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全国耕种的耕地面积为1233922万公顷,园地110816万公顷,林地2339676万公顷,牧草地2631118万公顷,其他农用地255083万公顷,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253542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1452万公顷,水利设施用地35653万公顷,其余为未利用地。与上年相比,耕地减少201%,园地增加270%,牧草地减少016%,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增加103%,交通运输用地增加330%。
全国净减少耕地25374万公顷,人均耕地已由2002年的0098公顷降为0095公顷。其中生态退耕22373万公顷,包括退耕还林2117万公顷,退耕还草1195万公顷,退田还湖009万公顷。生态退耕是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因素。
新增建设用地4278万公顷,非农建设占用耕地229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327万公顷,增长17%。其中独立工矿占用耕地111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3万公顷,增长37%;公路建设占用耕地37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76万公顷,增长25%。
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3641万公顷,增加耕地328万公顷,净减少耕地3313万公顷,比上年多627万公顷。灾毁耕地面积504万公顷,低于往年平均水平。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逐步完善,24个省(区、市)不同形式建立省级耕地占补平衡目标责任制;26个省(区、市)实行补充耕地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挂钩制度;27个省(区、市)建立耕地储备库;21个省(区、市)建立耕地占补平衡统计台帐;城市建设用地补充耕地基本实现“先补后占”;逐步开展按建设用地项目考核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3108万公顷,其中整理增加耕地644万公顷,复垦废弃地增加耕地325万公顷,开发增加耕地2139万公顷。补充的耕地比建设占用和灾毁耕地多313万公顷,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补充耕地大于建设占用耕地。
2001—2003年国土资源部共安排国家投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731个,项目建设总规模4739万公顷,其中,土地整理3143万公顷,土地复垦401万公顷,土地开发1195万公顷。新增耕地1717万公顷。
土地管理为经济建设服务,重点抓好国家重大工程用地协调和报批:三峡工程淹没用地在库区淹没蓄水前报经国务院批准;西气东输从陕西靖边至上海白鹤镇涉及河南、山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境内的永久性用地已经国务院批准;西电东送广东、湖北等省境内输电线路塔基、换流站用地已随工程进度报国务院批准;青藏铁路青海段工程用地已经国务院批准;南水北调江苏、山东、河南等省境内控制性工程按有关规定办理先行用地手续。
出台一系列耕地保护严格措施。基本农田实行“五不准”:不准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法律规定的除外);不准以退耕还林为名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减少基本农田面积;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不准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和进行畜禽养殖,以及其他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绿化隔离带建设。非农建设用地实行“六不报批”:对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验收不合格的不报批;未按规定执行建设用地备案制度的不报批;城市规模已经达到或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年度建设用地指标已用完的不报批;已批准的城市建设用地仍有闲置的不报批;未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建设用地预审的不报批;建设项目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报批。
二、矿产资源
2003年初,全国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共158种,其中,能源矿产10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1种,其他水气矿产3种。原油、煤等能源矿产,铁等黑色金属矿产保有的查明资源储量不同程度下降。
第三轮矿产资源可供性论证第一期工作完成,摸清了45种主要矿产对国民经济建设保证程度情况。《中国的矿产资源政策》白皮书发表。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工作正式启动。
国土资源调查及地质矿产勘查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57处,其中能源矿产15处,黑色金属矿产4处,有色金属矿产73处,贵金属矿产34处,冶金辅助原料矿产2处,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11处,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14处,其他水气矿产4处。新查明(预测)矿产资源量:石油799亿吨,天然气503539亿立方米,原煤5195亿吨,铁702亿吨(矿石),铜44326万吨(金属)。
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开发取得重要进展,主要矿产品产量有所增加。我国最大的海上自营气田东方11气田一期工程顺利投产。全国煤炭产量超过16亿吨,生铁产量超过2亿吨,10种有色金属产量超过1200万吨。大庆油田在连续27年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后,降至4840万吨。
全国矿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1600亿美元,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2003年矿产品进口量大幅度增加,其中原油进口9112万吨,铁矿石进口14813万吨,锰矿石进口286万吨,铬铁矿进口178万吨,铜矿石进口267万吨,钾肥进口657万吨。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引进来”成效明显。2003年有效的涉外勘查许可证108件,采矿许可证332件。加拿大TVI太平洋有限公司在湖南省常宁市成立首家外商独立勘查公司。加拿大西南资源公司与云南核工业209地质队合作,在云南东川拖布卡发现了规模较大、品位富的金矿。
矿产勘查开发“走出去”取得新进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苏丹发现了一个世界级大油田,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在伊朗卡山打出高产油气井。
三、海洋资源
全国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一万亿大关,达到1007771亿元,增加值达到44555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2%。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发生积极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8:29: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028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122188亿元,增长465%;第三产业增加值193086亿元,下降38%,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因“非典”影响造成了滨海旅游业的负增长。沿海各海洋经济区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实行优势互补、联合开发,开始呈现海洋经济联合的趋势,区域海洋经济初具规模,其中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海洋产业总产值最高,首次超过3000亿元。
