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卡能放手机上用。从外观上看物联卡和普通的手机SIM卡没有差别。在功能上,两者均可以实现无线联网、收发短信息等功能。但物联卡无法进行语音通话。
物联卡作为物联网技术的核心,被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自动售卖机、移动支付、智慧垃圾分类等需要无线联网的智能终端设备。
扩展资料:
围绕物联网平台,中国联通可为客户提供以下能力: 自动化的连接管理能力,客户通过联网设备生命周期管理、实时变更SIM状态、调用API接口等能力快速地拓展业务;自动化的服务保障能力,客户通过自诊断、自动化规则等能力提高服务的稳定性。
自动化的计费管理能力,客户通过灵活的计费管理和实时账单查询等能力降低成本、增加收益;专用的物联网平台,全国一张网,客户轻松实现一点接入、服务全国。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又一香饽饽出现 三大运营商齐刷刷发力物联网
2015-04-23 国农互联各国农业物联网发展概况
美国
推进农业数据标准化。从长期来看,农业物联网需要的是可以相互识别的可 *** 作标准,这样不同设备才能在一起工作,否则不同设备传回的信息格式不能兼容。目前AgGateway和OADA正在研究农业数据标准化的问题。AgGateway是一家非营利性的商业联合组织,致力于推进电子商务在农业领域的发展和推动信息通信技术在农业的使用。OADA是一个帮助农民全面、安全获取数据的开放式项目。美国农业与生化工程师协会(ASABE)也在支持建立农业数据标准的工作。
大农场引领农业物联网应用。就农业物联网技术覆盖主体而言,大农场成为美国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引领者,在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广中起着示范作用。美国大农场采用物联网设备的数量相对更多,研究显示,美国大农场对技术的采用率高达80%。而对于小农场而言,由于设备的安装和维护成本高,它们使用物联网设备的数量相对较少,不过在大农场的示范作用带动下,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小农场采用物联网技术。
信息化基础设施奠定农业物联网发展基础。从美国农业物联网的发展现状来看,其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备,为美国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美国政府每年用于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方面的投资约为15亿美元,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农业计算机网络系统AGNET,可以为美国农业物联网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信息资源。同时,美国建立了农业技术信息数据库,如BISIS(生物科学情报社)、CAB(英联邦农业局)、AGRICOLA(美国国家农业数据库)和AGRIS(FAO农业情报体系)等。
日本
政府大力推动农业物联网发展。农业物联网在2004年被列入日本政府计划。当时日本总务省提出U-Japan计划,其核心是力求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相连,在未来形成一个人或物均可互联、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其中就包括农业物联网技术。目前,日本政府不断加强对智慧农业的扶持补助,通过一系列补助措施,到2020年日本农业信息技术化规模将达到580亿至600亿日元,计划在十年内以农业物联网为信息主体源普及农用机器人,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0亿日元。
制造商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知识。日本农户在最初引进农业物联网时,由于成本过高、技术较难掌控等原因,物联网设备长时间处于停用状态。后来在制造商与当地农协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逐渐接受并理解了物联网技术,比如在家里看看农作物的照片,并对比一下各类数据便可管理偌大的土地,并可较以前减少一半的工作量。
产、官、学协同研发农业物联网技术。近年来,日本农业物联网技术主要由NEC、富士通、日立等大型公司的IT部门牵头研发,并与三井物产等农用品开发商合作。日本非常注重引进和发展符合日本国情的精确农业。目前,日本产、官、学合作进行的农业物联网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精确农业的基础研究,提供农业生产应用的作物生长模型数据库,可用于农业物联网的农业生产指导信息平台。二是精确农业机械的研究,提供农业物联网的智能化 *** 作终端。
英国
政府考核基于物联网的农业信息化。英国政府通过执行欧盟的单一补贴政策,把农业环境保护、农业产出与效益等很好地纳入补贴政策的考核指标,把农业机械的信息化程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予以支持,督促农业生产者广泛利用农业物联网,促进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等新技术融合,推动开展农业生产,从而推动农业物联网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确化、高效化和自动化水平,实现环境保护、生产发展、效益提高、收入增加、资源节约等多重目标的均衡发展。
