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壮大高技能人才
“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壮大高技能人才,就业新的增长点和新就业形态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迫切需要劳动者提升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壮大高技能人才。
“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壮大高技能人才1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人社部、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近日研究编制了《“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2021到2025年的具体目标为:组织实施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7500万人次以上。
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总量已超过5000万人。“十四五”时期,就业新的增长点和新就业形态不断发展变化,迫切需要劳动者提升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规划》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更加完善,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等主要目标。
人社部副部长汤涛:具体目标是组织实施政府补贴性培训达7500万人次以上,其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3000万人次以上;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人员要达到4000万人次以上,其中能够达到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的高技能人才要达到800万人次以上;新增公共实训基地200个。
针对劳动者不愿当工人,技能成才、技能就业吸引力不足的问题,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刘康回应,要打破目前的“天花板”“隐形门”。
刘康:探索拓展技能人才“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技能人才和专技人才等相应人才可以贯通发展;健全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与此同时,对开展学徒培训的企业给予相应的职业培训补贴,推动后辈技能人才的成长。
“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壮大高技能人才2作为我国首次编制的国家级职业技能培训五年专项规划,《“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公布。《规划》有何亮点?未来职业技能培训的目标和重点是什么?怎样完善技术工人职业发展通道、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平?在1月7日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规划》有关情况,并释放了一系列重要信号。
高层次技能人才培训成“重中之重”
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全国共组织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近1亿人次;其中培训企业职工超过3000万人次,农民工超过4000万人次,贫困劳动力超过900万人次。技工教育每年输送毕业生能够达到100万以上,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过400万以上。全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总量已超过5000万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介绍,“十四五”时期,就业新的增长点和新就业形态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迫切需要劳动者提升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与此同时,职业培训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一是技能人才培养不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要求;二是 “就业难”和“招工难”两难并存;三是培训基础能力薄弱。
作为我国首次编制的国家级职业技能培训五年专项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组织实施政府补贴性培训达7500万人次以上,其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3000万人次以上;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人员要达到4000万人次以上,其中能够达到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的高技能人才要达到800万人次以上;新增公共实训基地200个。
《规划》提出五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健全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二是培训的供给能力要提升。三是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四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化建设。五是完善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加强技能人才的评价、激励和保障工作。
汤涛表示,下一步将加大投入力度。多方筹集资金,做好培训资金的保障工作,健全市场化投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统筹利用好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和已有的职业培训资金,包括已有的职业技能培训专项行动专账的结余资金,按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参训人员给予培训补贴、技能提升补贴和相关的生活补贴。
