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学创建于 1978年,是改革开放后首批地方城市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是四川省、成都市重点建设大学,是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运动员村承办大学。学校历经多次合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6年的公立四川优级选科师范学堂和1911年的公立四川省城女子师范学堂,现拥有百年历史的三级甲等综合附属医院,国家级抗生素研发基地的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实践基地,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高校、教育部“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立项单位、四川省博士建设单位递进培育计划“优先培育”类建设单位。,在长期发展历程中,学校始终以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为己任,秉承 “自爱、自修、自尊、自强”的校训,弘扬“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的成大精神,坚持“雅成大德、恒成大器”的育人理念和“扎根成都、面向世界、服务社会”的服务定位,坚持内涵发展、改革创新、质量提升,着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提供优质社会服务和推动文化传承创新。2022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学校首次进入全国百强高校,国内位列第77名,位居全球高校1001—1200位;2022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2个学科首次上榜,临床与健康学科全球位列第601+名,工程类学科全球位列第801-1000名。,学科专业 学校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核心素养、科技发展、产业发展需求,科学规划设置学科专业,不断促进学科专业间融合。现设有艺术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工学、医学、理学、农学10个学科门类,62个本科专业。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6个,建有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药学学科2019年入选校友会评选的中国高水平学科,位列全省第二。有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7个;食品科学与工程等4个专业入选四川省应用型示范专业;广播电视编导入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旅游管理等19个专业入选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师资队伍 学校以“四有”教师为标准,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完善教师管理和发展机制,弘扬高尚师德,激发教师专业发展活力。现有博士生导师3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29人,专任教师1632人,正高职称教师230人,副高职称教师567人,博士教师773人。学校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为名誉校长,有国家杰青、长江学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20余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等80余人。特聘两院院士3人、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2人,特聘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20余人,特聘高端外国专家近30人,特聘研究员(副研究员)100余人。,人才培养 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坚持以本为本,全面落实四个回归,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开放灵活课程体系和学习支持体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5000余人(其中研究生约1700人)。学校生源质量逐年提升,2021年16个专业在四川、甘肃、河南、新疆本科一批次招生,94%的文理科新生成绩高于一本线。食品科学与工程、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临床医学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23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一流课程26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9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7门,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9门,省级精品课程38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2019年获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28项,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近两届获得四川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学生公寓工作成果获得全国高校学生公寓工作创新成果一等奖。创新创业学院是全国首批“斯坦福创新创业课程实验中心”,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入选“全国百家特色空间”;近五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22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594项;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重大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254项、省级奖项2085项。建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张澜学院,探索推进“三制四化”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届毕业生考研国家线上线率86%,平均升学率达45%;近五年,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3%。,科学研究 学校围绕国家经济社会特别是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布局,聚焦适应区域产业聚集区、重点支柱产业及新兴产业,持续提升科研服务水平和支撑能力。现有科研人员1200余人,建有包括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工程实验室、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在内的各级各类科研平台76个。近五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128项,其中重大专项及重点研发课题2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7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34项、国家艺术基金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数均位居省内高校前十,国家艺术基金立项数位居省内高校前三。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科研经费均超过24亿,师均科研经费超过17万元。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63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41项。