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乡(温州)传统文化的作文 如(特产 风俗 )

关于家乡(温州)传统文化的作文 如(特产 风俗 ),第1张

温州特产
[盘菜酱] 温州名特产盘菜,洗净后两面开斜刀,用酱油豆豉腌制。也有盐腌,两天就可以吃。吃时加白糖、味精和麻油。
[麻巧] 原名巧食,源自农历七月初七民间妇女向织女星“乞巧”的风俗。麻巧采用优质面粉、蔗糖、猪油、食盐、苏打等原辅料,经调制成舌形,撒以芝麻,烘烤而成。温州市面包食品厂生产的麻巧,1983年获浙江省商业传统最佳产品奖。
[温州牛肉焙片] 创始于1936年城区五马街福禄寿糖果店,原为广东师傅所制,首次出售便门庭若市。供不应求。从此温州相继开起多家牛肉焙片作坊。温州市食品公司职工经过多次革新生产工艺和配料,制成了有温州特色的牛肉焙片,畅销国内外。1982年被评为浙江省最佳产品。
[温州肉松] 带骨猪瘦肉加高级酱油、白糖、食盐。经过原料整理、焖煮、打胚、炒松、擦松五道工序制成。成品呈淡,絮状,纤维细长疏松,美味可口,营养丰富。1956年在上海召开的全国九省食品交流会上,温州肉松获总分第一名。
[温州状元红] 此酒已有800多年历史,解放后曾一度断档。1988年秋,温州酒厂按照秘方恢复生产。酒味醇香,色红透亮,广受欢迎,先后远销日本、法国,西班牙、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等国家和香港地区。
[温州高梁肉] 相传创制于清代温州横井巷广进样腊味店。用猪脯肉切成薄片,拌以白糖、味精、酱油、绍酒,精盐。经过摊晒,烘干而成。呈圆形,半透明,具有厚薄均匀、脆香可口。食而不厌的特点。
[长人馄饨] 早在宋时,我国就有冬至吃馄饨的习惯。据说富家摆阔,一碗馄饨有十多味,馅心各异,称为“百味馄饨”。30年代.乐清有长人名叫陈立标,在温州城里肩挑馄饨担沿街叫卖,后在渔丰桥设店。所制馄饨皮薄如纸,馅以鲜肉,状如云朵。盖料有紫菜、蛋丝、肉松、虾米、汤清味美,为顾客所赞赏。
[文成拉面] 已有几百年历史。其制作方法是:将白面粉倒入面盆或木板上,慢慢加水,拌匀,再用双手反复揉至粘性成团。切成1厘米宽,上盖湿毛巾防干燥。约过15至20分钟,双手将其两端提起,边拉边抖,即可任意延长。有些人拉至近一米长时,再合并重新拉细至棉纱一般,抛人滚汤中,稍煮即熟,捞起加入调味辅料,便可食用。
[文成发菜] 又叫“菜心”,是传统家常菜。将芥菜洗净晒软,切细摊晒至手捏无水渗为度,加3%~4%的食盐揉匀,盛小口缸罐内捺实,严封倒置阴凉干净处,可久存3年不变质。其味甜中泛酸,异香扑鼻。
[马蹄松] 最早产于清雍正年间温州乐清县白象地方,以形如马蹄得名。它以面粉和红糖作皮,馅入糖心和咸肉丁、红瓜丝、熟芝麻粉和桂花。边斜,五刀开口,用手下压露出糖心,贴在200℃高温的火炭炉桶内壁,用明火焖烘,具有皮脆心软的特点。
[白蛇烧饼] 清光绪末年,温州城区府头门钟楼右侧,有一家张氏开设的烧饼店。其所制“葱油重酥烧饼”,每50公斤面粉加85公斤猪油揉成酥面;馅心用盐渍猪肥膘肉丁、酒浸虾米、甜酱瓜粒、京冬菜丝、葱花,拌以麻油。成形后用火炭烘制。出炉的烧饼呈淡,食之酥脆。因女店主喜穿白色衣衫,众以《白蛇传》中“白娘娘”称之,所制烧饼亦随之得名。
[白象香糕] 公久牌香糕,系乐清县白象镇公久南北货商号所创,迄今已有50多年历史。它以糯米粉为主料,芝麻、棉白糖、柑桔饼为辅料,经蒸炊而成,其特点是色白味甜、柔软酥松。