“要把高层次技能人才的培训作为‘十四五’的重中之重。”汤涛强调,目前制造业、企业对技工、技师的需求非常急迫,很多企业在实施新技术的时候都面临高层次技能人才短缺、招工紧缺的问题,将指导各地根据国家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需求,动态调整培训专业设置补贴项目,提升培训层次,为企业培养更多技能型、应用型和创新型的技能人才。
完善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如何进一步激发技能劳动者参与职业培训的内生动力,提升技能就业、技能成才的吸引力?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刘康介绍,为了不断壮大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的技能人才队伍,《规划》专门就完善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是完善技术工人的整个职业发展通道。要打破目前的“天花板”“隐形门”,形成技能人才的纵向职业技能等级阶梯,探索拓展技能人才“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横向是技能人才和专技人才等相应的人才可以贯通发展。
二是完善技能人才的评价体系。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养成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全面推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并且要将评价结果和使用、待遇挂钩。
三是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平。推动《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这个重要文件落实、落地落企,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符合技能人才特点的工资分配制度;推动企业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探索技能激励办法。
四是加强对技能人才的表彰激励。完善以国家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的技能人才表彰奖励体系。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在各级各类表彰当中的倾斜力度。要做好“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评选表彰,而且要给他们更高的待遇。
五是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要为技能人才搭建展示精湛技艺的平台,促进技能人才实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为他们创造出彩的机会。
与此同时,推动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就是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方式,对开展学徒培训的企业给予相应的职业培训补贴,推动后辈技能人才的成长。
首次提出产训结合 促进高质量就业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关键就是要千方百计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量,真正通过高质量培训促进高质量就业,推动高质量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哈增友表示,《规划》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紧紧牵住提高培训质量这个“牛鼻子”,首次提出产训结合的理念和举措。就是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和企业自身生产经营需要搞培训,核心要义就是要切实提高培训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哈增友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与有关部门按照产训结合理念,从供需两端精准发力,推动培训规划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从供给侧角度讲,主要是推动职业技能培训扩容提质。对企业来说,重在发挥培训主体作用。作为政府部门,要充分尊重企业意愿,帮助企业落实好开展培训的税收优惠政策和相关补贴政策,真正支持企业开展多层次、大规模的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稳岗培训和转岗培训。同时,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大型企业建立自己的职工培训机构,面向本单位的企业职工,包括产业链中关联度比较高的中小微企业的职工开展培训。
对院校来讲,重在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支持引导一万多所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充分发挥自身的师资优势,持续提升培训内容与企业需求的契合度,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真正落地见效。下一步一定要加大院校面向企业职工、重点就业群体的开放度。
对各类培训机构来说,重在健康有序发展。将为各类培训机构开展正常的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也将加速推进规范化管理。
对各类公共实训基地来说,重在发挥基础支撑作用。将进一步完善行业企业、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各类培训机构,利用公共实训基地开展培训的相关制度,推动培训资源进一步实现共建共享。要提升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就业群体共享公共培训资源的可及性和便利度。
从需求侧角度讲,主要是充分调动广大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里面关键要做到“两个有”,第一个是个人有意愿,第二个是政府有实招。
“持续增加职业技能培训投入,切实提高广大技能劳动者的待遇水平,推动更多技能劳动者早日跨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哈增友说。
“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壮大高技能人才3近日,《“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正式印发,对未来我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