我国在海域使用管理工作中取得重大进展。全年共发放海域使用权证书6500多本,确定海域面积约19万公顷,征收海域使用金约25亿元。开展了《海域使用管理法》执行情况大检查及“海盾2003”专项执法活动。国务院批准发布了《省级海洋功能区划审批办法》、《报国务院批准的项目用海审批办法》,海洋功能区划审批更加规范化、程序化。
国务院批准实施《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地提出了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指导原则与发展目标、主要海洋产业发展方向及布局、发展各具特色的海洋经济区域、加强海洋资源与环境保护以及需采取的措施等。
四、土地市场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治理整顿
采取严厉措施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党中央、国务院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对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做出一系列部署;五部委联合组成10个督查组,对全国31个省(区、市)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先后就治理整顿工作下发5个通报,三次致函各省(区、市)人民政府,两次召开全国省级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办公室主任会议;先后召开两次新闻发布会,宣布对9起涉及严重违反土地法规的案件进行公开调查;通报治理整顿检查验收的标准及检查验收工作安排。
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取得重要成果:各地停止审批设立新的开发区和开发区扩区;原有各类开发区6015个,已撤消3763个;各地发现土地违法行为178万件,立案查处127万件,结案124万件,罚没款122亿元,收回土地面积58784公顷。有925人被依法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32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排查出违规出让经营性土地使用权2822宗,有效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行为。
完善土地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土地市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全面实行,市场配置国有土地使用权范围更加广泛;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基本确立,政府对土地市场宏观调控的力度不断加强;土地市场运行制度和组织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市场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土地产权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土地权利体系日益完善。
全国出让土地面积1868万公顷,其中招标062万公顷,拍卖089万公顷,挂牌368万公顷。以招标拍卖挂牌等市场方式供地的比例由2002年的15%提高到2003年的28%。
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工作全面深入开展,加强对治理整顿工作的领导和具体部署安排。进一步打击非法采矿,关闭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和不具备生产条件的矿山。
印发《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管理办法》,取得明显成效。共出让探矿权采矿权26080件,出让价款达到5256亿元。其中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探矿权采矿权11752件,出让价款2698亿元。加强矿产资源执法监察,2003年共处理案件17万件,罚没款594269万元。
五、国土资源调查和规划
国土资源调查工作取得重要成果。完成地质调查实物工作量: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修测723万平方千米。1:5万区域地质调查05万平方千米。1:2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156万平方千米。1:50万环境地质调查1518万平方千米。1:20万物化探遥感调查477万平方千米。1:100万重力234万平方千米。航空遥感82万平方千米。机械岩心钻探126万米。
农业地质调查全面部署,基本覆盖我国东部和中西部主要农业经济区,面积达108万平方公里,目前已与浙江、四川等17个省(区、市)合作,签订了农业地质调查合作协议,2003年已完成调查面积14万平方公里。
完成三峡库区1:5万航空遥感勘查面积达32000平方公里,全面覆盖三峡库区及周边地区,记录了三峡大坝蓄水前长江最低水位时库区历史状态,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库岸变迁、生态环境演化、监测、相关研究等提供了珍贵的基础资料。
完成新一轮地下水资源评价。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多年平均为9235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淡水天然资源为8837亿立方米,地下微咸水天然资源为277亿立方米,地下半咸水天然资源为121亿立方米。全国地下淡水可开采资源多年平均为3527亿立方米。
查明首都地区地下水资源总量、开发潜力及地下水环境质量,调查评价怀柔、平谷等5处地下水应急水源地;查清华北平原浅层和深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空间分布及演化过程;完成西南岩溶石山石漠化现状调查,并实施动态监测;西南岩溶石山典型流域地下水调查与开发示范在贵州大小井、云南小江流域初见成效。在四川、重庆和云南等省(市)的红层地区,完成探采结合示范浅井868眼,在西北、东北缺水地区施工示范深井25口,直接解决了近11万人的饮用水问题。
查明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数量、质量、分布等数据。国家级耕地后备资源73433万公顷,其中西部地区54753万公顷,中部地区6540万公顷,东部地区12140万公顷。
加强土地市场监控。建立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运行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系统和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发布土地市场信息,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市场环境。加强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分析,为政府适时制订土地市场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依据,保障土地市场健康、稳定、有序发展。
国土资源规划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国土资源规划实施管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前期准备工作有序开展,12个县级、14个市(地)级和2个省级规划修编试点工作相继展开。31个省(区、市)的矿产资源规划全部发布实施;已有260个市(区)、705个县(区)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开展天津、深圳、新疆、辽宁国土规划试点。国家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和省级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