政府引导、多元市场主体拉动农业物联网建设。英国发展农业物联网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进行推动,政府主要是制定引导政策,采取扶持措施引导农业生产者,电信运营商、IT公司等农业物联网的主要建设者参与农业物联网建设。以政策为指引,以需求为导向,利用市场机制,按照有偿、自愿、效益的原则,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开展信息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实用性、针对性、可持续性,能够较好地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
注重涉农人员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英国政府十分重视涉农人员的信息化技能和知识的培训与教育,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农村教育信息化计划。政府制定政策,把信息技术课列为全国中小学必修课程,并拟定了具体考核标准,采取了有效措施加强农村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了各种网络学校和培训中心,开展了适宜于农村地区的各种网络或者视频远程教育,一些地方政府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中要求不低于6%用作计算机和网络费用,一些农村制定了学生和计算机、图书馆的具体比例等,这些措施有效促进了信息化知识和技术在农村的普及,涉农人员的知识水平得到很大提高,这对农业物联网的发展至关重要。
以色列
以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促进农业物联网发展。农用土地有效集中和生产经营组织化是以色列农业物联网发展的基础。以色列945%的土地为国家所有,私人土地仅占55%。农业生产经营主要采取较为独特的集体农场(基布兹)和农业合作社(莫沙夫)两种形式。应运而生的是由多家集体农场和农业合作社联合组建的区域合作组织,它使整个农业生产经营有了较高的组织化程度,这些农业经营主体更加关心并追求农业生产经营的质量和效益,对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愿望更加强烈,并且可以为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撑。
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支撑农业物联网发展。高度发达的农业科技和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是以色列农业物联网发展不可比拟的优势。以色列农业增产的96%靠科技,其高度发达和集约化的农业是以强大的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体系作为后盾和支柱的。政府每年用于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方面的经费高达数亿美元,占GDP的比例位居世界前列。目前,以色列已建立一整套由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农业合作组织紧密配合的农业研究和推广体系。以色列鼓励科研人员和推广人员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开办或联办私人示范农场、科技型开发企业、推广型的培训示范基地等。
滴灌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滴灌在一般人印象中,就是布设大量打上微小孔洞管线的一种节水浇灌方式,但以色列人运用物联网技术把它做到了极致。以一个深埋地下的简单喷嘴为例,它凝聚了大量的高科技,它由电脑控制,依据传感器传回的土壤数据,决定何时浇水、浇多还是浇少,通过物联网技术,不仅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而且节约了人力成本。铺完管线以后,未来大量农田的灌溉将由少数几个农民通过智能设备来控制。
国外农业物联网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政府力推农业物联网建设
无论是美国这样的农业强国,还是以色列这样的农业资源匮乏的国家,在他们农业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都十分重视农业物联网发展的战略规划、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农业技术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并以此加快农业物联网技术的采纳和应用,从而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因此,我国政府应强化农业物联网发展的顶层设计,促进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开发。此外,政府在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大力引导农业生产的产业化也是农业物联网推广应用的重要动力。
以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