“十四五”时期我国职业技能培训发展的目标和重点是什么?如何适应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有哪些创新举措?7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回应社会关切。
1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哈增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刘康介绍《“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新华社发(刘健摄)
明确未来目标,重视落实落地
“规划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更加完善,共建共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更加健全,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更加有效等四个主要目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说。
会上,汤涛给出了未来具体目标的一组数据:
——组织实施政府补贴性培训7500万人次以上,其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3000万人次以上;
——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员4000万人次以上,其中能够达到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的高技能人才达到800万人次以上;
——新增公共实训基地200个。
同时,规划提出了五个方面重点任务,包括健全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升培训供给能力、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化建设、完善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
方向明确,重在落实。汤涛表示,要加大加强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同时多方筹集资金,健全市场化投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并统筹利用好就业补助资金。
同“十三五”时期相比,“十四五”时期培训人次减少了很多。“质量上的不同并不意味着培训量的减少和培训规模的缩小,最主要的是要把高层次技能人才的培训作为‘十四五’的重中之重。”汤涛认为,目前制造业、企业对技工、技师的需求非常急迫,很多企业面临高层次技能人才短缺、招工紧缺的问题。为此,将指导各地根据国家发展需求,动态调整培训专业设置补贴项目,提升培训层次,为企业培养更多技能人才。
新经济有新助力,“老问题”走新路径
以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经济不断向各个行业领域渗透,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员,如何在职业培训中加快“数字步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司司长刘康给出了五个方面的“助力”:
——修订职业分类大典,对数字技能类职业要特别进行标注,积极开发数字技能类新职业,制定数字技能类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
——发布培训标准和课程方案,加大数字技能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开发力度,组织开发数字技能通用素质培训教材。
——推进数字技能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引入数字技术,创新评价方式。
——指导各地在开展各类比赛时把数字技能类职业作为相应内容加以推进,全面推动数字技能提升。
——培育一批具有数字技能培养优势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遴选培育一批数字技能培训优质职业院校,打造一批功能突出、资源共享的区域性数字技能公共实训基地。
新经济有新助力,“老问题”也有新路径。针对不少劳动者不愿当工人,技能成才、技能就业吸引力不足的情况,刘康表示,要形成技能人才纵向职业技能等级阶梯,探索拓展技能人才“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并形成技能人才和专技人才等相应人才横向贯通发展的路径。
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加强对技能人才的表彰激励、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推动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一系列助推技能人才发展的“大礼包”正在陆续推出,促进技能人才实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梦想。
让职业技能培训真正扩容提质
此次印发的规划明确提出进一步拓展技术工人的职业发展通道。
“有的人30岁、40岁已经是高级技师了,等他到50岁以后,他的职业不能进一步提升,往上发展要捅破这个‘天花板’,让他往特级技师、甚至更高的层级发展。”汤涛说。
在提升培训供给能力方面,汤涛表示,以前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低端培训较多,中端和高端培训较少,要鼓励更多培训机构、职业院校、企业参与更高质量的职业技能培训中。
适应产业发展,高质量推动“产训结合”促进产业链和职业技能培训链的有效衔接,也是规划的一个亮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哈增友介绍,规划首次提出了产训结合的理念和举措。“产训结合,就是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和企业自身生产经营需要搞培训,核心要义就是要切实提高培训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十四五”期间,职业技能培训能否真正扩容提质,重在发挥好企业的培训主体作用,提高院校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各类培训机构重在健康有序发展,发挥各类公共实训基地基础支撑作用。
哈增友表示,政府部门要大力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导向,切实提高广大技能劳动者的待遇水平;广大劳动者要踏踏实实参与到职业技能培训中,努力钻研,掌握就业创业的真本领,端上勤劳创新致富的“金饭碗”。
物联网就业前景很好,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