我校教师负责的“超长寿命疲劳裂纹萌生机理与寿命预测”荣获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参与的“阿卡波糖原料和制剂生产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负责的《“三礼”名物词研究》入选2015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回家过年》荣获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画短片创作大赛一等奖。获得专利授权近1500项。近五年,发表CSSCI论文488篇,出版专著及教材450部。2021年发表ESI各学科论文990篇,多篇发表在《自然-微生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60篇文章入选ESI高被引论文,10篇文章入选热点论文,ESI总被引频次超过23000次。在2021年最新公布的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榜单中,我校位列川内高校第5位,全国高校第150位,全球高校第700位。王清远教授连续七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同时入选2020、2021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生涯影响力”和“年度影响力”双榜单。4名教师入选2021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地方服务 学校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紧密对接成都“5+5+1”现代产业体系及功能区建设需求,构建“政校企互动、产学研结合”的生态系统,与中国农科院、新华三集团、绿地集团、四川能投、四川铁路集团、天府超算中心和成都市多个区(市)县、市级部门建立了政产学研用战略合作,合作建有中国农科院成都研究生分院、新华三IT学院、成都生态文明研究院、成都市机关事务管理与文化建设研究中心、成都新闻学院、天府文化研究院、成都文献中心、成都足球学院、成都研究院、成都市旅游研究院、成都会展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药物产业技术研究院、幼儿体育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唯一)。连续6年面向全球发布中国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引入各方资源打造成果转移转化的本地孵化基地,助力科技成果本地转移转化。近五年,学校定点帮扶甘孜州石渠县、阿坝州九寨沟县和简阳市新市街道石家村、石钟镇民强村,获评“2018年全省先进定点扶贫单位”。,国际交流 学校将“高规格实施一流国际化项目”纳入未来五年“六个一流”建设目标,实施一个学院对接一个国际一流学科(大学)工程,与38个国家和地区的130所高校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其中包括35所世界知名大学、10所世界知名年轻大学和44所成都国际友城高校。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孔子学院荣获2019年度“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累计招收留学生2900人,生源国54个;2021年培养留学生769人。获评首批“四川来华留学生示范基地”。开展本专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项,与英国斯特灵大学合作建立斯特灵学院;开展40个本硕博多层次海外联合培养项目和42个海外校际交流交换项目,累积参与学生近1000名。设立泰国和新西兰2个海外校友分会。连续举办六届国际交流周。聘请泰王国诗琳通公主为名誉教授;特聘泰国专家关国兴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四川省泰国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促成成都市与泰国清迈府和新西兰哈密尔顿市建立国际友城关系。牵头成立“成都国际友城高校联盟”并担任联盟秘书处和第一届执行理事长单位。2021软科中国大学“国际竞争力”评价模块排名第163位,留学生比例和国际合作论文比例两项指标双进全国百强。,区位条件 学校位于国家中心城市成都,发展区位条件优势明显。学校是国家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攻坚行动中以重庆、成都为战略支点,发挥高校集群聚集溢出效应,打造西南地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桥头堡的重要集成大学之一。学校为单体校区办学,校区占地二千三百余亩,三万余亩青龙湖湿地公园和锦城绿道环抱校区,环境优美,地铁4号线设成都大学站,20分钟即达市中心,交通便利。学校校舍建筑面积9643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489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77亿元,图书馆馆舍面积606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总量24082万册,电子期刊5527万册。学校师生校园文化、教学科研、学习生活设施完备、便利、现代,有一站式学生事务大厅、教师事务大厅、校友之家,拥有西南地区单体最大的高校图书馆1座,艺术分图书馆1座,建有成都东盟艺术中心、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学生心理健康中心,高标准建有体育馆、排球馆、恒温游泳馆、田径场3个、篮球场和风雨篮球场4片,拥有可承担大型学术会议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和会议中心1个,科研大楼(生物与医药前沿技术研究中心)在建,有三甲综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成都大学附属小学、成都大学附属幼儿园。,着眼未来,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将携手同心,共同奋斗,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加快建设成为成都的创新大学、开放大学、窗口大学,以成大之治成效展示成都之治形象,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应用型城市大学而不懈努力!
其他信息:西华大学有学校本部、彭州、人南校区三个校区。西华大学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支持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四川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2011计划、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并且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成员之一。
材料补充:
西华大学开设的专业,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保险学、投资学、会计学、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工业工程、质量管理工程、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媒体艺术、文化产业管理、美术学、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安全、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化学等。
2011年求学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高中的老师曾说过,要么选个好学校、要么选个好城市去求学!就这样来到了无锡。我不想用那些冰冷的数字来讲述这座城市,我想用我的亲身感受来告诉你这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一座风景如画的城市,学校在紧靠长广溪湿地公园,里面栽满了桂花树,微风吹拂,桂香醉人。眺望蠡湖,湖中人影可是那范蠡西施?奇山怪石之林,定是贤者之所!真的是很美,就整个江苏省来说自然风光无锡敢说第一,恐怕没有敢说第二的。城市的绿化更是像生活在绿林中,时刻呼吸着新鲜空气。
一座文明的城市,有好的自然风光不一定能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因为这还和一座城市的文明有关,在这里小摊小贩都井然有序,崇安寺他们统一摊面固定摊位,南禅寺他们一字排开,除了这两地方,其他地方你就很难见到了,特别是景区,景区门口有的只是游客,黄牛、小贩真的!只想提醒你一句,到景区前请自备好干粮,真的是没有小贩在那卖!
一座交通便利的城市,刚来时到这城市市中心,到处都是围挡、施工!真的很难和交通便利联系在一起,恐怕也没办法和繁华联系在一块儿,可就是这座城市给了你意想不到的便捷!全国建地铁的很多,但两条线同时一起建的就没多少了!两条地铁十字交叉,直通东南西北,高铁站、火车站、 汽车 站、公交车大站连通在一起,全位于市中心,公交小站又分布在城市各边边缘地带,无论在哪里,无论去哪,换乖一次基本都到!这就是便捷的交通!