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是指农业信息的收集、传输、反馈、检测、控制、存储的载体、执行机构、数据库和管理软件等。例如,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备为美国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创造了极其优越的条件,因此,大力促进农村宽带网络建设,建设和完善农业信息化专家系统和管理软件,配置性能完善的控制系统、通信传输、电力供给等信息化元器件,这一系列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我国发展农业物联网的重要基础。
以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为动力
从美国、以色列等国家农业物联网发展状况来看,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为农业物联网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农业产业化将变革农业组织管理结构,实现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经济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组织会涌现出来,相比传统分散经营的农户而言,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加关心并追求农业生产经营的质量和效益,对应用信息技术的愿望更加强烈,这些新型农业生产组织必然会推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因此,我国应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组织必将凭借在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优势,提高农业物联网的应用水平。
以农业物联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为保障
日本、以色列等进入农业现代化的国家都拥有高度发达的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物联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可以促进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因此,我国应加大农业物联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比如从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加强农业物联网人才队伍建设,可以引进海外人才,培养农业物联网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及人才团队,制定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等。同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研发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以农业物联网研究为立足点的重点实验室等知识创新平台建设; 重点实施科技“110”综合信息服务工程、专家大院工程、企业和农村科技特派员创业工程、科技入户工程四大示范服务与推广工程,强力推进农业物联网技术服务推广体系建设。
加大对涉农人员农业信息科技教育
日本、英国等国家在推进农业物联网发展的过程中,都涉及对相关人员进行农业信息科技方面的教育,这不仅有利于涉农人员事先对农业物联网技术进行评估,提高他们应用先进信息技术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他们在具体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时能够得心应手,从而推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传播。我国农民数量众多,农村教育水平较低,农民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国家即使研发出高科技的农业物联网技术,虽然能够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在落后的农村很难推广应用,我国涉农人员的信息科技水平严重阻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所以,我国要通过农村信息服务站、“阳光培训”工程、专题培训班、网络学校、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民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涉农人员的信息科技水平,为我国农业物联网的发展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利用二维码、RFID、红外感应器、GPS、等各种感知技术和设备,使任何物体与网络相连,全面获取现实世界的各种信息,完成物与物、人与物的信息交互、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管理和控制。