物联网专业是教育部允许高校增设新专业后,高校申请最多的学校,这也说明了国家对物联网经济的重视和人才培养的迫切性。物联网的产业规模比互联网产业大20倍以上,而物联网技术领域需要的人才每年也将在百万人的量级。
物联网的基本特征从通信对象和过程来看,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是物联网的核心。物联网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整体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
整体感知—可以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智能传感器等感知设备感知获取物体的各类信息。
可靠传输—通过对互联网、无线网络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送,以便信息交流、分享。
智能处理—使用各种智能技术,对感知和传送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实现监测与控制的智能化。
物联网前景很好,物联网作为一个新经济增长点的战略新兴产业,具有良好的市场效益,《2014-2018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表明,2010年物联网在安防、交通、电力和物流领域的市场规模分别为600亿元、300亿元、280亿元和150亿元。物联网技术包含的方面很多,涉及电子电器技术、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等,看你要着重哪个领域咯~每个行业的就业情况其实都还不错,主要看个人能力、情商、工作态度。
物联网开发是电子、嵌入式开发、自动化控制、网络通信、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外,还需要进一步具备动手实践能力,才能适应企业的真实需要。华清远见物联网的基础知识、系统搭建到综合应用,共分三个层次深入浅出地为读者拨开萦绕于物联网这个概念的重重迷雾,引领读者渐渐步入物联网世界。
华清远见的特色是,注重实践,与实际项目相结合,除每章附有小实验外,特别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大量篇幅以物联网的实际项目应用开发为例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 同时,书中的实例对时下经常使用的功能、设备、器材进行讲解和说明,力求教材所涉及的内容能紧跟行业实际应用的需要 ,加深读者对物联网应用的理解。华清远见物联网有就业培训方面,有4年成熟的经验,感觉还是挺靠谱的了,具体对比后的感觉。10月27日,从无锡机场到湖滨饭店的轿车频繁穿梭,湖滨饭店及周围的宾馆入住率暴增,全国各地都来赶一场物联网的大集。28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中科院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10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大会”在无锡盛大开幕,同时举行的还有博览会和技术及商业应用高峰论坛,为期三天。八位部长级官员、三位院士、四十多位司局长和五十多位跨国公司高层及大型央企高层出席此次会议,是近年来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力最深远的行业盛会。这不仅是一次对物联网产业的检阅,也是一次集体思考,为下一步发展理清思路。
用战略性眼光
务实布局
“物联网的‘泡泡糖’(PPT)时代已经过去,现在要演示的是真q实d。”张伟(某物联网公司CEO,化名)想起一年前跟用户交流时如是感叹,以前多数公司都是停留在方案构思和宣讲阶段,只能靠PPT(幻灯片)来展示物联网,而现在,用户不再满足于PPT了,要看实际案例。如果说,去年来到无锡,每次参观者接触到的示范项目都是“太湖鱼”,那么今年的无锡,则呈现出更多物联网的应用。
本届博览会就是一次大秀场。以传感器、RFID、网络设备、嵌入式终端制造等为代表的物联网制造业,以通信网络为代表的物联网基础设施服务业,和以软件集成、应用开发等为代表的物联网服务业等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都参与了此次博览会。
无锡,整个城市都散发着浓郁的物联网氛围,从2009年8月以来,物联网概念的公司比肩接踵地成立,分布在无锡新区、滨湖区等地。新区设立了10亿元产业培育专项基金,主要用于重点支柱产业促进和新兴产业培育,尤其是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战略性产业,核心企业入驻园区,新区都给予3年贷贴息或一定比例的注册资本金配套;滨湖区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也在集聚各类资源,已累计引进物联网及相关企业200家以上,其中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35家。
无锡市市长毛小平介绍说,2009年8月7日温总理在视察无锡时提到建立感知中国中心,同年10月13日国务院批准同意建设无锡传感网实验区,无锡迅速开始创建物联网、传感网的示范区,技术研发事业培育、人才引进等配套技术相继出台。到今天,有156个物联网项目已经签约,即将开工建设。
去年11月12日,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无锡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建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协议,先期以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物联网发展中心为运作载体,总部设在无锡。发展中心第一任主任为叶甜春。据叶甜春介绍,发展中心采用了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吸纳社会资本,与工业界紧密合作,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中心目前设立了综合协调部、战略规划部、应用总体部和技术服务部四个部门。
叶甜春认为,物联网与现有传感网和信息化技术的差异是:更大规模的节点覆盖、更综合的系统集成和更智能的信息处理。“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更需要‘战略性眼光’,物联网的培育和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这其中核心技术的培育和掌握是关键中的关键。”叶甜春发自肺腑地说,如果没有重点地一哄而上、遍地开花,可以推进信息化,但做不成物联网,或者成为又一个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打工产业”。
中国科学院在知识创新工程中,对传感网/物联网领域进行了战略性的前瞻布局,已开展了近10年工作。包括传感器与芯片、信息网络与传输技术、信息处理与存储、软件等,传感器与芯片方面包括声学、振动、压力、温度、湿度、生物、化学等传感器。
