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国西门子公司:它有SS系列的产品。有SS-95U、100U、115U、135U及155U。135U、155U为大型机,控制点数可达6000多点,模拟量可达300多路。最近还推出S7系列机,有S7-200(小型)、S7-300(中型)及S7-400机(大型)。性能比S5大有提高。
2日本OMRON公司:它有CPM1A型机,P型机,H型机,CQM1、CVM、CV型机,Ha型、F型机等,大、中、小、微均有,特别在中、小、微方面更具特长,在中国及世界市场,都占有相当的份额。
3美国GE公司、日本FANAC合资的GE-FANAC的90-70机也是很吸引人的。据介绍。它具有25个特点。诸如,用软设定代硬设定,结构化编程,多种编程语言,等等。它有914、781/782、771/772、731/732等多种型号。另外,还有中型机90-30系列,其型号有344、331、323、321多种;还有90-20系列小型机,型号为211。
4美国莫迪康公司(施奈德)的984机也是很有名的。其中E984-785可安31个远程站点,总控制规模可达63535点。小的为紧凑型的,如984-120,控制点数为256点,在最大与最小之间,共20多个型号。
5美国AB(Alien-Bradley)公司创建于1903年,在世界各地有20多个附属机构,10多个生产基地。可编程控制器也是它的重要产品。它的PLC-5系列是很有名的,其下有PLC-5/10,PLC-5/11,……PLC-5/250多种型号。另外,它也有微型PLC,SLC-500即为其中一种。有三种配置,20、30及40I/O配置选择,I/O点数分别为12/8、18/12及24/16三种。
6日本三菱公司的PLC也是较早推到我国来的。其小型机FI前期在国内用得很多,后又推出FXZ机,性能有很大提高。它的中、大型机为A系列。AIS、AZC、A3A等。
7日本日立公司也生产PLC,其E系列为箱体式的。基本箱体有E-20、E-28、E-40、E-64。其I/O点数分别为12/8、16/12、24/16及40/24。另外,还有扩展箱体,规格与主箱体相同其EM系列为模块式的,可在16~160之间组合。
8日本东芝公司也生产PLC,其EX小型机及EX-PLUS小型机在国内也用得很多。它的编程语言是梯形图,其专用的编程器用梯形图语言编程。另外,还有EX100系列模块式PLC,点数较多,也是用梯形图语言编程。
9日本松下公司也生产PLC。FPI系列为小型机,结构也是箱体式的,尺寸紧凑。FP3为模块式的,控制规模也较大,工作速度也很快,执行基本指令仅0•l微秒。
1日本富士公司也有PLC。其NB系列为箱体式的,小型机。NS系列为模块式。
11美国IPM公司的IP1612系列机,由于自带模拟量控制功能,自带通讯口,集成度又非常之高,虽点数不多,仅16入,12出,但性价比还是高的,很适合于系统不大,但又有模拟量需控制的场合。新出的lP3416机,I/O点数扩大到34入、12出,而且还自带一个简易小编程器,性能又有改进。
12国内PLC厂家规模多不大。最有影响的算是无锡的华光。、它也生产多种型号与规格的PLC,如SU、SG等,发展也很快,在价格上很有优势。相信会在世界PLC之林中一定有其位置的。
业务概述
海康威视是以视频为核心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大数据服务提供商,业务聚焦于综合安防、大数据服务和智慧业务,构建开放合作生态,为公共服务领域用户、企事业用户和中小企业用户提供服务,致力于构筑云边融合、物信融合、数智融合的智慧城市和数字化企业。
近三年主要财务
行业分析
(1)传统综合安防需求继续增长
安全是幸福生活的基础,持续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各国政府、企业和家庭对安全的投入还将继续提升,传统综合安防业务的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
(2)智慧业务需求涌现
泛在智能带来的机会已经非常清晰,但智能应用碎片化需求落地困难的问题仍是掣肘;另一方面,更多低成本的技术方案在芯片、算法、软件端持续迭代演进,各个细分行业的智能化标杆项目不断落地并产生示范效应,智能化大规模落地的时代逐渐到来。
(3)海外市场的非市场干扰因素增加,挑战增加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合关系,直接或间接影响公司在该国家和地区的生存环境,海外市场的非市场干扰因素增加,不确定性风险继续提升。
海康威视的行业地位分析
在综合安防领域,根据Omdia报告,海康威视连续8年蝉联视频监控行业全球第一,拥有全球视频监控市场份额的241%。在a&s《安全自动化》公布的“全球安防50强”榜单中,海康威视连续4年蝉联第一位。
在大数据服务领域,海康威视打造物信融合数据平台,为多个行业提供“多网汇聚、跨域融合”的大数据汇聚、治理和挖掘服务。
在智慧业务领域,海康威视深耕行业智慧化业务,深度服务于智慧城市、平安城市、智能交通、数字企业、智慧社区等行业。
核心竞争力分析
1、持续研发投入,加强软硬件研发和底层技术层面的竞争力
2016年以来,海康威视更加注重软硬融合、协同发展,以市场需求的快速转化为导向,以基于组件的开发模式为基础,建立了面向多个行业和多个研发团队的统一软件研发体系。统一软件研发体系的核心是它统一软件技术架构。2019年,统一软件技术架构的优势逐步体现,支持了行业应用的快速开发和迭代,发挥了软件复用的价值,提升了软件之间的兼容性。
2、持续优化改善,打造自主可控的d性供应能力
经过多年的规模化投入和持续改善,它已打造了一个与自身业务相匹配的供应链体系,包括自主生产与外包生产相结合的供应能力,来平衡交付d性和生产效率;强调高水平的运作协调机制和IT系统管理水平,来实现物料的高效准确的预测和管理、以及灵活有效的计划协调和生产排产。
3、聚焦业务变化,增进业务适配的组织能力