一座快节奏的城市,无锡的生活节奏很快,马路上都是行色匆匆的路人,无论赶不赶时间都走的那么快,快,快,快,那么快!慢点不行吗?真不行,刚来你一定不习惯,但你很快会喜欢上这种快节奏生活,也会更喜欢快节奏的自己
一座容的下你的城市,苹果江苏第一家直营店没有选在行政中心的南京,没有选在经济总量第一的苏州,而是选在了它一一无锡!只要努力工作,工资和苏州不相上下,而房价却比苏州低的多!这里有发达的物联网产业,也有低端的制造业,你肯努力就一定有收获!
无锡真的是一座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他的魅力无处不在,说也说不完!
无锡民营经济实力雄厚。大家提到苏州,首先想到的是强悍的外资,无锡属于两者都有。外资集中在新区。民营企业更加发达。2013 年 3 月 1 日截止,全市 40 家上市公司。地级市绝对前列,这个没有疑问吧。
其次是公共设施的建设:比如公共交通建设地铁;比如公共文化建设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图书馆;比如公共 娱乐 设施的建设具有江南特色的惠山古镇,南长街等等。
第三是经济实力决定的购买力成为各种高级酒店餐饮地产看中无锡市场的重要原因,也给无锡人带来了消费观念和生活质量的新一轮的提升。很简单的来看的话,国际的一二线品牌的数量虽然比不上北京上海,但是在国内的所有地级市来看,也能是前五的水平了。
第四就是机遇和成本了,无锡的生活成本和长三角的其他城市来比较的话也许不是最低的,但是是性价比最高的,花同样多的钱生活在南京或者苏州或者杭州,生活质量我敢说一定是不如在无锡的。至于机遇嘛,世界500强在无锡有超过130家,对于现在各地都大力支持的创业,无锡也有很多优惠政策,尤其对于女性和应届毕业生,小到比如住房补贴这类的也有详细的政策。当然和北上广深的机会数量没法比,但是竞争也没有北上广深那么激烈吧。想挣大钱的大侠们,可能无锡的机会少了点,实话实说。
第五呢可能是关心的就是无锡人了,这我可能就不好说了,好坏自个儿心里都有一个标准。但我能说的是无锡人至少不小气,至少不排外,但无锡人也很爱自己的家乡和自己的家乡人,所以可能想找无锡妹子的同学得有在无锡扎根奋斗的打算才行了吧。
无锡是一座 历史 文化名城、著名的 旅游 城市,也是一座经济发达、交通便宜、工业繁华的现代他城市。
无锡位于江苏的南部,地处太湖之滨,东接苏州,西连常州,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 历史 古迹很多,风景优美秀丽,无锡自古就是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故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被誉为“太湖明珠",著名诗人郭沫若赞一一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渚!!!
无锡有鼋头渚、灵山大佛、梅园、蠡园、东林书院、惠山古镇、荡口古镇、无锡中视影视城……是中国优秀 旅游 城市!
鼋头渚:位于太湖边上,是国家级5A级风景名胜区,是个大型景区、风景秀丽,是三面环水,由宝界山、鹿顶山、南犊山及三山岛太湖仙岛等众多景点组成,成为旅客来无锡 旅游 的必打卡之地。
灵山大佛:位于太湖边的小灵山上,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青铜佛祖神像,规模宏大壮观,大佛开光时有众多大师举办了盛大仪式,让人们前来祈福参拜,是无锡的标志之一。
梅园:位于无锡西郊的东山和浒山南坡,园内梅树有5500多棵,结合梅园之特点,以梅饰山、倚山植梅,别具特色,是著名的赏梅胜地。
荡口古镇:位于无锡市锡山区鹅湖镇,是 历史 文化和当地自然环境的最佳结合,以“唐伯虎点秋香”、“国学大师钱穆”、“数学双星一一华蘅芳兄弟”等名人典故为基础,并重现了“小桥流水人家、檐下舟船往来”的江南水乡风貌。
无锡的著名风味小吃很多:无锡排骨、小笼包子、三鲜馄饨、方糕、萝卜丝烧饼、挂粉汤圆、桂花糖粥、油面筋、粱溪脆鳝、江阴河豚……
无锡一一太湖明珠!!