借力运营商
物联网与互联网经常被相提并论,虽然两者的本质、内涵及应用模式都有差别,但发展路线却是可以作一定借鉴的。启明创投董事总经理邝子平认为,互联网发展初期,要感谢运营商,因为他们在互联网还没有明确形态时,就大力投入组建了骨干网,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和完善,促进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如今,物联网来了,运营商又开始摩拳擦掌。
中国电信所关注的领域包括节能减排、民生工程、防灾减灾等。中国电信副总工程师靳东滨透露,中国电信已经在着手建立物联网的企业标准。“因为国家物联网标准组有一些标准并没有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电信建立了企业标准。目前,中国电信已经出台了七个关于M2M的标准,包括终端、平台设备和服务协议等。”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强认为,TD-SCDMA的独特优势为物联网的规模发展提供了网络平台,TD的优势是:国家自主知识产权标准保障了通信的安全可靠;频谱效率更高、客户为每比特数据传输支付费用低;根据网络需求,可自行配置上下行资源,特别适合监控等非对称性数据传输业务。杨志强指出,物联网与TD结合有利于我国两大基础创新技术发挥协调作用。“TD与物联网都属于产业链形态的集群性创新模式,由于这种集群性和链条性,使得这两大基础创新在芯片、终端、测试、系统及应用等各个环节具有高度的重合和协同性,将会充分发挥基础协调作用。”杨志强介绍说。
据悉,中国移动M2M业务已经超过了500万终端,2009年,M2M业务收入超过7个亿,2010年,M2M终端用户超过500万,年增长率66%。M2M产业从分布上来看,电力行业占终端总数的35%多,主要应用为电力远程抄表、电力输配变设备监控;交通行业占终端总数的30%,主要应用为车辆定位管理。
中国移动在无锡物联网研究院建设完善了研发试验环境,拥有总面积达1050平米的基础实验室和支持2G和3G的应用开发测试系统;并建立了中国移动物联网体系架构。其目标是把每一个人、每一辆车、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城市接入物联网。
事实上,物联网产业应该借力于运营商及大企业的投入,给物联网一个初始推动,逐步渗透入行业。
从集中走向分布
运营商所擅长的基础设施是一个方面,物联网最后落地,必然是在行业应用中。物联网应用的一个最普遍特点是从集中走向分布,突出表现在智能安防和制造业等领域。
本土著名安防企业博康集团总裁李璞认为,物联网可实现分布式的智能,分布于全系统内的智能化使人与物、物与物得以通信对话,从而自动获取物的动态特征、关联特征,实现所有物征动态信息互通共享。物联网为智能安防带来了一套完整可参照的“技术体系框架”,改变了现在安防领域局部智能、局部互通的限制。经过海量数据存储、处理及多传输通信技术,实现事前的分析预警、事发的实时报警和事后的侦查取证。
西门子中国研究院院长徐亚丁也认为物联网技术为自动化领域带来了更好的分布式解决方案。“制造业面临的大趋势是个性化定制需求、全球化的采购和生产。发达国家的现状是机器密集型,发展中国家的现状是劳动力密集型,两者都向大机器分布式模块化制造转变。”徐亚丁介绍说,采用物联网技术可以使生产自动化从集中走向分布,能够自动调整工序、灵活增减工序。物联网架构使模块可重用性得以提高,可进行重新配置组合以适应生产需要,减少资源浪费,还可以调整就业人口,使受良好教育的劳动力从事高附加值的模块设计维护。“分布式模块化生产系统的关键技术就是物联网,物联网技术使每个模块智能化,能够承担灵活多样的生产任务;使模块内部集成,实现机电/人机一体化。”可见,要深化物联网的应用,必须吃透其技术特性和优势,才能找准应用切入点。
资本市场冷静观望
在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大会的投融资高峰论坛上,来自德同资本、红杉资本、启明创投、美国风投协会等风险投资领域的专家,围绕“风险资本如何孵化伟大企业”这一焦点话题畅所欲言。面对火热的物联网概念,资本市场的态度显得很冷静。
邝子平认为,物联网重点在B2B的市场,物联网早期的发展,更多仍然还是给集团客户解决其所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而不是给最终用户提供一个娱乐或者个性化的平台。“不同于互联网,互联网更多关注B2C市场,物联网的商业模式跟互联网将非常不一样,进入的门槛不一样,它的销售周期也会不一样。”邝子平分析说,B2B业务在中国所面临的不确定性非常大,例如为行业用户或政府部门服务的物联网企业,要有能力协调好各方的关系。旷子平认为第一批成功的物联网企业很可能是做系统集成的,即整合各方的物联网资源,提供综合物联网解决方案,而并非纯技术型企业。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在谈到物联网时也提醒产业界,物联网刚刚起步,对其期望值不要太高,实际上产业界对物联网领域,从技术和体制上都还没完全做好准备。
何积丰建议,物联网产业在上项目的时候要考虑“先民生后重大基础设施”,在“十二五”规划中一个重要的元素是关注民生,他建议在无锡先做一些跟民生相关的项目,如教育、医疗试点等。
除了要撬动资本市场外,国家在整个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早期的示范及推动、行业标准及法则法规的确定,特别是在营造良性竞争环境、降低产品成本方面,从国家层面的协调与布局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今年8月,中国传感网国际创新园在太湖国际科技园内建成启用,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等多个研发中心成为首批入驻单位。
“2010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掠影
2010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以“感知科技、感知未来”为主题,围绕信息的感知、传输、处理、应用四大核心领域,集中展示物联网产业链各个关键环节的国内外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工艺和新的解决方案,突出展示物联网在工业、农业、电力、交通、物流、环保、水利、安保、家居、教育、医疗、园区等12个领域应用所带来的高品质生活、高效率管理和高科技网络。博览会展示总面积15000平方米,参展及出席单位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IBM、微软、华为、航天信息、清华同方、大唐电信、CETC、东软集团、国网信通、美新半导体、长电科技、华润微电子等众多业内知名企业,共200多家来自世界各地的物联网产业链企业参加了展览。参展企业涵盖了产业链上游的芯片和传感器制造商,中游的应用设备提供商、软件与系统集成商、软件与应用开发商,以及下游的海量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服务提供商。