六、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
国务院颁布《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内容包括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地质灾害预防、地质灾害应急、地质灾害治理、法律责任等方面,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国土资源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建立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制度。2003年汛期,共在中央电视台发布当日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56次,在国土资源部网站和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上共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109次。
在地质灾害多发区开展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和群测群防工作,成效明显。截止2003年底累计完成545个县市调查,并建立了相应的信息系统和群测群防网络。建立国家和省两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系统及地质灾害报告制度,全国成功预报地质灾害697次,避免人员伤亡近3万人。
全国共报告发生各类突发性地质灾害13832起,造成743人死亡、125人失踪、56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865亿元。地质灾害比较严重的有四川省、陕西省、湖南省等。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取得初步成果。组织完成对三峡库区二期治理工程的验收,确保135米水位蓄水前的二期工程治理和地质安全评估任务的完成。继续抓好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建设,对库区136处重点隐患点和库岸实施了专业监测,近1800处地质灾害监测点纳入群测群防体系,初步实现库区地质灾害监测数据和预警信息的网络化管理。坝前135米水位蓄水以来,已成功预警16处滑坡,其中群测群防系统预警10处,专业监测系统预警6处,使3000余人的生命和财产得到有效保护。
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完成安徽黄山等8处世界地质公园的审查报批。完成对44个国家地质公园的审批。
积极推进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建设。重点推进省级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的实施,江苏省、浙江省取得实质性进展。组织开展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工作,完成了河北省鹿泉市、江苏省盱眙县等18个典型矿山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示范工程。
继续开展全国地质环境监测站网建设工作。重点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华北平原的地面沉降监测工作。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上海市已建设基岩标30座,分层标组28组,GPS基准监测网点36座,地下水监测孔320个。
七、科技与信息化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非营利科研机构组建工作。开始制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筹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国土资源科技发展战略部署。承担国家重大科学工程1项,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4项,高技术研究发展项目11项,科技攻关计划11项,国土资源科技创新计划重点项目27项,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工程,新建6个部级重点实验室。
组建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7个分技术委员会,制定了《国土资源标准化管理办法》,发布《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化指南》和《农用地分等规程》、《农用地定级规程》、《农用地估价规程》、《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5项行业标准。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主孔已钻至366587米,在超高压变质带研究、科学数据库建设等方面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在辽西发现第二件初鸟类化石东方吉祥鸟。首次应用深地震三维精细反射、流体地球化学示踪、深穿透地球化学等高新技术,建立长江中下游大型矿集区深部三维成矿模型,形成探测深部成矿建造的新技术和方法。开发成功直接提取滑坡变形量的高精度快速GPS解算技术、新型多功能钻孔倾斜仪、岩土体推力监测系统及光纤监测系统,已直接应用于三峡库区专业监测工程。
开展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建立了国家尺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集成“3S”技术和PDA技术,研制成功经济、可靠、高效、高精度的土地调查作业系统。开发成功低空无人遥感监测系统,可直接应用于突发事件及土地利用现状的高精度调查和监测。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国家级建设用地审批管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基本实现了审批过程的网上运行。国家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对全国、31个省(区、市)、81个重点城市(50万以上人口)的规划文本、规划图件、规划控制指标数据综合管理。矿业权管理信息系统在部机关及全国2400多个节点推广应用,实现国家、省、地(市)、县四级系统间远程数据查询和网上数据共享。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信息数据模型和土地信息参考模型,形成一套完整的土地信息标准框架技术体系。
加强了基础数据库建设和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数据中心运行环境得到完善,1∶50万全国地质图、矿产资源规划、全国1∶50万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全国地质资料目录等一批数据库系统集中管理,并统一对外提供服务。
八、测绘管理与服务
测绘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全面贯彻实施修订后的《测绘法》,发布实施《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公布管理规定》。完成了《测绘资质管理规定》等8部草案审议前的各项工作。地方测绘立法取得重要进展,已有3个省(区、市)出台测绘管理条例,13个省(区)的测绘管理条例草案已报当地人大或政府审议。
测绘管理与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图市场整顿取得显著成效,全国共查处地图违法案件5000多余件,没收各类违法地图制品150多万件。
测绘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强。全国6800多个测绘资质单位开展了质量自查,取消资质165个,降低等级36个,缓登36个。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
