车联网行业政策的密集发布,车联网行业投融资规模再创新高,截止2021年9月,投资数量达到63件,投资总金额达到106588亿元,均已超过2020年全年的投资规模。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重点布局长三角地区
目前全国已有40多个城市级车联网试点示范,20多个智慧公路车路协同试点示范区,以及5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和2个省级车联网先导区。包含江苏(无锡)、天津(西青)、湖南(长沙)等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江苏省苏州市和南京市2个省级车联网先导区。因此,目前车联网重点布局长三角地区、天津市、重庆市和湖南省,其中,长三角地区为重中之重。
根据工信部要求,先导区将在重点高速公路、城市道路规模部署蜂窝车联网C-V2X网络,做好与5G和智慧城市发展的统筹衔接,完成重点区域交通设施车联网功能改造和核心系统能力提升,带动全路网规模部署。
国家级先导区方面,江苏(无锡)车联网先导区是国设立的首个车联网先导区,于2019年9月成立。2020年6月,天津(西青)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揭牌,是全国第二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2020年11月,湖南(长沙)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正式揭牌,是全国第三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2021年1月,重庆(两江新区)获得工信部批准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这是全国第四个、西部第一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2020年9月,长三角三省一市的相关部门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国家级长三角区域车联网先导区。
省级先导区方面,江苏省车联网先导区于2019年10月在苏州市正式揭牌,意味着苏州将以常熟市、相城区、工业园区为主体,创建首个省级车联网先导区。2020年12月,南京市省级车联网先导区落成。
2、企业竞争:竞争十分激烈,华为排名暂时领先
车联网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市场参与者众多,每个领域的优势竞争者各不相同。
车联网行业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升级和研发创新能力对于企业尤为重要。因此,行业专利的申请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企业的布局程度和相关技术的领先地位。根据智慧芽的专利数量申请排名,华为、博泰和擎感三家公司专利申请数量位列前三。其中,华为的专利申请数量最多,达到503个。因此,目前华为的车联网相关技术研发位于领先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专利申请排名前十的企业中,互联网企业华为、腾讯和百度,网联终端的代表性企业上海博泰,及汽车整车制造厂商吉利汽车和小鹏汽车均布局车联网行业。
根据搜狐汽车研究室的数据显示,从企业经营、未来发展和社会责任三大角度对车联网行业进行评分排名,华为、中国移动和百度位列前三。另外,软件及数据提供商东软集团、千方科技、四维图新和高新兴均有上榜。
综合来看,车联网行业中主要竞争者来自于互联网公司、整车制造厂商、软件及数据服务公司和网联终端代表性企业。企业跨界在车联网领域进行密集布局,竞争十分激烈。根据智慧芽和搜狐汽车研究室排名综合进行分析,华为的专利申请量和价值排名均位列第一,在车联网行业布局中暂时领先其他竞争者。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中国车联网行业发展三大趋势
目前汽车产业已形成共识,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生产方式向互联协作的智能制造体系演进,服务模式呈现信息化、共享化的趋势,带有鲜明跨界融合特征的智能网联汽车正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最重要的创新载体。
2、渗透率:进入加速增长阶段,用户规模进一步成长
3、市场规模:2026年车联网市场规模有望超过8千亿元
我国车联网行业不断壮大的优势在于汽车市场规模大,互联网技术升级速度快,以及通信产业发达。这为行业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需求、技术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因此,在发展优势的作用下,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将继续迅猛增长。
未来几年我国仍然是全球汽车消费大国,随着智能交通的发展,我国车联网用户的规模也将逐年提升,行业渗透率将进入进入加速增长阶段。经过初步估算,车联网市场规模有望在2026年达到8千亿元,2021-2026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036%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车联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由西安科技大学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
西安科技大学是一所历史底蕴厚重、综合实力强、办学水平高的中央和地方共建高校;在全国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荣膺“优秀”等级。学校现有51个本科专业、52个硕士学科点、9个博士学科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7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1个MBA培养中心。学校拥有安全技术及工程国家重点学科,1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7个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矿山救援西安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4个陕西省“13115”工程研究中心。