无锡这个城市,不错,中型城市,宜居,2016年被中科院评为内地宜居城市排名第一。经济发达,2017年GDP增速74%,2018年第一季度增速达76%位列南京增速80%之后排江苏第二。人均GDP第一季度已超过苏州重夺江苏第一。自然环境优美。北依长江,南靠太湖,是靠太湖最近的一个城市。是一个山水城市,自然 旅游 资源发达,围绕太湖的景区众多。被称为太湖上的一颗明珠。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地理位置极佳,位于苏锡常经济圈中部,沪宁线中部,沪宁杭长三角的中部。
不错哦,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无锡挺宜居的,有着江南水乡的秀美温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无锡的锡惠公园,对外地人而言,它是很难得的风景名胜,乾隆皇帝也曾在此留下足迹墨宝,天下第二泉,寄畅园等景区更是享誉海内外!
无锡总体来说还是挺好的,原因如下:
一:目前无锡大力搞环境建设,所以走到哪都有感觉很好,绿化率比较高,给人感觉很舒畅,交通也蛮方便的。二:房价等虽然对我来说还是高的,但相比苏州和上海还是低的。三:无锡人不是很排外的,只要你是真诚的,到哪都会收到帮助。唯一的不好无锡的消费水平比较高,工资收入又不是很高的,随意赚的钱不够用啊,不过好像在哪里赚钱都不够花的!
无锡近期出现一些负面新闻,希望大家能理解。我是生活在无锡的北方人,尽管不是我的家乡但我和热爱家乡一样热爱这里,无锡的正能量很多,望大家不要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无锡要正视问题切实解决问题,无锡的明天会更好!请大家不要借此黑无锡,无锡人要挺起胸膛,去迎接明天吧。
我不是无锡人,但有亲人在无锡生活。
我近年来一年去无锡两次。
走遍大半个中国,认为无锡环境美好,秩序良好,市民文明热情。
无锡真的是个好地方。我1970/1975当兵就驻荣巷原27军部营房。对面是惠山。东面就是梅园和太湖。鼋头渚的风景是天下有名的。那时候无锡火车站是全省最大的。现在无锡的城市也是在全国有名气的。而且以我的感觉她的城市布局相比苏州更加合理。因为苏州我也驻过半年。城市的扩展无锡更加优势。
共性的地方多,中国人汉人,人情世故差不多的。 也有特殊性,和江北黄河流域比,江南气候炎热雨量充沛适合一年二季谷物,泥土肥沃各种杂粮蔬菜只要肯干就会有收获。这养成了江南人民 历史 上一直勤劳克苦耐劳的民风和普遍性格。浙江在江苏南面,天文气候差不多,但是淅江多山区,生存更不易,所以浙江人的吃苦耐劳精神比苏南人更厉害。说了别生气,就事论事,东北气候寒冷,一年中有半年时间不能干农活,闲着在炕上大姑娘抽旱烟,这就 历史 上养成了比较不勤劳的风俗习惯。江南物质富庶,文化就发达,普遍重视教育,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中藉贯江苏浙江的最多。改革开放之前民国时期,以上海为代表的江南就现代工业发达。 商业也就跟着繁荣。 而商业容易使人斤斤计较,商业本身就是斤斤计较算账的。这个上海人最典型,无锡人也类似。但是不坑蒙拐骗,是属于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这样的斤斤计较。 江南气候水土宜人,经济发达,人杰地灵。 江南人圴gdp已经二万美元之上,如果全中国都是江南的经济水平,已经接近发达国家了。 以长角三角洲为龙头,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发展进步!