[礼品蛋糕] 温州市上的礼品大蛋糕,在造型艺术和图案设计上,力求迎合不同层次的喜爱。少年儿童生日蛋糕,常用奶油堆上唐老鸭、米老鼠、十二生岸等生动的形象;老人做寿蛋糕有高至九层者,层层有不同的吉祥图案,最高层中央摆上米塑老寿星,色彩绚丽,造型美观。
[寺前馄饨] 永强寺前街馄饨,创始于清道光年间。采用上白面粉制成的馄饨皮薄如蝉翼;馅心用当天宰杀的猪后腿瘦肉剁成。店主人给自己定下严格规矩,一锅汤只煮一碗馄饨,生意再好也不破例。佐料有鸡蛋丝、紫菜、碎肉和葱花等。
[老酒汗] 温州特产名酒,以蒸提优质黄酒精华而驰名中外。晚清时曾列为贡品。老酒汗酒精度为64度,含酯量约0.3%,出酒量仅1%,即100公斤优质黄酒只蒸提酒汗1公斤左右。品质清冽醇芳,饮后香留齿颊,并具有通筋活血、清心祛暑的良效。温州酒厂生产的老酒汗,1989年在全国食品博览会上获银奖。
[芝脚糖] 晚糯米炊熟晒干,与沙混合爆成米花,筛净,加入白糖、饴糖熬成的糖浆和熟芝麻、熟花生仁、桂花、生姜、猪油、调制成型,切成长方块。其特点是一品多味。旧时也有特制咸芝麻糖过年。其用料和制法与甜的基本相同,唯不用白糖,加虾米(切碎)、葱花和精盐,别有风味。
[灯盏糕] 清光绪末年,温州人陈大姆、陈碎姆两兄弟,在东门陡门头设摊炸灯盏糕。内馅是猪腿肉和黄屿萝卜丝,外皮用新黄豆和米粉浆拌和,采用鲜猪油炸制。因糕如灯盏,故名。此品外皮松脆,圆边酥软,内馅爽口,独具风味。
[芙蓉糖] 原为满族名点,经温州点心师改良成为温州特色食品。它以白面粉和鸡蛋调制成团,压成粉皮,均匀而薄,人猪油中炸成芙蓉花片,然后用饴糖浆结板,洒上桂花,
切块上市。因该成品花瓣重叠,层次清晰,色泽麦黄,娇嫩光亮,甚得青睐。
[李大同双炊糕] 瑞安糕点名师李瑞庆创制于清代光绪年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用糯米粉加白糖或红糖拌匀过筛,撒上桂花,成型切块,经两番炊制而成。其特点是:细、软、韧、香、甜,老少咸宜,是温州市名牌茶食。
[杨梅酒] 永嘉各地盛产杨梅,习称“楠溪梅”,年产量10000余担。除供应市场外,还与白酒配制成“杨梅酒”,运销国内外市场。杨梅酒甜中带酸,人口舒适,可抵御暑气,为夏令美酒。
[县前汤圆] 县前汤圆素负盛名。从前有10多个品种,后只做最受欢迎的麻心汤圆、擂沙汤圆和鲜肉汤圆。麻心汤圆的馅心是用熟芝麻、白糖粉、生猪板油搅拌而成;擂沙馅心是用豆粉、香蕉精和白糖调制;鲜肉汤圆的馅心是新宰杀的猪后腿肉糜。温州风俗,订婚时都将县前汤圆券与喜糖一起分送亲邻戚友。:
[油卵] 糯米粉团,以麻心或豆沙为馅,外蘸白芝麻,油炸,熟时呈老。状鸭蛋而略长,空心,叫油卵;也有以鲜猪肉和香菇等作馅,圆如乒乓球而稍大,叫麻球。瑞安百年老店李大同就是做油卵和油条起家的。
[虹桥绿豆糕] 虹桥绿豆糕创始于清同治年间乐清县虹桥镇,正式设店营业则在光绪中期,店名为“蔡日升南货糕烛店”。绿豆糕是以绿豆粉、炒糯米粉、白糖、猪油、茶油等按比例配制而成。质软味清,香甜可口。
[荷花酥] 面粉加熟猪油,分别搓成水油皮、干油酥,开成多层酥皮,包入豆沙馅,制成球形。用小刀在顶部锲成六个大瓣,放小火温油锅中炸至成熟开瓣为止。成品酥皮层层翻出如荷花瓣,脆酥香甜。
[钱仓早蚕豆] 产于平阳钱仓,其特点是季节早,鲜嫩,1972年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时,特专程送京作为国宴佳肴。因此名扬海外。
[胶冻] 以黄鱼胶或其他鱼类的膘作原料,加水(50克干鱼胶加2500克水)煮沸,溶化后冷却即成。吃时用刀开成小粒,用酱油、味精、米醋、麻油、胡椒粉等调味。口感清凉、滑润,有解酒功效。