“十一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874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60项;科研经费总额487亿元;获各级科技成果奖20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6项;获国家专利97项。科技产业总产值33亿元。学校现有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教授、副教授400余人,双聘院士8人。全日制在校博、硕士研究生及本科学生2万余人。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由西安科技大学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学院位于西安市南郊大学城,占地面积800余亩,南眺巍巍终南,北临香积古寺,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学院继承了西安科技大学五十余年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充分发挥了西安科技大学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突出“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特色。学院从西安科技大学现有的本科专业中精选出部分特色优势专业作为重点建设和发展的专业。学院围绕相关学科群设置了四个二级学院,开设本、专科专业23个,在校学生万余人,“千亩校园、万名学子”的格局已基本形成,是“西安市重点建设项目”、“西安市园林化单位”。被评为“陕西最佳独立学院”、 “ 中青在线排名上升速度最快的独立学院”、 “二十一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十二五教育发展创新单位” 、“ 陕西省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单位”。被《华商报》、《西安晚报》等媒体以“独具发展潜力独立学院”连续报道。2009年开始,学院部分专业已纳入二本招生,是陕西省首批纳入二本招生的独立学院。
学院师资与科研 学院拥有一支创新有为、团结进取的领导班子。班子成员主要由西安科技大学委派的领导干部担任。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00余名,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占教师人数40%,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80%,形成了一支以西安科技大学优秀教师和学校专职教师为骨干,企业“双师型”教师为辅助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院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级教改课题、省级教改项目和校级教改项目,实现了陕西省独立学院国家级教改项目立项零的突破。学院承担了多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基于嵌入式技术矿山综合接入设备”被列为西安市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广项目,“高校后勤数字化管理系统”被列为西安市发改委节能减排重点支持项目,“以太网/多路E1芯片及其应用系统”被列为西安市科技局创新信息技术专项资金项目,“高校水电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被列为西安市工信委信息产业发展扶持专项项目,“太阳能组件状态检测系统实现与产业化” 被列为陕西省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太阳能智能监测工程实验室”被列为西安市重点工程实验室,等等,一批优秀科研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获国家专利100余项,实现了科技产业总产值12亿元。
学生培养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培育多形式、个性化的育人环境,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学院建有现代化的实验中心,拥有各类基础和专业实验室五十余个,电气实习车间、金工实习车间、3D数控精雕实习车间等多个实习车间,还与世界著名企业Mentor Graphic、Cypress、中国航天微电子研究所等单位建立了校内联合实验室。学院学生在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和文体活动中屡创佳绩:2008、2009连续两年参加陕西省大学生电子大赛分获二、三等奖;2009、2010年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分别取得了一等奖和三个队荣获陕西赛区二等奖的佳绩,在陕西省独立学院中名列前茅。学院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竭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生跆拳道队在陕西省第二届大学生跆拳道社团交流大赛上,取得一金七铜、团体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并荣获“精神文明运动队”称号;学院周怡涵同学在第三届西部总决赛上,摘取“最具人气”和“最佳才智”两项桂冠。
办学特色 学院充分利用合作各方在能源、建筑、机电、文化创意等行业的产业优势,突出以科技引领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特色,加强实践教学,因材施教,以科研、产业带动就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实习、就业和创业平台。学院与华为、中兴、赛格、陕西能源化工集团、广厦集团等国内大型知名企业建立了300多个实习实训基地。学院鼓励由青年教师带队,学生参与,共同创新、创业,先后创立了“银河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恒业建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巧的木国际(香港)有限公司”“科大高新投资集团公司”、“航天意德高科技产业有限公司”、“西科节能公司”等创新型企业。在工业现场自动化控制、新型建筑工程、文化创意产业、节能减排工程、太阳能光伏与LED照明产业等高端新兴产业领域形成广泛影响。