物联网疫苗冷链运输车。要使民众用上放心安全的疫苗,疫苗冷链运输环节至关重要。近期,宁波凯福莱特种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推出了历时三年研发的我国首款物联网疫苗冷链运输车。在疫苗运输前能预先了解冷藏车状态,对运输的整个过程实时监控、记录,避免车辆内冷冻机组、箱体密封问题引起的故障。该特种车实现了疫苗运输工具的智能化、感知化、网络化,使传统的冷藏车变成了具有物联网功能的专业网络信息终端。
平安城市。联通结合WCDMA网络和视频终端采集系统,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提供公共场所以及重要场所的视频监控、移动执法等多种综合管理信息服务,系统前端数据通过视频监控系统采集并传输到市、区监督指挥调度中心,实时监控并对紧急事件做出快速响应和应对,防范和处理危害城市公共安全的行为。
食品溯源。消费者只要用手机拍摄食品包装标签上的二维码,就可查询到相关食品的原材料和生产程序等,这种产品可溯源功能大大方便了消费者,为消费者放心消费提供了保障。
感知健康。无锡矽丰展示的基于物联网和云服务技术的感知健康体验中心及健康管理服务平台,用以达到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目的。
瑞孚特感知停车。车辆电子标签技术为保安、停车及进出管理提供独立、不间断的系统设备,可以实现对商业区及社区的方便管理,确保只有经过许可的车辆进入。系统还可以提供车辆定期出入及停车费用管理数据。掌握车辆动态情况,分析车辆运行规律,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实现车辆调度派遣无纸化、进出场区识别自动化。
物联网比特实验室。无锡爱睿芯电子有限公司把目光放在了物联网教育市场。实验室主要面向青少年开展物联网方面的宣传、培训和体验等活动。通过数字化的实验、积木化的游戏、个性化的作业和整合化的展示等方式,使学生在互动式、体验式的快乐氛围中,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方向,更快地接受最新的科技知识,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
物联网专业可以考的证书
1、IOT-INC的物联网专业认证
IoT—Inc的物联网专业认证是物联网证书中最贵的,但可以学到更多东西。该认证内容包括45个模块和163个单独课程。
此证书除了物联网基础知识之外,还将学习到物联网技术的用途。此外,还会学习到虚拟化为何如此重要以及不同的物联网架构。各种模块涵盖硬件、软件、分析和大数据以及网络安全。
IoT-Inc没有给出通过认证的大概时间,不过考虑到课程材料的庞大规模,我们估计可能与列表中的其他认证一样多或更多。
2、Cloud Credential Council物联网基金会认证
Cloud Credential Council的物联网基础认证是针对系统管理员、软件工程师和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它涵盖了概念和术语、基本构建块、安全性等。
完成认证最简单的方法是选择自学并通过考试。自学预计需要16个小时,考试需要60分钟。
3、微软物联网专业学位认证
微软物联网专业学位认证是公司提供的众多此类认证之一,为此,它与在线教育提供商EdX合作。该认证引导您了解物联网的各个方面,从编程设备到数据分析,甚至物联网架构设计和业务规划也包括在内。
1如果题主问的是这个专业的话,那我想我还是能说几句的;我是湖南应用技术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大一学生,在此发表一下我对这个专业的拙见。(以下附上学生证)
2物联网工程专业在互联网上的定义是研究物联网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管理与维护的工程科学;要求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根据既定的目标,依照国家、行业或企业规范,制定物联网建设的方案,协助工程招投标,开展设计、实施、管理与维护等工程活动。属于工学类计算机专业,主要涉及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学这个专业我目前主要是在学代码,以及做关于硬件的实验,如智能etc停车收费系统沙盒模拟,智能家居演示等,了解了一些智能产品的原理。和其它专业,比如数字媒体技术相比,我们学的更多也更杂,需要的精力也更多,但在我看来趣味性也更强。
3作为一名对电子产品网络产品比较有兴趣的人来说,这个专业在我看来还是不错了,满足了我以前想做小游戏玩的幻想,但是这个专业真的很需要努力,而且如果是学代码的话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硬件的话需要一定的动手能力;如果你逻辑思维好,又不怕吃苦,对软件或者那些智能产品感兴趣的话我建议你来试试;然后如果问选那个学校的话,可以自己上网去查询,选一个在你分数范围内你能接受的学校。
4对于这个专业学什么,其实每个学校定义不一样,开的课程自然也不尽相同,专业课程据说主要有传感器技术、视频识别及应用、算法设计与分析、嵌入式系统设计、物联网安全、计算机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传感器与控制实验、无线网络组网技术、物联网概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系统结构、人工智能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云计算技术、人机交互技术、传感网流数据处理技术、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等。由于大部分还未学习,在此不多做介绍。除去这些专业课程,还有一些也很重要的课程,我以我本学期的课程安排为例,我主要用心学的几门是英语,高数和线性代数,数据结构,物理。前四门都是考研必备的科目,而物理是学硬件方面的学生要会的,它和高数和英语和大家高中学的英语数学物理相差不大,只是难度变大了,在此就不过多介绍。而线性代数是一门关于线性关系的数学类学科,主要用于处理两者关系可以用一次形式来表示的数学对象的相关问题,具体我也说不清,但是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我看来是一门较难的学科。而数据结构是一门关于代码的很重要的学科,对于软件方面的学生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专业课程,它主要讲了代码的各种结构在计算机中的各种存储结构及存储方式,无论是学软件学代码还是考研都很重要的一门学科,同时它也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好的人学的就会轻松很多。下面附上我这学期的课程表。
5学这个专业将来从事的工作据我了解主要也是两个方面,软件工程师或硬件工程师,软件方面主要是软件的开发维护及更新,硬件主要是负责智能硬件的设计开发或调试测试,相比其他专业,我们这个专业还是不愁就业的,但前提是你好好学,要是你不怎么认真,计算机专业的强大竞争力可能也会让你的状况比其他专业的惨一点。
6最后我还是想说一下,无论什么专业,还是要努力才能学好的,并没有选好专业就一定好就业的说法,不要有"我学的是好专业我随便学学就能有好工作的想法",努力才是你找到好工作的唯一途径,加油!