“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发布实施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全国1:5万地名数据库、全国1:100万、1:2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完成国家基础测绘设施项目。
测绘科技创新取得新成绩。《国家中尺度基础地理信息工程与空间决策》、《遥感影像处理原型系统设计》等投入使用。
测绘系统对外提供地形图约65万张,大地成果约69万点,航展成果约31万片,数字地图约7万幅,数据量约为63TB;编制出版了各类地图1572种、图书454种,总印数12亿多册(幅)。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三下”采煤(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采煤)引起的岩层移动、地表沉陷以及对其引起的上方地表建(构)筑物的破坏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对老采空区的稳定性及活化规律的研究较少。采空区的活化与稳定性与各种地质因素及非地质因素有关,其稳定性研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比较传统的研究方法是从岩体的力学特性以及应力分布入手,研究塌陷的分带性、地表移动变形计算、移动速度和移动过程的持续时间、观测网的设置、岩移的观测方法、原则以及破坏机理等,对于后期的位移预测多是采取探讨的计算方法。以前对于采空区的移动变形预计,较常用的是定性分析的方法,主要分为采空区顶板稳定性分析和采空区上方地基稳定性分析。对于煤矿采空区的治理,可分为采煤过程中的治理和采煤后的治理。目前针对采空区的治理研究,一般指的是对采煤后的老采空区。因为在有建筑物存在的煤炭储层区域,开采过程中一般都要求有相应的防护措施,直接迸行处理的不多;而在煤层采出之后,由于地面沉降或者人类活动,并需要在其上部修建必要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时,比如高速公路、铁路等,采空区所处地基不可避绕,或者采取避绕法时不够经济,因此,不符合工程稳定性要求的采空区就需要迸行处理。
采空区迸行地基处理,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地表残余沉降变形,保证上部建筑物的安全。根据采空区治理规模及实用情况,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处理手段可总结为4 种[5~27]:全部注浆充填采空区支撑覆岩,以彻底消除地基沉陷隐患,采用注浆充填、水力充填和风力充填等。如孙忠弟等[5]对采空区迸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并编写一部有关采空区治理的专著。张志沛[7]对山西省很多采空区迸行了治理试验,取得了关于采空区勘察设计、施工等诸方面的宝贵经验,随后迸行了山西省平定县寿阳—西郊段冶西联营煤矿采空区的注浆充填治理工程,为今后类似工程起着积极的借鉴作用;局部支撑覆岩或地面构筑物,减小采空区空间跨度,防止顶板的垮落。常用的方法有注浆柱、井下砌墩柱和大直径钻孔桩柱或直接采用桩基法等;注浆加固和强化采空区围岩结构,充填采动覆岩断裂带和弯曲带岩土体离层、裂缝,使之形成一个刚度大、整体性好的岩板结构,有效抵抗老采空区塌陷的向上发展,使地表只产生相对均衡的沉陷,以保证地表构筑物的安全;采取措施释放老采空区的沉降潜力法,在采空区地表未利用前,采取强制措施加速老采空区活化和覆岩沉陷过程,消除对地表安全有较大威胁的地下空洞,在沉陷基本稳定后再开发利用该地基,常用方法有堆载预压法、高能级强夯法和水诱导沉降法等。
关于采空区变形破坏及治理,杜甫志[28]、邓绪云[29]等介绍了采空区稳定性治理在工程上的应用。罗一忠[30]等从安全角度对采空区围岩失稳的事故致因机理迸行了探讨,将人工智能中的神经网络技术用于大面积采空区失稳辨识研究;来兴平等[31]研究了采空区稳定性非线性监测监控技术问题,将非线性稳定性理论应用在采空区围岩失稳的预测,并迸行了采空区非线性动力失稳的计算机数值模拟研究;马金荣等[32]提出了煤矿采空区场地建筑适宜性工程地质研究方法;郭广礼[33]等研究了老采空区上方建筑地基变形的预测方法、介绍了地基处理注浆技术等;金太平[34]、杨双安[35]、刘著华[36]等研究了采空区及塌陷区的探测方法;隋旺华[37]对岩体移动变形破坏规律、浅部采空区上岩体内应力分布及它们与工程地质的条件关系迸行了研究;颜荣贵[38]完成了概率积分法完整封闭的体系,把变形预计从地表二维问题推广到三维问题,从地表到岩体内部,从地下开采到地表露天开采,并提出了解决采矿地表大型工业建筑这一课题的研究思路、方法、方案及措施,并应用到具体的工程实例中;姜德义[39]从岩盐溶腔稳定性动力分析中用突变理论研究岩盐单井溶腔顶板、连通井顶板稳定性及井组间矿柱失稳的临界条件及突变时的突跳和能量释放,以深入了解顶板岩体运动过程和矿柱失稳的发展过程;潘岳[40,41]、李江腾[42]等应用尖点突变理论对矿柱非稳定系统迸行了探讨,导出矿柱变形突跳量和能量释放表达式、失稳的充要条件;郭文兵、邓喀中[43,44]等应用突变理论建立了条带煤柱破坏失稳的尖点突变模型,导出了条带煤柱破坏失稳的充要条件表达式,并考虑了地下水对条带煤柱稳定性的影响,认为地下水的作用会降低条带煤柱的稳定性。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运算速度的提高,数值模拟方法有了很大的迸步,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岩石力学研究和工程计算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尽管数值计算的方法及理论越来越完善,但也并不能完全适应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从而使计算机模拟定量结果只能作为定性或定量评价的参考。现在的数值模拟方法主要有离散元法、有限差分法、有限单元法、半解析法、边界元法以及上述各种方法的耦合。国内外已经有许多比较成熟的可用于岩土工程分析的有限元计算软件,如SAP、ADINA、NCAP、FLAC、ANSYS、UDEC等。有限单元法与边界元法类似,目前用于地表沉陷分析的有 SLCrouch 等提供的TWODD、TWODI、TWOFS程序及EHoek等研究的二维线d性程序,而且已经有应用边界元法迸行三维非线性分析裂隙及断层、蠕变岩体等研究的报道。离散单元法适用于节理岩体的分析,并能够模拟采动破碎的岩体,其在采矿工程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目前,二维离散单元程序已很成熟,三维问题的研究也迸展很快,FLAC3D是由美国ITASCA公司开发的显式有限差分数值计算程序,近年来应用比较广泛,适用于模拟大变形。封云聪等[45]利用有限元迸行采空区应力分布的计算;成枢[46]对岩层与地表移动数值迸行了分析;郭仓[47]等利用FLAC3D对不同采留宽条带煤柱的竖直应力分布和地表最大下沉值迸行研究;谢和平[48]、李治国[49]等利用FLAC3D对采空区稳定性迸行数值模拟计算与分析,并探讨了在采空区上方迸行建筑的方法以及在工程上应用的实例。
腾永海[50]以建筑物荷载的影响深度、采空区裂隙带发育高度不互相重合来判断采空区地基的稳定性;余学义[51]、童立元[52]、李凤玲[53]、宋金栋[54]、何志攀[55]等着重对采空区剩余变形对高速公路的影响迸行了预计分析,并对高速公路与下伏采空区相互作用分析理论及其采空区处理技术迸行了系统的研究;高文龙[56]对采空区特高压输电杆塔的稳定性迸行了研究;马超[57]等在煤矿开采沉陷理论的基础上,对影响塌陷面积的主要因素迸行了深入分析,导出了塌陷面积和万吨塌陷亩数的计算公式;陈海波等[58]研究了电力勘测中采空区架空送电线路塔基稳定性问题。
美国各主要采煤州都成立了处理采空区沉陷问题的专门机构,并有专门处理采空区地基的岩土公司,主要为对采空区迸行处理并建设建(构)筑物。根据文献[ 59,60] 的分析可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西部城市园林学院用大容量注浆法处理了几座建筑物下的采空区并控制了其沉降,怀俄明州、西弗吉尼亚州为了控制大面积采空区上方地表沉降,采用了注浆处理的措施;前苏联地质注浆专业公司也曾用过注浆法,处理了瓦赫鲁舍夫矿的下伏采空区。20世纪80年代,英国、德国、波兰等国的一些学者,相继研究了采空区等地下空洞对公路的危害性问题,如Jonee、CJFP[61,62],Sargand Shand M[63]等,但成果零乱不系统。国外采空区稳定性问题大多数是针对局部开采的废弃矿区,研究方法缺乏较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主要采用调查统计方法。采取的处理措施包括采用灌注浆法、深桩基局部支承覆岩、全部充填采空区支承覆岩、水诱导沉陷法等,处理后的地面主要用于开发建设居民区等。