[黄坦糖] 以精糯米为原料,用麦芽发酵,加芝麻、薄荷油、生仁为佐料,分别制成松脆的糖丝、硬韧的糖条、各式花样糖饼,香甜可口。此为黄坦民间传统食品加工业,明、清代甚盛,销于浙南闽北,素惠美誉。
[大荆石莲糊] 用野生石莲子制成,清凉爽口,为薄冻状冷饮。乐清大荆山民每年夏天都有上山采摘石莲子的习惯。90年代初,大荆每年有数百人带石莲子进京,在北京街头开设石莲糊冷饮店摊,生意不错。
[大荆冬米糖] 上白糯米炊熟晒干,粒粒晶莹,爆成米花,加入白糖、饴糖熬成的糖浆和猪油调制成型,撒上桂花,稍凉切成小长方块。香甜松脆,老小咸宜,因炊晒糯米多选在阳光不强、气候干燥的冬季,故称“冬米糖”。
[山楂糕] 取山楂果汁,配以白糖、琼脂,冻结成板,切成棱形或扁方块出售。其味甘冽微酸,具确消积、化滞、行瘀的食疗价值。温州以五味和老店的山楂糕最为有名。该店为求新鲜,每批产量以一两天售完为度。
[五加皮药酒] 五味和老店所制五加皮药酒,选用上等高粱酒,按古方配药,加冰糖复制而成。酒味醇和,药香适人。堪与浙江严东关五加皮药酒相媲美。
[五味和鱼生] 鱼生即白檀生。白檀,又名小白带,是一种细长扁平的小鱼。五味和老店制作鱼生,已有60—70年历史。该店用独特的传统配方,选用细如扁面条的鲜小白带,按一定比例配以糯米粥、黄屿产萝卜丝、红糟、食盐、白糖、味精、米醋等腌制而成。一般腌于春汛期间,密封,于翌年三伏天启封,瓶装出售。许多回乡探亲的温州籍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常随带几瓶回去,视为不可多得的家乡风味。
[五昧香糕] 又称五色香糕,为温州市传统名点,创于60年代后期。以糯米粉和精白糖为主料,经糕盘加工成型后蒸炊而成。一包五条,其色各异。红色配以桂花香精,配以香蕉香精,白色以五香(丁香、八角、小茴、桔皮、花椒)为馅,黑色裹以黑芝麻粉,各具风味,老幼咸宜。温州市五味和食品厂、县前食品厂生产的五味香糕,曾被评为最佳温州货和浙江省优质产品。
[楠溪麦饼] 楠溪麦饼原出永嘉沙头。沙头历来是舴艋舟停靠旅客歇脚候潮的埠头。此地麦饼别有风味,往来旅人常备为干粮。一个麦饼的原配料是:半斤麦粉,一个鸡蛋,一汤匙菜油,搅拌揉透,成凹字形,嵌入咸菜、鲜肉、炊虾、味精。包拢后,用木槌捶成扁圆形,放在平底铁煎盘中两面傝白,再转到烤炉中焙硬。食之松脆、喷香,堪称美食。
[矮人松糕] 抗日战争后期,温州人谷进芳在城区五马街口设摊制作松糕,以用料考究,制作精细出名。人们以谷个子矮小,称其糕为“矮人松糕”。此点心选用当年纯糯米,过水磨成细粉,拌以猪臀尖肥肉丁、桂花和白糖。炊熟切块,现炊现卖。其特点是松软绵糯,甜中有咸,清香可口,故顾客接踵。
[莘塍豆腐干] 瑞安莘塍赓春酱园出品的豆腐干,以口感和回味鲜美名闻遐迩。它选用当年新豆,经过浸水、磨细、滤净、煮浆、结冻、压挤、切块,用双缸酱油和香料制成,放在通风处晾干后上市。每当客车在瑞安莘塍、塘下等停靠站停下时,就有许多小贩提篮沿车窗口往来叫卖,购者踊跃。
[福寿糕] 用纯糯米炒熟磨粉,加上白糖、饴糖、桂花和香精,拌匀后,用模具压制成蝴蝶、连环、百子、以及福、禄、寿、喜等字,间有红、白两色,作为婚嫁喜庆馈赠的吉祥物。
[薄饼] 温州人有端午吃薄饼的风俗。制薄饼有一定难度,首先是面粉和水的比例要适当,搅匀后,抓在手中挂而不掉,将面糊往铁煎盘中轻拖一圈,便烙出一张直经约21厘米、薄如绢帛的面片来。置面片于平盘上,放进肉丝、香菇丝、绿豆牙、蛋丝、鳝丝和韭菜炒成的馅子,卷成圆柱状,蘸原馅心鲜囟进食。