随着“三网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创新技术的广泛使用,涉农电商规模将向多样化发展,与智能农业、智能流通、智能消费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涉农电商服务环境日趋改善。同时,我国每年有1900亿美元的农产品进出口业务,农产品跨境电子交易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跨境电子商务将从沿海向内地拓展,从城市向农村渗透,国际化将成为更多农村电商的重要选择。”
农村电商服务环境日趋改善各类专业服务商开始进入农村,提供货源供给、仓储、摄影摄像、网店装修代运营、融资理财、品牌推广与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等一系列服务,各类主流电商模式如B2B、B2C、C2C、C2B、O2O以及微电商、本地生活、跨境电商等在涉农电子商务领域全面涌现。农村电商产业链不断延伸为了避免同质化竞争,一些涉农电商企业开始拓展产业链,从零售商转为分销商,从单纯的渠道商转为品牌商,从原材料采购到设计,寻找生产厂家代工,最后将货品分销给其他小型网商,逐步建立以品牌商、批发商、零售商为主体的电商纵向产业链层级。同时,农村电商的交易类型开始从单一的网络零售向复合模式转变。农村电商线上线下融合趋势
农产品批发市场将发挥线下实体店的物流、服务、体验等优势,推动实体与网络市场融合发展,实现线下实体市场的转型。近两年来,中国的农村电子商务风起云涌。本文结合目前媒体报道较多的农村淘宝、京东、乐村淘、淘实惠和遂网五种农村电商模式,简述其基本做法和特征,之后分析归纳农村电商发展的三个问题并简单评析:第一,覆盖广度和覆盖深度的关系;第二,本地化在农村电商发展中的重要性;第三,农村电商中不同参与主体之间的协同配合问题。表1典型的五种农村电商模式
表1梳理出农村淘宝、京东、乐村淘、淘实惠和遂网五家企业的农村电商发展情况。除了遂网启动时间较早外,其它四家均在2014年底左右启动农村电商计划,在不同的模式和定位的指引下,发展水平也各有不同。下文将逐一简述和对比这几种模式的异同并进行评论。一,农村淘宝模式农村淘宝系阿里巴巴千县万村计划的产物,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后启动,主要模仿早期的遂昌模式。农村淘宝的基本做法是:与地方政府合作,在县域层面建立公共服务中心,政府提供宣传、财务、场地、培训等方面的支持,公共服务中心配备阿里县域小二,负责区域内农村淘宝的管理、业务拓展以及村淘合伙人的考核;在村一级层面建立农村淘宝服务站点,主要职能是网上交易的代卖代购和快递的代收代发,主要盈利点是每一单的佣金提成,此外,村淘合伙人也负责当地农特产品的网上销售。阿里巴巴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核心是把淘宝平台注入农村市场。为此,阿里巴巴专门成立农村淘宝事业部,在全国范围内与地方政府合作招聘农村淘宝合伙人,并进行相关培训。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在城市运作多年,其生态链已经十分完备,作为外部输入的销售平台并且采取挤压和替代的方式进入农村市场,第一,会对原有农村市场形成较大冲击,让本地商家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因为当地商家多数势单力薄,往往很难和阿里这样的平台巨头相抗衡。第二,本地实体商贸流通体系在外来平台的冲击下受损,本地原有的交易转移到网上,地方GDP和税收被吸走到外来平台所在的电子商务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加大了地区间发展差距。第三,农村淘宝依靠县域小二和村淘合伙人很难在短时期内形成有效的农产品上行体系,村淘专职合伙人收入依靠代购佣金,而在网购需求有限的小村、穷村,村淘合伙人的生存处境令人担忧。
二、京东模式京东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可以概括为“双线发展,渠道下沉”。所谓“双线发展”指的是京东县级服务中心和京东帮服务站同时推进:京东县级服务中心系原有的京东配送站改建升级而来,以京东自营为主,负责京东平台上除大家电以外的商品的营销、配送和展示等业务,同时招募和培训京东乡村推广员,开拓农村市场;京东帮服务站则采用加盟合作的方式运作,负责京东平台上大家电的配送、安装、维修和营销。“渠道下沉”是针对京东家电下乡的痛点而来,京东意图利用县级服务中心和京东帮服务站打通4-6级市场,借助自营电商的正品行货优势,提出“让村里人与城里人享受同样的消费服务”的目标,进军农村消费市场。与农村淘宝的模式相比,京东模式的核心特征是利用自营平台和物流系统的优势,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渠道下沉,在农村电商市场上打造正品行货的品牌优势,以此开拓农村消费市场;通过京东帮服务站吸收本地服务商加盟,快速实现了村级市场的布点覆盖,同时解决产品(尤其是大家电)的售后服务问题。京东农村电商模式的不足在于:也是工业品下行远大于农产品上行,作为最大的自营B2C电商,如何利用自身集中采购优势,如何与农村产业链服务融合,真正助力农产品上行,还有相当大的努力空间。三、乐村淘模式乐村淘模式可以概括为所谓“双向O2O”。按乐村淘自己的说法,是要搭建“把商品、服务、信息快速输送到农村,再把农产品,劳动力,农业信息输送到城市”的双向供需平台,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形成一个闭合的“商流、物流、信息流、现金流”的循环系统。乐村淘的运作模式是直接面向农村消费者和供应商,以批量集中采购为基础(例如,乐村淘专门成立了“农产品批发交易中心”,通过建立专门的农副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将农副产品高效输出),以此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城乡之间的沟通和连接,搭建城市和乡村的“双向供需流通平台(双向O2O模式)”。