以上回答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各国农业物联网发展概况
美国
推进农业数据标准化。从长期来看,农业物联网需要的是可以相互识别的可 *** 作标准,这样不同设备才能在一起工作,否则不同设备传回的信息格式不能兼容。目前AgGateway和OADA正在研究农业数据标准化的问题。AgGateway是一家非营利性的商业联合组织,致力于推进电子商务在农业领域的发展和推动信息通信技术在农业的使用。OADA是一个帮助农民全面、安全获取数据的开放式项目。美国农业与生化工程师协会(ASABE)也在支持建立农业数据标准的工作。
大农场引领农业物联网应用。就农业物联网技术覆盖主体而言,大农场成为美国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引领者,在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广中起着示范作用。美国大农场采用物联网设备的数量相对更多,研究显示,美国大农场对技术的采用率高达80%。而对于小农场而言,由于设备的安装和维护成本高,它们使用物联网设备的数量相对较少,不过在大农场的示范作用带动下,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小农场采用物联网技术。
信息化基础设施奠定农业物联网发展基础。从美国农业物联网的发展现状来看,其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备,为美国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美国政府每年用于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方面的投资约为15亿美元,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农业计算机网络系统AGNET,可以为美国农业物联网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信息资源。同时,美国建立了农业技术信息数据库,如BISIS(生物科学情报社)、CAB(英联邦农业局)、AGRICOLA(美国国家农业数据库)和AGRIS(FAO农业情报体系)等。
日本
政府大力推动农业物联网发展。农业物联网在2004年被列入日本政府计划。当时日本总务省提出U-Japan计划,其核心是力求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相连,在未来形成一个人或物均可互联、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其中就包括农业物联网技术。目前,日本政府不断加强对智慧农业的扶持补助,通过一系列补助措施,到2020年日本农业信息技术化规模将达到580亿至600亿日元,计划在十年内以农业物联网为信息主体源普及农用机器人,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0亿日元。
制造商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知识。日本农户在最初引进农业物联网时,由于成本过高、技术较难掌控等原因,物联网设备长时间处于停用状态。后来在制造商与当地农协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逐渐接受并理解了物联网技术,比如在家里看看农作物的照片,并对比一下各类数据便可管理偌大的土地,并可较以前减少一半的工作量。
产、官、学协同研发农业物联网技术。近年来,日本农业物联网技术主要由NEC、富士通、日立等大型公司的IT部门牵头研发,并与三井物产等农用品开发商合作。日本非常注重引进和发展符合日本国情的精确农业。目前,日本产、官、学合作进行的农业物联网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精确农业的基础研究,提供农业生产应用的作物生长模型数据库,可用于农业物联网的农业生产指导信息平台。二是精确农业机械的研究,提供农业物联网的智能化 *** 作终端。
英国
政府考核基于物联网的农业信息化。英国政府通过执行欧盟的单一补贴政策,把农业环境保护、农业产出与效益等很好地纳入补贴政策的考核指标,把农业机械的信息化程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予以支持,督促农业生产者广泛利用农业物联网,促进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等新技术融合,推动开展农业生产,从而推动农业物联网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确化、高效化和自动化水平,实现环境保护、生产发展、效益提高、收入增加、资源节约等多重目标的均衡发展。
政府引导、多元市场主体拉动农业物联网建设。英国发展农业物联网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进行推动,政府主要是制定引导政策,采取扶持措施引导农业生产者,电信运营商、IT公司等农业物联网的主要建设者参与农业物联网建设。以政策为指引,以需求为导向,利用市场机制,按照有偿、自愿、效益的原则,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开展信息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实用性、针对性、可持续性,能够较好地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
注重涉农人员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英国政府十分重视涉农人员的信息化技能和知识的培训与教育,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农村教育信息化计划。政府制定政策,把信息技术课列为全国中小学必修课程,并拟定了具体考核标准,采取了有效措施加强农村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了各种网络学校和培训中心,开展了适宜于农村地区的各种网络或者视频远程教育,一些地方政府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中要求不低于6%用作计算机和网络费用,一些农村制定了学生和计算机、图书馆的具体比例等,这些措施有效促进了信息化知识和技术在农村的普及,涉农人员的知识水平得到很大提高,这对农业物联网的发展至关重要。
以色列
以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促进农业物联网发展。农用土地有效集中和生产经营组织化是以色列农业物联网发展的基础。以色列945%的土地为国家所有,私人土地仅占55%。农业生产经营主要采取较为独特的集体农场(基布兹)和农业合作社(莫沙夫)两种形式。应运而生的是由多家集体农场和农业合作社联合组建的区域合作组织,它使整个农业生产经营有了较高的组织化程度,这些农业经营主体更加关心并追求农业生产经营的质量和效益,对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愿望更加强烈,并且可以为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撑。