风俗
首饰龙 
在温州乐清、永嘉等地,盛行着一种叫“首饰龙”的龙灯。它和其它的龙灯不同,全身不是呈龙形,而是依照鱼船结构,整个首架是以一条弧形木条做基础,上面用竹条和篾丝糊纸扎成一只龙船。船长3米,款米,高米3左右。前有龙头,在龙头口状部分,含珠垂须,作为龙的象征性标志,后有龙尾,中间“龙身”上有5-7层楼阁。上插各色小旗,每层左右和后方系复壁结构,内壁贴透光白纸,外壁贴淡绿色或五颜六色的细纹刻纸图案,当龙腹内点灯时,灯光映得四周刻纸奇彩纷呈,耀眼夺目。整只龙船饰有70多个制作精巧的亭台,在各层亭台中又配饰着近300个精彩的绸塑人物。组成80多出戏,内容大多取材与《三国演义》、《说岳全传》。民间称为“龙船灯”,又叫“楼船”。整个龙灯还装有木制齿轮传动装置,把所有吸取人物分别联结在一块。通过灯下的一人摇手,由一个人 *** 作,可牵动全部绸塑人物,各自表演不同的动作,妙趣横生,逗人喜爱,显示出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首饰龙属于观赏性龙灯,专供人们观看,一般不做舞蹈表演。当首饰龙出动时,还有一只和龙灯配套的灯,俗称“龙船月”,因它的形状像上弦的月亮,故名。它的体形很小,没有亭台楼阁,也不贴剪纸图案,只在灯的左右绘上一点龙鳞,以做象征。
每年元宵节前,各地要雇扎灯艺人,花两个月时间,才能制作好一只龙灯。快到元宵节时,龙船灯便和其它龙灯一起出来活动。活动时间一般是从正月初十开始至十六,一共七昼夜。人们扛着首饰龙,到各村各家巡游,并敲着大锣大鼓,演唱着吉祥颂词。到第七夜,各村的首饰龙照例要集中到附近的一处庙宇中,进行“收殇”(用火焚化),所谓送龙上天,并以芝麻、绿豆撒之。在收殇前,还要让村民评论各龙灯的工艺高低,特别是龙船灯尾部一张大型的细纹刻纸(俗称“龙尾花”),谁如能评上第一,就被称为“龙船哥”,是很大的荣誉。
龙船灯诞生在温州的乐清等地,决不是偶然的,首先,温州地处东南海滨,历代渔民靠海捕鱼为生。鱼船是渔民的生命,离开了船,渔民就没有一切,正因为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使他们对鱼船有深厚的感情,才能创造出这种特殊的龙灯,这正是海洋文化特征在民间灯采中的具体反映。其次,它和当地的工艺美术密切相关,名闻全国的乐清细纹刻纸,据说和龙灯上的“龙船花”有着血缘关系,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发展,并逐渐使剪纸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最后成为一门独立的有区域特色的艺术。龙船灯,不仅仅是元宵节的绝妙灯彩,更是一件无比精巧的艺术品。
首饰龙灯,作为明代的传统灯采,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能完整地保留到今天,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它是温州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吴越地区灯采的代表作,在全国也算一绝。
温州鼓词
温州鼓词是流行在浙江南部温州地区的一种曲艺形式,因过去市斗是盲人 *** 之为业,所以又称“瞽词”。据已故名艺人季松年、管华山说:温州鼓词,“始于明代,由横阳里巷之曲与词曲合并而成。横阳,即今平阳;里巷之曲,指的是民间小调。当时在野的文人与聪明的盲艺人,承受了古乐的衣钵,并吸收了当地的民间小调,创造了说唱形式。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在器乐和音乐上也日臻完善。
温州鼓词按演唱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平词”,凡逢红白喜事,或款待客人,或因争端认错罚词还有一种叫“大词”,也称“娘娘词”。解放前都在供奉女神的庙宇中演唱。唱大词时,用一鼓一拍,擂大鼓,敲大锣,曲调高亢、粗犷,比较原始。其主要词目为《陈十四娘娘》,唱陈十四学法灭妖的故事,可以连唱几昼夜。
温州鼓词有唱有说,以唱为主。它的唱腔、曲调,带有浓郁的南国民歌风味,鼓词的基本曲调有慢板、流水、紧板等几十个板式。由于温州鼓词是用温州方言演唱(以瑞安语言为标准),因此各地语音不同,唱腔也各有特色,其唱法有南、北派之分。南派曲调比较细腻、柔和;北派曲调比较粗犷、古朴。
温州鼓词长于抒情,善于叙事,曲句俚质,通俗易懂,并夹有丰富的群众词汇和民间谚语,曲本形式有“折书儿”、“小说”、“部书”等三种。其句法结构,基本上是七字句,有时也运用五字句及叠板等形式。其文体一般由韵文、道白相间而成。唱韵很讲究押韵自然,音节和谐,保持了民间说唱音乐的特色。