无锡这座城市想必很多人都有去过,毕竟是如烟如梦的江南之地,有着很美的文化古迹。无锡是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无锡也是 旅游 胜地有着美好的风景和 美食 的地方。无锡是江南的一座古城,仪水而局。无锡有着奢华的经济来源,有着小河流水人家的风景建筑,无锡的夜景也是非常美丽。在无锡有一副水墨般的太湖,还有水弄堂之称的古运河,无锡不愧是 旅游 胜地,不管是白天还黑夜到处都是一片繁华,特别是复古的街道,周边都是各种小吃,夜晚时景色更加美丽,有着五彩霓虹的灯光,热闹的街景,形形色色的人群,总之是一个非常热闹繁华的城市。 一要科学规划。就目前国内城市的建设水平而言,在改造老城区尤其是新建城区中,影响和制约防洪排涝问题的一个前提和基础性环节无疑是规划。综观经常内涝的城镇,大都存在着规划与决策上的不合理、不科学和没有长远的预期判断等问题。因此,各级地方政府要转变城市建设理念,认真研究适合本地实际的城市排水规划方案,根据城市的地形、地貌、规模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城市排水系统建设,避免重建设轻规划;城市新区建设、旧区改造以及新、改、扩建工程的排水设施,应当做好雨污分流,不断提高规划标准和投入水平,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内涝之困。
二要堵疏结合。进一步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全面提高城市排涝能力;做好汛前城市排水系统的检修、疏浚等工作;根据城市排涝的实际需求,加快完成城市老城区排水管网以及城市进、出水口的改造;对现有排水设施进行全面维修和养护,做好排涝泵机检修、泵机前池清淤、变压器校验和供电线路检查等工作,及时更新配置水泵、电机等设备,并指定专人管理,确保汛期城市排水系统正常运行。同时,要加大对人为破坏、占用、损毁排水设施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严禁人为侵占城区坑塘等,加大对城区水域的清淤和疏浚,提高城市蓄水调控能力。
三要部门联动。现代城市管理千头万绪,涉及多个部门,城市抗击内涝的主体也是多元的,解决城市内涝不能依靠某一个部门或采取单一的工程措施彻底解决,需要城市管理者、规划者、设计者、实施者共同参与。因此,应该形成建委、国土、园林、林业、城管、市政、环保、房管等各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合力推进城市内涝问题解决。
四要不欠新账。当前,很多城市的老城区排水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排水管网雨污不分流,排水设施破损严重,历史欠账较多。为了不受老城区规划和布局的制约,很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大搞新城建设,城市扩张迅猛,将大量财力、物力用于新城的地上建设,对地下排水系统有投入但投入不足,有起点但起点不高,导致一些城市“旧账未还、又添新账”。很多城市都在建设高楼大厦,但其地下排水系统建设却裹足不前。因此,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必须做到“多还老账、不欠新账”,以实现近期消除内涝、远期雨污分流的目标。
五要综合利用。有关专家表示,我国开展雨洪水利用还面临四大缺失:法规缺失、管理缺失、标准缺失和社会参与缺失。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应加快研究相关政策,提高对雨洪水利用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青浦研发比松山湖好
备受关注的华为青浦研发中心复工后首栋楼封顶,而这个研发中心的规模惊人,比华为松山湖基地还大得多。
可以搞清楚华为有多少个研究所。华为以前在国内有8个研究所,每个研究所都规模很大,最少都有几千人,2020年还在建设苏州研究所。但今后上海研究所要分两个地方了,因为华为正在建设一个新的青浦研发基地,据说总投资400亿。
华为上海青浦研发基地有多大呢?一期占地面积约95万平方米,办公区总占地面积达4000亩,是华为松山湖本部的2倍,预计将导入3-4万名科技研发人才。
华为青浦研发基地项目位于青浦区金泽镇,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以上海青浦区特有的水系为中心,打造8个各具特色的建筑组团,目前正在建设的F组团位于整个华为研发项目西北侧,总用地面积达2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23万平方米,其中光水域面积就有15万平方米,包括研发用房及数据中心,配套普通实验室及员工服务设施。
华为上海青浦研发基地干什么用呢?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研发中心”,重点开展终端芯片、无线网络和物联网等领域的研发。
这个地方貌似与华为东莞松山湖基地差不多。华为公司是从2015年开始,以底价购得了松山湖畔的地块,投资100亿元开始建设松山湖基地。
整个项目的占地面积达到1900亩,从小镇的一头到另外一头的距离有6公里左右,如果步行大约需要1个小时的时间。
华为上海青浦研发基地比华为东莞松山湖基地还要大,你就能想象出来面积有多大,也可见上海花了血本吸引华为来。这些地要是卖给开发商盖住宅,那可值钱了。
(责任编辑:韩丽)
举报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沣渭新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境内,建设于2010年,规划面积约为221平方公里。其总体规划融合了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两个方面,旨在打造成为集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创业、服务业、文化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沣渭新区的规划分为六大板块,包括:1 经济核心区:主要包括西安外绕高速经济带和渭水经济带两大区域,规划建设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打造为西部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全国重要高新技术研发中心。2 生态保护区:包括岐山、华山等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生态旅游、科技教育等产业,实现保护与开发的有机结合。3 城市中心区:位于新区核心地带,规划建设高端商务、居住、文化、创新等多功能区,打造现代化的中心城市区域。4 西咸新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高速铁路、城际铁路、航空和高速公路等综合交通网络,旨在打造成为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国际物流中心。5 普救寺生态修复区:位于鄠邑区境内,规划建设生态修复、旅游景观、文化传承等功能区,实现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相融合。6 沣西新城:位于渭南市境内,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高端制造业、循环经济等产业,打造成为渭南市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区域。总体来说,沣渭新区的规划是综合、高效、可持续的,旨在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机遇,也为人民群众创造更为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