四、淘实惠模式淘实惠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和运作理念是让每一个县域成为一个中心,让“数据、人才、GDP”留在县域,并通过与外部生态的连接,在每个县域自循环的小系统上,构建全国性的大生态系统。淘实惠在县域层面的主要做法是构建本地化的电子商务平台。本地化体现于县域互联网自生态,即在县域层面利用互联网构建围绕本地流通体系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帮助本地流通业态实现信息化转型升级,需求和资源等优先在县域内部进行满足和配置。淘实惠模式在全国层面通过特定渠道将各个县域进行连接,激活原本沉寂的县域之间的商品、资金和信息流通。借助淘实惠平台上地方馆,各个县域的土特产品可以在淘实惠全国的供应链中进行流动,信息和资金可以在淘实惠系统中得到快速、高效的共享和结算,各个县域生态在淘实惠系统中得到连接,并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流通市场大生态系统。
五、遂昌模式遂昌模式是在浙江省遂昌县诞生的农村电商模式,粗略地看,可以分为三部分:首先是从事工业品下行的赶街公司,主要进行农村代购、农村创业和本地生活服务等方面业务;其次是从事农产品上行的遂网公司,主要进行农产品供应链、营销体系的搭建;最后是从事孵化和宣传的遂昌网店协会,主要对农村电商的参与主体进行培训。其中,最值得关注的特征是在区域农村电商市场,围绕当地农特产品,通过创新探索,建立了相对领先的农产品电商供应链支撑体系。遂昌模式在农产品电商本地供应链体系的深化上,远远超过村淘、京东等电商平台。遂昌模式的核心是以本地综合服务商为主体带动县域电子商务生态发展,实现遂昌县本地农特产品的触网和上行。赶街公司主要通过复制自身在遂昌经营模式的方法实现向外扩张,主要方式包括自营和加盟,将自身在农村电商方面的探索进行移植,把在遂昌形成的经验传播到其它县域。
六、总结总体上讲,目前流行的农村电商模式主要以工业品下行为主,农产品上行方面的探索刚刚开始,尚未形成具有较强推广意义的方法和模式,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农产品的问题,农产品种类繁多,标准化程度低,难以形成一套具有普适性的做法;二是农村的问题,我国有60多万个行政村,各地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千差万别,要想走出一条成熟的农产品上行的发展模式十分困难;三是农村电商参与主体的问题,农产品上行需要一套集品控、物流和营销等为一体的服务体系,需要各个主体紧密协同配合才能完成这一体系的建立,而目前还未能看到这一协同配合机制的产生。
本地化是我国目前农村电商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所谓本地化简单来说就是“接地气”,是作为外来者的电商平台如何能与本地市场基础、环境和条件结合在一起,并形成合力的重要标志。在本地化的问题中,从微观角度看,需要理清外来电商和本地“店商”之间的关系,本地化要求外来电商能够很好地融入,并且能够帮助本地原有的“店商”实现信息化转型,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不是单纯的竞争,而是相互融合、共同进化;从宏观角度看,外来的电商平台应该能够促进农村原有的传统商贸体系,提高其流通效率,助益当地经济发展。但在实践中,如果不能处理得当,也会带来外来主体与本地主体、电商与店商之间的激烈矛盾。总体上讲,中国农村电商经过2016年的快速布局,今后很快将进入到各家电商互相角逐和渗透的“中盘绞杀”期。在这段时期,处理好上文所述的三条愈显重要:首先,要依据自身定位,在诸如覆盖深度和覆盖广度等方面做好权衡取舍,集中资源围绕自身目标进行布局;其次,电子商务要趋利避害协调发展,就要与农村本土市场相结合,尽可能借用本地原有的资源,在与当地、与线下的融合中实现推动业态转型的目的;最后,农村电子商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参与主体的协同配合。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等约束,迫切需要加强农业物联网的应用——物联网如何和农业更好结合农业物联网作为一项新型信息化集成技术,正改变着我国传统农业的面貌。当前,蓬勃发展的农业物联网存在哪些瓶颈,如何推动其更好发展,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智慧农业啥样
在北京夏黎城设施农业专业合作社,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不间断监测室外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指标,实时采集温室内环境和生物信息参数。工作人员介绍,这里的网络型灌溉管理系统能节水69%,智能施药系统可节省农药15%至20%,整个系统可使得菊花分化到现蕾的时间缩短5至7天,商品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
北京夏黎城设施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北京市设施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的一个核心基地。该示范工程初步建设了5000亩核心示范区、2万亩直接带动区和5万亩辐射带动区。据测算,通过物联网技术,核心区蔬菜产量平均提高约10%,基地每年增收1600万元以上。北京市农委信息中心主任刘军萍告诉记者,由于前期示范的良好效果,今年又有6个农业企业和一些农户主动提出安装传感器,通过农业物联网节本增效。