温州鼓词演唱用的主要乐器,有扁鼓、三粒板、牛筋琴、小抱月等。因此在表演上的最大特色,是在单档表演时一个人可以敲奏四至六件乐器。同时一个人要兼扮各种角色(现有时采用男女对唱),并且要求吐字清楚和细致刻画人物。情节要交代详细,人物个性、神态要掌握准确,一个人能塑造多种不同性格的人物,而且会模仿各种声音,以渲染气氛。
温州鼓词在题材上,大都取材于民间传说和历史小说,其中以表现家庭的悲欢离合和爱情故事居多。有大小传统曲目四百多本,如《陈十四》、《说岳》、《粉妆楼》《双面貌》等。
温州道情 
温州道情形式简单,一般都是艺人自拍自唱。唱者左手握两块竹板,并用手肘部抱着一头绷着薄猪油皮的竹筒,一边用指敲筒和以竹击节,一边唱曲。有单人唱,也有双人唱。一人唱词句,一人接尾字唱帮腔,并用“哩啦哩”帮腔,给唱者歇力。唱词为七字句,也有五字句,以唱为主,兼有道白。曲目有《高机与吴三春》、《鹦哥传等》,故事生动,词汇丰富,多用比喻烘托环境和描写人物性格。
温州昆曲 
温州昆曲是我国南方昆曲的一个流派,因流行在永加一带,又称“永昆”。它与苏州昆曲基本相似,但曲调稍紧,节奏教快,其道白多用温州方言。伴奏以笛为主,其曲调古朴、轻柔、缠绵动人,其抑扬快慢,按固定曲牌演唱,规定十分严格。其剧目有《琵琶记》、《雷峰塔》、《连环记》等,表演艺术上具有朴质、自然、明快等特点。最早班名叫“同富”、“品玉”。
吃分岁酒 
除夕夜,合家同堂,摆酒聚餐,或邀至好友亲朋同食,开怀畅饮,称“分岁酒”。因为除夕是新旧年交替的分界线,吃分岁酒,意即新旧岁由此夜而分。因此,这餐饭不论贫富,都要尽量办得丰盛些。温州人很讲究吃“分岁酒”,又称“年夜饭”。吃时最讲究吉祥。一般席上用十只朱砂高脚红碗,盛着十样冷菜,叫“十全”。其中除鸡、肉外,要有落花生(谓结子)、柑桔(谓大吉)、鲤鱼(谓跳龙门)、豆腐(谓家门清洁)等,而且每碗必须要有一块切成薄片的圆形的红萝卜头盖在顶端,以示讨彩。此外,中间上的大菜中,决不能少了“芋”和“鱼”。温州方言,芋的谐音为“余”和“裕”,意思是说,吃了芋头,会使人明年家庭收支有余,逐步富裕。吃鱼,也是象征“年年有余”之意。席上第一个菜一定要是年糕,表示“年年高”(现在也有用“面条”,表示“长寿”),而最后一道菜必是“八宝饭”,象征“发财进宝”。
跑马灯 
跑马灯亦叫“走马灯”、“调马灯”。马灯,是仿照马的形状用蔑扎纸糊而成,也叫“竹马灯”。分马头与马身两段,捆缚在扮演马灯舞者腹前和背后,人居中间,走起来像骑马一样,俗称“马头军”。一般为8匹,其中白马6匹,胭脂马(红马)2匹。元宵节前后,在城区大都由十岁到十三岁的男孩组成,每人胸前有一纸扎马头,下挂着一个小铃,背后有一纸扎马尾,用带系在身上,跑起来能上能下左右摆动,马铃叮叮作响,手中拿着一根竹竿当马鞭,晚上,马头、马尾中部都点上蜡烛。表演时,由一个或两个孩子扮演马童,呼引马队,出场表演。孩子们边跑边唱,加上舞蹈动作,走成“三角”、“连环”、“剪刀”等各种队形,乐队齐奏,曲调婉转动听。跑马灯大部在住宅前空地上或中堂上表演。演完后由主人赏给柑桔、炒米、蜡烛等,也有给钱的,赏银牌的。清郭钟岳有诗云:“歌唱新年乐意腾,满城争演上元灯。滚龙走马喧通夕,火树银花烧不尽。”
海鲜食俗 
温州市沿海岛屿众多,渔场广阔,水产资源丰富,仅海水鱼有数十种之多。并有浅海涂滩百余万亩,质地细软,宜于养殖贝、藻、鱼、虾等。境内江河纵横,水网交叉,鱼类产品十分丰富。民间食用海鲜四法:
熟食法一般采用煮、蒸、炖、炒、煎等法,将鱼虾等烧成各种莱肴,并常用鲜料配以腌腊食品同蒸或同炖,如用新鲜咸菜和黄鱼制成清炖黄鱼,汤汁乳白,鱼肉肥嫩,内含菜香,鲜爽可口;或将鲫鱼用油煎,味鲜而香脆。生食法如将活的江蟹,洗净切碎,拌以糖、醋、姜、椒然后
生食法用活的河虾,洗净后用酒、糖、姜末等浸上片刻,就可生食,俗称“醉虾”;用一种称为白诞的小鱼,加以红糖和盐,做成生鱼佐餐,俗称“鱼生”;还有牡蛎肉也生食,食时蘸少许酱、醋、姜末等等,其味均鲜美可口。
干腊法如将鲜黄鱼剖开晒干,就是著名的“白鲞”,味鲜美可口;或将墨鱼(俗称“乌贼”)割去海螺峭晒干,叫“明脯”,又如海蜒,一种小鱼,体长约半寸许,其细如毛,晒干成丝,色泽金黄,十分鲜美,炒蛋、拌咸菜、泡汤均可。再如将鲜淡菜加工晒干,就是有名的“贡干”,亦叫“淡菜干”。淡菜肉大而肥,食时去掉两边锁壳和毛,再加入萝卜、紫菜同煮,分外可口。这种干腊海鲜,不但可以久藏,并且别有风味。
腌食法利用食盐或酒糟制作海货,用缸储存作为常年菜肴,如将整只蟹浸腌数天,即可食用;或取肉和蟹黄,剁成肉酱,再加盐腌制,当天即可取出,拌米醋、白糖而食,如海蜇、海蜒、炸鱼等均可腌食;泥螺经煮熟后用黄酒浸渍,鲜嫩可口,瓶装罐封,可以久藏。利用酒糟制作糟鱼,如糟带鱼、糟墨鱼、糟黄鱼、糟鳗筒等。经过酒糟的鱼类,其味醇香,松脆卫生,不易变质。