无论国内外,上述研究均基于“三下”(建筑物下、水体下、铁路下)采煤或煤炭采出后采空区围岩仅受岩移作用前提下迸行的,而地下煤炭采出后经过一段时间采空区上覆岩层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并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但采空区常常会充满大量积水,这些水对上覆岩层及附近煤柱的力学特性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并诱发已经处于相对稳定的上覆岩层及地表再次发生不同程度的冒落与塌陷,而对于浅埋煤层的老采空区,在大气降水或地下水影响条件下及地表列车荷载共同作用下浅伏采空区变形破坏问题的系统性研究较少。
因此,本研究以穿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矿区某铁路为背景,通过理论分析、室内的实验研究及相似材料模拟试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水及列车荷载作用下浅伏采空区变形破坏迸行深入系统的探讨。
是世界十大未解之谜,分别是:韩国客机坠机之谜、肯尼迪之死、尼斯湖水怪之谜、埃及古墓之谜、UFO之谜、人体自燃之谜、奇迹之谜、鬼魂之谜、裹尸布之谜、泰坦尼克号沉没之谜。1、韩国客机坠机之谜
一架从汉城飞往关岛的韩国大韩航空公司的波音747客机于当地时间1997年8月6日凌晨在关岛国际机场附近坠毁,200多人遇难。
当时天降暴雨,气候恶劣,飞机在飞临关岛国际机场约5公里处时,突然从雷达屏幕上消失,并与地面指挥塔失去了联系。据目击者说,飞机带着火团坠入机场附近的密林中,并听到了爆炸声。
经过17个小时的紧张工作,美国营救人员从在关岛坠毁的韩国客机残骸中和出事地点找到约70具遇难者尸体;大韩航空公司说,机上254人中有29人生还,其中4名为乘务人员。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局派出专门调查小组前往现场调查事故原因。失事客机上的两个“黑匣子”也已找到并被送往华盛顿进行分析。
韩国和美国有关方面的负责人对大韩航空公司飞机失事的原因各执一词。
韩方强调说,关岛机场的导航装置当时处于故障状态,机场指挥塔的值班人员也不是美国联邦航空局的职员,此外当时天气异常,最终导致飞机失事。
而美方认为,导航装置的故障不应该 影响飞机的正常降落,并质问韩方为何用已经飞行了13年的波音 747包机替换在这条航线上正常飞行的空中客车班机。而波音飞机制造公司说,它的产品只有百万分之一点七八的事故率。
1997年8月10日,美国联邦调查人员说,调查发现,韩国大型客机坠毁时,关岛国际机场的雷达系统的电脑软件正出现故障,未能在飞机接近地面时及时发出警报。
一般情况下,当飞机飞行接近地面时,机场雷达系统会发出警报,地面指挥人员会及时提醒飞行员。但调查发现,由于软件问题,雷达未发现韩国飞机接近地面的情况,因此飞行员在飞机坠毁前未接到地面指挥塔的警告。
负责调查坠机事故的美国全国运输安全委员会官员则认为,这种雷达系统出现问题不能说是导致飞机坠毁的原因,只能说缺少一方面的预防措施。飞机坠毁可能有诸多因素。
此外,关岛机场引导飞机着陆的导航系统在飞机出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已经停止使用;当飞机接近关岛机场时关岛正降暴雨,这些都是调查人员研究飞机事故的可能因素。
2、肯尼迪之死
自1865年林肯总统被人暗杀以来,美国总统不断遭人暗算,他们头上的权力光环几乎成了一些“狂人”眼中的靶标。然而,肯尼迪q击案的背景却显得格外扑朔迷离。
美国公众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凶手李·哈维·奥斯瓦尔德竟在联邦特工的眼皮底下,当着摄影记者的面被人一q“灭口”,而开q杀人的杰克·鲁比不久之后又神秘死去。
围绕这一案件,美国舆论提出了各种假设。有人认为,这是一起美国中央情报局(简称:美国中情局)和军界中“鹰派”共同策划的政变阴谋;另一些人认为暗杀行动是“黑手党”所为。
更有甚者,还有人将肯尼迪的死与玛丽莲·梦露的自杀搅到了一起。为了查明案件真相,美国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调查委员会,负责调查这一案件的始末。
但是,调查委员会经过数年调查却最后认定,q击肯尼迪是奥斯瓦尔德的个人行为,没有任何更深的政治背景。
结论一经公布,舆论哗然。一些民间机构发誓一定要把案件查个水落石出,但时至今日这一案件仍然是“公说婆也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当事人已经先后去世,而剩下的也已近垂暮之年,看来他们要把谜底带入坟墓。
达拉斯街头的q声,也许将成为美国政治史上一个永远的谜。
事件经过:1963年11月22日上午,美国总统约翰·F·肯尼迪夫妇抵达得克萨斯州府达拉斯市,并同乘一辆敞篷轿车前往市区。兴致颇高的肯尼迪夫妇(坐后排)向路边的欢迎人群微笑致意。对于死神的降临,他们浑然不知。
中午1点30分,总统车队在经过市中心一处路口时q击发生,总统保镖还没来得及作出反应,肯尼迪就已经一头歪在了夫人身上,而州长康纳利也身负重伤。
肯尼迪遇刺身亡的消息公布后,约翰逊立刻护送肯尼迪灵柩返回华盛顿。下午3点38分,约翰逊在回航华盛顿的“空军一号”总统专机上宣誓接任美国总统,惊魂未定的肯尼迪夫人站在他身旁。
1963年11月23日清晨,肯尼迪遗体从贝塞斯达海军医院移送白宫。11月25日,美国政府为肯尼迪举行葬礼。
肯尼迪遇刺后数小时,达拉斯警方在一家院里抓获了凶手李·哈维·奥斯瓦尔德。1963年11月24日,达拉斯夜总会老板杰克·鲁比在奥斯瓦尔德转监过程中,当着数十名联邦特工和警察的面,拔q打死了奥斯瓦尔德,而鲁比本人最后也死于监狱之中。
3、尼斯湖水怪之谜
尼斯湖水怪,是地球上最神秘也最吸引人的谜之一。
尼斯湖位于英国苏格兰高原北部的大峡谷中,湖长39公里,宽24公里。面积并不大,却深。平均深度达200米,最深处有293米。该湖终年不冻,两岸陡峭,树林茂密。湖北端有河流与北海相通。
关于水怪的最早记载可追溯到公元565年,爱尔兰传教士圣哥伦伯和他的仆人在湖中游泳,水怪突然向仆人袭来,多亏教士及时相救,仆人才游回岸上,保住性命,自此以后,十多个世纪里,有关水怪出现的消息多达一万多宗。但当时人们对此并不相信,认为不过是古代的传说或无稽之谈。
直到1934年4月,伦敦医生威尔逊途经尼斯湖,正好发现水怪在湖中游动。威尔逊连忙用相机拍下了水怪的照片,照片虽不十分清晰,但还是明确的显出了水怪的特征:长长的脖子和扁小的头部,看上去完全不像任何一种的水生动物,而很像早七千多万年前灭绝的巨大爬行动物蛇颈龙。
蛇颈龙,是生活在一亿多年前到七千多万年前的一种巨大的水生爬行动物,也是恐龙的远亲。它有一个细长的脖子、椭圆形的身体和长长的尾巴,嘴里长着利齿,以鱼类为食,是中生代海上的霸王。
如果尼斯湖水怪真是蛇颈龙的话,那它无疑是极为珍贵的残存下来的史前动物,这一发现也将在动物学上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这张照片刊出后,很快就引起了举世轰动,伴随着二十世纪的“恐龙热”,人们开始把水怪与蛇颈龙可能仍然生存着联系起来,对此给予极大关注。
1960年4月23日,英国航空工程师丁斯德在尼斯湖拍了五十多英尺的影片,影片虽较粗糙,但放映时仍可明显地看到一个黑色长颈的巨形生物游过尼斯湖。
有些原来对此持否定态度的科学家,看了影片后改变了看法。皇家空军联合空中侦察情报中心分析了丁斯德的影片,结论是“那东西大概是生物。”
进入七十年代,科学家们开始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大举搜索水怪。1972年8月,美国波士顿应用一些利用水下摄影机和声纳仪,在尼斯湖中拍下了一些照片,其中一幅显示有一个两米长的菱形鳍状肢,附在附加一巨大的生物体上。同时,声纳仪也寻得了巨大物体在湖中移动的情况。
1975年6月,该院再派考察队到尼斯湖,拍下了更多的照片。其中有两幅特别令人感兴趣:一幅显示有一个长着长脖子的巨大身躯,还可以显示该物体的两个粗短的鳍状肢。
从照片上估计,该生物长65米,其中头额长27米,确实像一只蛇颈龙。 另一幅照片拍到了水怪的头部,经过电脑放大,可以看到水怪头上短短的触角和张大的嘴。诮用结论是“尼斯湖中确有一种大型的未知水生动物。”
1972年和1975年的发现曾轰动一时,使人感到揭开水怪之谜或者说捕获活的蛇颈龙已迫在眉睫了。此后英、美联合组织了大型考察队,派24艘考察船排成一字长蛇阵,在尼斯湖上拉网式地驶过,企图将水怪一举捕获。但遗憾的是,除了又录下一些声纳资料之外,一无所获。
由于追捕水怪的失败,持否定的观点又流行起来。一位退休的电子工程师在英国《新科学家》杂志上撰文称:尼斯湖水怪并不是动物,而是古代的松树。
他说,一万多年前,尼斯湖附近长着许多松树。冰期结束时“湖水上涨,许多松树沉入湖底。由于水的压力,使树干内的树脂排到表面,而由此产生的气体排不出来。
于是这些松树有时就会浮上水面,但在水面上释放出一些气体后又会沉入水底。这在远处的人看来,就像是水怪的头颈和身体。”
但这种观点无法使那些声称亲眼目睹了水怪的人们信服。而且在七十年代后期,又有人几次拍下了水怪的照片。
那么,为什么人们至今还不能捕获水怪呢?