通过 “创新、创业、创未来” 等系列实践活动,不仅使创新、创业在校内蔚然成风,还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强化锻炼,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国际交流 学院注重国际交流合作,已与美国劳伦斯技术大学、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美国北阿拉巴马州立大学、美国科罗拉多理工大学等十余所大学及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菲律宾圣卡洛斯大学等多所院校合作,开展“1+2+1、2+2”双学历人才培养计划、“3+1+1、3+2”本硕连读及本升硕、专升硕等多个合作项目。学生毕业后可同时获得我方和(或)外方大学的学历文凭。至今,已有100余名学生通过交流项目出国深造。随着学院国际交流项目的进一步开拓, 2011年开始,学院独立开设中美双学位国际班(财务管理专业),与国际接轨,引进全英语教材和师资,进行双语教学,专门培养中美双学位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此外,学院还开展了大学生暑期赴美带薪实习项目,为学生提供获得国外宝贵实践工作经验的机会。
学院目标 展望未来,学院将继续发扬“创新、高效、卓越”的高新精神,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紧抓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强化素质教育,努力把学院建成专业特色明显、社会服务功能强,以“创意、创新、科技”为引领的产学研密切相结合的一流创新型大学。
学院取得的部分办学成绩
陕西最佳独立学院
陕西省首批纳入二本招生的独立学院
绿化园林校园
陕西省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单位
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
西安市数字化校园建设示范单位
二十一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
中青在线排名上升最快独立学院
我院产学研基地建设项目连续三年列入“西安市重点建设项目”
2009年我院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实现独立学院零的突破
2010届毕业生实现97%的高质量就业
院长丁正生教授获“陕西省教学名师”称号
院长丁正生教授获“2010中国教育改革杰出贡献人物”称号
常务副院长孙龙杰教授荣获“‘十二五’教育发展”荣誉称号
常务副院长孙龙杰教授荣获 “全国独立学院优秀工作者”称号
常务副院长孙龙杰博士出任陕西省创业促进会导师委员会主席。
常务副院长孙龙杰获“陕西十大杰出经济人物”称号
我院教师于鑫获得创新发明大赛三等奖
科研成果“基于嵌入式技术的矿山综合接入设备(C-box)”被列入西安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并获得了西安市政府百万元资金资助。
“校园后勤数字化节能项目”列为西安市发改委节能减排重点推广项目。
在第十七届杨凌农高会上,我院携手长安区政府,签订“秦岭万亩花卉”博览园项目。
陕西省社科院“创意产业研究基地“落户我院
美国Mentor(明导)公司在我院建立价值500万美元的“EDA系统顶级实验室”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人才培养综合服务平台认定测评中心“落户我院
陕西省工信厅捐赠太阳能光伏电站,促进我院光伏产业研究及人才培养
2008年获陕西省大学生电子大赛三等奖
我院学生折磊、武宝伟荣获“2008陕西省大学生基础力学竞赛”优胜奖
2009年获陕西省大学生电子大赛二等奖、三等奖
2009年,荣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陕西省电子设计竞赛中荣获二等奖等
2010年我院参加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取得了三个队荣获陕西赛区二等奖的佳绩
学生创业团队“科大高新IT事业部”盈利逾百万元
我院周怡涵同学在第三届西部总决赛中进入前十佳,并获得“最具人气”和“才智”两项殊荣
“基于嵌入式技术的矿山综合接入设备(C-box)”被列入西安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高校后勤数字化管理系统”被列为西安市发改委节能减排重点支持项目
“以太网/多路E1芯片及其应用系统被列为西安市科技局创新信息技术专项资金项目
“高校水电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被列为西安市工信委信息产业发展扶持专项项目
“太阳能组件状态检测系统实现与产业化被列为陕西省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
“太阳能智能监测工程实验室”被列为西安市重点工程实验室
获国家专利100余项,实现科技产业总产值12亿元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四个二级学院简介
能源学院
能源学院开设采矿工程、测绘工程、能源工程及自动化3个本科专业和煤矿开采技术、工程测量与监理2个专科专业。其中能源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为陕西省二本招生专业。
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工程系源于 1938 年由北洋大学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私立焦作工学院组建的国立西北工学院矿冶系(后更名为采矿系)。1958 年西安科技大学的前身——西安矿业学院从西安交通大学分离出来独立办学,并隶属于原煤炭工业部,成为西部地区唯一的一所矿业工程类五年制本科高等院校。历经七十余年,西安科技大学在能源领域一直是我国采矿工程、矿山安全技术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已形成学科特色鲜明、专业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优越的教学与科研体系。现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安全生产培训机构,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西部矿山煤矿安全工程研究中心,2个陕西省重点学科,2个陕西省特色专业,2个陕西省名牌专业,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拥有矿业工程、岩层控制理论与技术、矿山煤岩动力灾害控制理论与技术、开采理论与技术、安全技术及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等4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矿山机电工程、矿山环境工程、矿业信息工程等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师资方面有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12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9人。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9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3项,承担国际合作项目4项,承担省部级项目36项。