打火机教父周大虎:从流浪汉到亿万富翁

提起世界打火机行业,不能不看占据全球八成左右市场的温州。而温州打火机行业,少不了提到温州烟具行业协会会长、浙江大虎打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大虎。

单从业绩来讲,浙江大虎打火机有限公司并不是很突出:温州现有600~700家打火机厂,年出口5亿只打火机,销售额为30亿~40亿元。而周大虎的公司年产打火机约1500万只,价值在2亿元左右。所以,尽管周大虎的公司在温州打火机厂家算是数一数二的,但并没有鹤立鸡群。

周大虎之所以会受到关注,缘由不是拥有超过3亿多元的身价,而是以下两点:一是在温州打火机假冒伪劣产品横行的时候,周大虎并没有随波逐流;二是温州产品近些年在国际市场上饱受阻难,打火机是其中一个典型,周大虎也因此被推到前台,成为这一产品的代言人。除此以外,周大虎能在打火机行业"打"出这片江山也是他的性格所致。

性格决定命运,好胜是他的性格写照

说起周大虎的性格,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好胜"。有两个细节颇能说明周大虎的个性:他好球,曾组建了温州第一支业余足球队,并两次在全省比赛中夺冠。1995年7月底8月初,周大虎带领温州足球代表队到宁波参加全省的联赛。温州之前已经有8年未参加联赛。周大虎提出:"除守门员外,每个球员必须铲5个球,否则开除出球队。"同时,周大虎还招来了两副担架。

第二天,温州队平均不到两分钟就有一个铲球的打法把对手给打懵了。温州队大胜,而球员个个血迹斑斑。半个月下来,温州队夺冠。在球场上,"惟一是争,惟冠是夺"的个性用到了自己的事业上,周大虎给自己定下的目标也是"决不服输。"

日本广田公司原先是日本最大的打火机厂家,在被温州同行打得喘不过气来时,决定关闭日本的生产线,到温州进行贴牌生产。在广田公司寻找生产厂家过程中,周大虎是最积极的一个。

"事实上,做贴牌生产比自己生产还更麻烦。广田公司的要求极高,如果没有毅力和耐力,是很难坚持下来。"两年后,周大虎终于达到了广田公司的技术要求。

现在,日本、韩国、美国及西欧等10多个国家在温州定牌生产打火机。而且这些国外厂商要大虎等厂作为他们100%的定牌生产厂家。但是周大虎拒绝了。他始终坚持一条,不管在怎样的情况下,大虎厂必须保证70%的产品打自己的"虎"牌商标,即定牌与自牌的比例为3:7。"打火机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别人想什么时候停牌就什么停牌,我们只能被别人任意宰割。前些年我国的服装业在这方面吃了不少亏。现在,是我想什么时候停牌就什么时候停牌,这要看我怎么想。"