这要从尼斯特殊的地质构造谈起。原来尼斯湖水中含有大量泥炭,这使湖水非常混浊,水中能见度不足三、四尺。而且湖底地形复杂,到处是曲折如迷宫般的深谷沟壑。
即使是体形巨大的水生动物也很容易静静地藏其间,避过电子仪器的侦察。湖中鱼类繁多,水怪不必外出觅食,而该湖又与海相通,水怪出入方便,因此,想要捕获水怪,谈何容易。
但只要没有真正找到水怪,这个谜就没有揭开。直到现在,人们对于水怪是否存在的不休,谁也不能妄下结论。
对此,英国作家齐斯特说道:“许多嫌疑犯的犯罪证据,比尼斯湖水怪存在的证据还少,也就绞死了。”这倒不失为古今对水怪之谜的一个幽默而又巧妙的评价。
4、埃及古墓之谜
英国一位名叫约翰·泰勒的人,是天文学和数学的业余爱好者,更是金字塔的发烧友,对金字塔有很多惊人的发现。他曾根据文献资料中提供的数据对金字塔进行了研究。
经过计算,他发现胡夫大金字塔包含着许多数学上的原理。首先,他注意到胡夫大金字塔的底角不是60′而是51′。从而发现每壁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其高度的平方。
另外,塔高与塔基周长的比就是地球半径于周长的比,因而用底边的2倍来除塔高,即可求得圆周率。泰勒认为这个比例绝不是偶然的。
他证明了古埃及人已经知道地球是圆形的,还知道地球半径与周长的比例。泰勒的观念受到了英国数学家查尔斯皮奇斯密斯教授的支持。
1864年,史密斯在实地考察胡夫金字塔后。声称他发现了更多的胡夫大金字塔的奥秘。如,塔高乘10的9次方就等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塔基的周长按照某种单位计算的数据恰为一年的天数,等等。
也就是说,大金字塔不仅包含着长度的单位。还包含着计算时间的单位。史密斯的这次实地考察受到了英国皇家学会的赞扬,他被授予了学会的金质奖章。
后来,另一位英国人费伦德齐·彼特里带着他父亲用20年心血精心改进的测量仪器又对着大金字塔进行了测绘。在测绘中,他惊奇地发现,大金字塔在线条、角度等方面的误差几乎等于零,在350英尺的长度中,偏差不到025英寸。
但是彼特里在调查后写的书中否定了史密斯关于塔基周长等于一年的天数这种说法。彼特里的书在科学家中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金字塔到底凝结着古埃及人多少知识和智慧,仍是个未解之谜。
5、UFO之谜
国防情报处是美国五角大楼内部的一个秘密情报机构,它负责协调全美陆海空三军的情报活动。国防情报处不仅仅为五角大楼,而且也为中央情报局工作。
70年代末,美国的不明飞行物研究组织——“公民反对掩盖不明飞行物真相”曾给国防情报处依照“消息自由法”递交了查阅档案的申请。
他们希望能从国防情报处那里得到它所拥有的有关不明飞行物事件的档案。起初,如同其他的美国政府机构一样,国防情报处对它与不明飞行物研究的任何关系都矢口否认。
然而最后,它还是不得不公开了3份引人注目的不明飞行物档案。
那3份被国防情报处首先公开了的秘密档案内容,是美国典型的史苔芬·施皮伯格的蓝本。3个档案其中之一所涉及的,是1976年9月19日伊朗空军发现不明飞行物的情况的汇报。
1)1976年9月19日晚上12点半左右,伊朗国家空军总指挥部接到首都德黑兰附近米舍兰地区居民的4次电话。那几位居民在电话中说,他们在当地的天空中发现了非常奇怪的飞行物。
有的人说那些不明飞行物的形状类似于鸟。有的人却把它们描述为闪着强光的直升机。他(指伊朗国家空军基地起草报告的人)给那些居民解释,所谓的奇异飞行物有可能是星星。
在与位于梅拉巴德的空军机场通过电话之后,他于是决定,立刻亲自去看看那些东西。
2)1976年9月19日凌晨1点30分左右,这架F截击机位于德黑兰以北大约40海里的空中。由于这个不明飞行物所闪出的光非常强烈,所以,在70海里以外,它便能被看得一清二楚。
当这架飞机向这个不明飞行物靠近到20海里时,该飞机上的报话系统和监控设备突然失灵。这时,飞行员不得不返回沙罗奇基地。
当飞行员刚刚把飞机的头掉过,飞机舱内的监控设备和信号系统的功能不但一下子恢复了,而且刚才那种发动机突然熄火的危险都消失了。
1点40分,第二架战斗机升空。当这架飞机位于德黑兰以北27海里、高度为150海里的空中时,飞机的雷达屏上开始出现了这架不明飞行物的踪迹。
3)这一不明飞行物的体积,大约同一架波音707(加油机)的规模相等。由于这架不明飞行物发出的光线非常强烈,因此,难以对它的体积做出准确判断。
这架不明飞行物在朝地面作垂直飞行时发出蓝、绿、红、橙次第变化着的强烈光柱。由于这些光柱的波频看上去非常高,所以它们都能被人在同一时刻观察得到。
当这两架截击机把这一不明飞行物追踪到德黑兰以南的空中时,它的体内突然一下子飞出另外一个光闪闪的飞行体。这个刚飞出来的飞行体大约有天空中圆月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大小。
接着,这个刚刚分离出母体的小的不明飞行物以极高的速度朝两架F截击机冲了过来。其中的一位飞行员企图对它发射9-型空中截击火箭,但是这时机舱内火箭发射的控制系统失灵,报话机也没有信号了。
就在这时,这位飞行员迅速仰身把飞机拉了一个高弧,试图甩掉那个不明飞行物。他紧接着再作了一个俯冲。
然而原先的那个不明飞行物却跟了上来,与它在一段时间里保持着三四海里的距离。
就在这位飞行员仰升俯冲企图摆脱跟踪时,那个从母体不明飞行物中分离出来的第二架小的不明飞行物,它一直处在该架飞机在空中划出的弧圈之内。过了一会儿,那架小的不明飞行物朝母体飞去,并且合二为一了。
4)就在那个小的不明飞行物与母体合并没有多久,突然从原先的母体不明飞行物的另外一边又飞来了另一个不明飞行物,而且它垂直地朝地面飞了下去。
5)第二天天刚亮,一架直升机便载着那两位截击机飞行员,把他们带到昨天夜里那架小的不明飞行物极可能降落的所在地。
在那里,除了发现一段被怀疑有可能是那个不明飞行物着陆点的枯水河床外,他们再没有发现其他与之有关的东西。当这一行人来到该地带的西边时,他们偶然得到了很有价值的情况。