能源学院秉承西安科技大学在煤炭工业领域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精选特色专业,加强校企合作,加强科技成果在行业的应用与推广。在节能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方向领域,学院设有节能工程研究所,以及承担节能技术推广的校产企业西安西科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高校后勤数字化管理系统”被列为西安市发改委节能减排重点支持项目,“高校水电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被列为西安市工信委信息产业发展扶持专项项目,“LED照明示范工程”被列为西安市科技局专项基金支持项目。西科节能公司已获得国家发改委首批合同能源服务企业认证、西安市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享受国家合同能源服务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在陕西省常务副省长娄勤俭的主持见证下,西科节能公司于2011年初与国信证券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上市工作现已全面展开。在采矿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方向领域,学院设有矿山自动化技术研究所、西科高新安全技术研究院。“基于嵌入式技术的矿山综合接入设备”被列为西安市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广项目,“数字化矿山系统”已在中煤集团公司得到推广应用。安全技术研究院由著名矿山安全专家、博士生导师常心坦教授主持,李学文等十余名博士参与课题研究,“煤矿瓦斯预测分析系统”、“矿井通风分析系统”等已广泛应用于陕西黄陵煤业集团公司、新疆焦煤集团公司、神华宁煤集团公司等大型煤业集团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开设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4个本科专业,建筑工程管理专科专业。
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科是在1958年建校时设立的矿井建设专业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目前拥有生态节能建筑、岩土工程加固理论与技术、岩土边坡稳定与防护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与控制理论研究、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等1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岩土加固理论与技术、岩土工程风险评价与管理、岩土工程特殊施工技术与方法、结构抗震设计与控制理论研究、岩石动态力学特性与爆破技术等1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师资方面有教授23人,副教授16人。实验室建设方面,岩土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另有共建的教育部西部煤矿开采及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和陕西省岩层控制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完成和承担大量国家及省、部级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学科特色,取得了一大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有3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教学团队,1名省级教学名师,1门省级优秀教材,承担4项国家级教改项目,获得5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密切加强同房地产业界的联系,与西安立丰集团、西安铁峰房地产有限公司、陕西秦晋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陕西天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知名房地产企业合作,建立了具有实战意义的校企实习基地近百家,并且聘请多名房地产业界精英和建筑领域专家为我院客座教授,定期开展关于房地产领域发展趋势的研讨。学院成立了恒业建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校产企业,鼓励学生全方位参与到房地产业的各个环节,按照房地产开发、运营的步骤,将设计、施工、装饰装修、营销运营等具体环节学生的培养完全落到实处,通过实践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在建筑施工方面,使学生参与到恒业建筑公司承接的各类建设项目中,包括学院的校园建设,06、07、08级许多学生参与了建设实习,获得了学生的一致认可;在房地产营销与策划方面,学院以“静馨苑”小区开发作为实训楼盘,组织营销策划团队,具体进行房地产运营与实务的实践探索;在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方面,学院与中建上海设计院、上海同致设计事务所等资深设计公司积极合作成立西安事务所,将我院相关专业的实习实训与市场企业紧密结合;在建筑节能、新型建筑领域的探索方面,我院太阳能光伏与LED照明研究所、校产企业西安西科技术节能有限公司、陕西西科美芯科技集团公司等在建筑节能、新型墙体材料研究方面,拥有雄厚的科研创新实力,西科节能公司和美芯科技公司是国家发改委首批节能服务公司备案企业,也是为数不多的具备承担大型节能项目资格的企业,现已承担了多家院校和十几家知名企业的节能项目。