为更好的服务客户,海康威视在国内搭建了以城市为重心的营销和服务体系,同时辅之以中小企业事业群SMBG的投入,通过SMBG的海康云商平台,以庞大的线下合作伙伴体系为依托,加强经销商线上线下的统一支撑,为合作伙伴打通服务渠道。在海外,海康威视以国家为重心搭建营销和服务体系,持续在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建立分销渠道,通过优化经销商队伍,不断巩固和扩大业务辐射范围,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各个行业、各类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4、持续优化完善,提升人才发展能力
它不断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把人才聘用、职务升降、培养发展、薪酬待遇相结合,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高管面对面”、“经理人对话”、“人文大讲堂”、“读书会”等各种丰富的活动,营造平等开放、积极向上的组织氛围,帮助员工获得工作的成就感和归属感。
5、持续建设规范,完善体系保障能力
海康威视持续投入资源,加强和优化质量管理体系、产品安全研发管理体系、合规体系等,为业务发展保驾护航。
研发投入分析
2019年海康威视新增授权专利 1339份(其中发明专利243件、实用新型417件、外观专利679件),新增软件著作权161份;截止2019年底,公司累计拥有授权专利4119件(其中发明专利755件、实用新型1147件、外观专利2217件),拥有软件著作权1042份。
技术积累与创新能力分析
海康威视以“云边融合”理念引领安防行业发展,极大推动了边缘计算和云计算的融合应用;海康威视提出“物信融合”架构,通过将物联感知数据与信息系统数据有机融合实现大数据平台的能力倍增;海康威视秉承“数智融合”理念,将AI与感知大数据结合实现感知智能,将AI与多维大数据结合实现认知智能;海康威视坚持“软硬融合”路线,做最好的硬件产品,做与硬件融合最好的软件产品,依托软硬件产品构筑解决方案优势。
云边融合,感知技术创新支持智能物联
海康威视于2017年10月发布AI Cloud,提出“云边融合”计算架构,以“边缘感知、按需汇聚、多层认知、分级应用”为主要技术特征,成为业界普遍接受的智能物联网体系架构
通过AI Cloud的提出、相关产品发布以及在各行业的大范围应用落地,海康威视走出了从单一传感器(视频)到多维传感器、从非智能传感器到智能传感器、从传感器产品到三层架构智能物联网络的发展路径,从视频监控厂家发展成为智能物联网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
物信融合,数据技术创新支持数据服务
2019年3月,海康威视提出“物信融合”数据架构,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首次阐明智能物联网与信息网之间规模化、体系化数据融合的路径和方法,发布物信融合数据平台。
通过物信融合数据平台,海康威视实现了从单纯提供数据采集服务向进一步提供数据治理与应用服务、从单纯提供智能物联网数据服务向跨越智能物联网和信息网提供数据服务的转变,成为一家拥有自身技术优势的大数据服务提供商。
数智融合,人工智能创新支持智慧业务
进入2020年,海康威视提出智慧城市“数智底座”,将多年来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的技术积累融汇为对智慧行业和智慧城市建设的统一技术底座。
“数智底座”的推出,标志着海康威视依托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大数据服务能力,将感知数据与人工智能结合,将融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结合,从关注产品向关注系统拓展,从关注技术向关注业务拓展,从关注单一业务向关注多行业业务拓展,通过开放平台构建合作生态,为用户提供完整的智慧行业和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软硬融合,统一研发体系支持产品创新
自成立以来,海康威视建立了行业领先的硬件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体系,为公司在行业竞争中保持优势建立了护城河。2016年以来,海康威视注重软硬融合、协同发展,以市场需求的快速转化为导向,以基于组件的开发模式为基础,建立了面向全公司多个行业和多个研发团队的统一软件研发体系。统一软件研发体系的核心是公司统一软件技术架构。2019年,统一软件技术架构的优势逐步体现,支持了行业应用的快速开发和迭代,发挥了软件复用的价值,提升了软件之间的兼容性。
统一研发体系
海康威视利用软件组件化技术来解决软件难以规模化生产的问题,制定软件产品开发和管理规范,使软件达到一致性要求。全体研发团队可以基于统一的软件构架,背对背地开展协同开发,在平台、接口和风格上保持一致,并可快速集成。
在统一研发体系下,软件和硬件产品的设计、生产实现了更紧密的协同和融合。很多软硬件产品做到“同设计、同开发、同部署”,硬件设计时就考虑了相应的软件接入驱动开发和应用功能开发,应用软件开发时就呼应了相关硬件的支撑要求,从而避免了“硬件等软件”或“软件等硬件”的情况发生。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对投资者的投资建议,请投资者谨慎投资。
DTU按照通讯方式可以分为,GPRS DTU、4G DTU、NB-IoT DTU等。如今大多数厂家都有各种各样的DTU,比较知名的厂家有,唐山平升电子、四信、有人、众山、锐谷智联等。
其中,唐山平升电子,20年专注于物联网行业,也是国内最早独立研发、生产和销售DTU的厂家之一,产品已应用于众多领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