流浪七年,周大虎曾为生计发愁

谈起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的好胜心,周大虎觉得这些和自己"独特"而又"艰辛"的经历不无关系。

周大虎于1952年出生在温州城里,父亲是位"老革命",在父亲被打成右派、母亲下放到乡下邮电所之前,周大虎的童年、少年生活充满温馨和阳光。

家庭发生变故后,周大虎生活和就学一下子变得举步维艰。初中毕业后,周大虎到温州农村插队。"乡下的生活根本没有办法维持",周大虎说。1969年,17岁的周大虎跟随几个温州同乡,开始跑到外边去谋生。

"我最早是到了西安郊区,做钣合金工。当时我没有全国粮票,吃饭是一个大问题,曾吃过一个月的柿饼。没想到的是,我们的包工队队长不久被抓回温州,以黑包工头的罪名给q毙了,我也在西安关了一个月。"

周大虎被抓回温州后不久,迫于生计,又开始跑到江西、安徽、湖北等地流浪。1976年,25岁的周大虎顶替母亲进入温州邮电局工作,自此结束他的流浪生活。开始了每天扛邮包的生活。"也许是因为自己以前的流浪经历,所以我分外在意这个工作。"回忆起当时,周大虎说他给自己定下的要求就是"扛邮包,我也要扛得比别人多,比别人好。"

打火机曾让他"死去又活来"最终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周大虎是温州打火机生产的后来者。早在1985年前后,温州就已经有人在开始生产打火机。而他进入这一行也是因为迫不得已。1991年,周大虎妻子所在的温州汽水厂破产,她领到了5000元的安置费。"我发现,做打火机比较方便。这主要是当时温州打火机的零部件生产厂家多,我们只要投入少量资金就可以生产出打火机。"依靠这笔安置费,周大虎招了三五个工人,将自己40多平方米的家腾出一间做厂房。工作之余,周大虎替妻子跑销售,结果发现打火机市场利润丰厚。于是,他在一年后干脆辞职。1992年,周大虎租下了一个200多平方米的简易厂房,招了100多个工人,自己开始正式创业。

就在他进入这个行业没多久,温州打火机市场进入了一个癫狂的状态。1993年上半年,温州从原先的100~200家打火机厂家急速发展到3000家。"温州打火机只要10元钱,而日本、韩国这些国家生产的打火机要300元~500元。价格相差实在是太大,温州到处是前来收购打火机的老外。说来也难以相信的是,即使你发给老外的箱子里是石头,老外也不管就带走。"

在市场如此火爆的情况下,周大虎却濒临破产。原因在于,在市场如此癫狂下,温州不少打火机厂家抱着"快捞"的想法,生产劣质打火机。周大虎不肯糊弄客户,坚持产品质量,结果上游供应商拒绝给周大虎供货,除几个骨干外,100多个工人跑个精光。

"当时,按照我的质量标准,工人一天最多只能做150个打火机,而那些生产劣质打火机的厂家可以做到500个。工人的薪水是按件计算,所以在我那里工作,薪水少,没有吸引力。当时做一个打火机的利润大概有1元来钱,我即使一分钱也不赚,也开不出高工资。这种情况同样存在于供应商方面。"

工厂陷于停产的困境,周大虎苦闷之极,在一个星期内,骑摩托车接连出了三次车祸。"我当年在邮电局开车,也没出过什么事,接连出三次车祸,可以看出当时的压力真的很大。"

熟练工走了,周大虎决定招聘一批新的普通工,并对他们进行培训。"1993年上半年,我亏得很厉害,前两年的利润全给贴进去了。"

市场规律最终发生了作用,1993年下半年,吃够劣质产品苦头的外国商人开始将目光盯住周大虎。周大虎的订单一下子多起来了,一天5000多只的生产能力能够接到5万~6万只的订单。而原先3000家打火机厂家,如同秋风扫落叶,倒闭了九成。

如今,尽管温州的打火机在全球所向披靡,但近年来屡屡遭到阻击,如欧盟的CR法案和反倾销法案。"温州的打火机竞争实在是太强,所以老是在世界上遭到别人的阻难。我们除要进行积极的应诉外,还要想办法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知名度,改变目前的不利局面。"周大虎坚信:只要自己有毅力和耐力,坚持到底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我最早是到了西安郊区,做钣合金工。当时我没有全国粮票,吃饭是一个大问题,曾吃过一个月的柿饼。没想到的是,我们的包工队队长不久被抓回温州,以黑包工头的罪名给q毙了,我也在西安关了一个月。"