机电信息学院
机电信息学院开设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微电子学(太阳能光伏方向、嵌入式系统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6个本科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2个专科专业。其中自动化专业为陕西省二本招生专业。西安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陕西省特色专业。
西安科技大学在机电工程、信息技术领域的历史源于1958年前西安交通大学的矿山机电专业。目前设有机械工程、通信与信息工程、电气与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个二级学院,拥有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信息与通信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嵌入式系统等2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及智能检测与控制、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生产过程智能监控技术研究等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师资方面有教授89人,副教授72人,博导8人。近年来荣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8项,省部级科研奖18项,获得国家专利24项,共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56项,横向课题126项。
机电信息学院紧跟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围绕西安科技大学机电、信息领域优势学科,结合自身产业化优势,建立了电路实验室、数电实验室、模电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电机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照明节电实验平台、后勤水电数据采集实验平台、太阳能发电与LED照明管理实验平台、远程数据采集/传输实验平台、建筑结构应力及环境参数传感网络实验平台、采暖节能技术实验平台、PLC和变频调速技术实验室、微电子设计实验室、嵌入式技术实验室、数据网络研究室等。在太阳能光伏专业方向领域,学院设有太阳能光伏应用研究所,“太阳能组件状态检测系统实现与产业化” 被列为陕西省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太阳能智能监测工程实验室”被列为西安市重点工程实验室,研究所受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委托编制了《西安高新区电力装备、光伏及LED产业十二五规划》。在嵌入式系统专业方向领域,学院设有嵌入式系统应用研究所,“以太网/多路E1芯片及其应用系统”被列为西安市科技局创新信息技术专项资金项目。校产企业航天意德高科技产业公司,以移动通讯网络优化、3G数据应用为主要科技开发项目,是我院产学研结合办学理念下的典型企业,学院师生共同参与开发,年产值逾两千万元。物联网技术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将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校产企业陕西西科美芯科技集团公司物联网事业部,以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为主要科技开发项目,公司科研成果目前已在矿山开采、水资源管理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06级机电类专业学生组建了“科大高新IT事业部”创业团队,完成了多项计算机网络服务、安防监控、网站建设等工程项目,在实践中提升了自己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取得了盈利逾百万元的优良业绩。
人文与管理学院
人文与管理学院开设财务管理、旅游管理、英语、艺术设计与工业设计5个本科专业,及财务管理专业(国际班)。
西安科技大学在管理、外语、艺术等学科领域方面,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财务管理、旅游企业管理、快速成型与模具制造、工效学与人因工程等1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资源经济与管理、技术与经济管理、风险管理、安全经济与管理等4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师资方面有教授、副教授37人。近年来,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4项;公开发表论文360篇,其中EI、ISTP检索12篇;纵向项目、横向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
人文与管理学院设有ERP沙盘模拟实验室和手工会计实训室,3D精雕数字艺术实验室、装饰设计室、木艺实验室、漆艺实验室、陶艺实验室、数字艺术专业设计室、出图室等多个实验室,用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同时,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一百多个长期产学研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以促进学院的实践教学和就业。在人文和产业相结合的实践方面,学院紧抓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机遇,与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联合成立了陕西省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基地,同时与陕西省政协成立了陕西省专家企业家联合会,汇聚了文化与管理领域的各界名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与发展。