那里居住着一户人家。这个家里的人说,他们昨天半夜时听到了外面很大的响声,并且伴随着这种响声,房子的外面还发出闪电一般的强光。
于是,人们便开始对这一地带和那两架飞机进行测试,看它们是否有核辐射现象。以后如有结果出来,我们(这里指国防情报处)将迅速呈报。
这份档案在它的开头所列出的一大串美国政府和军事机构的名单,不难使人看出,发生在伊朗的这起不明飞行物事件,曾经引起了美国政府最高领导层的高度关注。
6、人体自燃之谜
所谓人体自燃现象,是指一个人的身体未与外界火种接触而自行地着火燃烧。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最早见于十七世纪的医疗报告。至20世纪,共有200多起事件发生。
十九世纪初,有些人认为这种灾难只是降临到那些过度酗酒 肥胖和独居的妇女身上。可是后来的众多事例证明,受害人性别男女大致数目相等,年龄从婴孩到114岁各种年龄段都有,而且有好多例是在毫无火源的地方自行无故燃烧的。
早期最有充分证据证明人体自燃事件之一,由巴托林在1673年做了记录。那次是巴黎一个贫苦妇女,一天晚上回家上床睡觉后,夜里自燃而死。
次日早晨人们发现,她只有头部和手指遗留下来,身体其他部位燃烧为灰烬。根据这次自燃事件由法国人雷尔在1800年发表了第一篇关于人体自燃的论文。
以后不长的时间内,法国、英国、意大利都有过人体自燃现象引起轰动的实例。比较有影响的是1976年12月27日,由《阿尔利亚先驱报》报道的拉歌斯市一户七口之家,有六个成员烧死,成为当时最难解释的谜。
报道说:“现场调查显示该木房一切物件完好无损,连被褥也整齐地放在床上,但从被焚死者的严重程度来看,房中一切应荡然无存”。
尽管好多警察、消防队、纵火案件专家、病理学家都提出不少证据,但还没有一个合理的生理学论据来证明人体何以自燃甚至化为灰烬。
按照常规来讲,人体的器官组织和骨骼只有在摄氏900-1000度的高压火葬场才有可能烧成灰烬,而自行燃烧的确不可思议。
此外有人提出其他自燃因素,如流星、闪电、体内原子爆炸、激光束、地磁能量等,但这些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形成自燃,则没有解释。总之,人体自燃现象仍是一个难解之谜。
7、奇迹之谜
麦田怪圈(Crop Circle),是指在麦田或其它田地上,通过某种未知力量(大多数怪圈是人类所为)把农作物压平而产生出来的几何图案。这个神秘现象有时被人们称之为“Crop Formation” 。
怪圈中的作物“平顺倒塌”方式以及植物茎节点的烧焦痕迹并不是人力压平所能做到,也有麻省理工学院学生试图用自制设备反向复制此一现象但依然未能达成,至今仍然没有解释该现象是何种设备或做法能够达到。
麦田怪圈的出现给了对支持外星人存在论的人们多种看法。2002年《天兆(Signs)》 [2] 就是将外星人与麦田怪圈联系起来的题材。
8、鬼魂之谜
2004年5月,一群城市探险爱好者潜入英国南普利茅斯的一个废弃海军船坞,船舱里一个古老的灯罩,一个肮脏的床垫,一台倾倒的电视机,甚至几块倒塌的木质横梁都是他们探险的成果。突然有人发现了意外收获:他听到船舱深处传来女人的哭泣声。
9、裹尸布之谜
在意大利西北部的城市都灵,从公元16世纪起就有一件镇市之宝保存在约翰大教堂附属的小礼拜堂里,世代承受着基督教信徒的顶礼膜拜,这件被誉为基督教的圣物,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都灵裹尸布”,又称作“耶稣裹尸布”。
公元一世纪初年,耶稣降生于伯利恒,其母是圣母玛利亚。耶稣是上帝的独生子,30岁时,开始在巴勒斯坦地区传教,渐渐成为当地人的精神和道德领袖。
耶稣与门徒的所作所为,引起了犹太教徒的仇视,由于叛徒的出卖,耶稣被罗马帝国驻犹太总督彼拉多逮捕,经判决钉死于十字架上。
据《圣经·新约》记载:耶稣在十字架上被钉死后,门徒四散逃亡,尸体无人收殓。幸好“有一个人名叫约瑟,是个义士,为人善良公义……这人去见彼拉多,求耶稣的身体。
就取下来用细麻布裹好,安放在石头凿成的坟墓里。”想不到第三天,耶稣神奇地复活了,墓穴洞开,不见了踪影。
他的门徒彼得听闻此事,连忙“跑到坟墓前,低头往里看,见细麻布独在一处,就回去了,心里希奇所成的事。” ——这便是西方复活节的由来。
对于这块细麻布的下落,《圣经》经文没有再作交待,直到1353年,裹尸布到了法国巴黎沙尔尼伯爵手中,并曾于1357年在其领地的利雷教堂公开展出。
1432年,裹尸布又到了萨夫瓦公爵的手中,未久公爵府中不慎起火,殃及裹尸布,所幸此布只是稍微受损。
之后,裹尸布被转移到意大利都灵大教堂公爵住的地方。1983年,这块布被郑重地保存在一个银盒中,供奉在都灵天主教堂的祭台上。
耶稣裹尸布长435米,宽109米,上面有一个遭鞭笞和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人的血迹影像。影像身高18米,长发垂肩,双手交叉放置于腹部,在头部、手部、肋部与脚部有清晰的红色血渍状色块,正与《圣经》上所记载的耶稣被钉死时的状态相同。
裹尸布真的是耶稣基督受难的遗物吗?几百年来,历史学家、宗教学家、科学家围绕着它的真伪众说纷纭,争论不休。
迫于各方面的压力,以及人类好奇的天性,1986年9月29日,在意大利都灵召开了一次由教皇科学院院长主持的专题技术讨论会,出度会议的有都灵大主教的代表、教皇科学院以及来自法国、瑞士、英国等有科学家共22人。
会议达成协议,同意剪取邮票大小的样品,由世界先进的超高灵敏度的加速质谱计(AMS)进行测定。
1988年4月21日,不列颠博物馆的考古权威和大主教一起来到都灵大教堂,把传说中耶稣当年受难时的裹尸布剪下长7厘米、宽1厘米的布条,分成三小块,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分别寄往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和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AMS测年实验室检测。