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支撑农业物联网发展。高度发达的农业科技和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是以色列农业物联网发展不可比拟的优势。以色列农业增产的96%靠科技,其高度发达和集约化的农业是以强大的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体系作为后盾和支柱的。政府每年用于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方面的经费高达数亿美元,占GDP的比例位居世界前列。目前,以色列已建立一整套由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农业合作组织紧密配合的农业研究和推广体系。以色列鼓励科研人员和推广人员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开办或联办私人示范农场、科技型开发企业、推广型的培训示范基地等。
滴灌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滴灌在一般人印象中,就是布设大量打上微小孔洞管线的一种节水浇灌方式,但以色列人运用物联网技术把它做到了极致。以一个深埋地下的简单喷嘴为例,它凝聚了大量的高科技,它由电脑控制,依据传感器传回的土壤数据,决定何时浇水、浇多还是浇少,通过物联网技术,不仅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而且节约了人力成本。铺完管线以后,未来大量农田的灌溉将由少数几个农民通过智能设备来控制。
国外农业物联网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政府力推农业物联网建设
无论是美国这样的农业强国,还是以色列这样的农业资源匮乏的国家,在他们农业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都十分重视农业物联网发展的战略规划、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农业技术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并以此加快农业物联网技术的采纳和应用,从而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因此,我国政府应强化农业物联网发展的顶层设计,促进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开发。此外,政府在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大力引导农业生产的产业化也是农业物联网推广应用的重要动力。
以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
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是指农业信息的收集、传输、反馈、检测、控制、存储的载体、执行机构、数据库和管理软件等。例如,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备为美国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创造了极其优越的条件,因此,大力促进农村宽带网络建设,建设和完善农业信息化专家系统和管理软件,配置性能完善的控制系统、通信传输、电力供给等信息化元器件,这一系列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我国发展农业物联网的重要基础。
以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为动力
从美国、以色列等国家农业物联网发展状况来看,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为农业物联网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农业产业化将变革农业组织管理结构,实现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经济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组织会涌现出来,相比传统分散经营的农户而言,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加关心并追求农业生产经营的质量和效益,对应用信息技术的愿望更加强烈,这些新型农业生产组织必然会推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因此,我国应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组织必将凭借在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优势,提高农业物联网的应用水平。
以农业物联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为保障
日本、以色列等进入农业现代化的国家都拥有高度发达的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物联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可以促进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因此,我国应加大农业物联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比如从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加强农业物联网人才队伍建设,可以引进海外人才,培养农业物联网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及人才团队,制定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等。同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研发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以农业物联网研究为立足点的重点实验室等知识创新平台建设; 重点实施科技“110”综合信息服务工程、专家大院工程、企业和农村科技特派员创业工程、科技入户工程四大示范服务与推广工程,强力推进农业物联网技术服务推广体系建设。
加大对涉农人员农业信息科技教育
日本、英国等国家在推进农业物联网发展的过程中,都涉及对相关人员进行农业信息科技方面的教育,这不仅有利于涉农人员事先对农业物联网技术进行评估,提高他们应用先进信息技术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他们在具体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时能够得心应手,从而推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传播。我国农民数量众多,农村教育水平较低,农民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国家即使研发出高科技的农业物联网技术,虽然能够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在落后的农村很难推广应用,我国涉农人员的信息科技水平严重阻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所以,我国要通过农村信息服务站、“阳光培训”工程、专题培训班、网络学校、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民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涉农人员的信息科技水平,为我国农业物联网的发展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