学院老师带领学生共同参与创业,成立了校产企业巧的木香港(国际)有限公司,专注于家居、家饰的高端礼品、奢侈品的设计开发,与美国著名大学展开联合设计,并于2009年以高端奢侈品牌入驻著名奢侈品商城世纪金花各商场,“Cleverwood”品牌以其“典雅、尊贵、时尚”的风格,吸引着社会的目光,同时也为学院艺术系师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学院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合作成立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高新分社,开创了省内出版社与独立学院合作的先河,学院借此契机在出版与新闻传媒产业扬帆起航。纳斯达克上市企业采纳品牌营销顾问有限公司与我院携手共同创立西安采纳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为西部企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同时为我院学生提供了在世界知名企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学院与美国知名大学联合成立了财务管理专业国际班,为学生开辟了一条经济、安全的留学途径,使学生能够学习到美国最前沿的投资、融资、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知识和经验,毕业后可在世界知名企业、各外贸、涉外企事业单位或银行、证券等金融行业高质量就业。
国内车联网行业主要上市企业:四维图新(002405)、东软集团(600718)、启明信息(002232)、高鸿股份(000851)、易华录(300212)、银江股份(300020)、千方科技(002373)
本文核心数据:市场规模、投融资金额及事件、渗透率、用户规模、细分领域占比
行业概况
1、定义
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云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X(X:车、路、行人及云平台等)之间,进行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网络,是能够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网络,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系统领域的典型应用。
从结构层次来看,车联网系统是一个“端管云”三层结构体系:第一层是端系统,第二层是管系统,第三层是云系统。
从应用分类来看,车联网可以从联网技术、应用对象和需求对象等角度来划分,无论哪种分类方式都基本涉及到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信息服务类应用、以车辆驾驶为核心的汽车智能化应用和以协同为核心的智慧交通类应用。
2、产业链剖析:产业链条较长
车联网产业生态体系构成复杂,这就使得车联网产业形成了较长的产业链,车联网产业链跨越了服务业与制造业两大领域,相互渗透,跨界融合特点突出。
由于车联网产业跨界渗透融合性强,其产业链构成也区别于传统的上、中、下游的产业链构成方式。因此车联网产业链的构成可以结合车联网系统结构进行分析。车联网的系统结构包括“端、管、云”三个系统,车联网产业链也可以这三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端”层面以制造业产业角色为主,包括整车厂商、汽车电子系统提供商、元器件提供商、车内软件提供商等,如比亚迪、均胜电子和东软集团;“管”层面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角色比较均衡,主要包括设备提供商、通信服务商等,如移远通信、鼎通科技和广和通;“云”层面以服务业产业角色为主,包括软件和数据提供商、公共服务和行业服务提供商等,如四维图新、赛格导航和华测导航。
行业发展现状
1、渗透率:逐年提升,车联网用户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智能交通的发展,我国车联网行业渗透率逐年提升,用户的规模不断扩大。根据亿欧智库数据,2018年我国车联网行业渗透率为249%,车联网用户数量达5976万辆。2020年,中国车联网行业渗透率已达488%,超过全球车联网行业渗透率,车联网用户规模约为13713万辆。
2、市场规模:规模逐年上升,2020年达到1637亿元
根据亿欧智库的数据显示,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高速增长。2015年车联网市场规模达到442亿元,经过初步估算,2020年车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63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991%。
这主要是因为车联网作为5G在自动驾驶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主要应用场景,近年来5G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车联网行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在5G推动下,车联网潜在市场规模巨大,有待进一步发掘。
3、投融资:政策重燃资本投资热情,规模再创新高
近几年,车联网行业投融资起伏较大。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在车联网概念兴起之时,资本的投资热情较大,2016年投资事件数量达到最高,为130件;2018年投资金额最大,达到79334亿元。自2018年后,车联网行业的投资热情有所下降,这主要是由于疫情对于交通运输行业的重大影响。
2021年,随着国家以及各省市对于车联网行业政策的密集发布,车联网行业投融资规模再创新高,截止2021年9月,投资数量达到63件,投资总金额达到106588亿元,均已超过2020年全年的投资规模。
市场规模预测:2026年车联网市场规模有望超过8千亿元
我国车联网行业不断壮大的优势在于汽车市场规模大,互联网技术升级速度快,以及通信产业发达。这为行业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需求、技术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因此,在发展优势的作用下,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将继续迅猛增长。
未来几年我国仍然是全球汽车消费大国,随着智能交通的发展,我国车联网用户的规模也将逐年提升,行业渗透率将进入进入加速增长阶段。经过初步估算,车联网市场规模有望在2026年达到8千亿元,2021-2026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036%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车联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