“农业物联网主要有感知、传输和控制三大作用。”中国农科院信息所所长许世卫解释,农业物联网不仅能感知水、肥、热、气、光等外部环境变量,还能感知生物本体,比如,对水稻叶片中的各种营养元素的感知。“如果感知到水稻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降低,说明缺氮了,就要添加氮肥。如果等到肉眼看到叶片发黄再追肥,就晚了。”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等约束,迫切需要加强农业物联网的应用,提高农业精细化管理水平。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说,通过物联网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升农业各环节智能化程度,目标是实现“环境可测、生产可控、质量可溯”。
2011年,农业部发布了《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并与发改委、财政部组织实施了北京市设施农业、江苏无锡养殖业等三大国家级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驶入快车道。今年,农业部启动了天津、上海、安徽等三个农业物联网区域试点,并认定了40家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在示范区外,各地农业物联网发展也方兴未艾。
制约瓶颈在哪
“当前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把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量化在经济指标上。不计成本的示范对农业物联网的推广并没有实际价值,要解决谁为应用买单的问题。”2013年中国物联网大会上,物联网产业协会副理事长柏斯维认为,试点示范并不代表真正实现产业化,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需要时间。农业是弱势产业,生产条件可控性差,这决定了物联网在我国农业领域的应用明显不同于在工业等领域,导致了其发展初期受资金制约严重。
资金投入是发展农业物联网的首要问题。记者采访发现,农业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一次性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在农业整体比较效益低、以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的情况下,很多物联网设备因价格偏高很难大面积推广。据了解,一套物联网设备,因其核心传感器的不同,价格从一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如果不是从事规模经营或者高效种养殖业,普通种植大田的农民是无力承担的。
“农业专用传感器的缺乏是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农用传感器种类不到世界的10%,国产化率低、缺乏市场规模效应。在覆盖面、适用性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李昌健说,我国传感器主要集中在对温度、湿度的监测,对其他环境因子关注较少,尤其对生物本体的感知还很少。国产传感器性能不够稳定,使得监测数据不够准确,经常需要校正,而且器材寿命短。
同时,物联网设备还不够接“地气”,在满足农民使用需求方面还要继续探索。目前,我国农业物联网设备主要产自高校院所的实验室,概念性产品多,实际产业化率不高,且实验室理论研究与农业实际应用差异较大。
“物联网设备要力求方便实用和‘傻瓜化’。”中国农业大学宜兴农业物联网研究中心负责人李道亮教授告诉记者,宜兴水产养殖物联网从实验室概念型产品到最终成熟的应用系统,一共研发了3代产品,对电路、通信、模型三大模块总计改进了上百次,大部分都是为适应当地环境特点和农民 *** 作简便进行的改进。
发展途径何在
“农业物联网项目要以‘测得出、传得快、算得灵、用得好’为建设标准,重点在功能设计、核心技术、推进机制等方面寻求突破。”张合成对记者说。
据介绍,农业部正在积极谋划,争取在财政部的支持下启动“益(e)农计划”,系统推进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同时,正在研究建立农业信息补贴制度,加快推动将农业物联网相关产品和装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以此鼓励电信运营商、IT涉农企业、科研院校等社会力量的积极性,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下的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维护市场化,合力推进农业物联网发展。
“农业物联网是个复杂的工程,总体处于试验阶段,既要重视它,又不能盲目夸大其作用,要与现有信息化工作结合。”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表示,物联网发展应用应突出重点,要优先从基础好、规模化程度高的行业入手。他认为,应在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生产过程精细管理、农产品与食品安全监控系统等领域优先发展。
面对国内传感器的发展现状,有关专家表示,要坚持自主研发与引进吸收并重。提升农业物联网的自主创新能力,难度大的技术要加快引进吸收,短平快的技术要自主研发,把传感器转换成低成本、便携式的仪器设备,通过单项技术突破与集成应用并举,加快技术研发应用步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