实验表明,三家实验室达到了极佳的一致性,各个结果的差异在120年以内。裹尸布在公元1260年到1380年之间制成的可能性为95%,而有100%的肯定性表明决不会早于公元1200年。
1988年10月13日,都灵大主教、红衣主教巴莱斯特雷罗在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正式宣布,:这件几个世纪以来被基督徒奉为圣品的耶稣基督尸布,并非耶稣受难时所用,而是中古时期织出的一件赝品。至此,所谓的耶稣裹尸布真相大白。
不过,此事后来又出现了反复,据说有科学家使用“微化学法”重新对裹尸布进行了取样分析后,惊人地发现:在1998年的实验中,三家实验室的化验样品只不过是都灵裹尸布的一块补丁,而新的鉴定认为,主体部分要比这块补丁早得多。
这块补丁是因为失火受损后补上去的,因当时补得非常仔细,加上年代久远,在试验前恰恰剪到了补丁部位。试验表明,裹尸布的主体部分要比补丁的年代早得很多。
10、泰坦尼克号沉没之谜
1912年4月12日是个悲惨的日子——这一天,英国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在驶往北美洲的处女航行中不幸沉没。这次沉船事件致使1523人葬身鱼腹,是人类航海史上最大的灾难,震惊世界。这么多年来,泰坦尼克号沉没的真正原因,一直是人们探索的焦点。
1985年,人们在纽芬兰附近海域发现了沉没的泰坦尼克号残骸。紧接着,探索者们利用各种先进技术,甚至潜入冰冷黑暗的深海,企图揭示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原因。
然而,潜入水中的人只能看到泰坦尼克号的外观,却无法探查由于冰山撞击造成的“创伤”,因为轮船的裂缝已被厚厚的泥沙深深掩埋起来了。这个状况一直到1996年才得以改变。
该年8月,一支由几个国家潜水专家、造船专家及海洋学家组成的国际考察队深入实地进行了探测。不探则已,一探惊人。
一个全新的说法打破了著名《泰坦尼克号》广为人们所接受的剧情。在这部里,这艘近275米的豪华客轮,被迎面漂来的冰山撞开了约92米长的裂缝后,船舱进水,很快沉没在纽芬兰附近海域。
然而这次探测的结果表明,泰坦尼克号并不是被迎面漂来的大冰山撞开一个大裂口而沉没的。他们的声波探测仪找到了船的“伤口”。“伤口”并不是92米那么长,而是有6处小“伤口”,总的损坏面积仅有37㎡—4㎡。
研究人员为了增强这种说法的可信度,利用那些数据在计算机上模拟了灾难发生的过程,结论是肯定的:当时进水的6个舱室并不是平均进水的,有的进水量大,有的进水量小,这说明撞开的洞口有大有小。
其实,在当时该船的设计师爱德华·威尔丁已经提出了这个情况,可是这个非常重要的证言被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因为当时的人们很难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一艘如此精良的巨轮只撞了6个小洞就沉没了!
该船的“受伤”与船体钢板也有很大关系。1992年,俄罗斯科学家约瑟夫麦克尼斯博士在文章中写道:“敲击声很脆的船体钢板,或许使人感到它可以在撞击下被分解成一块块,——实际上是从船的侧面被打开的口子。”
美国科学家对船体钢板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上面的看法,当时的钢板有许多降低钢板硬度的硫磺夹杂物,这是船体钢板非常脆的原因。
因此,专家们普遍认为,冰山撞击可能并不是致命原因;冰山撞击来得太突然,加上轮船的速度稍快,再加上钢板较脆,是这一悲剧发生的真正原因。
一切听上去都是那么有理有据,然而和所有未明真相的事件一样,泰坦尼克号之谜也远远未曾结束
铁塔分类:按材质分为:角钢组装塔、钢管组装塔、锥管塔。按作用类型分为:通讯塔、装饰塔、微波塔、避雷塔等。
常见塔型:
1、 单管塔:定义:单管塔是以单根大直径锥形钢管为主体结构的自立式高耸钢结构,塔身横截面可以加工成圆形和正多边形两类,塔段间采用插接链接成整体。主要特点:插接单管塔塔身横截面一般为正12边到正16边形,采用外爬,爬梯设在塔身外面。
2、 三管塔。定义:三管塔指塔柱采用钢管制作,塔身截面为三边形的自立式高耸钢结构。主要特点:三管塔塔柱采用钢管制作,塔身截面为三边形,是区别于角钢的一种高耸钢结构。
3、 角钢塔。定义:角钢塔指采用角钢制作的自立式高耸钢结构。
方案:成立工程项目经理部对本工程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采用矩阵式项目组织形式,使项目经理部的工作得到各职能部门支持的同时又充分发挥项目组织的横向优势。公司将委托一名项目经理、一名项目副经理及一名项目总工组成项目经理部核心,下设工程综合部、财务部、物资采购部、技术资料管理部。
扩展资料:
铁塔基础实际上是项混凝土基桩工程,施工现场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控制和质量检验制度。
铁塔基础施工项目应有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并经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审查批准。施工时必须按照经过会审后的施工文本和相应的文件为准施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塔_分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铁塔基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