周大虎被抓回温州后不久,迫于生计,又开始跑到江西、安徽、湖北等地流浪。1976年,25岁的周大虎顶替母亲进入温州邮电局工作,自此结束他的流浪生活。开始了每天扛邮包的生活。"也许是因为自己以前的流浪经历,所以我分外在意这个工作。"回忆起当时,周大虎说他给自己定下的要求就是"扛邮包,我也要扛得比别人多,比别人好。"

打火机曾让他"死去又活来"最终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周大虎是温州打火机生产的后来者。早在1985年前后,温州就已经有人在开始生产打火机。而他进入这一行也是因为迫不得已。1991年,周大虎妻子所在的温州汽水厂破产,她领到了5000元的安置费。"我发现,做打火机比较方便。这主要是当时温州打火机的零部件生产厂家多,我们只要投入少量资金就可以生产出打火机。"依靠这笔安置费,周大虎招了三五个工人,将自己40多平方米的家腾出一间做厂房。工作之余,周大虎替妻子跑销售,结果发现打火机市场利润丰厚。于是,他在一年后干脆辞职。1992年,周大虎租下了一个200多平方米的简易厂房,招了100多个工人,自己开始正式创业。

就在他进入这个行业没多久,温州打火机市场进入了一个癫狂的状态。1993年上半年,温州从原先的100~200家打火机厂家急速发展到3000家。"温州打火机只要10元钱,而日本、韩国这些国家生产的打火机要300元~500元。价格相差实在是太大,温州到处是前来收购打火机的老外。说来也难以相信的是,即使你发给老外的箱子里是石头,老外也不管就带走。"

在市场如此火爆的情况下,周大虎却濒临破产。原因在于,在市场如此癫狂下,温州不少打火机厂家抱着"快捞"的想法,生产劣质打火机。周大虎不肯糊弄客户,坚持产品质量,结果上游供应商拒绝给周大虎供货,除几个骨干外,100多个工人跑个精光。

"当时,按照我的质量标准,工人一天最多只能做150个打火机,而那些生产劣质打火机的厂家可以做到500个。工人的薪水是按件计算,所以在我那里工作,薪水少,没有吸引力。当时做一个打火机的利润大概有1元来钱,我即使一分钱也不赚,也开不出高工资。这种情况同样存在于供应商方面。"

工厂陷于停产的困境,周大虎苦闷之极,在一个星期内,骑摩托车接连出了三次车祸。"我当年在邮电局开车,也没出过什么事,接连出三次车祸,可以看出当时的压力真的很大。"

熟练工走了,周大虎决定招聘一批新的普通工,并对他们进行培训。"1993年上半年,我亏得很厉害,前两年的利润全给贴进去了。"

市场规律最终发生了作用,1993年下半年,吃够劣质产品苦头的外国商人开始将目光盯住周大虎。周大虎的订单一下子多起来了,一天5000多只的生产能力能够接到5万~6万只的订单。而原先3000家打火机厂家,如同秋风扫落叶,倒闭了九成。

如今,尽管温州的打火机在全球所向披靡,但近年来屡屡遭到阻击,如欧盟的CR法案和反倾销法案。"温州的打火机竞争实在是太强,所以老是在世界上遭到别人的阻难。我们除要进行积极的应诉外,还要想办法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知名度,改变目前的不利局面。"周大虎坚信:只要自己有毅力和耐力,坚持到底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

南宋宰相有史弥远,汪伯彦,秦桧,汤思退,李纲等人。

1,史弥远

史弥远(1164年2月23日—1233年11月27日 [1]  ),字同叔,号小溪,别号静斋。明州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南宋权相、奸臣,尚书右仆射史浩第三子。史弥远在韩佗胄死后的嘉定元年(1208年)十月升任右丞相,此后独相宋宁宗朝17年。

2,汪伯彦

汪伯彦(1069年―1141年),字廷俊,徽州祁门(今安徽祁门)人,南宋初年宰相、著名奸臣。奸相秦桧的老师,主和派重要人物。。公元1128年(建炎二年)12月,宋高宗任命汪伯彦为右仆射。绍兴十一年(1141年)去,终年七十三岁。

3,秦桧

秦桧(1090—1155年),字会之,生于黄州,籍贯江宁(今江苏南京)。南宋初年宰相、奸臣,主和派的代表人物。绍兴元年(1131年),擢参知政事,随后拜相,次年被劾落职,绍兴八年(1138年)再相,前后执政十九年。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逝,时年66岁。

4,汤思退

汤思退(1117年—1164年),南宋宰相,字进之,号湘水,浙江景宁汤氏第七世祖。南宋绍兴十五年(1154年)进士。历高宗、孝宗两朝,官至签书枢密院事、尚书右仆射、尚书左仆射(即宰相,前后三任)。

5,李纲

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史弥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汪伯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汤思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2372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4
下一篇 2023-06-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